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3)
- 2023(6904)
- 2022(5367)
- 2021(4673)
- 2020(3542)
- 2019(7906)
- 2018(7297)
- 2017(13508)
- 2016(7127)
- 2015(7680)
- 2014(7669)
- 2013(7370)
- 2012(6654)
- 2011(6135)
- 2010(5998)
- 2009(5546)
- 2008(5602)
- 2007(4782)
- 2006(4244)
- 2005(3918)
- 学科
- 济(38580)
- 经济(38545)
- 管理(19261)
- 业(16155)
- 方法(14364)
- 企(13302)
- 企业(13302)
- 地方(12735)
- 数学(12047)
- 数学方法(11867)
- 中国(9838)
- 业经(8655)
- 农(8365)
- 地方经济(8224)
- 学(7731)
- 理论(6778)
- 农业(6182)
- 财(6144)
- 环境(5912)
- 和(5523)
- 发(5343)
- 融(5226)
- 金融(5222)
- 制(5172)
- 贸(4630)
- 贸易(4627)
- 银(4612)
- 银行(4608)
- 行(4492)
- 划(4378)
- 机构
- 大学(107181)
- 学院(106643)
- 济(44531)
- 经济(43606)
- 管理(40309)
- 研究(37217)
- 理学(35462)
- 理学院(35016)
- 管理学(34338)
- 管理学院(34136)
- 中国(26922)
- 科学(23150)
- 京(22035)
- 财(19448)
- 所(17938)
- 研究所(16537)
- 中心(16446)
- 范(16250)
- 师范(16124)
- 财经(15832)
- 江(15422)
- 农(14887)
- 经济学(14510)
- 经(14417)
- 业大(14182)
- 院(13994)
- 北京(13403)
- 师范大学(13363)
- 经济学院(13009)
- 州(12376)
- 基金
- 项目(77234)
- 科学(62734)
- 基金(56905)
- 研究(56862)
- 家(49841)
- 国家(49461)
- 科学基金(43066)
- 社会(38824)
- 社会科(36858)
- 社会科学(36851)
- 省(30789)
- 基金项目(29356)
- 教育(26128)
- 自然(26026)
- 划(25865)
- 自然科(25451)
- 自然科学(25445)
- 自然科学基金(24967)
- 编号(22055)
- 资助(22014)
- 发(18272)
- 重点(18252)
- 成果(17628)
- 国家社会(17101)
- 部(16655)
- 创(16339)
- 课题(16228)
- 创新(15340)
- 发展(14941)
- 展(14704)
共检索到152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秋星 陈少晖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共同富裕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20年各省份的共同富裕水平以及“共同”和“富裕”耦合协调度,并利用基尼系数测算其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2006—2020年共同富裕水平呈现“N”型波动上升的趋势,“富裕”和“共同”水平呈“X”型变化;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上升较快,在“十三五”时期趋于平缓;耦合协调度地区异质性明显,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东北地区最低,而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耦合协调度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磊 邓紫琪 张川川 刘培林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科学阐明共同富裕的学理逻辑并系统测度共同富裕的事实格局。文章从权利配置视角系统阐释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并构建共同富裕测度指数,分析中国共同富裕的演进特征和空间格局。研究发现:(1)全国及各地区共同富裕的权利子系统配置不平衡,参与权和保障权配置相对滞后,各省份之间收入权、保障权子系统差距较大;(2)全国及各地区共同富裕指数逐年提升,但各省份之间差距较大,其中东部省份共同富裕程度最高,中部省份共同富裕程度略高于西部,但西部增速最快,而东北地区共同富裕程度增长后劲最小;(3)全国共同富裕程度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而非区域内,尤其是东部与其他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大;(4)全国及四大地区共同富裕程度均呈现“高—高”“低—低”的空间聚集模式,且各省共同富裕滞后指数与邻省指数正相关,存在“先富带后富”的空间辐射效应。本研究为理解和测度共同富裕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从而为因地制宜明确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纲领提供了科学借鉴。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权利逻辑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曾莲 邓文悦扬
中国不同地区在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亟须深入探究其演进规律。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为基础,深入研究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调特征。运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Kernel密度估计、收敛模型等研究方法,揭示了二者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以及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共同富裕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最高,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全国和四个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存在σ收敛特征,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还表现出β收敛特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安强 宫丽丽
纵观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二者在历史逻辑和价值导向上存在高度内在统一。历史逻辑层面,二者的发展均历经了旧中国的初步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建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和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价值导向层面,二者均拥有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振兴民族的精神内核、世界大同的磅礴动力。为此,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筑牢同向同行的坚强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壮大同向同行的群众基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把握同向同行的战略导向;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抓牢同向同行的方向指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咏梅 闫晴 李跃
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视角,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熵值法测度分析了2008—2020年共同富裕水平及其动态演化特征,进一步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共同富裕区域差异和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整体共同富裕水平不高,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差异呈现下降的良好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总体随时间增长,由失调衰退类提升为过渡发展类,但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低,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桂兰 刘佳玮
文章构建了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3—202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熵权法进行赋权,运用全局及局部Moran’s I、Dagum基尼系数分析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整体差异以及区域差异,依托Dagum基尼系数分解分析其差异来源及大小。结果表明: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基于空间相关性的角度,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全局空间分布存在聚集性,2017年以后,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存在的空间相关性有增强趋势,大部分省份之间存在较强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通过对区域差异来源及大小的比较发现,区域间差异是影响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最主要的因素,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共同富裕水平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整体共同富裕水平朝着均衡方向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林 张春霆 高晓彤 吴殿廷
文章在解析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机理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与共同富裕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缓慢波动上升,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格局特征;共同富裕指数呈稳步提升的演变轨迹,空间分布上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不均衡格局演进。(2)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呈阶段性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形成以省会城市为高水平协调中心的“中心—外围式”圈层结构;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具有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空间俱乐部趋同效应,但空间自相关性趋于减弱。(3)金融发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城镇化水平是驱动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影响因子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各因子交互作用后的解释力具有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特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建风 吴慧 何韩吉
基于共同富裕中“富裕”和“共同”两个关键词,结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对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测度逻辑,采用熵值法计算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共同富裕实现程度,并对测度结果的变动趋势与差异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各省份共同富裕的进程均取得了较大进步,平均实现程度由2010年的39.08%提高到2020年的51.36%;第二,从细分维度来看,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实现程度均低于成果共享,主要原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精神文化繁荣两个维度省际差异较大;第三,从地区差异来看,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和福建作为先富地区属于共同富裕进程的明星型省份,其余省份则分布在平庸型或落后型,区域间共同富裕实现程度呈现出“东高、中平、西低”的差异化格局,各地区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短板针对性地设置推进共同富裕的抓手;第四,差异分解结果显示,共同富裕实现程度的省际差异来源依次为成果共享、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并且经济高质量发展、精神文化繁荣和公共服务均等三大维度是缩小共同富裕地区差异的关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得宝 孙熙国
实现生态正义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探究生态正义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态正义理论需要分析生态正义理论的时代化观照,将生态正义理论纳入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实践中去考察。在理论逻辑层面,在共同富裕视域下考察生态正义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必要性和深刻的逻辑必然性,生态正义理论的具体内涵包括种际生态正义、代内生态正义、代际生态正义和全球生态正义。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探寻生态正义的实现路径则需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全面性,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维护种际生态正义;坚持共同富裕的全民性,以实现全民富裕推动发展成果的代内生态正义共享;坚持共同富裕的长远性,以循序渐进的手段构建代际生态正义共同体;坚持共同富裕的国际性,以共谋全人类发展蓝图凝聚全球生态正义共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和平 李红波 向道艳 王韬 龚佳丽 齐梦娜
城乡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路径。文章基于“城乡共建—城乡共享—城乡共荣”框架构建城乡共同富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和Dagum基尼系数测度分析了2011—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共同富裕水平的时序演变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共同富裕水平整体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复杂波动态势,内部三大城市群中武汉都市圈显著高于其他城市群,各城市的城乡共同富裕水平及排名存在明显年际变化,高值区域呈点状分散分布,城市群边缘区域则存在“塌陷”现象。(2)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共同富裕水平暂未形成明显的空间集聚态势,城市群内部也暂未发现明显的辐射集聚效应。(3)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主要来源于武汉都市圈和长株潭都市圈之间的水平差距。基于研究结论,从产业振兴、服务共享、资源统合、空间协同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城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创造性转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创新,其理论机理内含目标维度上的城乡全民富裕、动力维度上的城乡共建富裕、内容维度上的城乡全面富裕和策略维度上的城乡渐进富裕。本文通过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以“全民、共建、全面、渐进”为原则提出了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包括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健全城乡全民共富提升机制,以紧密型城乡协作共同体建设激发城乡共建创富活力,以政策集成改革撬动城乡全面富裕建设,以区域性共富联盟和特色化发展战略支撑城乡渐进富裕路径,最终推动城乡共荣和全民共富的如期实现。
关键词:
城乡共同富裕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黎东升 聂庄玲
高质量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法,从时空维度对2010—2019年浙江省11个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及空间演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考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均不断提升,但三者间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表现为社会发展超前,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2)浙江全省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呈现以杭州、宁波两大都市经济圈为中心,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弱的阶梯状态势,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浙江省区域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位于浙东北的湖州、嘉兴、绍兴主要表现为“高—高”聚集,位于浙西南的丽水、温州主要表现为“低—低”聚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黎东升 聂庄玲
高质量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法,从时空维度对2010—2019年浙江省11个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及空间演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考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均不断提升,但三者间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表现为社会发展超前,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2)浙江全省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呈现以杭州、宁波两大都市经济圈为中心,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弱的阶梯状态势,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浙江省区域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位于浙东北的湖州、嘉兴、绍兴主要表现为“高—高”聚集,位于浙西南的丽水、温州主要表现为“低—低”聚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旺
文章测算2011—2020年我国共同富裕水平,分析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偏低但呈递增态势,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均在全国均值之下;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总体差异但不严峻,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绝对差异正在缩小,并未出现极化现象;全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过程,其中,全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显著收敛,中部地区收敛系数为正,共同富裕水平呈现发散状态。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区域差异 分布动态演进 收敛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洪晗 申秀敏
区域是经济发展和物质分配的主要载体,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内涵出发,指出目前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面临的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分配制度不够合理、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等主要问题,并进一步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出发,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新型城镇化道路发挥内需拉动作用、以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