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2)
2023(6118)
2022(4964)
2021(4055)
2020(3238)
2019(7446)
2018(7239)
2017(14681)
2016(7578)
2015(8253)
2014(8371)
2013(8734)
2012(8489)
2011(7868)
2010(8160)
2009(7745)
2008(7365)
2007(6662)
2006(6396)
2005(6082)
作者
(23185)
(19766)
(19700)
(18974)
(12637)
(9370)
(8823)
(7625)
(7534)
(7177)
(6923)
(6547)
(6481)
(6396)
(6333)
(6119)
(5880)
(5678)
(5595)
(5282)
(5097)
(4783)
(4759)
(4629)
(4576)
(4544)
(4236)
(3995)
(3986)
(3832)
学科
(63115)
经济(63062)
管理(21302)
(18764)
方法(18762)
地方(17218)
数学(16957)
数学方法(16842)
(14216)
企业(14216)
地方经济(12933)
中国(12427)
(10806)
(10766)
(10241)
业经(10193)
环境(8126)
(8071)
产业(7879)
农业(7837)
经济学(7367)
(7288)
(7151)
(6954)
金融(6951)
结构(6349)
(6240)
贸易(6236)
(6011)
银行(5998)
机构
学院(123279)
大学(123234)
(68082)
经济(66988)
研究(48289)
管理(43893)
理学(37242)
理学院(36811)
管理学(36276)
中国(36108)
管理学院(36043)
(29228)
科学(26158)
(25378)
(24410)
经济学(23579)
财经(23194)
研究所(21896)
(21027)
经济学院(20938)
中心(20156)
(18727)
(17228)
财经大学(17008)
(16969)
北京(16330)
(15188)
师范(15051)
科学院(14754)
业大(14579)
基金
项目(75478)
科学(60486)
基金(56759)
研究(54770)
(49090)
国家(48753)
科学基金(41842)
社会(39023)
社会科(37188)
社会科学(37179)
基金项目(28786)
(28201)
自然(24617)
资助(24092)
自然科(24011)
自然科学(24006)
教育(23945)
自然科学基金(23611)
(23069)
编号(19809)
(18515)
重点(17446)
国家社会(17424)
(17235)
成果(16418)
(15874)
经济(15743)
发展(15690)
(15467)
教育部(15101)
期刊
(83400)
经济(83400)
研究(44146)
中国(22741)
(22607)
管理(18174)
学报(16506)
科学(16495)
(15466)
经济研究(15460)
财经(13019)
大学(12997)
学学(12708)
(12152)
金融(12152)
(11499)
技术(10903)
问题(10824)
业经(10311)
农业(10129)
技术经济(8777)
统计(8332)
(7901)
世界(7615)
(7016)
经济问题(7000)
国际(6888)
教育(6643)
决策(6553)
经济管理(6314)
共检索到197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渝琳  王雨豪  朱鑫城  
研究目标:在中国结构性失衡情况下测算中国省级层面可持续经济福利结构均衡增长指数(SE-ISEW),揭示其区域差异及收敛性,以实现共同富裕。研究方法:纳入结构指数修正居民消费以拓展ISEW核算基础,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考察区域差异及其来源,使用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检验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结构均衡发展,拓展的SE-ISEW能够反映可持续经济福利结构均衡增长;SE-ISEW在省级层面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慢于GDP增幅;中国的SE-ISEW存在区域差异,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区域间非均衡现象不同程度地减弱;全国和东、中、西及东北四大地区的SE-ISEW均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趋势。研究创新:构建结构指数并拓展SE-ISEW的核算体系,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区域差异和收敛特征。研究价值:为提高可持续经济福利提供理论依据,为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伟艺  
文章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面板门槛模型对可持续经济福利与共同富裕二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可持续经济福利均能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驱动作用,且呈现区域异质性。可持续经济福利通过影响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收入分配在二者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经济增长能够显著正向调节可持续经济福利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基于此,应完善兜底为要、适度普惠的可持续经济福利体系,形塑规范有序、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探索协同共建、均衡发展的可持续经济福利区域合作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伟艺  
文章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面板门槛模型对可持续经济福利与共同富裕二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可持续经济福利均能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驱动作用,且呈现区域异质性。可持续经济福利通过影响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收入分配在二者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经济增长能够显著正向调节可持续经济福利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基于此,应完善兜底为要、适度普惠的可持续经济福利体系,形塑规范有序、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探索协同共建、均衡发展的可持续经济福利区域合作模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徐小君  张婷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合理控制收入差距,减少并最终消灭贫困,迈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研究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运用“分位数-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经济增长处于何种状态才能够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同时收入差距不被过度拉大。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可能会拉大群体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及行业收入差距,而对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较小;相比经济出现萧条或过度繁荣,处于潜在水平的经济增长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收入差距扩大;经济增长能够提高农村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减少贫困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共同富裕。经济增长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收入差距,但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文章建议实施跨周期与逆周期政策相结合,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平衡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占风  孙未未  
共享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在新时代的价值理念和理论抽象,而如何推动共享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数字经济借助信息共享能力为促进共享发展的进一步实现提供了新思路。文章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和共享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13—2021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共享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构建了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共享发展的影响效应的确存在非线性特征。而基于不同地区的异质性检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论。提高数字经济发展协调性,强化数字技术与生产生活的融合,有助于数字经济在共享发展中发挥更强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娟  彭伟辉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障。新时期共同富裕被赋予新的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与之相匹配。围绕共同富裕目标,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在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技术替代劳动力、扩大中等收入重点群体规模等层面发生了新变化。然而,现阶段收入分配领域仍面临城乡区域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收入分配结构不优、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朝向共同富裕迈进的步伐。因此,构建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结构,应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解决初次分配不公问题;强化财政税收制度改革,解决再次分配不优问题;规范管理社会捐助与慈善事业,解决三次分配"不足"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分配秩序"不法"问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雅淇  林毅夫  
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是事关共同富裕目标能否有效推进的重要议题。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看,一方面,金融要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作用,既要因地制宜地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又要与基础设施结构以及其他制度结构相匹配;另一方面,在共同富裕目标导向下,乡村振兴的推进既要按照“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制度结构”的路径提升效率,又要注重建立收入的再分配机制以促进公平。因此,为推进共同富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一是要考虑金融体系自身的完善,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有效畅通;二是要增强与当地产业的适配度,推进金融的供给侧改革,提供符合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三是要完善农村金融发展所需要的配套制度体系,使得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作用;四是要通过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建设等公益属性的措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将资源向农业农村适当“转移倾斜”;五是加强金融服务不同类型农户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余丽生  楼蕾  
区域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浙江省结合省管县财政体制的优势,通过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等,推动实现区域财力的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浙江省也存在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和地方政府负债能力的地区差异,影响政府综合财力的均衡。按照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要求,浙江省应进一步加大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的统筹,以均衡地区财力,加快推进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忠宝  
论非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田忠宝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它在我国的实现是以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和各个社会成员在经济收入层次上获得相当程度的共同提高为标志的。但是,如同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中任何一种目标的实现进程一样,共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杨博旭  黄莉  
数字经济作为驱动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在推动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基于城乡均衡发展视角,选取2011—2020年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探析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上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抑制效应,且这一影响存在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表现为在东部地区会抑制城乡均衡发展,在中部地区有利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一影响路径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经济水平提升,数字经济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趋势。研究结论对中国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杨博旭  黄莉  
数字经济作为驱动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在推动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基于城乡均衡发展视角,选取2011—2020年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探析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上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抑制效应,且这一影响存在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表现为在东部地区会抑制城乡均衡发展,在中部地区有利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一影响路径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经济水平提升,数字经济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趋势。研究结论对中国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堂林  王雪莹  
推进共同富裕要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实现协调性均衡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还为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提供新机遇。运用2008-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化产业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产业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发展有助于缩小发展差距,而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则会拉大发展差距;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加剧产业集聚拉大发展差距,通过促进技术和创新成果扩散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尚不充分时,数字化产业发展会加剧发展不平衡问题,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数字化产业发展有助于推进协调性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帆  曹艳春  
推进低收入群体可持续增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本文运用SSM分析框架,全面系统构建共同富裕目标下我国低收入群体可持续增收推进机制,具体从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三个逻辑框架构建推进体系。认为低收入群体可持续增收受到与这三大逻辑框架相关联的三大变量的影响。这三大变量分别是:低收入群体自我增收能力、外部主体增收推动力投入,以及阻滞增收的因素。实证分析表明,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首先取决于该群体的自我增收能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作-收入回报率比加大低收入群体创收的工作时间投入对于低收入群体增收具有更加决定性的意义。其次,要从根本上解决阻滞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的消减因素,特别是刚性支出方面的家庭负担。再次,外部正式和非正式主体投入对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推动的影响有限,但不可或缺。着眼于“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提出从低收入群体自我增收能力、外部主体推动力和阻滞增收因素消减三个维度构建推进机制,并提出构建低收入群体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监测指标体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琳红   许小苍   杨皓然  
运用两部分模型、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依据CFPS数据库中成人与家庭数据匹配及分类处理,考量共同富裕进程中互联网可及性对潜在因病返贫风险的阻断效应。结果显示,互联网可及性引致健康支出绝对量增加,但灾难性健康支出发生率显著降低,对潜在因病返贫风险具有一定的阻断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低收入群体的健康支出影响较大。鉴于此,应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导农村居民、低收入群体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阻断其潜在因病返贫风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明远   罗震宇  
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兼得的“共同富裕式经济增长”。基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典型事实的分析,本文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共同富裕式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在于:劳动生产率与自主性投资需求的高速增长有效缓解了工资上涨对利润和投资的挤压效应;在长期充分就业的历史背景下,工资均等化与结构转型在缩小收入差距与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协同作用。日本发展经验表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抑制工资上涨的利润挤压效应以及发挥工资均等化和结构转型的协同作用,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