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36)
2023(3500)
2022(2689)
2021(2548)
2020(1925)
2019(4073)
2018(3878)
2017(6951)
2016(3833)
2015(4126)
2014(3989)
2013(4092)
2012(3687)
2011(2910)
2010(2915)
2009(2688)
2008(2838)
2007(2338)
2006(1827)
2005(1564)
作者
(8982)
(7686)
(7652)
(7365)
(4826)
(3608)
(3468)
(2882)
(2876)
(2794)
(2573)
(2571)
(2489)
(2455)
(2322)
(2321)
(2231)
(2195)
(2190)
(2046)
(1801)
(1800)
(1797)
(1733)
(1721)
(1698)
(1691)
(1563)
(1557)
(1537)
学科
(19707)
管理(15213)
(12068)
财政(11525)
(10777)
经济(10761)
(10234)
企业(10234)
(9237)
(7642)
财务(7641)
财务管理(7603)
企业财务(7271)
中国(5294)
(4996)
(4907)
地方(3881)
制度(3790)
(3790)
(3732)
方法(3697)
(3323)
体制(3322)
数学(3142)
数学方法(3108)
业经(3081)
及其(3065)
农业(2985)
(2973)
政策(2875)
机构
学院(46471)
大学(44434)
(18567)
(16931)
经济(16558)
管理(15390)
研究(15199)
理学(13178)
理学院(13017)
管理学(12782)
管理学院(12698)
中国(12231)
财经(10292)
(9205)
科学(9184)
(8961)
(7750)
财政(7700)
(7549)
财经大学(7276)
中心(6802)
(6723)
研究所(6510)
(6061)
师范(6025)
(6023)
(5802)
(5791)
北京(5705)
(5445)
基金
项目(29291)
研究(23062)
科学(22432)
基金(20267)
(17256)
国家(17069)
科学基金(14601)
社会(14391)
社会科(13542)
社会科学(13538)
(11741)
教育(10699)
基金项目(10588)
编号(9926)
(9330)
自然(8533)
成果(8373)
自然科(8315)
自然科学(8312)
自然科学基金(8138)
资助(7735)
课题(6964)
(6879)
重点(6690)
项目编号(6359)
(6212)
(6114)
(6009)
国家社会(5986)
(5948)
期刊
(21840)
经济(21840)
(19996)
研究(17092)
中国(11002)
学报(6767)
(6451)
财政(6451)
大学(5564)
(5535)
会计(5487)
科学(5437)
财经(5413)
学学(5355)
教育(5277)
管理(5218)
财会(5161)
(4568)
经济研究(4403)
(3919)
金融(3919)
农业(3898)
通讯(3520)
会通(3518)
业经(3498)
(3108)
技术(2933)
(2897)
(2848)
问题(2437)
共检索到77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文宏  项军  刘飞  
再分配制度是国家发挥最直接和主导作用,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集中体现在财政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上。21世纪以来,民生财政支出水平大幅提升,被称为中国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的“黄金时代”,这是否带来了民众幸福感的提升呢?基于2005和2015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研究发现,随着支出规模的迅速扩大,民生财政对各收入阶层群体幸福感都产生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从2005年的负效应或无效应转变为2015年的正效应,有力地解释了幸福感的变迁趋势。其中,教育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对提升基层民众的幸福感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文体传媒支出则主要提升了中高收入群体的幸福感。这些结果不仅拓展了幸福感的理论解释,也为政府制定民生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凌霜  易行健  杨碧云  
基于共同富裕背景,以商业保险视角为切入点,采用2013—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分析参与商业保险对提升居民家庭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并讨论数字经济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家庭商业保险参与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家庭主观幸福感;其主要通过缓解不确定性所引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提高消费水平进而提高家庭主观幸福感,而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通过降低不确定性来增强这一效应;商业保险参与对家庭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在农业户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较低以及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的家庭中更为显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培   张昊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有着重要的激励和保障作用,进而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基于2011—2020年我国90个域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和社保就业两大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和社保就业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边际效应显著为负,说明两类支出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起到了显著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边际效应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门槛值为56.010%,当城镇化水平超过56.010%后,两类财政支出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会显著削弱。可见,仅依靠财政支出政策无法持续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应该在市场化改革和财政支出结构改善两方面共同发力。因此,建议加强市场化改革,逐步消除城乡间的流动性障碍,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保持低城镇化水平地区财政支出规模稳步扩张的同时,调整高城镇化水平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升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落实财政对民生的基本保障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万广华  蓝菁  刘震  
本文从五个维度(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及三个成分(即富裕、共同和可持续性)出发,构建基于人民幸福感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和2012—2018年间数据,估算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共同富裕指数。结果显示,共同富裕指数排名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东南沿海省份靠前,西部省份靠后;从共同富裕成分看,东部地区和东南沿海省份的发展性(即富裕成分)和可持续性成分较好,南方比北方更具可持续性,而在共享性(即共同成分)方面中西部省份比东部排名靠前。此外,模型估算证实了本文所构建的共同富裕指数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并识别和分析了共同富裕的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春伟  
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家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做共同富裕的促进者,要做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可持续发展的好企业。员工就是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文章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从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周长城  王妙  
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会影响微观主体的清廉感知和政府信任,进而影响公众对财政金融政策有效性的预期,对构建现代财政金融制度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基于省会城市居民生活调查数据和采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各类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公众清廉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医疗、社会治安、下水道与垃圾处理等四类公共服务满意度越高,则公众对地方政府清廉水平的评价越高;且这四类公共服务满意度对个体清廉感知的影响效应在不同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政治面貌、收入水平的个体中存在差异。建议提升特定类型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以提升公众对政府清廉水平的主观评价,从而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并增强公众对财政金融政策有效性的预期,助力现代财政金融制度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明月  刘璐  
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是推动加快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与精神支撑的重要手段。多元共治是强调服务为本、在多方协作下回归发展目标的系统科学治理模式,与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多元化的办学模式相契合。通过重构治理运行体系、完善治理结构体系、深化治理研究体系、变革治理制度体系,可不断增进公共利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职业教育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马万里   陈卓扬  
财政在推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有效的财政手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强有力保障。收入分配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因此,改善收入分配可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本文将收入分配作为衡量共同富裕的核心指标,研究税收、公共支出、财政转移支付这三大财政手段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路径,进而建构财政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理与传导机制。本文研究提出:第一,我国应不断推进增值税等一系列生产税改革,优化税制结构,提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的比重,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税收优惠形式,推动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第二,加大科教文卫支出以提高人民获取收入的能力,加强社会保障支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税式支出,引导社会财富的自由流动;第三,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转移支付方式,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卫军  李光勤  
财政分权作为调整央地财政权力关系的制度安排,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水平,进而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生产效率、总体富裕、协调发展、成果共享和生态福利五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并考察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但存在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从分项指标来看,财政分权可以显著提升总体富裕、成果共享和生态福利水平,但对生产效率和协调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可以通过牺牲资本资源配置效率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最后,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财政分权与共同富裕呈倒U形关系。文章有助于了解财政分权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确认财政分权的“适度区间”,以期更好更快地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凤轩  张航  宋宝琳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作为调控地方资源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日益凸显。鉴于此,在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测算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财政分权能有效促进共同富裕,且对邻地共同富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支出行为与创新创业水平成为财政分权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相关研究可为政府部门通过优化财政分权推进共同富裕提供量化依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连家明  
贫富差距是世界性的话题。尤其近十几年来,围绕贫困、失业、税负、不公等问题引发的抗议浪潮在世界范围内不断高涨。从突尼斯、埃及等北非国家的抗议和变革,到西班牙年轻人打出的“愤怒的一代”口号,从美国抗议者“占领华尔街运动”,再到法国爆发的“黄马甲运动”,其背后的核心问题无不指向贫富分化。这些抗议者的要求很明确,他们要推动制度发生变革,他们要政府更加关注穷人的境遇,要社会更加关注公平。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美国经济学家班纳吉,正是因为他合作撰写的《贫穷的本质》,关注了贫穷经济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静楠  吕冰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财政作用的发挥。研究认为:经济学意义上分配平等本质上是居民效用平等,促进居民效用平等的分配有可支配收入分配、要素收入分配、间接税分配、公共服务分配和财富分配,它们贯穿于国民收入循环全过程;根据部门收入分配格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平等主要来源于城乡或区域的组间差距较大;个人所得税调节分配作用不应被高估,社会保障等转移性支出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在缩小。本文得出四点政策建议,包括兼顾公平与效率、重点关注组间差距、辩证地看待税收和社会保障的调节作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晶  
立足金融结构优化背景,借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能够赋能共同富裕,且经过内生性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正向调节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金融结构优化积极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晶  
立足金融结构优化背景,借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能够赋能共同富裕,且经过内生性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正向调节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金融结构优化积极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济洲   崔翼  
聚焦中国式分权情境,财政分权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立足于2012—2021年中国3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探讨财政分权、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共同富裕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公共服务均等化均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财政分权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受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该影响越发明显;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约束下,财政分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财政分权、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具有区域、城市规模异质性,且在中西部地区、特大城市更为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