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96)
2023(12621)
2022(10213)
2021(9112)
2020(7441)
2019(16055)
2018(15861)
2017(30457)
2016(16261)
2015(17816)
2014(17327)
2013(17182)
2012(15299)
2011(13630)
2010(13883)
2009(13390)
2008(13201)
2007(12214)
2006(10910)
2005(9808)
作者
(44045)
(37087)
(37075)
(34622)
(23286)
(17807)
(16631)
(14377)
(13929)
(13163)
(12586)
(12429)
(11723)
(11523)
(11343)
(11200)
(10901)
(10894)
(10697)
(10615)
(9308)
(9041)
(8936)
(8673)
(8511)
(8353)
(8268)
(8196)
(7396)
(7331)
学科
(82757)
(73860)
经济(73772)
(66071)
企业(66071)
管理(59399)
(45857)
农业(30672)
业经(29406)
方法(26055)
(22909)
中国(18953)
数学(18583)
数学方法(18445)
地方(17875)
(16915)
财务(16891)
财务管理(16879)
技术(16220)
企业财务(15908)
(15724)
(14647)
(13673)
(13664)
(12677)
理论(12509)
(11927)
贸易(11919)
(11556)
环境(11131)
机构
学院(233129)
大学(220030)
(100098)
经济(98225)
管理(95862)
理学(82212)
理学院(81494)
管理学(80491)
管理学院(80075)
研究(70971)
中国(58613)
(50281)
(44752)
(44533)
科学(40827)
农业(38004)
(37810)
业大(36357)
财经(34777)
中心(34550)
(34119)
(31379)
研究所(30373)
(29644)
经济学(28660)
经济管理(28469)
(27773)
师范(27579)
北京(26900)
经济学院(25940)
基金
项目(152012)
科学(122504)
研究(118572)
基金(109696)
(93101)
国家(92067)
科学基金(81754)
社会(78256)
社会科(73775)
社会科学(73759)
(63508)
基金项目(58349)
教育(52108)
编号(50733)
(49701)
自然(49557)
自然科(48412)
自然科学(48402)
自然科学基金(47547)
资助(41769)
成果(38737)
(35754)
(35665)
(35159)
重点(33528)
课题(33509)
(33037)
国家社会(32131)
创新(31985)
(31882)
期刊
(125114)
经济(125114)
研究(64427)
(54194)
中国(48427)
管理(37203)
农业(36496)
(36286)
科学(30236)
业经(28715)
学报(28212)
(23361)
金融(23361)
技术(23257)
大学(23079)
教育(22219)
学学(22082)
(18896)
经济研究(17239)
财经(16583)
问题(16455)
(14402)
农村(14243)
(14243)
农业经济(14160)
技术经济(13977)
世界(12539)
商业(12406)
现代(12172)
(11881)
共检索到353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旭  张波  
农业强国建设是弥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面临农业科技和装备与农业强国建设不匹配、农业产业体系不适应农业强国建设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难以有效支撑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建设的制度支持体系短板突出等困境。在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下,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提升农业强国建设质效:增强农业科技和装备韧性,为农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构建健全协调的产业体系,确保农业强国建设平稳推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强国;完善农业制度支持体系,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姝兴   张明明  
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富裕的重要举措,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国建设与共同富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指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目标下加快农业强国建设面临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加深、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等现实难题,要积极采取优化农业劳动力结构、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合理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等对策来解决上述难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洁玉   李富宁   张捷  
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辩证统一。新阶段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基于共同富裕目标视域出发,提出推动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多举措健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以创新机制带动农业绿色发展、创新乡村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等措施,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领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因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农业产业升级是“富裕”经济的基石和全国共同富裕的前提,但目前普遍采用村外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进行的技术组织惠及村民较少,需要通过组织形式的改变以矫正贫富之间的过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赖德胜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3)。这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新的路径,也为教育强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把“蛋糕”做得更大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这要求有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做基础,人均收入要达到较高水平,实现更加富裕。通俗地说,就是要把“蛋糕”做得更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万艾琳   庄天慧   杨浩  
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中国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研究了生计资本对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影响,分析了低收入群体的异质性,验证了生计策略多样化在生计资本影响农民“三感”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生计资本在存量促进与增量带动两个维度上均对农民“三感”有显著正向影响;(2)生计资本对“三感”的带动作用在低收入群体中更加凸显,但物质资本的带动作用是有限的;(3)生计策略多样化减缓了生计资本对农民“三感”的提升效果,呈现负向调节作用。因此,需要针对中低收入农民重点强化生计能力,针对中高收入农民重点强化精神富有,正视生计多样化可能带来的阻滞作用,积极探索城乡融合的农民支持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圆  
实现共同富裕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产业的驱动与创新。为了获得产业集聚的经济与社会效应,民营企业往往集群发展,民营企业成本管理是集群区域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手段或管理工具。结合产业集群区域的发展水平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民营企业成本管理效率与效益的再认识。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无论是在劳动收入份额的初次分配,还是在个人所得税补征等为主的二次分配,抑或是慈善捐赠等社会性质的第三次分配,都需要强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民营企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及其区域的成本管理机制,能够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成本效益比最佳的营商环境,促进社会财富创造的源泉不断涌流。共同富裕视域下的民营企业成本管理通过收益聚焦与文化价值观建设,倡导物质财富与精神生活的平衡与统一,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价值并实现企业价值的持续增值。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康立   杨梦琪  
发展社会影响力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在住房租赁、乡村振兴、公益慈善、创新创业、绿色环保和社会大众等重要民生领域,陆续开发出有代表性的社会影响力金融服务和产品,产生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基于熵权-TOPSIS法构建评估体系发现,建行2018~2022年社会影响力评价综合得分持续保持高位。建行社会影响力金融的后续发展,需解决政府层面顶层设计与制度环境问题,市场层面投资者认知与行业建设问题,银行层面发展可持续性与风险控制问题。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魏后凯  崔凯  王瑜  
乡村振兴既是发展目标,也是发展手段和发展路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逐步实现城乡共富和乡村共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要瞄准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长期目标,加快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中期目标,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战略路径选择上,要从内生增长和成果共享两个方面着力,既要激发乡村内生活力,释放乡村增长潜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整体富裕,又要完善共享机制,促进先富带动后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农民生活共富,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与共享发展之路。在具体推进策略上,要科学把握乡村差异性,建立差别化的支持策略,合理确定政策供给的优先序,实施分区推进与分类推进并举,探索创新多元化的乡村共富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儒   何莉  
教育与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高度相关。迈向新发展阶段,教育强国建设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促进教育均等化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有效途径显著助力实现以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渐进富裕为内涵的共同富裕。研究发现,不断提高教育强国建设助推共同富裕效能,必须有效消解城乡劳动要素水平和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教育实践的全面性和资源分配的均等性不足,以及教育益贫式增长效应有待增强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由此,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坚持教育事业人民主体性原则;强化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公平制度;深化教育结对帮扶机制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最终完胜教育强国建设,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儒   何莉  
教育与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高度相关的。迈向新发展阶段,教育强国建设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促进教育均等化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有效途径显著助力实现以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渐进富裕为内涵的共同富裕。研究发现,不断提高教育强国建设助推共同富裕效能,必须有效消解城乡劳动要素水平和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教育实践的全面性和资源分配的均等性不足,以及教育益贫式增长效应有待增强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由此,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坚持教育事业人民主体性原则;强化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公平制度;深化教育结对帮扶机制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最终完胜教育强国建设,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璐  
共同富裕发展背景下,实现消费公平是重要破局点,但我国消费公平建设现状如何仍有待深入分析检验。本文立足于共同富裕视角,基于2009-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我国省域消费公平情况,并结合影响因子和协同演化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消费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经济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域整体消费公平水平偏低,消费公平建设资源分布不均匀,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阶梯分布特征,东部省域的消费公平指数相对较高;政策公平和市场公平是推动消费公平的核心因素,信息公平和金融公平的影响并不显著;我国消费公平和共同富裕有序度持续上升,在2021年升至中等水平协同,证明消费公平和共同富裕具备较强内生联系,但目前我国在推动消费公平和共同富裕过程中,仍有较大不足和提升空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泳莲   邢文利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能从根本上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然而由于地理区位、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南北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越来越严重,致使发展成果无法惠及全体人民。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视角,在系统梳理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北区域协调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探寻南北区域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共同富裕视域下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的分析对于促进南北区域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统筹区域发展,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林权  陈媛媛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是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加快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税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参与三次分配的全过程,改变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基于三次分配视域,从纵向、横向和结构三个方面考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剖析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解析三次分配视域下税收赋能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针对我国目前税收制度赋能共同富裕存在的制度短板,提出三次分配视域下我国税收赋能共同富裕目标的政策选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汉文   张华锋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弊端已经日益凸显并影响到全民共同富裕,分析和解决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文章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缴存规模、缴存人群、提取规模逐年扩大,但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不够公平和效率较低的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国民覆盖率实际值仅为10.63%,政策效用覆盖度为19.21%,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占比维持在13%左右,贷款风险金常年高于27%,与此同时,住房保障功能和住房金融功能也在逐渐弱化。因此,可考虑扩大缴存面、调整缴存机制、创新政策组合;全面推行异地贷款业务,提升管理水平;关注普通职工、建立住房融资需求倾斜的信贷机制等举措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此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