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1)
2023(8238)
2022(6781)
2021(6175)
2020(5185)
2019(11747)
2018(11806)
2017(23501)
2016(12751)
2015(14365)
2014(14660)
2013(14541)
2012(13474)
2011(12251)
2010(12475)
2009(12197)
2008(12035)
2007(10984)
2006(10192)
2005(9314)
作者
(36457)
(30288)
(30168)
(28860)
(19066)
(14305)
(13751)
(11547)
(11409)
(10830)
(10335)
(9932)
(9730)
(9698)
(9378)
(9322)
(8876)
(8863)
(8805)
(8733)
(7794)
(7383)
(7144)
(6946)
(6852)
(6842)
(6835)
(6730)
(6095)
(5839)
学科
(51041)
经济(50865)
管理(42319)
(37400)
(31664)
企业(31664)
方法(21397)
中国(17990)
(17517)
数学(17363)
(17189)
数学方法(17122)
(15513)
业经(13642)
(11248)
(10920)
银行(10908)
(10474)
(9829)
贸易(9821)
(9637)
(9519)
体制(9408)
(9367)
财务(9302)
财务管理(9272)
(9173)
金融(9168)
农业(9127)
企业财务(8771)
机构
大学(190217)
学院(188530)
(80701)
经济(78938)
管理(71434)
研究(62341)
理学(60767)
理学院(60104)
管理学(59167)
管理学院(58816)
中国(49168)
(44122)
(39699)
科学(34201)
财经(33680)
(30653)
(30305)
(28878)
中心(28115)
研究所(26873)
(26231)
北京(25525)
经济学(25411)
财经大学(24887)
(24081)
师范(23894)
业大(23836)
经济学院(22787)
(22613)
(22432)
基金
项目(116355)
科学(92323)
研究(88686)
基金(85070)
(72465)
国家(71821)
科学基金(61661)
社会(59919)
社会科(55741)
社会科学(55721)
(44433)
基金项目(44195)
教育(41321)
(37364)
自然(36753)
编号(36251)
自然科(35847)
自然科学(35838)
自然科学基金(35204)
资助(34485)
成果(31552)
(27958)
(27153)
重点(25990)
课题(25733)
国家社会(24593)
(24491)
(23871)
教育部(23856)
(23416)
期刊
(95423)
经济(95423)
研究(62016)
中国(40824)
(34622)
管理(28712)
学报(25521)
(25070)
科学(24400)
教育(21628)
大学(20826)
(20821)
金融(20821)
学学(19520)
财经(17554)
农业(16399)
技术(15892)
业经(15506)
经济研究(15431)
(15036)
问题(13260)
(10988)
理论(9801)
商业(8914)
技术经济(8869)
现代(8778)
国际(8741)
实践(8663)
(8663)
改革(8565)
共检索到295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秦愿  刘申锋  
健全适度性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十四五”期间社会保障领域改革重点,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担当重要职责。本文结合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演进趋势与适度性水平展开分析,发现其主要经历了集体性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适度性社会保障制度探索三大阶段,且“共富”阶段下社会保障水平即将进入适度区间下限。进一步围绕支出、项目、结构、管理等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构成内容,对“共富”时期我国适度性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以共同富裕为导向,以优化支出、项目、结构、管理为抓手的制度优化方案,以此促进适度性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增进国民福祉、构筑共同富裕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旭辉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要立足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现实国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贫富差距、防贫减贫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调节功能。在过去四十多年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历程中,虽然不同阶段的改革重心有所不同,但始终以促进共同富裕为使命,有着很强的逻辑连续性与目标一致性,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之路。“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社会保障可持续性问题,快速城镇化趋势下的社会保障公平性与衔接性问题,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保障包容性问题。为了更好解决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公平性以及包容性问题,应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筹资渠道,盘活社保存量资金;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新常态的适应性;完善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并向新生代农民工延伸。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蔡继明   曹越洋   刘梦醒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然而,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推进共同富裕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必须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相协调,必须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在此前提下,本文进一步阐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解释共同富裕原则与效率优先兼顾平等的一致性,并基于比较生产力概念提出判断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合理性的标准,具体分析三次分配原则与共同富裕分步实施的相关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燕凌   刘怡宁  
农村社会保障关乎农村现代化建设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依旧存在诸多短板,如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不高、覆盖面窄、医护人员缺乏;农村养老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参保意愿低、养老金额度低;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利用率低、乱用滥用情况严重;监管体系尚未健全、监管力度不足、与农村实际情况不匹配等。基于此,有必要对症下药,革除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中存在的弊端,完善相关规制体系,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助力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夏韡  徐立青  
实现共同富裕是促进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价值目标,而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行动路径。从社会保险覆盖率、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待遇、社会救助力度五个维度构建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框架,并刻画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将共同富裕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测度框架,引入GEM和EDM背景差异测度方法,对我国2013—2020年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测度。研究发现:不考虑共同富裕时,我国区域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排名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考虑共同富裕后,研究期内四大地区排名未发生变化,但整体发展水平均有所上升,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上升速度最快;在省份层面,考虑空间生态责任后,79%的省份排名发生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考虑共同富裕的测度方法能降低各省(区、市)之间异质性。依据两种测度结果及变化情况,将全国分为重点扶持区域、适度扶持区域、控制扶持区域,以赋予各地区内省份差异化发展策略。确保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补偿机制,提升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设立差异化考核激励机制,开展因地制宜发展模式;优化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何文炯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文章讨论了基本公共服务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指出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但是,中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短板”,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还有明显的差距,与共同富裕的要求不相适应。文章建议紧扣共同富裕建设目标,注重系统性整体设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规范性、反贫困功能和收入再分配功能,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保持适宜水平,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现阶段的重点是,完善项目体系,改进制度设计,创新运行机制,建立标准体系,增强基层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何文炯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文章讨论了基本公共服务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指出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但是,中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短板”,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还有明显的差距,与共同富裕的要求不相适应。文章建议紧扣共同富裕建设目标,注重系统性整体设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规范性、反贫困功能和收入再分配功能,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保持适宜水平,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现阶段的重点是,完善项目体系,改进制度设计,创新运行机制,建立标准体系,增强基层服务能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丛松日  
马克思认为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两极分化。两极分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与社会制度无关。发展生产力与两极分化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资本主义不能消除两极分化。邓小平承认社会主义存在两极分化 ,但可以消除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喜平  何况  
分配制度调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西方分配理论无法解决社会贫富分化问题,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分配制度的剥削本质,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按劳分配和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分配制度变革的目标和基本导向,紧密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分配制度变革主线,坚持强制性分配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分配制度变迁相结合,致力于在先富与后富的统一中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而且不断缩小了人民的收入差距,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正图  徐子健  
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实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在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动力激励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其中,国家治理体系(尤其是国家经济治理体系)是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实践的制度保障,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谱系有机组成的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精神是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实践的精神动力,在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实践中必将孕育和形成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理论。正是国家治理体系、精神动力和科学理论这三个方面共同确保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实践扎实推进、行稳致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本文研究表明:共同富裕既是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解决方案,更是实现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发展道路问题,而且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实施的政治实践和经济实践。综观古今中外,只有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把共同富裕作为经济发展实践目标和政治行动实践方案。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蒋震  
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基础和前提是要深入研究共同富裕的内在规律。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消费和投资、基础性制度安排和精准施策、传统产业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关系。税收制度在初次分配环节应注重改进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再分配注重促进公平、强化调节,三次分配环节应注重鼓励高收入群体更多回报社会。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完善现代税收制度,从根本上应依赖于全面深化改革,注重建立内生动力体系,稳定宏观税负,深化间接税改革,健全直接税体系,有效激发制度红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磊  王亚萍  
中国正值实现小康社会、迈向共同富裕的经济转型时期,有效的税制结构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中国整体经济实力提升、全面实现经济转轨的关键因素。综观世界税制结构改革的趋向,综合考虑税种的优劣和中国实际情况,提高直接税比重、优化间接税内部税种结构、逐渐降低间接税比重是中国税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应走出分配不均的困境,以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富裕新理念引导税制结构转向以直接税为主,从而倒逼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敏   朱铭来  
基于1998~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长差分模型,研究社会保障支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渠道。研究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不仅如此,社会保障支出还是实现共同富裕效应的长效机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省内社会保障横向转移支付是社会保障支出影响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门槛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随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特征。据此,应持续优化社会保障制度支出结构,强化省内横向转移支付机制,着力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探索建立省际间社会保障横向转移支付机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会琴  朱火云  
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出发,基于200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关系,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程度在其中起到中介传导作用。进一步分地区考察,发现这一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且中部和西部地区倒U型曲线更宽,社会保障支出的边际影响效应更大,曲线拐点处对应的社会保障支出更多。为此,切实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不仅要扭转社会保障支出中存在的城镇偏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程度,而且要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增强社会保障“富裕”程度,此外要注重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偏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投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建国   刘子琼  
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视域,利用我国2002—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阻碍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社会保障支出由于城镇偏向性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共同富裕存在“逆推效应”,但二者交互作用则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抑制效应,即社会保障支出能够有效削弱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共同富裕的压力;(2)异质性检验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抑制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仅对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3)从支出结构看,社会救济支出、社会福利支出以及社会保险支出均显著削弱了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因此政府部门应通过改善人口结构、优化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结构等方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切实有效推进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