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42)
- 2023(2857)
- 2022(2231)
- 2021(2040)
- 2020(1468)
- 2019(3467)
- 2018(3627)
- 2017(5945)
- 2016(3625)
- 2015(4290)
- 2014(4650)
- 2013(4289)
- 2012(3913)
- 2011(3551)
- 2010(3682)
- 2009(3219)
- 2008(3338)
- 2007(3218)
- 2006(2782)
- 2005(2618)
- 学科
- 济(9777)
- 经济(9755)
- 管理(9630)
- 业(8133)
- 企(6810)
- 企业(6810)
- 教育(5021)
- 农(4136)
- 财(4066)
- 中国(3985)
- 理论(3905)
- 教学(3475)
- 业经(3289)
- 学(3149)
- 制(3125)
- 农业(2809)
- 思想(2798)
- 政治(2672)
- 务(2533)
- 财务(2524)
- 财务管理(2507)
- 思想政治(2474)
- 政治教育(2474)
- 治教(2474)
- 地方(2471)
- 德育(2445)
- 方法(2392)
- 银(2388)
- 和(2386)
- 银行(2383)
- 机构
- 学院(49513)
- 大学(46825)
- 研究(15014)
- 管理(14087)
- 济(13858)
- 经济(13260)
- 中国(12259)
- 理学(10999)
- 理学院(10833)
- 管理学(10493)
- 管理学院(10403)
- 京(10382)
- 江(10108)
- 科学(9939)
- 财(9086)
- 范(8240)
- 州(8174)
- 师范(8162)
- 所(8013)
- 技术(7959)
- 职业(7634)
- 农(7496)
- 中心(7376)
- 省(6831)
- 研究所(6823)
- 北京(6718)
- 财经(6493)
- 业大(6274)
- 师范大学(6088)
- 院(5729)
共检索到85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明 周明珠
共同富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求索之路上,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共同富裕思想:中华文化中"以天下物利天下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共同富裕思想萌芽,彰显了损益之道;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假想与局部试验,虽然空想但不失其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明晰了人类走向共同富裕的方向和道路,实现了共同富裕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开拓与实践探索,与时俱进;新时代包括共享发展理念在内的共同富裕思想,大大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开显出共同富裕大道。厘清古往今来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关涉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国镇 胡怀国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共同富裕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伴随着西方式现代化的进程,古典经济学围绕经济发展问题对共同富裕理论进行了早期探索。马克思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作了深刻反思,强调人的发展,为共同富裕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了共同富裕理论体系的形成,在实践探索中推动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并推动了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研究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坚持三项原则: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第二,吸收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经验及理论成果;第三,在新的征程上坚持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志雄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看,共同富裕及其内涵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文化再到多维度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渐进性地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形成。新时期共同富裕的推进,以防止返贫致贫为前提,以缩小收入差距为基础,以提升民生福祉为进路。但也应看到,我国还面临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亟待构建、“先富”带“后富”的局限及农村集体经济弱化等现实困境。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构建和优化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夯实集体经济基础性地位、促进带动效果全面提升。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内涵演化 战略演进 农民 农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伯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经济范畴是什么?需要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该文提出,共同富裕范畴,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经济范畴。主要理由是:共同富裕范畴涵盖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轴心,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要求。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扶贫脱贫的重大举措,是共同富裕理论的伟大实践。共同富裕范畴和理论,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核心。以此为指导,设想分五大篇: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第二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第三篇,微观经济运行,是共同富裕在微观领域的实现。第四篇,宏观经济运行,是共同富裕在宏观领域的实现。第五篇,国际经济关系和对外开放既是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共建共享,促进世界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一兵
机会平等对能否实现共同富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利用机会集概念来检验机会不平等的程度,阐述了机会集的定义及估计方法,并采用非参数核函数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用MonteCarlo模拟隔代收入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机会集。通过检验这些机会集的特征,表明父亲收入的高低对子女机会及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旨在减少机会不平等的措施。
关键词:
机会集 核函数 收入流动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磊
什么是共同富裕?人们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已经很清楚了,不需要讨论。我认为未必。共同富裕这个概念的核心词是什么?是"富裕"。没有富裕,"共同"的内容就不知所云。所以,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共同贫穷。那么,富裕的基础是什么呢?从根本上说,富裕的基础只能是人类的劳动,是劳动者的实践和创造,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句话,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熊慎教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小平同志在78年12月率先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在经济政策上,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以点带面、影响和带动其他的人共同发展,以较快的速度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实践证明,小平同志这个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过去共同富裕的着眼点是放在单一公有制和防止两极分化上,不准先富。反对冒富,实行平均主义和贫富拉平政策,吉尼系数之低(0.16)居世界之最。这种“同步均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伯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经济范畴是什么?需要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该文提出,共同富裕范畴,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经济范畴。主要理由是:共同富裕范畴涵盖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轴心,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要求。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扶贫脱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王婷 田佳禾
2022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着实现2035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开局之年。“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们取得了全面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进一步擘画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蓝图,为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阶段性目标,也为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课题。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署名文章,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所面临的五大重点问题做了概括。~((1))在文章中,总书记强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鲜明宣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力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解上各有不同。共同富裕不是全社会过一样富裕的生活,而是全社会没有人过贫困的生活。只要低收入者也能走离贫困线,就是公共富裕的社会。为了消灭贫困,除发展生产提高全民收入外,还要公共财政在社会保障上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补助。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走离贫困线 发展生产 社会保障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胡显中 李敏
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实现共同富裕,其捷径是:允许、提倡并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知识分子有较高收入,产生示范效应,带动其他,但要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居涛
邓小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先富,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致富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一、共同富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勤 甘时勤
文章认为, 共同富裕的实现, 不仅在时序上有先富与后富之分, 而且在空间上表现为动态的演进过程。共同富裕的基本空间结构是核心———外围二元结构, 即核心优先、兼顾外围, 先求发展, 再求均衡; 共同富裕在空间上的展开经历了点———轴———面的演进, 第一个层次的经济特区是经济发展落实在地域上的 “点”, 第二个层次的沿海开放地带形成经济发展的 “轴”, 第三个层次将经济发展的空间范围推至全国。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孟娜 叶天希
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中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依然较大,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巩固。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理想和追求,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汲取中华文化中共同富裕思想精华,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爱社会"的"三轮"驱动,发挥"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和"仁慈之手""三手"作用,有机结合"自然选择""制度安排""道德力量",使"竞争""制度""信任"三力并发,既做大做好"蛋糕",又切好分好"蛋糕",辅之以奉献分享"蛋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明晰产权但必须摒弃新自由主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市场主体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尊重企业家和先富起来带动后富的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体系,破除平均主义观念,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共同富裕,以现代科学技术赋能,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贫富差距 收入分配 平均主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吕小亮 李正图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共同富裕的价值引领、允许部分先富的路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同富裕实践,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在减少相对贫困、推进部分先富的实践基础上,继续优化统筹兼顾分配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进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和行动指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