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4)
- 2023(11377)
- 2022(9364)
- 2021(8744)
- 2020(6743)
- 2019(14970)
- 2018(14911)
- 2017(27693)
- 2016(14992)
- 2015(16616)
- 2014(16103)
- 2013(15609)
- 2012(13837)
- 2011(12444)
- 2010(12719)
- 2009(11766)
- 2008(11324)
- 2007(10335)
- 2006(9173)
- 2005(8107)
- 学科
- 济(52988)
- 经济(52910)
- 农(49251)
- 业(48946)
- 管理(35612)
- 农业(32973)
- 企(24466)
- 企业(24466)
- 业经(20248)
- 中国(16900)
- 方法(14691)
- 制(14681)
- 地方(13308)
- 财(12767)
- 农业经济(12493)
- 数学(12099)
- 数学方法(11900)
- 发(11260)
- 贸(11074)
- 贸易(11066)
- 易(10778)
- 工作(10208)
- 体(10176)
- 村(9538)
- 农村(9514)
- 发展(9481)
- 展(9462)
- 服务(9422)
- 学(9348)
- 策(9256)
- 机构
- 学院(201091)
- 大学(189764)
- 济(76439)
- 管理(74639)
- 经济(74477)
- 研究(64443)
- 理学(63610)
- 理学院(63000)
- 管理学(61890)
- 管理学院(61534)
- 中国(51713)
- 农(50748)
- 京(38922)
- 科学(38604)
- 农业(38045)
- 财(34744)
- 业大(34191)
- 江(32969)
- 中心(32305)
- 所(31285)
- 范(28194)
- 师范(27971)
- 研究所(27705)
- 州(26641)
- 财经(26443)
- 经(23879)
- 北京(23680)
- 农业大学(23501)
- 省(23247)
- 院(22984)
- 基金
- 项目(131429)
- 研究(105738)
- 科学(102643)
- 基金(90742)
- 家(77670)
- 国家(76781)
- 社会(66268)
- 科学基金(65601)
- 社会科(61970)
- 社会科学(61952)
- 省(55086)
- 编号(48554)
- 基金项目(47845)
- 教育(47542)
- 划(43686)
- 成果(39394)
- 自然(38145)
- 自然科(37154)
- 自然科学(37150)
- 自然科学基金(36425)
- 资助(34260)
- 课题(32388)
- 发(30932)
- 农(30053)
- 重点(29291)
- 年(28172)
- 部(27881)
- 创(27829)
- 性(27679)
- 制(27017)
- 期刊
- 济(99332)
- 经济(99332)
- 农(57267)
- 研究(56069)
- 中国(47748)
- 农业(38652)
- 学报(29173)
- 教育(27502)
- 科学(27099)
- 财(26373)
- 业经(24678)
- 大学(23512)
- 管理(22904)
- 学学(21983)
- 融(21601)
- 金融(21601)
- 技术(18265)
- 业(17416)
- 农业经济(14817)
- 农村(14601)
- 村(14601)
- 问题(13671)
- 图书(13640)
- 版(13092)
- 经济研究(12881)
- 财经(11490)
- 世界(10524)
- 社会(10346)
- 经济问题(10278)
- 书馆(10168)
共检索到311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佳洁 鱼小兰 张鲜鲜 陈晓阳
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出现大规模的转移,原本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的大量流出,使得居家养老模式逐渐失效。与此同时,城乡的二元结构差异,使得广大农村地区,在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着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养老服务设施陈旧落后和养老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因此,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不仅关乎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也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多中心治理 农村老人 养老服务 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攀 仲玉英
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战略目标,赋予了农村职业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催生出教育更多层次的价值需求。然而,农村职业教育受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等外源依赖性困境及自身内部变革冲击等内源发展性困境影响,仍存在诸多问题,究其根本是农村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带有工具主义倾向。在技术理性的驱动下,探寻职业教育的价值内核,寻求乡村社会价值与乡村人本价值的耦合或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应然价值追求。从融合与协作视角出发,农村职业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包括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整合城乡职教资源;坚持多元合作协同发展,建设合作育人体系;坚持灵活机动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职业教育 价值追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云青 闫子兴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以乡村治理为抓手助推农村共同富裕是未来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和关键内容,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制度逻辑的有机统一。未来要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助推共同富裕伟大工程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方向引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乡村治理软环境,营造“助善治、促共富”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共同富裕 逻辑理路 实践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龙珍罗尔依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能够从工农相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三重维度夯实共同富裕制度基础。为此,应优化工农相促的产业制度,健全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入现代化管理;完善城乡互补的区域制度,在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共享制度、区域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变革;提升共同繁荣的整体制度,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共同富裕理念,并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提供积极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天文 张天浩 朱维全
随着共同富裕目标的牵动与激励,各大高校都在协同企业构建产学研一体的高效育人模式,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尤其一些涉农高校更要发挥其实际作用,为乡村振兴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引领农业科技变革,为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和农业改革提供强大的人才与智力支持,巩固农村脱贫攻坚的已有成果。涉农高校在地区乡镇农村协同创新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尖端农业人才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劳动力,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构建工农联动的国民经济发展协同体系。本文阐述了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显著优势,指出了部分涉农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和不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共同富裕视域下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优质对策,旨在为促进我国地方经济统筹发展奠定良好的高等教育基础。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涉农高校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云龙
全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支持浙江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为其中的关键一步。未来的乡村振兴与治理工作不仅要继续推进和巩固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层面的均衡和富裕水平,也要更多关注和提升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层面的建设和治理水平。从“经济”转向“文化”并聚焦“道德”视角,成为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治理的重点方向。浙北(海宁)农村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儒家文化遗产、地方人文精神等,推动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亲情孝道、崇德尚贤等与儒家伦理紧密相关的传统礼俗文化的吸收转化、宣传教育和推广应用工作,为当前乡村治理的道德路径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经验。从政策层面看,儒家伦理既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现代道德建设与治理框架中寻求自身的现实意义与内涵转化,也要积极融入地方社会的礼俗传统和乡村治理的日常实践,而“新乡贤”在基层政府和普通农民之间发挥的道德示范与社会整合作用对此颇为重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云龙
全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支持浙江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为其中的关键一步。未来的乡村振兴与治理工作不仅要继续推进和巩固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层面的均衡和富裕水平,也要更多关注和提升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层面的建设和治理水平。从“经济”转向“文化”并聚焦“道德”视角,成为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治理的重点方向。浙北(海宁)农村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儒家文化遗产、地方人文精神等,推动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亲情孝道、崇德尚贤等与儒家伦理紧密相关的传统礼俗文化的吸收转化、宣传教育和推广应用工作,为当前乡村治理的道德路径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经验。从政策层面看,儒家伦理既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现代道德建设与治理框架中寻求自身的现实意义与内涵转化,也要积极融入地方社会的礼俗传统和乡村治理的日常实践,而“新乡贤”在基层政府和普通农民之间发挥的道德示范与社会整合作用对此颇为重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水平,是在消除贫穷和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人人都达到富裕生活水平但存在合理差距的普遍富裕。在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且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设中被赋予新的意义与使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西部教师教育由于其地理特性、历史遗留等问题,面临着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
关键词:
背景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岑 张彩云 周云波
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本文从数字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人口老龄化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我国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道路上面临的新矛盾和新挑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路径选择。本文认为数字经济会通过影响就业极化、工资极化、技能工资溢价和劳动份额等途径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和工资不平等产生冲击;实现城乡间、地区间和不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推进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重要工作内容;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不平衡和影响资本积累的速度而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如果可以充分释放新技术带来的发展潜力、抓住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同时设计合理的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完全有可能从容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雨
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存在的困境,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内在机制,并从提高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率、降低农村地区相关主体获取资金成本、提高涉农主体资金的可获得性等维度,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城乡协同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经过多年发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存在各种不足,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了不利影响,这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的巨大挑战,共同富裕目标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问题,基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探讨共同富裕面临的现实瓶颈并提出有针对性地破解之路,从而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 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毛樟伟 林蒙艳 诸葛佳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类社会世代追求的美好愿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围绕红船精神对嘉兴共同富裕的实现主体和覆盖面等方面对其科学内涵展开具体解析并提炼其本质特征,进一步认识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明确新时代嘉兴共同富裕“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围绕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基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构建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回答好“怎么做”的问题,对嘉兴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打造共同富裕的先行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嘉兴市 内涵特征 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晨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富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文章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概念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同时,还剖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一些成功推动共同富裕的地区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禄峰 王雅如 魏明 梅运鹏 陈超
社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时期,共同富裕成为国家引领各类资本流动和配置的长效规制。现代农业需要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产权稳定,人口流动变化与土地承包权固化之间的张力,诱发“不在地主”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矛盾,土地与人力资源错配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以推动城乡共同富裕为目的,探讨农民土地承包权稳步退出路径,以期形成土地所有者兼经营者的农业生产单位,促进人地协同互动和城乡共同富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宁晚枚 张雪玉
本文基于共同富裕的背景,采用我国省际样本实证分析了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民增收有显著正向作用,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而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不仅存在本地效应,也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农村电商发展也有利于刺激周边地区农民加快增收。农村电商的这一效应也存在区域差异性,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农村电商对农民增收的本地正向效应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都是成立的,但是在西部地区的本地正向效应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都尚未得到显著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