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6)
2023(9397)
2022(7538)
2021(6865)
2020(5072)
2019(10937)
2018(10639)
2017(19232)
2016(10435)
2015(11141)
2014(10448)
2013(9720)
2012(8485)
2011(7623)
2010(7606)
2009(7050)
2008(6334)
2007(5419)
2006(4650)
2005(4204)
作者
(26582)
(22224)
(22140)
(20959)
(13882)
(10604)
(10052)
(8603)
(8299)
(7772)
(7495)
(7414)
(6984)
(6810)
(6787)
(6763)
(6752)
(6641)
(6522)
(6200)
(5454)
(5368)
(5308)
(5051)
(5048)
(4955)
(4813)
(4753)
(4442)
(4368)
学科
(39510)
经济(39476)
管理(25343)
(20275)
(15614)
企业(15614)
地方(15360)
(12682)
中国(12132)
方法(10884)
业经(10097)
地方经济(9411)
数学(9188)
数学方法(9045)
农业(8885)
环境(7717)
(7411)
理论(7229)
(7047)
(6640)
(6478)
贸易(6472)
教育(6408)
(6352)
(6258)
金融(6254)
(6191)
教学(6117)
(6087)
(5846)
机构
学院(132568)
大学(126464)
(47765)
经济(46562)
管理(46166)
研究(44544)
理学(39560)
理学院(39040)
管理学(38230)
管理学院(37980)
中国(33119)
科学(28287)
(25802)
(21705)
(21312)
中心(20882)
(20739)
(20719)
师范(20502)
(19970)
研究所(19445)
业大(18158)
技术(17466)
(17332)
(17093)
财经(17050)
师范大学(16189)
北京(15706)
农业(15564)
(15321)
基金
项目(93974)
科学(74389)
研究(73831)
基金(64762)
(56406)
国家(55905)
科学基金(47813)
社会(46280)
社会科(43702)
社会科学(43695)
(39646)
教育(34848)
基金项目(33464)
(32975)
编号(32223)
自然(28070)
自然科(27352)
自然科学(27347)
自然科学基金(26784)
成果(25881)
资助(23777)
课题(23476)
(23117)
重点(22400)
(20800)
(20739)
创新(19329)
项目编号(19231)
国家社会(19182)
(19105)
期刊
(56816)
经济(56816)
研究(37178)
中国(30296)
教育(23694)
(20169)
学报(18876)
科学(18341)
管理(17027)
(15506)
大学(14345)
农业(14202)
技术(13638)
学学(13356)
业经(11586)
(10918)
金融(10918)
经济研究(9317)
职业(9023)
财经(7435)
图书(7263)
(7116)
问题(6906)
(6842)
科技(6702)
资源(6594)
(6558)
论坛(6558)
(6518)
商业(6391)
共检索到197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丽姗  
东西部协作在国家治理进程中具有深厚的制度渊源,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并随着国家治理方略的调整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东西部协作主要经历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探索时期、东西部扶贫协作新阶段和东西部协作结对发展,并在促进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中积极作为,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时代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上东西部协作被赋予重要使命和功能定位,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稳定器”,是助推共同富裕的“加速器”,是实现协同转型发展的“试验区”。基于此,加强党对东西部协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拓展东西部协作领域以及优化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生态,逐步实现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共同成长,进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瞿连贵  周政龙  李耀莲  
东西协作是致力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职业教育东西协作是东西协作的教育行动,旨在促进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源的跨区域开发和统筹使用。在促进共同富裕的探索中,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形成了国家高位推动、构建制度保障、资源精准对接等有益经验,为开发低收入人口面向就业的能力以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共同富裕的社会企盼,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应面向新的社会诉求,着力从借助外力推动转向依托内力驱动、从阶段性项目推动转向长期性制度保障、从单一利益追求转向多维利益权衡、统筹个体增收致富与区域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县城城镇化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县城城镇化是中国式城镇化道路内生演进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在新时代情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应用,是缓解“城市病”“乡村病”和“县城病”以及促进农民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转化的重要载体。县城城镇化在实践中衍生为扩张型、稳定型和收缩型三种样态,不同类型的县城城镇化助推共同富裕的潜力也不尽相同。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县城城镇化要以全面富裕为导向,推动县城城镇化“生产—生活—生态”耦合发展;以全民富裕为立场,重点培育和提升农民家庭发展能力;以差别富裕为策略,探索县城城镇化多元化和抱团发展共富路径;以共建富裕为保障,推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化的县城城镇化高效能治理体系,从而开创出综合发展、以人为本、多元繁荣和共建共享的县城城镇化道路,使县城城镇化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云青   闫子兴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以乡村治理为抓手助推农村共同富裕是未来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和关键内容,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制度逻辑的有机统一。未来要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助推共同富裕伟大工程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方向引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乡村治理软环境,营造“助善治、促共富”的社会氛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忠毅  李梦婕  
东西部协作既是调适区域发展失衡问题、促进共同富裕的经济政策,又是以政府为主导、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跨区域协作治理政策。东西部协作的产生缘起,既有多维经济动因,也有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安全的政治动因。东西部协作政策坚持发展西部地区生产力和优化生产关系相结合,通过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帮助西部地区破解物质资本匮乏、人力资本短缺、技术禀赋不足等发展难题,共担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超大治理负荷,有效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蕴含的显著组织动员优势、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调控优势、有效的府际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的政策落实保障机制和多元主体参与的协作治理机制,为东西部协作长期有效运转并取得显著治理绩效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东西部地区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更好发挥东西部协作的积极作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得宝   孙熙国  
实现生态正义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探究生态正义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态正义理论需要分析生态正义理论的时代化观照,将生态正义理论纳入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实践中去考察。在理论逻辑层面,在共同富裕视域下考察生态正义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必要性和深刻的逻辑必然性,生态正义理论的具体内涵包括种际生态正义、代内生态正义、代际生态正义和全球生态正义。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探寻生态正义的实现路径则需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全面性,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维护种际生态正义;坚持共同富裕的全民性,以实现全民富裕推动发展成果的代内生态正义共享;坚持共同富裕的长远性,以循序渐进的手段构建代际生态正义共同体;坚持共同富裕的国际性,以共谋全人类发展蓝图凝聚全球生态正义共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中蕴藏着构建城乡经济共同体,推动城乡经济共同繁荣的价值底蕴。城乡经济共同体与共同富裕本质上存在统一性:共同富裕彰显着城乡经济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城乡经济共同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理解城乡经济共同体构建的逻辑向度需基于城乡经济发展演绎脉络的历史逻辑、城乡发展失衡积重难题的现实逻辑以及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旨归的实践逻辑予以把握。在实践进路上,城乡市场一体化、资源配置均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与经济形态共生化是理解城乡经济共同体构建的四重维度,支撑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构建城乡经济共同体亟需统一城乡要素市场,提升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水平;促进资源均衡配置,强化城乡资源的互通与交融;推动城乡产业融合,促进城乡产业链条双向延伸;优化城乡经济结构,营造城乡经济相融相生格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水平,是在消除贫穷和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人人都达到富裕生活水平但存在合理差距的普遍富裕。在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且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设中被赋予新的意义与使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西部教师教育由于其地理特性、历史遗留等问题,面临着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
关键词: 背景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代志新  魏天骐  马睿文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实现共同富裕,关键点在“富裕”与“共同”两方面。一方面“富裕”要求我国经济必须保持可持续地增长,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共同”要求我国不断完善发展收入分配,减少收入分配不公,这又界定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性质。要在认识和把握好生产力、收入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推进共同富裕。具体来说,要在经济结构变迁中发挥我国基本制度优势,在财力可持续的前提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平衡协调发展中提升社会生产力质量,在收入差距缩小中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亮亮   邢云文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蕴含着深厚的逻辑机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原理,吸收和借鉴对历次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变革的有益启示,凝结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探索与实践历程,高度契合于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追求。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融合度不高、数字平台垄断与共同富裕价值理念相悖、数字鸿沟与阶层固化趋势凸显等现实问题,成为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新的问题指向。站在新发展阶段,需要从聚焦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聚焦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聚焦数字治理以超越数字资本逻辑、聚焦收入分配改革汇聚共同富裕合力四个方面求突破,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拓展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幺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和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和实践路径。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继续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下推进共同富裕要做到:一是在党的领导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体系;二是要不断夯实群众基础,践行群众路线;三是打造高质量发展体系。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治菊  梁嘉俊  
东西部协作中的社会帮扶,是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参与东西部协作、开展社会帮扶的过程。在“十四五”时期,这些帮扶以产业协作、教育协作、就业协作、消费协作等形式,围绕“政府主导、市场主导、社会主导”三种类型开展。社会帮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保障于东西部协作的政策体系,维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府际关系,未来需要针对东西部协作中社会帮扶的需求,通过合理界定政府职能、扩大社会自主性、强化共同体意识、走向协同治理等方式,推进帮扶边界清晰化、帮扶责任清单化、帮扶目标精准化、帮扶路径多元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领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因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农业产业升级是“富裕”经济的基石和全国共同富裕的前提,但目前普遍采用村外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进行的技术组织惠及村民较少,需要通过组织形式的改变以矫正贫富之间的过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小丽   周梦  
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的减贫工作重心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共同富裕。聚焦乡村旅游情境,基于“核心-边缘”与空间正义理论,以江西婺源李坑村为案例,剖析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的空间非正义表征与机理,揭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模式与路径。研究发现:生产要素回流、人民主体性回归、空间秩序再建构、物质与精神双重发展是乡村旅游与共同富裕价值互嵌的底层逻辑。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问题源于地理、产业、资源、决策等多维空间的“核心-边缘”结构,非均衡空间结构引发边缘群体的多元化涌现。治理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多维空间的“核心-边缘”结构,从空间结构、主体关系、治理体系三个层面构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实践模式,保障边缘群体空间资源的公平分配与权益的平等共享,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地空间的区域正义、阶层正义、资源正义与权力正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超  
作为新发展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重大创新,应基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新型“三权分置”制度。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基于农民发展能力的视角,集体所有权是生存保障能力的体制载体,承包权是生产发展能力的制度保障,经营权是财产收益能力的产权载体。“三权分置”改革能够提高农民发展能力,为农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低成本提供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并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最终助推共同富裕。目前,“三权分置”改革面临集体所有权虚化与社会保障功能弱化、承包权固化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经营权大规模流转与贫富差距强化的困境。应当强化集体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