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6)
2023(3689)
2022(3101)
2021(2767)
2020(2236)
2019(5333)
2018(5478)
2017(9726)
2016(5705)
2015(6554)
2014(7102)
2013(6829)
2012(6233)
2011(5549)
2010(5757)
2009(5176)
2008(5166)
2007(4919)
2006(4313)
2005(3932)
作者
(16790)
(13660)
(13364)
(12907)
(8586)
(6816)
(6443)
(5483)
(5272)
(5237)
(4799)
(4648)
(4454)
(4370)
(4345)
(4176)
(4162)
(4013)
(3952)
(3866)
(3625)
(3335)
(3335)
(3303)
(3258)
(3125)
(3078)
(3044)
(2921)
(2824)
学科
(19207)
经济(19182)
管理(16314)
(13701)
(11844)
企业(11844)
方法(8075)
(7063)
中国(6547)
数学(6367)
(6330)
(6281)
银行(6277)
数学方法(6193)
(5980)
(5635)
(5209)
金融(5206)
业经(5133)
理论(5047)
(4588)
地方(4525)
(4440)
教学(4174)
(4078)
财务(4064)
财务管理(4031)
(4023)
农业(3873)
教育(3855)
机构
学院(77756)
大学(75436)
管理(27634)
(25037)
经济(24109)
研究(24069)
理学(22191)
理学院(21912)
管理学(21361)
中国(21231)
管理学院(21227)
(16771)
科学(15729)
(14908)
(14579)
(12697)
中心(12480)
(11690)
(11546)
(11342)
师范(11242)
研究所(11047)
财经(11021)
北京(10822)
技术(10618)
业大(10487)
(10264)
(9679)
职业(9237)
(9230)
基金
项目(46020)
研究(36016)
科学(34373)
基金(29114)
(24817)
国家(24542)
科学基金(20537)
(20158)
社会(20048)
社会科(18807)
社会科学(18799)
教育(17558)
编号(16651)
(16155)
基金项目(14848)
成果(14160)
课题(12599)
资助(12559)
自然(12497)
自然科(12161)
自然科学(12157)
自然科学基金(11877)
重点(10620)
(10480)
项目编号(9902)
(9638)
(9350)
(9344)
(9040)
规划(8850)
期刊
(32529)
经济(32529)
研究(24398)
中国(20336)
教育(14428)
(13216)
学报(10692)
管理(10030)
(10025)
(9793)
金融(9793)
科学(9353)
技术(9252)
统计(8157)
大学(8081)
学学(7225)
农业(6727)
(6439)
决策(6238)
业经(5857)
图书(5630)
财会(5226)
职业(4791)
财经(4700)
会计(4263)
经济研究(4150)
书馆(4018)
图书馆(4018)
(4010)
技术经济(4008)
共检索到129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金昌  余卫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那么,何为共同富裕?哪些因素是影响共同富裕的主要因素?哪些指标能够体现共同富裕特征?如何监测共同富裕进程?这些问题有必要从统计上进行科学的解读。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共同富裕的相关论述和国外关于反贫困的有关讨论,在解读新时代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以“以人民为中心”和“共享、富裕、可持续”为要点,紧扣“共同”和“富裕”两大关键词,瞄准城乡、地区和收入三个差距,构建了由经济质效并增、发展协调平衡、精神生活丰富、全域美丽建设、社会和谐和睦与公共服务优享六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共同富裕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由共享性、富裕度和可持续性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共同富裕结果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浙江省为例测度了2015—2020年浙江省共同富裕实现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华娟   王晓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文章利用熵权TOPSIS法,从富裕度、共享度和持续性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统计监测2013—2021年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区域差距,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分析动态规律并预测转移概率,研究发现:我国共同富裕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多数省份富裕度、共享度和持续性的偏离制约了共同富裕的发展;我国共同富裕年均基尼系数为0.213,东部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中部-西部地区区域间差距最小,全国共同富裕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我国共同富裕存在极化苗头,未来回落风险较大,需要调整共同富裕持续性以校正转移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共同富裕监测研究”课题组  卢山  王凤娇  
本文在全面理解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共同富裕宏观监测和微观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2—2021年山东省共同富裕实现程度和居民主观感受。结果表明,山东共同富裕稳步推进,物质富裕、公共服务均等、精神富足方面得到较大提升,但收入分配不均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统筹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城乡要素融合、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加强文化与生态供给五个角度提出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共同富裕监测研究”课题组   卢山  王凤娇  
本文在全面理解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共同富裕宏观监测和微观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2—2021年山东省共同富裕实现程度和居民主观感受。结果表明,山东共同富裕稳步推进,物质富裕、公共服务均等、精神富足方面得到较大提升,但收入分配不均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统筹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城乡要素融合、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加强文化与生态供给五个角度提出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振宇   周智翔   孔新兵   林金官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准确测度共同富裕水平。本文强调整体思维、多维思维、长线思维和底线思维,系统梳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统计含义,构建由富裕性、共享性与托底性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政府统计部门宏观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在省级与区域层面测度2010—2018年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研究发现,从省级层面看,共同富裕指数持续向好,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共同富裕指数呈收敛趋势;从一级指标看,富裕性指数与托底性指数稳步提升,但共享性指数提升乏力;省际富裕性指数与共享性指数呈比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从区域层面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之间在共同富裕指数上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南方与北方地区之间在共同富裕指数上的差距则呈加速扩大态势,但北方地区共享性维度的指数却一直高于南方地区。本文丰富了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共同富裕的测度细化到省级与区域层面,为刻画共同富裕指数的省际差异、区域差异与时序变动,找准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并优化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借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建奇  母爱英  
基尼系数本来是一种衡量某物分布均等程度的工具,却被赋予了代表贫富差距的社会内涵,由此,基尼系数也就由一个西方经济学的学术话题变成了敏感的政治话语。流行基尼系数理论夸大了中国的实际贫富差距,带来了思想理论上的混乱和困惑;流行基尼系数研究的“中性化”倾向,更是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教育效果的对冲。只有在共同富裕的新理念下重新定义“富裕”概念才能科学解答基尼系数问题,弄清中国的真实贫富差距。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晨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富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文章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概念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同时,还剖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一些成功推动共同富裕的地区经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龙珍罗尔依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能够从工农相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三重维度夯实共同富裕制度基础。为此,应优化工农相促的产业制度,健全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入现代化管理;完善城乡互补的区域制度,在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共享制度、区域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变革;提升共同繁荣的整体制度,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共同富裕理念,并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提供积极保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余卫   朱学博   杨珂  
要想实现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需要明确我国共同富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将共同富裕分解为“富裕度”和“共同度”两个子系统,并设计共同度函数和富裕度函数相结合的“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度指数模型”作为评判共同富裕进程的依据。通过对我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数据的测算以及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σ收敛、β收敛等方法检验,发现我国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度具有短期稳定、长期上升的特征,实现了由濒临失调向勉强协调的转变,且我国共同富裕总体上存在空间收敛性,但各区域存在增长速度不均、发展水平不齐的特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孙豪  曹肖烨  
充分估计中国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需要准确测度共同富裕程度。在充分阐释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本文从富裕和共享两个维度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中国省域共同富裕指数结果表明:天津、浙江、江苏、山东、湖北5个省级行政区富裕程度与共享程度的协调发展较好,属于共同富裕型;上海、北京、辽宁、广东4个省级行政区的富裕程度较高但共享程度较低,属于率先富裕型;福建、湖南、陕西等11个省级行政区的富裕程度和共享程度都偏低,属于相对滞后型;重庆、河北、黑龙江等10个省级行政区的共享程度较高但富裕程度较低,属于优先共享型。国际比较视角下,中国共同富裕的客观位置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概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富裕程度不高,共享程度较低。因此,中国需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分阶段、因地制宜地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陈欣悦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总体奋斗目标和“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具体实现建议。在此背景下,监测2035年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阶段目标的实现过程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达成的富裕水平和共享程度两个维度共识的基础上,分别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统计司、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五大国际组织的国家发展分类变化和中国收入分配近期变动特征的剖析出发,分别探讨两大维度监测的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UNDP的经不平等调整的人类发展指数(IHDI)做法,尝试给出2035年阶段目标实现的综合指数模型框架,并进行相关的收入富裕水平实现指数、其他富裕水平匹配指数、收入共享程度指数和公共服务共享程度指数设计。初步的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该综合指数模型基本能够满足2035年阶段目标实现的政策监测需求,但仍有一定的扩充改进空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明  周明珠  
共同富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求索之路上,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共同富裕思想:中华文化中"以天下物利天下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共同富裕思想萌芽,彰显了损益之道;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假想与局部试验,虽然空想但不失其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明晰了人类走向共同富裕的方向和道路,实现了共同富裕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开拓与实践探索,与时俱进;新时代包括共享发展理念在内的共同富裕思想,大大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开显出共同富裕大道。厘清古往今来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关涉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一兵  
机会平等对能否实现共同富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利用机会集概念来检验机会不平等的程度,阐述了机会集的定义及估计方法,并采用非参数核函数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用MonteCarlo模拟隔代收入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机会集。通过检验这些机会集的特征,表明父亲收入的高低对子女机会及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旨在减少机会不平等的措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伯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经济范畴是什么?需要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该文提出,共同富裕范畴,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经济范畴。主要理由是:共同富裕范畴涵盖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轴心,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要求。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扶贫脱贫的重大举措,是共同富裕理论的伟大实践。共同富裕范畴和理论,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核心。以此为指导,设想分五大篇: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第二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第三篇,微观经济运行,是共同富裕在微观领域的实现。第四篇,宏观经济运行,是共同富裕在宏观领域的实现。第五篇,国际经济关系和对外开放既是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共建共享,促进世界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熊慎教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小平同志在78年12月率先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在经济政策上,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以点带面、影响和带动其他的人共同发展,以较快的速度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实践证明,小平同志这个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过去共同富裕的着眼点是放在单一公有制和防止两极分化上,不准先富。反对冒富,实行平均主义和贫富拉平政策,吉尼系数之低(0.16)居世界之最。这种“同步均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