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73)
2023(14641)
2022(12047)
2021(11108)
2020(9018)
2019(20021)
2018(19097)
2017(35709)
2016(18925)
2015(20895)
2014(20156)
2013(19869)
2012(18212)
2011(16789)
2010(16672)
2009(15668)
2008(14778)
2007(12674)
2006(11313)
2005(10294)
作者
(53526)
(44691)
(44468)
(42287)
(28500)
(21450)
(20020)
(17153)
(17126)
(15770)
(15556)
(15109)
(14223)
(14182)
(14174)
(13918)
(13140)
(13091)
(12760)
(12693)
(11279)
(10905)
(10726)
(10300)
(10081)
(9996)
(9957)
(9516)
(9097)
(9069)
学科
(81482)
经济(81395)
管理(48201)
(47949)
(37433)
企业(37433)
方法(32387)
中国(30571)
数学(29006)
数学方法(28672)
(27457)
金融(27452)
(25320)
银行(25297)
(24559)
(24151)
(21456)
地方(20233)
业经(18689)
(18083)
(17065)
贸易(17047)
农业(16724)
(16658)
(16435)
(12782)
财务(12755)
财务管理(12734)
企业财务(12235)
环境(12133)
机构
学院(266070)
大学(265573)
(115780)
经济(113632)
研究(98567)
管理(94365)
理学(81490)
中国(80702)
理学院(80446)
管理学(78902)
管理学院(78413)
科学(59408)
(55838)
(53171)
(49850)
(46009)
研究所(45817)
中心(45424)
财经(42782)
(39151)
经济学(38708)
(38076)
业大(37238)
农业(36150)
(35889)
(35577)
师范(35522)
北京(35019)
经济学院(35010)
财经大学(32185)
基金
项目(182291)
科学(144983)
基金(135383)
研究(132125)
(119718)
国家(118773)
科学基金(100792)
社会(87796)
社会科(83477)
社会科学(83458)
基金项目(70000)
(69059)
自然(62988)
自然科(61636)
自然科学(61615)
自然科学基金(60528)
教育(59712)
(59007)
资助(55242)
编号(50790)
重点(42429)
成果(41406)
(41278)
(41001)
(38517)
国家社会(38394)
课题(36358)
创新(36230)
科研(35225)
教育部(35137)
期刊
(124099)
经济(124099)
研究(81140)
中国(52994)
学报(44060)
(44037)
科学(41348)
(39334)
(38533)
金融(38533)
管理(33923)
大学(33180)
学学(31651)
农业(30038)
教育(25924)
经济研究(22284)
财经(21490)
技术(19562)
业经(19505)
(18635)
问题(15981)
(15782)
(15354)
国际(14165)
世界(13970)
(13398)
统计(12586)
资源(12061)
技术经济(11684)
(11376)
共检索到399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朝飞  
文章以共同富裕为视域构建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8—2020年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指数,运用核密度估计刻画了全国及四大区域城乡融合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并利用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开展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城乡融合水平总体明显提升且逐渐趋于聚集状态,但是也存在局部分化态势;中国省际城乡融合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趋势,而东北地区呈现发散特征。鉴于此,建议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推动就地城镇化、健全农村公共服务、树立城乡共富典范,以此加速城乡融合、推动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朝飞  
文章以共同富裕为视域构建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8—2020年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指数,运用核密度估计刻画了全国及四大区域城乡融合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并利用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开展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城乡融合水平总体明显提升且逐渐趋于聚集状态,但是也存在局部分化态势;中国省际城乡融合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趋势,而东北地区呈现发散特征。鉴于此,建议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推动就地城镇化、健全农村公共服务、树立城乡共富典范,以此加速城乡融合、推动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兰兰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走好“共同”之路,而城乡融合是重要发力点。文章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对城乡融合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并借助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考察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东部地区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且整体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就空间分布而言,中国城乡融合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关系;东部地区表现为高—高集聚现象,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低—低集聚现象。未来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以生态—经济融合为驱动、因地制宜盘活要素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兰兰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走好“共同”之路,而城乡融合是重要发力点。文章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对城乡融合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并借助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考察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东部地区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且整体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就空间分布而言,中国城乡融合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关系;东部地区表现为高—高集聚现象,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低—低集聚现象。未来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以生态—经济融合为驱动、因地制宜盘活要素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超  赫宇昕  罗子健  
文章基于共享性、富裕性、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对我国各省份2011—2020年的共同富裕水平进行考察,并揭示了地区差异的来源,从地区、时空多维度刻画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规律及收敛性。研究发现:(1)2011—2020年四大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排序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2)共同富裕水平的不平衡程度逐渐增强,区域间差异是共同富裕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的贡献最低;(3)共同富裕水平呈俱乐部趋同现象,并且具有马太效应;(4)只有全国和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全国及四大地区均存在β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佳玮   金桂兰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区域创新能力对于缩小区域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2013—2020年我国总体以及省域共同富裕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区域创新能力对共同富裕水平的收敛性。结果表明:由核密度分析可知,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提升,且共同富裕水平差异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由收敛性分析可知,一方面,区域创新能力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全国及三大地区均显著,且使得共同富裕水平较低的地区对较高的地区呈现“追赶效应”;另一方面,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周边地区共同富裕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志锋   吕京根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特征表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这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实现城乡和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正好为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距,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开辟了新路径、注入新动能。本文从数字普惠金融角度入手,从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两个层面分析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以及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面板回归和门槛检验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对城乡融合发展程度提高具有较强影响;当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从全国层面来看,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由弱变强,其对城乡融合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门槛特征,且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翔   刘鸿艳  
当前数字经济红利持续释放,对于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新路径。本文选取2013-2020年我国31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发挥结构效应、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强。因此,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求索  [作者] 马骏  
共同富裕诠释了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价值追求,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目标下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呈现出城乡资源要素双向能动融合、城乡经济形态互利共生融合、城乡物质精神系统有机融合的特征,并以人力资源赋能、绿水青山赋能、规模资本赋能、财产要素赋能、数字乡村赋能作为主要动能,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数据变效能、产能变产值等价值转化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目标下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应不断提高乡村资源变现能力,促进城乡功能需求互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富裕协同共进;破解城乡要素市场阻隔,促进城乡经济循环互补;消弭城乡设施服务落差,促进城乡生活品质均等;弥合城乡发展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治理高效同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静   郝雯利   杜震   胡亚权  
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与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共同富裕水平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来源,最后利用变异系数和静态面板收敛模型检验共同富裕水平发展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三大区域共同富裕平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上游。(2)区域间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内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各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分布动态存在异质性。(3)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均具有显著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相对β收敛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静   郝雯利   杜震   胡亚权  
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与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共同富裕水平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来源,最后利用变异系数和静态面板收敛模型检验共同富裕水平发展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三大区域共同富裕平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上游。(2)区域间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内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各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分布动态存在异质性。(3)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均具有显著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相对β收敛特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贺立龙  刘丸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经济基础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蕙宁   谷彦芳  
文章从经济质效并增、全域美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精神生活富裕四个维度建立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使用熵权法计算2012—2021年全国及各省份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差分解、变异系数与空间面板模型方法,探析共同富裕的动态演进特点、结构差异和收敛性。结果显示:共同富裕水平总体偏低,但呈显著攀升趋势;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存在不同极化特点;精神生活富裕是引致共同富裕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中部、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存在σ收敛;全国、中部与西部地区均存在β收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东   李琳  
以县域为载体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2006-2021年我国1672个县域数据,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渠道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正U”型非线性特征,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引培来推动共同富裕,但只有当县域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成立。此外,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区域和城乡产业融合类型层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县域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城乡产业融合模式。据此,要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并优化县域金融扶持政策和加强企业引培力度,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差异化城乡产业融合模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东   李琳  
以县域为载体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2006-2021年我国1672个县域数据,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渠道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正U”型非线性特征,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引培来推动共同富裕,但只有当县域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成立。此外,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区域和城乡产业融合类型层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县域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城乡产业融合模式。据此,要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并优化县域金融扶持政策和加强企业引培力度,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差异化城乡产业融合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