- 年份
- 2024(8448)
- 2023(11935)
- 2022(9679)
- 2021(9019)
- 2020(7121)
- 2019(15390)
- 2018(15383)
- 2017(28678)
- 2016(15616)
- 2015(17095)
- 2014(16823)
- 2013(16329)
- 2012(14636)
- 2011(13482)
- 2010(13445)
- 2009(12564)
- 2008(11844)
- 2007(10900)
- 2006(9840)
- 2005(8536)
- 学科
- 济(63975)
- 经济(63836)
- 农(50674)
- 业(44079)
- 管理(34705)
- 农业(34286)
- 企(21662)
- 企业(21662)
- 业经(19927)
- 地方(19019)
- 中国(18918)
- 方法(17806)
- 财(15793)
- 数学(15506)
- 数学方法(15318)
- 制(14423)
- 收入(13477)
- 农业经济(12575)
- 学(12267)
- 发(12265)
- 体(11460)
- 银(10327)
- 银行(10311)
- 发展(10113)
- 展(10092)
- 行(9998)
- 融(9875)
- 金融(9867)
- 策(9679)
- 村(9670)
- 机构
- 学院(215771)
- 大学(205401)
- 济(86577)
- 经济(84637)
- 管理(77956)
- 研究(75204)
- 理学(67160)
- 理学院(66419)
- 管理学(65141)
- 管理学院(64772)
- 中国(58123)
- 农(57564)
- 科学(47010)
- 农业(43800)
- 京(42520)
- 业大(38597)
- 财(38324)
- 所(38025)
- 中心(35829)
- 研究所(34522)
- 江(34342)
- 范(30515)
- 师范(30209)
- 财经(29296)
- 农业大学(27006)
- 州(26996)
- 院(26690)
- 经(26534)
- 省(26078)
- 北京(25713)
- 基金
- 项目(147011)
- 科学(115466)
- 研究(113444)
- 基金(103073)
- 家(89935)
- 国家(89015)
- 科学基金(75357)
- 社会(72211)
- 社会科(67723)
- 社会科学(67710)
- 省(61282)
- 基金项目(54111)
- 教育(50781)
- 划(49639)
- 编号(49490)
- 自然(44871)
- 自然科(43749)
- 自然科学(43736)
- 自然科学基金(42884)
- 成果(39827)
- 资助(39731)
- 发(35110)
- 课题(34437)
- 重点(33401)
- 农(33352)
- 部(31603)
- 创(30727)
- 国家社会(29756)
- 性(29132)
- 发展(28708)
- 期刊
- 济(107145)
- 经济(107145)
- 农(63201)
- 研究(60095)
- 中国(49588)
- 农业(42609)
- 学报(34930)
- 科学(32441)
- 财(27336)
- 大学(27217)
- 教育(27083)
- 学学(26151)
- 业经(25294)
- 管理(23893)
- 融(22132)
- 金融(22132)
- 业(19302)
- 技术(18728)
- 农业经济(15198)
- 问题(14978)
- 农村(14952)
- 村(14952)
- 经济研究(14797)
- 版(13749)
- 财经(13305)
- 经(11550)
- 世界(11299)
- 经济问题(11257)
- 资源(11000)
- 业大(10749)
共检索到326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常秀 曹海霞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农村低收入问题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如何有效帮扶农村低收入群体成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与绝对贫困相比,农村低收入问题具有相对性、复杂性和多维性等特征,因而在治理过程中需要采取常态化、差异化策略。本文尝试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所面临的现实障碍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消解的思路和建议,以期通过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徐加玉 柴恭静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农村低收入问题治理成为我国新阶段农村社会治理新命题,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与绝对贫困相比,农村低收入问题具有相对性和多维性等特征,治理上更加强调常态化和差异化。因此对治理模式也有新的要求,在治理主体上强调多元化,在治理策略上强调从运动式治理转向常规化治理。为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差异化帮扶机制,在战略衔接层面,应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依托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加速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整体性帮扶机制;在治理主体层面,处理好个人、政府、社会在三次分配中的责任和义务,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常态化帮扶机制;在政策设置层面,依据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群体特点进行分层分类,以收入、劳动能力等多维度衡量标准体系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帮扶政策。
关键词:
农村低收入人口 共同富裕 治理转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杨 徐加玉 柴恭静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农村低收入问题治理成为我国新阶段农村社会治理新命题,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与绝对贫困相比,农村低收入问题具有相对性和多维性等特征,治理上更加强调常态化和差异化。因此对治理模式也有新的要求,在治理主体上强调多元化,在治理策略上强调从运动式治理转向常规化治理。为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差异化帮扶机制,在战略衔接层面,应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依托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加速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整体性帮扶机制;在治理主体层面,处理好个人、政府、社会在三次分配中的责任和义务,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常态化帮扶机制;在政策设置层面,依据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群体特点进行分层分类,以收入、劳动能力等多维度衡量标准体系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帮扶政策。
关键词:
农村低收入人口 共同富裕 治理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游朋轩 王青青 姜汪维
我国小康社会已建成,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如何使得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随着社会民众物质层面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党和政府对如何提高民众精神层面享受越发重视。但让全部人精神生活富裕,是现阶段一项较为困难的长效工作,其中农村地区精神生活富裕建设存在较大难度。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应对“三农”问题时形成丰富经验,农户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但相比城市地区,我国乡村地区精神生活富裕建设较为缓慢。本文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如何获得精神生活富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措施,为农村社会发展、社会整体进步带来参考。
关键词:
农村农民 低收入群体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罗楚亮 梁晓慧
根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历次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讨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相对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总体增长,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总体上相对更为缓慢。外出务工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具有缩小低收入群体和总体收入差异的作用;本地工资性收入具有扩大收入差异的作用。从收入差距解释份额看,低收入群体的本地工资性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也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从群组特征来看,低收入群体中劳动力缺乏、老龄人口增加以及区域分布差异成为重要的解释因素,受教育程度差异的解释作用也在逐渐上升。为此,促进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需要完善针对老年人群的保障体系、改善受教育的均衡性,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机会,并促进劳动力流动以及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关键词:
低收入群体 收入结构 人口特征 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玲红 魏国学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本文运用全国、城乡、区域不同层面的收入分配数据,测算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趋势变化及结构性来源,总结并预判了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整体上还没有出现趋势性缩小,省际和省内农村收入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脱贫人口等边缘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主要源自工资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等,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会随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五类新问题已然显现,一是农村各类常住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收入差距拉大并传导至农村;三是重大改革进程有别导致财产性收入差距拉大;四是新冠疫情引发行业和群体层面的收入差距;五是自然灾害拉大农业与非农、南方与北方收入差距。应继续提高农村边缘群体收入水平,同步缩小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农户和本地公职人员、入乡人员的收入差距,积极防范新冠疫情和自然灾害引发的收入分化风险。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趋势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雨佳 王昭
教育代际流动反映长时间跨度内的机会是否公平,而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2010—2018年数据库,专注共同富裕视域下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别差异的形成路径和原因分析,通过教育代际流动系数、流动方向和流动程度三个视角探讨农村教育机会性别不平等的具体表现。贴合中国农村教育现实背景,得出农村教育代际传递性别差异主要由均为文盲的父代-子代配对为源头;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方向性别差异主要由低等教育家庭女性子女无法获得教育代际向上流动而造成;农村教育代际流动程度性别差异主要由低等教育家庭女性子女在获得高阶向上流动时的劣势地位造成。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教育 代际流动 性别差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华堂 王军 廖祖君
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帮助农民增强致富本领,为农民创造更多致富机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发展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筑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础,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振乡村振兴发展动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加快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天文 张天浩 朱维全
随着共同富裕目标的牵动与激励,各大高校都在协同企业构建产学研一体的高效育人模式,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尤其一些涉农高校更要发挥其实际作用,为乡村振兴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引领农业科技变革,为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和农业改革提供强大的人才与智力支持,巩固农村脱贫攻坚的已有成果。涉农高校在地区乡镇农村协同创新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尖端农业人才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劳动力,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构建工农联动的国民经济发展协同体系。本文阐述了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显著优势,指出了部分涉农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和不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共同富裕视域下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优质对策,旨在为促进我国地方经济统筹发展奠定良好的高等教育基础。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涉农高校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瞿冰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共同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目前农民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着城乡收入差距鸿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乡村振兴的人才匮乏等诸多挑战,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以基层党组织引领、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发展农村经济、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等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挑战与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洋 王雪锋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共同富裕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能够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开辟农民增收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进而促进共同富裕。但在现实运行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促进共同富裕面临困境,应探索和推广多种稳健经营模式、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队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政策体系。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共同富裕 路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庞国光 郭东
在系统阐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协调发展、成果共享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考察其演化特征及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稳步提升,区域间呈现“东高、中次、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但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显著;富裕方面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导力量,物质富裕、成果共享、协调发展、精神富裕的水平依次递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极化现象有所减弱,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模式,“先富带动后富”的空间辐射效应逐渐增强;共同方面是制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协调发展维度是核心障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地区农民收入包容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教育资源则是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庞国光 郭东
在系统阐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协调发展、成果共享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考察其演化特征及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稳步提升,区域间呈现“东高、中次、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但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显著;富裕方面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导力量,物质富裕、成果共享、协调发展、精神富裕的水平依次递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极化现象有所减弱,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模式,“先富带动后富”的空间辐射效应逐渐增强;共同方面是制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协调发展维度是核心障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地区农民收入包容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教育资源则是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适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优化农村经济资源,保障农民群众收入增加。由于农村地区产业基础较差,农民整体就业创业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步入困囿之境。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囿境况进行分析,提出纾解之策,以期通过完善土地利用机制,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大项目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共同富裕 乡镇政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靳娇娇 张丽丽
推动共同富裕的难点在农村,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逻辑关联,因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源动力。不过,囿于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因此,面对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三变”改革和积极推进混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