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4)
2023(13738)
2022(11286)
2021(10383)
2020(8379)
2019(18721)
2018(18257)
2017(34961)
2016(18672)
2015(21203)
2014(20849)
2013(19959)
2012(17768)
2011(16120)
2010(16544)
2009(15033)
2008(13613)
2007(12257)
2006(10800)
2005(9679)
作者
(50634)
(41724)
(41567)
(39509)
(26260)
(19912)
(18915)
(15983)
(15864)
(14895)
(14254)
(14063)
(13188)
(13185)
(13113)
(12798)
(12375)
(12245)
(12132)
(11639)
(10452)
(10165)
(10070)
(9558)
(9506)
(9452)
(9239)
(9118)
(8414)
(8203)
学科
(78756)
经济(78702)
管理(50341)
(49556)
(41825)
企业(41825)
方法(31442)
数学(27783)
数学方法(27119)
中国(26652)
(26447)
金融(26443)
(24567)
银行(24559)
(23836)
地方(22953)
(20961)
业经(19675)
(17322)
(16648)
理论(14886)
农业(14298)
产业(13119)
(13117)
贸易(13104)
技术(12836)
(12682)
(12444)
地方经济(12205)
中国金融(11216)
机构
学院(257942)
大学(243796)
(101741)
经济(99430)
管理(95879)
理学(82456)
理学院(81582)
研究(81140)
管理学(79773)
管理学院(79335)
中国(66771)
(50352)
科学(48873)
(45765)
(39246)
中心(39214)
(39149)
财经(36399)
(35964)
研究所(35554)
(33842)
业大(33585)
师范(33532)
技术(33210)
(32836)
(32711)
北京(31362)
经济学(31030)
(30101)
职业(28933)
基金
项目(171109)
科学(135709)
研究(129758)
基金(120758)
(103820)
国家(102978)
科学基金(89550)
社会(81046)
社会科(77122)
社会科学(77102)
(71483)
基金项目(62618)
教育(61673)
(58370)
自然(56187)
编号(55553)
自然科(54955)
自然科学(54946)
自然科学基金(53889)
资助(49902)
成果(43324)
课题(39770)
(39585)
重点(39389)
(36941)
(35799)
创新(34335)
(33564)
项目编号(33278)
国家社会(32859)
期刊
(113349)
经济(113349)
研究(71982)
中国(52184)
管理(37492)
(35512)
金融(35512)
教育(35314)
(33865)
(33836)
科学(32941)
学报(32924)
技术(28219)
大学(25911)
学学(24565)
农业(22738)
业经(20697)
经济研究(18781)
财经(17281)
职业(15255)
(14998)
统计(13881)
(13879)
问题(13820)
(12820)
论坛(12820)
商业(12639)
技术经济(12520)
科技(12161)
(12115)
共检索到382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应晓清  
县域产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组织载体,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宁海模具产业集群、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为基础,与宁海县、慈溪市政府及相关企业(协会)共建宁海学院和慈溪学院两大县域产业学院,从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师资队伍、产学研服务平台和管理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构建了政、校、企(协)多元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模式。总结已取得的经验,县域产业学院未来需要在转变办学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加大政策支持、变革育人方式等方面寻求优化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琴   李敬   刘洋  
文章基于2019年我国23个省份1402个县(市、旗)的截面数据,利用多重中介模型和空间截面杜宾模型系统研究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与作用机理。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增长(即“富裕”)效应和分配(即“共同”)效应均存在区域异质性。其次,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城镇化水平两个渠道推动县域共同富裕。最后,全国及三大地区层面的共同富裕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且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数字金融推动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经济能否分享到数字金融的红利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事实,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1 869个县域经济数据,采用SARAR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式缩小县域与城市经济发展差距;数字金融会通过促进县域二三产业发展的方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县域经济能够通过缩小县域间贫富差异的方式分享数字金融红利;数字金融还会通过缩小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方式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不仅能够直接分享到数字金融的红利,而且还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地分享到数字金融的红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慧  刘杨  周加来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契合共同富裕发展与分配的双重属性,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都处于探索期,文章首先梳理了县域城乡发展的理论共识、分歧与疑问,进而提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揭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遵循梯度发展原则、走产城融合道路、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四个方面,阐述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文章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为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慧  刘杨  周加来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契合共同富裕发展与分配的双重属性,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都处于探索期,文章首先梳理了县域城乡发展的理论共识、分歧与疑问,进而提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揭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遵循梯度发展原则、走产城融合道路、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四个方面,阐述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文章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为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东   李琳  
以县域为载体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2006-2021年我国1672个县域数据,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渠道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正U”型非线性特征,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引培来推动共同富裕,但只有当县域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成立。此外,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区域和城乡产业融合类型层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县域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城乡产业融合模式。据此,要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并优化县域金融扶持政策和加强企业引培力度,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差异化城乡产业融合模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东   李琳  
以县域为载体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2006-2021年我国1672个县域数据,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渠道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正U”型非线性特征,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引培来推动共同富裕,但只有当县域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成立。此外,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区域和城乡产业融合类型层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县域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城乡产业融合模式。据此,要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并优化县域金融扶持政策和加强企业引培力度,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差异化城乡产业融合模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惠敏  范和生  
资本下乡催生出以混合型治理为主要特征的村企合作模式,是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村企合作混合型治理模式在组织形态上要求主体间的有机耦合与权责统一;在组织结构上践行以产权关系为核心的科学决策与管理;在组织发展上倡导运用村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去保障主体间合作关系。锻造有为政府、构建有效市场、创设有权村庄和培育有能农民是村企合作混合型治理的实践要求。囿于国家介入的有限性与基层秩序的自治性、企业管理的规则性与村庄治理的自利性、契约精神的促同性与集体意识的排他性等诸多矛盾,村企合作混合型治理模式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应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强化乡村规划,促进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协同共治,推动技术与制度的发展创新,以进一步优化村企合作混合型治理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孟圆  
文章通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研究,针对此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提出相关的策略,提高英语在此背景下的专业性,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应慧  杨怡涵  
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与变革的必经之路,也是高职院校发展中遇到的难点之一,而产业学院发展模式为产教融合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路径。文章探讨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职责不清、治理方式不够健全,利益共赢难以达成、产业学院运作成本较高、校企合作层次的不平衡等,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发展路径,包括明晰产业学院定位、均衡各方利益关系、有效降低成本、强化产业学院的协同功能、构建健全的自组织机制等,从而为高职院校破解产教融合困境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赖礼邦   杨洁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国城市和农村长期面临着资源要素配置失衡问题,如何促进城乡产业资源合理统筹配置是城乡发展亟待探讨的时代命题。本文就现阶段城乡产业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简要分析,并就适合的统筹策略做简要探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琳   田彩红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景,如何有效促进以县域为基础的共同富裕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尤为重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促进县域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投影寻踪法、综合指数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县域共同富裕指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数,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县域共同富裕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县域共同富裕指数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总体均呈现“下游高、中游平、上游低”的分异格局;(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呈显著的“U”型特征,对经济实力、发展动力和社会治理三个分维度的影响效应亦呈“U”型特征;(3)不同类型县域影响效应呈现差异性,中、下游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呈显著“U”型特征,但拐点不同;引领型、追随型和潜力型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呈“U”型特征,拐点也呈现差异;(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企业引培和经济集聚等渠道影响县域共同富裕。本文研究结论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了现实依据,为促进县域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嘉佩  
在“市域产教联合体”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着产业需求与教育培养的深度融合挑战。文章在探讨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产教融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开发路径,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研究发现了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企业合作等方面的关键路径,以实现高职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慧  
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基于产教融合背景,在结构化理论和功能主义理论视阈下,探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运行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组织运行是例行化行为与反思性调控交互作用的过程,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组织运行的动力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理念和文化是组织运行的关键因素,多维互动整合是组织运行及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应充分激发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内生动力,多元协同推进理论与实践双向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引导组织差异化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段明  
产业学院作为我国产教融合探索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在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产业学院,形成了"学校—企业型""学校—协会型""政—校—行—企多主体型"等治理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国应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的法律性质与地位,从制度层面上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及科学的治理架构,从机制层面上建立适当让渡企业利益的退出机制,从经济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产权划分,从文化层面上推动校企文化融合,提升产业学院治理效能,探索能够实现"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