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3)
- 2023(8617)
- 2022(7131)
- 2021(6682)
- 2020(5470)
- 2019(12326)
- 2018(12161)
- 2017(23617)
- 2016(13233)
- 2015(14209)
- 2014(14410)
- 2013(14500)
- 2012(13657)
- 2011(12472)
- 2010(12750)
- 2009(11761)
- 2008(12087)
- 2007(11030)
- 2006(9946)
- 2005(8725)
- 学科
- 济(54376)
- 经济(54318)
- 农(46397)
- 业(44856)
- 管理(31127)
- 农业(31104)
- 企(23436)
- 企业(23436)
- 方法(20102)
- 数学(16655)
- 业经(16642)
- 数学方法(16398)
- 财(14107)
- 学(13596)
- 制(12651)
- 中国(12545)
- 农业经济(10858)
- 地方(10617)
- 发(9921)
- 银(9076)
- 体(9068)
- 村(9059)
- 银行(9046)
- 农村(9045)
- 策(9029)
- 土地(8974)
- 务(8938)
- 财务(8927)
- 财务管理(8903)
- 行(8647)
- 机构
- 学院(195854)
- 大学(190653)
- 济(74821)
- 经济(73225)
- 研究(71571)
- 管理(71069)
- 理学(61430)
- 农(61244)
- 理学院(60631)
- 管理学(59369)
- 管理学院(59024)
- 中国(55489)
- 科学(48372)
- 农业(47269)
- 京(40970)
- 业大(39529)
- 所(38574)
- 研究所(35407)
- 财(34169)
- 中心(33324)
- 江(30989)
- 农业大学(29131)
- 范(28067)
- 师范(27733)
- 财经(27010)
- 省(25340)
- 北京(25033)
- 经(24632)
- 院(24515)
- 州(24378)
- 基金
- 项目(133388)
- 科学(104523)
- 基金(97763)
- 研究(93316)
- 家(88438)
- 国家(87618)
- 科学基金(73047)
- 社会(59152)
- 社会科(55543)
- 社会科学(55525)
- 省(53097)
- 基金项目(52809)
- 自然(49005)
- 自然科(47804)
- 自然科学(47788)
- 自然科学基金(46924)
- 划(44445)
- 教育(40364)
- 资助(39557)
- 编号(37785)
- 农(33617)
- 重点(30480)
- 成果(30007)
- 发(29951)
- 部(29245)
- 创(26700)
- 计划(25960)
- 科研(25891)
- 性(25310)
- 课题(25258)
- 期刊
- 济(90644)
- 经济(90644)
- 农(65147)
- 研究(50545)
- 农业(44223)
- 中国(39404)
- 学报(38758)
- 科学(35665)
- 大学(28816)
- 学学(27924)
- 财(25219)
- 业经(21415)
- 业(21119)
- 融(20907)
- 金融(20907)
- 管理(19861)
- 教育(14633)
- 农业经济(13987)
- 版(13950)
- 农村(13862)
- 村(13862)
- 问题(13237)
- 技术(12882)
- 资源(12571)
- 财经(12505)
- 业大(12228)
- 经济研究(11088)
- 世界(10941)
- 经(10656)
- 农业大学(10599)
共检索到290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钊 朱其静 刘昌琪 王盼盼 王倩 刘少杰
可持续生计框架在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指向下出现新的要求。通过对典型案例地皖南川藏线沿线旅游利益相关者深入访谈以及网络文本数据分析发现,廊道旅游地面临跨区域综合整治、生态约束趋紧、消费持续升级、疫情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冲击等新的脆弱性挑战,亟待有效的调控措施提高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基于此,融入新木桶理论,探索廊道作为支点带动更多域内农户共同富裕的可持续生计新框架体系。廊道因更大空间延展、更广人员参与、更长消费链供给具有更大的辐射域,通过挖掘农户自身及旅游地双重尺度的生计长板,构建更大的旅游地生计命运共“桶”体。应对脆弱性变化,通过夯实支点、挖掘长板、坚实底板、强化桶箍、激发铆钉,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分享实现物质和精神双重富裕。随着廊道空间和品牌延伸,旅游地自然资本的潜力将被进一步释放,更多农户得到参与分享的机会。新木桶的整合思维为其他类型旅游地寻找可持续发展“支点”提供有益借鉴,“人”和“地”双重尺度的新木桶调控措施为旅游地可持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分析方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谢雪莲 董晓晴
农户是乡村地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提升其生计结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在可持续生计和"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构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计脆弱性指数分析农户参与旅游前后的生计脆弱度,探讨生计脆弱性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乡村旅游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生计组合模式,促进了生计方式的重构和生计资本的改善,降低了农户生计脆弱性;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及生计方式数量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有显著影响;但由于农户参与旅游后其生计环境仍存在一定风险,实现生计脆弱性稳定有效降低受到阻碍。最后,针对案例地农户生计脆弱性现状和影响机理,提出了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可持续生计 脆弱性 武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瑾 王婷 吴晶 乔学忠 胡海胜
依托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革命老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径。以共同富裕目标为导向,基于改进后的SLF框架,构建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效应评价模型,采集井冈山10个村落326户农户感知数据,评价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效应处于中等水平;(2)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正处于一个由表及里、从显性变化到内生发展的过程之中;(3)相较于企业主导的民宿型模式,社区主导的研学型模式是更契合共同富裕内涵的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针对研究区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充分、社区内生动力不足、农户参与能力不够等问题,从产业高质量发展、治理机制创新、增收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茂英 张镁琦 王龙杰 周永广
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强调“要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为引导乡村地区发展乡村产业、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学理层面总结和提炼相关实践经验,能够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旅游学者的力量。为此,文章引入乡村经营性治理的概念,在阐述其内涵、论证其与新时代共同富裕内在逻辑相契合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旅游地产业经营和乡村治理实际,从多元行动主体的视角,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化了乡村旅游地经营性治理的理论内涵,并探索性地构建了相应的研究框架。其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共同富裕的载体,以统筹逻辑和组织化的路径参与乡村旅游地经营性治理中;乡村文旅小微企业是共同富裕的个体,以运营逻辑和责任化的路径参与其中;本地村民是共同富裕的主体,以内生逻辑和公民化的路径参与其中;外来游客则是共同富裕的流体,以共创逻辑和内部化的路径参与其中;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旅游地实现经营性治理最为深厚的力量,通过党建引领来凝聚共识和高位推动,是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经营性治理、助力乡村迈向共同富裕的核心保障。文章还梳理了相关潜在研究议题,研究成果能够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学理借鉴。
关键词:
新时代 共同富裕 经营性治理 乡村旅游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昕
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生态耦合角度加以分析,通过田野调查法和熵值法等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社会、生态、经济三大系统出发,分析生态旅游发展中对农户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因子,以此更好地进行生计脆弱性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在该研究区域而言尚处于较高水平。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农户可以更为直接地参与其中,说明生态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的社会-生态系统有着较大的冲击力度。(2)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因素多样,其中社会资本和认知资本影响显著。生态旅游发展对农户的生计脆弱性中,风险变化更胜于其收入提升机遇,表明其系统脆弱性增强,而这正是与农户社会资本欠缺、对乡村旅游机遇的认知不充分有关。结论:生态旅游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对农户生计脆弱性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该影响既有外生冲击力的驱动,同时还与农户自身的社会和认知等资本有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苏伟锋 马晓龙 贾文通 陈泠静
探究旅游发展对乡村居民生计的影响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空间资本理论,以福建省龙潭村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对旅游发展影响下乡村居民生计类型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得到结论如下:(1)乡村居民生计策略的形成受空间资本禀赋、家庭利益诉求与创业动机影响。(2)乡村居民生计可划分为自我更新、对外寻租、邻里投资以及迁移工作四种类型。(3)四种生计类型在结果上差别显著,这说明旅游发展在形塑乡村居民生计的过程中存在公平性缺失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空间资本”与“平衡利益诉求”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丹 刘海 章元
收入差距扩大不仅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对微观个体行为也会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收入差距影响集体行动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2002—2018年的中国农村微观样本构建合成面板数据,采用年龄-时期-组群(APC)分解模型分析农户局部收入差距和经济性集体行动的变化规律,通过工具变量识别出两者之间的因果效应,并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局部收入差距和经济性集体行动存在年龄、时期和组群效应,两者之间呈现反向变化规律,收入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着时期进程和出生组群呈现“倒U”型关系;(2)农户局部收入差距扩大会显著降低农户参与经济性集体行动的概率,在采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3)家庭收入越高、资源禀赋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参与经济性集体行动;(4)农户局部收入差距通过降低人际信任、减少社会互动等途径降低农户参与经济性集体行动的概率;(5)农村税费改革、农地确权等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明晰了产权,是降低收入差距并促进集体行动的有效路径。本文的研究补充了收入差距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文献,并提供了来自中国农村的微观证据,为政府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集体行动 APC分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明庆忠 许春晓 麻学锋 杨勇 朱鹤 王心蕊 孙佼佼
共同富裕目标下,如何通过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乡村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议题。来自地理学、旅游学、管理学等领域的8位专家学者,以笔谈的方式从资源利用、参与主体、机制保障等不同视角,探讨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路径。具体而言:在资源利用上,重视乡村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利用,形成“非遗”等资源的创造性传承发展路径,同时以艺术赋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并通过数字经济赋能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在参与主体上,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性力量,协同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力量建构可持续的分配机制,推动“人人共享”的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在机制保障上,乡村旅游资源创新性利用要构筑乡村产业发展与居民在地乐居的机制体系,同时注重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价值,强化制度政策的公平性原则,构建“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新型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圣乾 张纪伟
通过对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的界定,笔者构建了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衡量指标,并在5省10县(市)422户农户生计资本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对农户生计资本的脆弱性作出评价。结果显示,农户生计资本的脆弱性不仅在空间格局上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上;影响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是农户家庭可用资金数量、劳动力的就业及教育和职业培训状况。据此,笔者从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开展住房贷款,以及制定职业培训规划、以就业促进人力资本提升两个方面提出了规避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的建议。
关键词:
生计资本 脆弱性 可持续收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和月月 周常春
评估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有利于明确脆弱性表现、脆弱人群分布以及脆弱性成因。文章以云南省巧家县、大姚县、龙陵县、红河县4个国家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风险-适应-敏感性"框架,构建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47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熵值法计算和评价云南省贫困地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结果表明:整体上农户生计脆弱性值为正值,表明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力低于所遭遇的风险,生计脆弱性比较大,其与农户遭遇的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具有直接的联系。结果发现,农业户的生计脆弱性最大,非农业户的生计脆弱性最小,表明随着家庭非农就业的增加,农户生计脆弱性逐渐减小。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户 生计脆弱性 云南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晶晶 吴希
基于社会—生态耦合分析视角,将乡村旅游目的地视为局域性的社会—生态系统,"旅游活动"视为对系统的扰动,"参与旅游"视为农户生存理性下的适应性生计策略;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对福建省5个案例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综合运用主客观权重法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与分类对比分析,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在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的同时也对当地社会—生态系统形成全面扰动和冲击,农户生计脆弱度整体处于中高水平。不同案例村、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生计情况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了生计策略,农户生计资本还受到旅游公司合作、村干部能力和农户互助交流的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子系统遭受的不利扰动是农户"降低脆弱性"的最大障碍,社会资本和认知资本本身的高度不稳定性是驱动生计脆弱度上升的关键因素。因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确保农户土地增值收益,引导农户自组织建设,以制度供给保证农户对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导权,改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建立更高覆盖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抵御生计风险的能力,降低生计脆弱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心蕊 黄雅妮 黄凯洁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旅游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价值,更要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创业关注社会价值,为解决我国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的路径。文章聚焦明月村的社会创业实践,从“主体-实践-效应-保障”这一过程视角探讨社会创业推动乡村旅游地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作用机理与适用情境。研究发现:社会创业主体兼顾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创业目标,在创业实践过程中通过创新发展与资源共享持续推进主体赋能与社区资本提升,并建立制度化的共享机制,从而提升了乡村旅游地的发展程度与共享程度,推动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的研究发现对于探索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明庆忠 李志飞 徐虹 陆林 李燕琴 孙九霞 李君轶 章锦河 周国华 李同昇 张圆刚
资源创造性利用是乡村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动力,也是重大科学问题和现实需求。访谈表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但仍存在认识不足、机理不清、促进效应有限等现实问题。鉴于共同富裕短板、弱项、潜力均在乡村,要从不同视角持续关注。紧扣这一问题,要厘清乡村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驱动逻辑、创新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构建促进共同富裕模式与实现机制等;还要落脚于村民参与机制与内生动力培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及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机制、数字赋能机制与路径、旅游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空间效应与土地利用优化等实践中,并促进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发展等。以便为乡村旅游资源创造性利用、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九霞 张凌媛 罗意林
在新的时代使命下,以共同富裕目标指导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提升资源价值和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双重意义。按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实现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富裕”的递进逻辑,识别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厘清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困境与现存差距。研究发现:当前以乡土特色资源为导向的传统乡村旅游地和以高标准服务为导向的现代旅游地,都在适应市场转型的过程中积极挖掘优势资源,完善配套设施,资源的开发主体多元合作、开发方式渐趋成熟。乡村旅游在助力减贫、促进社会公平和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突出贡献,充分契合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然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共同富裕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不同地域与不同群体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率、水平、能力存在多重差距,以至于在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上不广泛不深入不彻底。基于此,围绕“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三个面向,构建乡村旅游资源“有效开发、协同开发、可持续开发”的创新路径,以推动中国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丰晓旭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阶段讨论乡村旅游的发展走向问题,要从改革的视角继续强化乡村旅游的服务角色定位。从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逻辑框架入手,以市场开发目标与政策服务目标两个角度进行分阶段对比分析,有助于找出强化政策价值的关键问题。分析发现:在资源梳理与挖掘阶段,实现市场目标与政策目标在乡村旅游资源观上的辩证统一,需要积极强化乡村旅游的正向功效,谋求乡村地区细节性短板内容的改善与提升;在内容规划与提升阶段,科学解决乡村旅游合作开发中的委托代理问题,需要厘清合作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并通过完善监管激励制度、提升信息透明度、提高寻租和违约成本的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实施运营与管理阶段,统筹优化乡村旅游发展要素配置,要在集约用地方式、人才引进与培养、多元化资金筹措、技术应用赋能等方面多措并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