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9)
2023(8909)
2022(7371)
2021(6444)
2020(4977)
2019(11508)
2018(11207)
2017(21296)
2016(11685)
2015(13224)
2014(13348)
2013(13531)
2012(13111)
2011(11809)
2010(12302)
2009(11325)
2008(11300)
2007(10331)
2006(9644)
2005(9291)
作者
(34729)
(28765)
(28729)
(27180)
(18383)
(13768)
(13050)
(11054)
(10985)
(10600)
(9984)
(9680)
(9365)
(9311)
(8940)
(8827)
(8554)
(8508)
(8276)
(8248)
(7507)
(7161)
(6960)
(6666)
(6624)
(6527)
(6446)
(6353)
(6074)
(5706)
学科
(52346)
经济(52277)
(33306)
管理(33211)
(22219)
企业(22219)
中国(21181)
地方(19200)
(17992)
业经(13939)
(13099)
农业(12414)
方法(12308)
(12224)
(11121)
银行(11112)
(10857)
(10835)
(10526)
金融(10523)
(10407)
贸易(10391)
地方经济(10325)
数学(9998)
(9989)
数学方法(9801)
(9757)
环境(8849)
发展(8193)
(8162)
机构
学院(166946)
大学(165275)
(69485)
经济(67674)
研究(63976)
管理(60523)
中国(50551)
理学(49113)
理学院(48489)
管理学(47782)
管理学院(47446)
(37609)
科学(36802)
(35137)
(33009)
中心(29350)
(29097)
研究所(28856)
(28012)
(25442)
财经(25324)
师范(25240)
北京(25226)
(24047)
(23267)
(22614)
(22256)
业大(21478)
农业(21059)
经济学(20359)
基金
项目(100090)
研究(79205)
科学(78133)
基金(68420)
(58739)
国家(58147)
社会(49717)
科学基金(48946)
社会科(46979)
社会科学(46966)
(40766)
教育(35089)
基金项目(34909)
编号(34210)
(33539)
成果(30258)
(28338)
自然(27870)
资助(27568)
自然科(27157)
自然科学(27153)
自然科学基金(26625)
课题(24740)
发展(23395)
重点(22995)
(22970)
(21117)
项目编号(20569)
(20506)
(20488)
期刊
(93226)
经济(93226)
研究(59380)
中国(45492)
(28242)
(26826)
教育(26146)
管理(24407)
学报(22722)
(21818)
金融(21818)
科学(21257)
农业(19059)
大学(17619)
业经(16857)
学学(15774)
图书(15654)
技术(15574)
经济研究(14272)
财经(12581)
问题(12265)
书馆(11983)
图书馆(11983)
(10961)
(9892)
(9639)
论坛(9639)
(9488)
国际(8708)
世界(8519)
共检索到294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震  
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视角,分析和提炼了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内涵,并以此为逻辑线索提出实现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匹配居民需求结构升级和转变层面,应优化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扩大供给规模,提高供给品质;在实现优质公共服务的均衡共享层面,应打破地域和人群分割局面,促进全民共享,同时改革服务供给的“等级制”,实现全面共享;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层面,应通过技术创新及治理模式创新提高供给效率,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可负担与可持续。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德胜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国要实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的共同富裕,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强调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平,而且我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制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共同富裕要紧紧围绕增进经济增长的充分性、发展的平衡性以及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这三个方面做文章,这注定是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过程。为此,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普惠性人力资本投资,改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四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围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作出重要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厅厅  熊斌  
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是衡量人民富裕、民族富余、国家富强、社会富足的关键标准,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决定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底色与成色。文章立足系统、全面、整体的维度,从国家层面回顾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部署,厘清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学术层面拓展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学理阐释,拟合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性与知识性;从实践层面归纳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案例经验,刻画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性与可及性。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合力、知识互嵌的学术张力、由此及彼的实践活力,推动构建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进而围绕树牢“一个理念”、统筹“二元均衡”、优化“三大体系”、赋能“四类机制”、推进“五项行动”,提出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推动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缪仁亮   潘锡泉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凭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优势,为社会人力资本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助力缩小社会差距和增进人民幸福感,促进共同富裕。浙江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创新实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形成了系列经验。借鉴浙江经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需进一步深化职教改革,明确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为共同富裕保驾护航;提高职业教育育人质量,向共同富裕输送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供给,促共同富裕提质增效;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均等,助共同富裕大步向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林书平   岑涛   王瑞  
本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运用全国31个省(区、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模型、引入工具变量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创新水平、增加税收收入和提高绿色生产效率,其中提升创新水平和提高绿色生产效率在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增加税收收入中介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干预和民营实体经济集聚在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丽君   刘聪   唐盈  
文章构建了共同富裕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收集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揭示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及效应。结果表明:(1)各省份共同富裕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和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且存在较显著的空间自相关。(2)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共同富裕并存在空间效应,当忽略地理邻近因素的空间效应时会高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而当忽略区域经济因素的空间效应时会低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空间效应中,空间溢出效应大于本地效应。(3)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中西部地区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东部地区的本地效应为正、空间溢出效应为负,中部地区主要表现为本地效应。研究结果为借助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支撑,推动并深化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的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林书平   岑涛   王瑞  
本文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运用31个省(区、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模型、引入工具变量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创新水平、增加税收收入和提高绿色生产效率,其中提升创新水平和提高绿色生产效率在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增加税收收入中介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干预和民营实体经济集聚在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丹  裴育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目前,我国区域差距、居民收入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问题依然突出,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承担重要责任。因此,本文基于财税的视角,研究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促进共同富裕的财税政策,保障“做大做好蛋糕”的同时,又要“分好蛋糕”,在缩小区域差距方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财政投入力度,实施“东西协作”和差异化税收优惠政策;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提低”“削高”的调节作用,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完善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的收入分配职能;在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方面,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保障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同时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将流动人口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确保“钱随人走”,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朱德全  冯丹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作为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身处其中“应有所为”且能“大有作为”。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空间视域下可诠释为精神空间的求真求善式发展、社会空间的优质均衡式发展、自然空间的共生持存式发展,是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旨归所在。作为有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在服务共同富裕所对应的三维空间高质量发展时应立足于自身“和而不同”的功能属性,通过对高质量发展主体意识层、社会发展层、环境支撑层的精准发力,实现供给角色的类型化转型。未来,职业教育应以落实厘正“道与器”的理性教育、兼顾“富与均”的生产教育、贯通“用与创”的生态教育,稳固共同富裕实现的精神点、行动面、时间线,将自身类型化发展嵌刻于共同富裕实现的伟大征程中。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新月  师博  甄俊杰  
基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从经济增长效率与分配公平两方面阐释了数字普惠金融所蕴含的信息技术属性和金融普惠属性对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理论逻辑,进而采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其中,金融普惠属性相较于信息技术属性对推进共同富裕的效应更为明显。数字技术在资本整合类金融业务上的效果优于资本配置类,借助数字技术优化资本配置将成为未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地理区位、经济发展、资本配置、金融机构分布和城市双创能力存在优势的城市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红利。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打破数字鸿沟、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自我发展和良性融合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复兴  
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在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面向实现现代化的新要求,共同富裕以及教育的作用被赋予更加深远的中国特色的新涵义。面向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要求,教育在深化教育公平正义、创新高端人才培养、优化教育结构体系与发挥教育促进全体人民精神共同富裕的作用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立足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全面深化教育公平与教育共享发展;聚焦人力资本开发,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精准调整与优化教育结构,特别要发挥好教育在促进精神共同富裕方面的独特作用,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教育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敏安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尤其是城乡发展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国内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也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伴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再次面临挑战,推动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共同富裕对于普惠金融提出的新要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立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如何理解和认识高质量发展,学术界做了一些探讨,主要是认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体现为数据指标的变化或者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这些理解主要还是从“质量”的字面含义去解释。我们认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放在时代背景和语境下,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特别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语境下去理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阮梦婷  葛劲峰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是共同富裕的一体两面,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好蛋糕的前提还是要继续做大蛋糕。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教育共享,一方面可以促进需求并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是高质量就业的保证。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教育的均等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回顾西方国家教育均等化的发展历史,本文发现教育共享离不开政府和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最终形成以机会均等为目标,以优质、均衡、一体化为特征的教育供给模式。最后,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现有文献,分析财政体制对教育供给的影响,并对我国的教育均等化实践提供了三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