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98)
- 2023(16690)
- 2022(13315)
- 2021(12349)
- 2020(10068)
- 2019(23170)
- 2018(22831)
- 2017(44068)
- 2016(23677)
- 2015(26731)
- 2014(26660)
- 2013(26411)
- 2012(23810)
- 2011(20950)
- 2010(20801)
- 2009(19347)
- 2008(19038)
- 2007(17221)
- 2006(14833)
- 2005(12921)
- 学科
- 济(100710)
- 经济(100611)
- 业(71494)
- 管理(64303)
- 农(51480)
- 企(49927)
- 企业(49927)
- 方法(43511)
- 数学(38688)
- 数学方法(38204)
- 农业(34143)
- 财(28103)
- 业经(27550)
- 中国(26745)
- 地方(20827)
- 制(19117)
- 学(18380)
- 贸(17379)
- 贸易(17370)
- 易(16912)
- 务(16246)
- 财务(16195)
- 财务管理(16154)
- 发(15571)
- 企业财务(15365)
- 银(14850)
- 银行(14821)
- 技术(14240)
- 行(14023)
- 环境(14017)
- 机构
- 学院(336468)
- 大学(330355)
- 济(138698)
- 经济(135941)
- 管理(129805)
- 理学(112815)
- 理学院(111692)
- 管理学(109667)
- 管理学院(109069)
- 研究(108552)
- 中国(83531)
- 农(71117)
- 京(67678)
- 科学(66698)
- 财(62245)
- 农业(54605)
- 业大(54582)
- 所(53647)
- 中心(52897)
- 江(50587)
- 财经(49740)
- 研究所(48811)
- 经(45354)
- 范(43592)
- 师范(43163)
- 经济学(42528)
- 北京(41290)
- 州(39919)
- 院(38661)
- 经济学院(38615)
- 基金
- 项目(229869)
- 科学(181507)
- 研究(170213)
- 基金(166552)
- 家(144594)
- 国家(143314)
- 科学基金(123559)
- 社会(109146)
- 社会科(103100)
- 社会科学(103071)
- 省(91856)
- 基金项目(88335)
- 自然(78327)
- 教育(77966)
- 自然科(76482)
- 自然科学(76461)
- 划(75779)
- 自然科学基金(75070)
- 编号(70717)
- 资助(66262)
- 成果(56269)
- 重点(51694)
- 发(50918)
- 部(50863)
- 创(48146)
- 课题(47855)
- 国家社会(45518)
- 创新(44942)
- 科研(44350)
- 教育部(43489)
- 期刊
- 济(152983)
- 经济(152983)
- 研究(91604)
- 农(72788)
- 中国(63892)
- 学报(52371)
- 农业(49313)
- 财(48939)
- 科学(48451)
- 管理(42988)
- 大学(41053)
- 学学(39114)
- 教育(33036)
- 业经(31680)
- 融(31535)
- 金融(31535)
- 技术(30025)
- 业(24000)
- 财经(23628)
- 经济研究(23078)
- 问题(21870)
- 经(20298)
- 版(18986)
- 技术经济(16479)
- 世界(15876)
- 农村(15708)
- 村(15708)
- 统计(15684)
- 农业经济(15531)
- 资源(15081)
共检索到484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晶 吕开宇
生计多样化是农户分散风险冲击、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生计手段,有助于提高底层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助力农户脱贫增收。但生计多样化能否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现实中生计多样化对农户整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全国性家庭调查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生计多样化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计多样化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具体地,多样化生计活动突出表现为"益贫性"的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方面作用显著。基于收入结构的不平等分解结果显示,务工收入对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大,务工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改善总收入不平等状况。特别地,对于生计多样型农户,务工收入增加1%,总收入不平等会减少4%。此外,分区域分析发现,生计多样化能够明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由此认为在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应提倡生计多样化,以有效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促进相对低收入群体加快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生计多样化 收入结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晶 吕开宇
生计多样化是农户分散风险冲击、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生计手段,有助于提高底层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助力农户脱贫增收。但生计多样化能否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现实中生计多样化对农户整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全国性家庭调查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生计多样化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计多样化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具体地,多样化生计活动突出表现为"益贫性"的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方面作用显著。基于收入结构的不平等分解结果显示,务工收入对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大,务工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改善总收入不平等状况。特别地,对于生计多样型农户,务工收入增加1%,总收入不平等会减少4%。此外,分区域分析发现,生计多样化能够明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由此认为在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应提倡生计多样化,以有效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促进相对低收入群体加快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生计多样化 收入结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玲红 魏国学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本文运用全国、城乡、区域不同层面的收入分配数据,测算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趋势变化及结构性来源,总结并预判了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整体上还没有出现趋势性缩小,省际和省内农村收入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脱贫人口等边缘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主要源自工资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等,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会随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五类新问题已然显现,一是农村各类常住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收入差距拉大并传导至农村;三是重大改革进程有别导致财产性收入差距拉大;四是新冠疫情引发行业和群体层面的收入差距;五是自然灾害拉大农业与非农、南方与北方收入差距。应继续提高农村边缘群体收入水平,同步缩小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农户和本地公职人员、入乡人员的收入差距,积极防范新冠疫情和自然灾害引发的收入分化风险。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趋势特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正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民收入状况明显改善。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尽合理,在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早在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预见:“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共同富裕真的成为了中心课题。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 基尼系数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灿
十九大报告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基于新时代也应该有新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如何缩小个人收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云波 王浩泽 郭金兴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而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二元经济理论分析了我国城乡差距的成因及历史演进。进一步,本文全面系统梳理了农村与城市在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差距的现状。据此,本文提出应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要抓手,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切入点,全面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曹增栋
电子商务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带动了农民就业创业增长,并弱化了低收入农民的信息劣势,可以同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民收入差距,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利用我国1 996个区县2014—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及CHIP 2018的农户数据,基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基尼系数综合评价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程度,以淘宝村数量衡量农村电商发展水平,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RIF回归分析发现:淘宝村数量增加提高了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并降低了农民的基尼系数,显著促进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电子商务主要通过促进农民创业和经营性收入增长的路径来增加农民收入,而对农民就业及其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收入水平较低区县、国家级贫困县、离中心城市较远区县、中西部区县更强。因此,应当加快欠发达地区及偏远地区的农村电商发展,加强对低收入农民的扶持和帮助,提高电子商务的益贫性和普惠性,有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俊民 石威峰 傅绍正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企业是初次分配的主体,因此,优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十分重要。以2008—2018年A股央企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国家审计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审计能提升央企上市公司的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但对高管薪酬无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国家审计能改善央企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和信息透明度,从而能提升其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降低高管的在职消费和缩小企业的内部收入差距;多次审计能增强国家审计对央企上市公司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平均薪酬的提升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垄断行业、独董履职地点一致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多的央企上市公司中,国家审计对央企上市公司的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审计在监督和优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以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助力共同富裕。
关键词:
国家审计 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红宇 王晶
[目的]在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道路进程中,识别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并从农户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视角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合并使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造衡量农户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相对剥夺指数,采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从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视角考察其作用机制。[结果]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减缓农户的相对收入剥夺程度,进而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上升1%,农户相对收入剥夺水平下降7.87%,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可信;生计资源多元化是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机制,数字普惠金融缩差效应的11.85%可由该作用渠道来解释;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缩减效应也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男性户主和45岁以下户主的农户、非农就业占比高和兼业化程度大的农户获得的数字普惠金融缩差“红利”更大。[结论]作为新型金融供给方式,政府应大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因地制宜实施农村数字金融政策,鼓励农户生计资源多元化配置,多渠道应对风险提高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助推共同富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继国 曹薇
论文以2011-2019年27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基于收入差距的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从而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对区域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则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推动农村创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区域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论文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强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有效支持进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奕冰
文章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对数字普惠金融进行了介绍,并与其他金融服务方式进行了对比,凸显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优势,随后分析了农村应用数字普惠金融的必要性,讨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议方法。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内部收入 差距 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敏
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化是伴随着互联网兴起的新生事物,也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不可回避的时代背景。厘清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与数字化的互动机理、剖析数字化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构建农村数字化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对于数字赋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化农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丹 刘海 章元
收入差距扩大不仅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对微观个体行为也会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收入差距影响集体行动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2002—2018年的中国农村微观样本构建合成面板数据,采用年龄-时期-组群(APC)分解模型分析农户局部收入差距和经济性集体行动的变化规律,通过工具变量识别出两者之间的因果效应,并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局部收入差距和经济性集体行动存在年龄、时期和组群效应,两者之间呈现反向变化规律,收入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着时期进程和出生组群呈现“倒U”型关系;(2)农户局部收入差距扩大会显著降低农户参与经济性集体行动的概率,在采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3)家庭收入越高、资源禀赋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参与经济性集体行动;(4)农户局部收入差距通过降低人际信任、减少社会互动等途径降低农户参与经济性集体行动的概率;(5)农村税费改革、农地确权等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明晰了产权,是降低收入差距并促进集体行动的有效路径。本文的研究补充了收入差距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文献,并提供了来自中国农村的微观证据,为政府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集体行动 APC分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春宝 郑凯元
新时代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肩负起了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性任务。因此,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在国家推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股权设置形式、股权管理方式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结构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规模、类型以及模式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此,应从合理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入手,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提升改革成效,从而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生性、持续性、稳定性的发展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军军 周利梅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际,我国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本文研究发现:(1)居民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区域之间,“东—西”差距最大,“东—中”差距次之,“南—北”差距随后,“中—西”差距不太明显,总体差距、区域间差距和区域内部差距都呈现收敛趋势;(2)区域居民收入的聚集效应比较明显,具有相互影响的空间正效应,且随着收入水平提升,空间聚集效应有所增强;(3)资本存量、人力资源、城镇化和对外开放等因素不但促进本地居民收入增长,也能产生明显的空间效应;(4)居民收入的空间效应有阶段性特征,2012年之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强了区域间居民收入的空间效应,有利于缩小区域收入差距。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空间效应 区域协调 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