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91)
- 2023(17040)
- 2022(14608)
- 2021(13373)
- 2020(11414)
- 2019(25767)
- 2018(25511)
- 2017(48885)
- 2016(26394)
- 2015(29476)
- 2014(29479)
- 2013(28910)
- 2012(26702)
- 2011(24293)
- 2010(24598)
- 2009(23200)
- 2008(22718)
- 2007(20476)
- 2006(18175)
- 2005(16565)
- 学科
- 济(123743)
- 经济(123603)
- 管理(75115)
- 业(68844)
- 企(56656)
- 企业(56656)
- 方法(49619)
- 数学(43021)
- 数学方法(42393)
- 农(31106)
- 中国(30803)
- 财(29447)
- 地方(27505)
- 学(25391)
- 业经(25105)
- 制(22443)
- 农业(20511)
- 贸(19774)
- 贸易(19761)
- 易(19078)
- 理论(18815)
- 银(18033)
- 银行(18002)
- 和(17705)
- 融(17535)
- 金融(17528)
- 行(17183)
- 环境(17099)
- 务(16958)
- 财务(16893)
- 机构
- 学院(377331)
- 大学(377113)
- 济(161144)
- 经济(157746)
- 管理(143862)
- 研究(127658)
- 理学(122719)
- 理学院(121320)
- 管理学(119084)
- 管理学院(118355)
- 中国(97934)
- 京(78706)
- 科学(76374)
- 财(75460)
- 所(64056)
- 中心(60153)
- 财经(59087)
- 江(58793)
- 农(58530)
- 研究所(57573)
- 经(53328)
- 业大(51869)
- 范(50863)
- 师范(50402)
- 经济学(50303)
- 北京(49473)
- 州(46693)
- 院(45577)
- 农业(45538)
- 经济学院(44958)
- 基金
- 项目(244595)
- 科学(192984)
- 研究(180618)
- 基金(177410)
- 家(153861)
- 国家(152319)
- 科学基金(130874)
- 社会(115753)
- 社会科(109589)
- 社会科学(109562)
- 省(95975)
- 基金项目(92472)
- 教育(83571)
- 自然(82903)
- 自然科(80958)
- 自然科学(80938)
- 划(80230)
- 自然科学基金(79442)
- 编号(74046)
- 资助(72869)
- 成果(61237)
- 重点(55460)
- 部(54003)
- 发(53702)
- 课题(51093)
- 创(50533)
- 国家社会(48067)
- 创新(47271)
- 科研(47054)
- 教育部(46731)
- 期刊
- 济(186508)
- 经济(186508)
- 研究(114436)
- 中国(72466)
- 财(60418)
- 学报(55533)
- 管理(53800)
- 农(53570)
- 科学(51521)
- 大学(42255)
- 教育(40873)
- 学学(39605)
- 融(36057)
- 金融(36057)
- 农业(35596)
- 技术(34442)
- 经济研究(30075)
- 财经(30036)
- 业经(29202)
- 经(26010)
- 问题(24284)
- 图书(20778)
- 统计(19759)
- 技术经济(19681)
- 贸(19237)
- 业(18393)
- 理论(17805)
- 版(17702)
- 策(17518)
- 商业(17141)
共检索到575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晓仪
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如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物品、优化国家在公共事务中的经济职能,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议题。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已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的广泛性,并结合东方社会分析了国家出资“补助”私人资本和“国家承包商”垄断经营的公共经济干预模式。此后,西方学者持续展开对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探索和“回归国家”的福利制度实践,但难以逾越积累和合法化的危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以政企合作方式推动公共物品的普惠性供给,可被视为国家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而做的实践选择,反映出现代化经济治理中国家在规划与发展上协同化、在监督与调整上规范化等趋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任晓聪 和军
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与欧美政治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升级,逆经济全球化思潮涌现,其矛头直指中国。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理论对经济全球化的现象、形成机制和产生原因的分析,发现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制定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措施,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弊端,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增殖的方式。由此,我国要加快经济发展,继续保持投资的较快增长,加快完善自主创新机制,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应对逆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峰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在其宏伟的理论大厦中尚有许多宝藏等待人们去挖掘整理,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便是其中尚待挖掘的宝藏。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航运是创造价值的生产部门,航运利用自然力的作用降低运输成本,航运的发展形成了世界市场。工业革命、航运与世界市场是马克思航运经济思想的三要素。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虽然比较分散,但却是大量的、全面的、深刻的,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市场的发展,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乃至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航运经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善迈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最终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教育思想必须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教育通过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本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经典著作,从方法论角度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与经济基本关系的思想,即经济决定教育,教育推动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姜伟贤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形成了生产力平衡布局、区域分工协作等思想,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在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阶段、区域非均衡发展阶段、区域统筹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阶段的演进。进入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发展基本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统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同步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并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明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散见于两人的著作中,用以思考"自然—人—社会"的一系列思想主张。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按照"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完成了对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形态演进的思考,彰显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系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其他理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本体的系统结构。对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生态观的深入思考,有助于从更宽广的视角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也能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寻求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生态思想 系统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鸾
马克思恩格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非常重视历史的经济解释。那么,历史为什么要经济解释呢?对于这个问题他们尽管没有专论,但在他们关于唯物史观的著述中,至少从历史的前提、历史的基础,历史的发展三个方面作了零散却全面的解释。这些解释告诉我们,历史需要经济解释,但经济解释只是历史解释的一种,尽管相对其他解释,这种解释是最为根本、最为有力的,但并不是无条件的,否则便是夸大真理走向谬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小苏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思想不完全等同于理论界所言的计划经济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思想中,有两个鲜明的思想观点,即“有计划的盲目性”思想和“无计划的计划性”思想。这两个思想观点的发现及其论证为全面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思想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施有效的计划管理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贾有姣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实质、根本原因、后果和解决办法,对分析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此次危机虽然表现为消费信贷过度,但其实质仍然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的爆发虽然与金融监管缺失有关,但根源仍然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两种表现形式。危机的对策主要有:增加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缓解生产过剩问题;加强政府干预,减少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盲目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卢江 葛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基础上完成的,因此,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缺陷和本质,更有利于客观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科学历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犹太人问题》《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共产主义原理》《雇佣劳动与资本》等重要经典文本。从继承和创新、正确与错误等二重性的角度对这些著作中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进行梳理研究,并探究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温莲香 张军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其本真内核是人与人和谐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文明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基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及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辩证否定,揭示了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把生态文明寄希望于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锻造了生态文明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新人类,共产主义确立了生态文明需要的全新的生产关系,共产主义选择了生态文明需要的新的生产模式。共产主义将揭开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温莲香 张军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其本真内核是人与人和谐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文明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基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及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辩证否定,揭示了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把生态文明寄希望于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锻造了生态文明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新人类,共产主义确立了生态文明需要的全新的生产关系,共产主义选择了生态文明需要的新的生产模式。共产主义将揭开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林密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等早期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基于泛分工论的视角剖析了城市与乡村的分离运动与城乡关系的历史本质。城乡的分离与对立,是分工与所有制发展的必然后果与私有制条件下分工导致的社会历史矛盾的症候体现。因而,消灭城乡分立并实现城乡在更高历史阶段的融合发展,就构成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在趋势与要求。就如何超越城乡对立的现实举措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大工业发展的基础性与必要性,但在"农业与工业的结合"等具体举措尚显空泛。这也显示了泛分工论视域下的城乡发展观内在的逻辑困境与理论局限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邵光学 王锡森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的,这其中包括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自然观的批判和继承,对人类自然观历史演进的考察,对近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借鉴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具体体现在: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制度体系为保障,以开放合作为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