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1)
2023(10874)
2022(9389)
2021(8717)
2020(7092)
2019(16456)
2018(16440)
2017(31565)
2016(17159)
2015(19228)
2014(19233)
2013(19089)
2012(17331)
2011(15578)
2010(15217)
2009(13660)
2008(12981)
2007(11099)
2006(9598)
2005(8130)
作者
(48754)
(40410)
(40169)
(38065)
(25707)
(19314)
(18146)
(16010)
(15441)
(14253)
(14010)
(13525)
(12655)
(12607)
(12422)
(12104)
(12102)
(12077)
(11416)
(11354)
(9984)
(9793)
(9632)
(9233)
(9045)
(8975)
(8915)
(8839)
(8061)
(7982)
学科
(69018)
经济(68941)
管理(48457)
(46315)
(38160)
企业(38160)
方法(32675)
数学(28466)
数学方法(28139)
(21550)
中国(18103)
(18010)
业经(17053)
地方(15251)
(14889)
农业(14811)
理论(11388)
(11209)
贸易(11202)
(11074)
(10927)
环境(10894)
(10847)
技术(10491)
(10238)
财务(10179)
财务管理(10158)
教育(9733)
企业财务(9632)
(9558)
机构
大学(240643)
学院(238792)
管理(99014)
(91770)
经济(89668)
理学(86769)
理学院(85827)
管理学(84368)
管理学院(83942)
研究(77775)
中国(55784)
(51179)
科学(49487)
(40618)
(37899)
(37534)
业大(36734)
中心(34976)
研究所(34890)
财经(33099)
(33076)
(32356)
北京(32109)
师范(32103)
(30207)
农业(29045)
(28581)
(27231)
经济学(26762)
师范大学(26091)
基金
项目(171733)
科学(134948)
研究(126677)
基金(124489)
(108040)
国家(107120)
科学基金(92436)
社会(78940)
社会科(74673)
社会科学(74651)
基金项目(66932)
(66869)
自然(60313)
自然科(58877)
自然科学(58866)
自然科学基金(57786)
教育(57273)
(56189)
编号(52268)
资助(50546)
成果(41857)
重点(37756)
(37379)
(36314)
(35596)
课题(35220)
创新(33025)
科研(32860)
项目编号(32265)
教育部(32056)
期刊
(98656)
经济(98656)
研究(68951)
中国(41938)
学报(38577)
科学(35785)
(35666)
管理(34910)
大学(29435)
(29220)
学学(27600)
教育(27330)
农业(25329)
技术(20383)
业经(17167)
(16975)
金融(16975)
财经(15215)
经济研究(15100)
图书(14210)
问题(12968)
(12797)
理论(12543)
科技(12285)
实践(11751)
(11751)
(11712)
(11497)
技术经济(11439)
现代(10932)
共检索到335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云波   王浩泽   郭金兴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而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二元经济理论分析了我国城乡差距的成因及历史演进。进一步,本文全面系统梳理了农村与城市在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差距的现状。据此,本文提出应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要抓手,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切入点,全面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晓河  杨祥雪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实现共同富裕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终极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关键群体是农民。农村人口数量多、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且结构不优,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城乡发展差距存在的主要原因。新时代,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要以低收入人口、种粮农民为重点人群,以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领域,以粮食主产区、脱贫地区为重点区域,持续缩小农村居民在经济生活、卫生健康、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之间的差距,推进包括城镇和乡村居民的共同富裕、覆盖城乡区域空间的共同富裕、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富裕”和有差异的渐进式共同富裕。为此,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富民产业为抓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完善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力度,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础性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丽生  宋莹莹  楼蕾  
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补齐共同富裕的农村发展短板,同时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浙江省一直以来致力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在农村税费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教育均衡、医疗资源下沉、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对浙江省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城乡优质资源分配不均、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不健全,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浙江省以创新推进共同富裕为导向建设新型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和完善城乡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发挥数字化发展优势,赋能城乡公共服务高质量建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祥智  谢东东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为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央不断强调推动共同富裕,旨在实现均衡而充分的高质量发展。关于共同富裕的探讨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其一,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解决好以绝对收入标准衡量的贫困问题就是实现"富裕"的最基本要求。今后农村的相对贫困是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将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挑战,农民增收问题必须置于城乡融合的框架中解决。其二,缩小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之一,将收入差距缩小在一定水平上,实现发展与共享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和谐,这也是"共同"的要义所在。当前我国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也会影响经济增长,妨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因此,牢牢把握住城乡融合发展的主线,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弊端,对于当前我国推动共同富裕而言应是重要的战略侧重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祥智  谢东东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为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央不断强调推动共同富裕,旨在实现均衡而充分的高质量发展。关于共同富裕的探讨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其一,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解决好以绝对收入标准衡量的贫困问题就是实现"富裕"的最基本要求。今后农村的相对贫困是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将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挑战,农民增收问题必须置于城乡融合的框架中解决。其二,缩小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之一,将收入差距缩小在一定水平上,实现发展与共享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和谐,这也是"共同"的要义所在。当前我国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也会影响经济增长,妨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因此,牢牢把握住城乡融合发展的主线,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弊端,对于当前我国推动共同富裕而言应是重要的战略侧重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博文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必须高度正视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最大的发展不充分这一重大社会现实,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在持续缩小城乡差距中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但依然面临着要素循环存在制度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农村居民消费动力偏弱、现代农业要素投入不足、农民增收渠道不畅通、“两山”转化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要充分把握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缩小城乡差距的内在逻辑,明确其路径选择、基础制度、空间格局、动力支撑、核心任务及生态本底要求,不断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持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博文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必须高度正视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最大的发展不充分这一重大社会现实,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在持续缩小城乡差距中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但依然面临着要素循环存在制度障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失衡、农村居民消费动力偏弱、现代农业要素投入不足、农民增收渠道不畅通、“两山”转化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要充分把握以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缩小城乡差距的内在逻辑,明确其路径选择、基础制度、空间格局、动力支撑、核心任务及生态本底要求,不断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持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灿  
十九大报告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基于新时代也应该有新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如何缩小个人收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正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民收入状况明显改善。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尽合理,在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早在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预见:“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共同富裕真的成为了中心课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骐  
重要论述/国际视野/学者解构/他国镜鉴/学理阐释缩小贫富、城乡、区域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在坚持民生导向的当下备受关注。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国各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旭辉  王经伟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遵循。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从绿色一体化、绿色发展方式、绿色创新三个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方法和QAP方法揭示其区域差距的空间来源、演进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在各子系统中,东部地区均呈现出显著优势,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绿色创新水平不容乐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区域差距呈恶化趋势,板块间差距是整体差距的最主要来源,缓解板块内差距的着力点位于西部和东部地区;全国及四大板块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水平的演进脉络各异,但极化趋势均日益加剧并伴随着“优者更优”现象;合理调控科创环境差距与居民收入差距是缓解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区域失衡问题的决定力量,而第二产业占比过高会抑制城乡绿色发展,此外在区域层面各影响因素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晶  吕开宇  
生计多样化是农户分散风险冲击、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生计手段,有助于提高底层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助力农户脱贫增收。但生计多样化能否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现实中生计多样化对农户整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全国性家庭调查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生计多样化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计多样化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具体地,多样化生计活动突出表现为"益贫性"的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方面作用显著。基于收入结构的不平等分解结果显示,务工收入对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大,务工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改善总收入不平等状况。特别地,对于生计多样型农户,务工收入增加1%,总收入不平等会减少4%。此外,分区域分析发现,生计多样化能够明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由此认为在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应提倡生计多样化,以有效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促进相对低收入群体加快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晶  吕开宇  
生计多样化是农户分散风险冲击、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生计手段,有助于提高底层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助力农户脱贫增收。但生计多样化能否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现实中生计多样化对农户整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全国性家庭调查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生计多样化对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计多样化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具体地,多样化生计活动突出表现为"益贫性"的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方面作用显著。基于收入结构的不平等分解结果显示,务工收入对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大,务工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改善总收入不平等状况。特别地,对于生计多样型农户,务工收入增加1%,总收入不平等会减少4%。此外,分区域分析发现,生计多样化能够明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由此认为在低收入的农村地区应提倡生计多样化,以有效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促进相对低收入群体加快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丹  刘海  章元  
收入差距扩大不仅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对微观个体行为也会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收入差距影响集体行动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2002—2018年的中国农村微观样本构建合成面板数据,采用年龄-时期-组群(APC)分解模型分析农户局部收入差距和经济性集体行动的变化规律,通过工具变量识别出两者之间的因果效应,并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局部收入差距和经济性集体行动存在年龄、时期和组群效应,两者之间呈现反向变化规律,收入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着时期进程和出生组群呈现“倒U”型关系;(2)农户局部收入差距扩大会显著降低农户参与经济性集体行动的概率,在采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3)家庭收入越高、资源禀赋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参与经济性集体行动;(4)农户局部收入差距通过降低人际信任、减少社会互动等途径降低农户参与经济性集体行动的概率;(5)农村税费改革、农地确权等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明晰了产权,是降低收入差距并促进集体行动的有效路径。本文的研究补充了收入差距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文献,并提供了来自中国农村的微观证据,为政府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艳红  
通过对中国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现象分析 ,揭示出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 ,创造条件及时缩小收入差距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