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9)
2023(5902)
2022(4496)
2021(4339)
2020(2972)
2019(6837)
2018(6914)
2017(11995)
2016(7128)
2015(7878)
2014(8174)
2013(7619)
2012(6919)
2011(6137)
2010(6352)
2009(5533)
2008(5578)
2007(5153)
2006(4422)
2005(4079)
作者
(18124)
(14729)
(14670)
(14164)
(9465)
(7117)
(6967)
(5782)
(5654)
(5573)
(5068)
(5024)
(4734)
(4648)
(4643)
(4514)
(4495)
(4414)
(4305)
(4262)
(3690)
(3687)
(3648)
(3594)
(3548)
(3371)
(3350)
(3295)
(3062)
(3022)
学科
(18762)
经济(18721)
管理(16702)
(14033)
(11078)
企业(11078)
(8663)
中国(7951)
理论(6933)
业经(6891)
教学(6635)
教育(6390)
农业(6048)
(5942)
(5748)
地方(4991)
(4813)
银行(4806)
(4585)
(4514)
学法(4475)
教学法(4475)
(4470)
金融(4467)
(4132)
方法(3928)
(3927)
(3670)
学理(3668)
学理论(3668)
机构
学院(89675)
大学(85172)
研究(28997)
(27638)
管理(27597)
经济(26600)
中国(23482)
理学(22139)
理学院(21815)
管理学(21308)
管理学院(21127)
(18558)
科学(17295)
(16643)
(16029)
(15436)
师范(15297)
(14354)
中心(14181)
技术(14066)
职业(13860)
(13788)
研究所(12463)
(12414)
北京(12152)
师范大学(11901)
财经(11578)
教育(11502)
(11147)
业大(10643)
基金
项目(52323)
研究(46280)
科学(39157)
基金(31968)
(26623)
国家(26237)
社会(25346)
教育(23684)
社会科(23566)
社会科学(23561)
编号(22817)
(22717)
科学基金(21451)
成果(20472)
(18453)
课题(17104)
基金项目(15937)
(15789)
项目编号(13544)
(12985)
(12340)
重点(12263)
资助(12191)
规划(11896)
(11504)
(11206)
(11172)
阶段(11143)
(11056)
研究成果(11045)
期刊
(39544)
经济(39544)
研究(28689)
中国(25604)
教育(24918)
(13742)
(13565)
管理(11415)
学报(11334)
技术(10998)
(10091)
金融(10091)
科学(9877)
农业(9262)
大学(9120)
职业(8921)
学学(7922)
业经(7803)
图书(7588)
技术教育(5955)
职业技术(5955)
职业技术教育(5955)
(5912)
论坛(5912)
书馆(5758)
图书馆(5758)
经济研究(5203)
(4948)
财经(4929)
(4862)
共检索到150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彬斌  汪德华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明确共同富裕的内涵、对象指向和总体路径。富裕既有动作含义又有状态含义,动作主体和对象指向都是全体社会成员,具有人民性;状态含义上的内容指向以物质财富丰富为本义,具有时代性和相对性。共同富裕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去从事获得更多财富的活动过程,以及共同达到富裕状态。共同富裕理念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但只有中国共产党将其明确为发展目标,并提出分步骤实现的战略构想和阶段性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仅为社会成员更好获得物质财富提供了坚实保障,也在超越物质财富的层面扩展了富裕的内容指向和实现路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但推进共同富裕仍将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兼顾社会成员需要和社会供给可能,协调系统推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施炫伶  
“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与“全面小康社会”接续的、提档升级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富裕”属于生产力范畴,“共同”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共同富裕体现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需要把握其内涵特征,包括全民性与全面性、共创性与共享性、渐进性、差异性,以及对福利国家模式的超越性。本文在总结共同富裕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一是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汇聚共同富裕的“合力”;二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共同富裕提供制度活力;三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四是以乡村振兴着力补齐共同富裕的“短板”;五是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焦玉洁  曹佳佳  郑德峥  
共同富裕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早有体现,毛泽东、邓小平对共同富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阐述,新时代我国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结合了当前国情与国际形势。当前我们所奋斗的“共同富裕”是覆盖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逐步奋斗推进的共同富裕、是涵盖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是两类根本属性的共同富裕、是均衡而不相等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无序扩张的问题、提高社会各类群体的经济活动参与率、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谢地  贺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中国也跨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基于这一背景,进一步厘清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基础和约束条件,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基本规定性,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实际提出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应予回答的现实课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培林  钱滔  黄先海  董雪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实质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全体人民共创日益发达、领先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共享日益幸福而美好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围绕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积累人力资本和参与共创共建的机会、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为主要思路,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富裕程度为主要入手点,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实施若干重大战略,健全政策体系,营造共同富裕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加以测度和引领,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持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缩小人群、地区和城乡差距。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梦怡  
为了研究国家审计如何推动共同富裕实现,本文首先对国家审计推动共同富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随后,从共同富裕的内容、国家审计监督共同富裕的方向以及国家审计防范共同富裕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出发,探讨了国家审计推动共同富裕的机理。继而根据内涵与机理,提出实施共同富裕政策跟踪审计、利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加强审计机关问责力度、使用研究型审计思维模式、提供专门的共同富裕项目结果公告等国家审计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以期实现国家审计助推共同富裕的目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冬新  
共同富裕是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统一,其中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同时公平的主要实现路径,即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过程中,也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包括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优化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要重视需求侧管理,通过扩大内需促使经济的实际产出达到潜在水平;优化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要通过初次、再次及三次分配体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优化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福兵   郭倩蓉  
流量经济是数字时代催生的新兴经济模式,对实现共同富裕作用重大。纵观理论、实践和价值三个维度,助力生产力发展是流量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的物质基础、运用数字赋能是流量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的新质生产力、以人民为中心是流量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遵循的价值追求。当前,流量经济凭借巨大的发展基数和潜力,为促进经济复苏以及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发展动能,但也面临着发展主体联动不足、营商环境尚需优化、运营模式后备力不足、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等现实挑战。因此,实现流量经济助力共同富裕持续向好发展,要着力从主体共生、平台共建、载体共享、发展共荣四个方面夯实举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成帅  周向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旨。新时代共同富裕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富民、大同思想为文化基因,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理路探索为历史根基,以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为现实基础,具有深厚的生成基础与时代底蕴。新时代共同富裕内具深刻严密的逻辑意涵: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是其认知前提;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富裕是其内涵精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其外延范畴;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其重要标志。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共同富裕的实现“合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制度体系,夯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志恒  杨新  万赫  
推动并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了解贫富分化的现状,探求有效的共同富裕实施路径。现阶段共同富裕意味着让全体人民有机会、有能力均等地参与高质量经济发展并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目前我国仍存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财富分配差距更高、人力资本投资不均、主观幸福感不对称等问题,亟需对财税制度加以改革。基于财税改革的视角,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应改革完善个税及消费税,对高收入人群的高消费多征税,避免流转税的累退性问题;在缩小财富差距方面,应适时开征房地产税,研究探索开征遗产税、赠与税,构建鼓励慈善捐赠的税收体系等,发挥税收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调节功能;在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公平方面,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理顺央地关系,推动医疗、养老、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毛樟伟  林蒙艳  诸葛佳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类社会世代追求的美好愿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围绕红船精神对嘉兴共同富裕的实现主体和覆盖面等方面对其科学内涵展开具体解析并提炼其本质特征,进一步认识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明确新时代嘉兴共同富裕“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围绕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基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构建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回答好“怎么做”的问题,对嘉兴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打造共同富裕的先行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万海远  陈基平  
全面理解共同富裕内涵、构建共同富裕量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平与效率、发展与共享的理论框架出发,结合对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的理解,从国民总体富裕和全体居民共享富裕的结果角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且能广泛比较的共同富裕量化方法,讨论量化函数的技术假定和数理表达,分析指标维度、函数关系式、变量标准化等带来的结构性影响,检验单调性、一致性和同质性等公理化准则,由此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研制的共同富裕量化方法在权重、门槛、指标设定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稳定性。本文基于手工收集的162个国家或地区1990—2020年数据,发现我国共同富裕程度取得很大进步,体现了社会主义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优越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万海远  陈基平  
全面理解共同富裕内涵、构建共同富裕量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平与效率、发展与共享的理论框架出发,结合对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的理解,从国民总体富裕和全体居民共享富裕的结果角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且能广泛比较的共同富裕量化方法,讨论量化函数的技术假定和数理表达,分析指标维度、函数关系式、变量标准化等带来的结构性影响,检验单调性、一致性和同质性等公理化准则,由此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研制的共同富裕量化方法在权重、门槛、指标设定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稳定性。本文基于手工收集的162个国家或地区1990—2020年数据,发现我国共同富裕程度取得很大进步,体现了社会主义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优越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明洪  袁子媚  
推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反映,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区域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共同富裕区域发展的空间新形态,是决定共同富裕实现的最基本问题。从区域发展的区域属性扩展,形成空间形态的空间尺度、空间结构和空间差异三大基本问题。并以此构建共同富裕空间形态新的要素创新,从空间尺度的新维度、空间结构的新样态、空间差异的新视角,分别探索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的区域发展路径。进一步地,基于中国纵向区域支持政策和横向区域帮扶政策的实施对空间新形态予以回应,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当前中国区域政策的优化构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的坚实基础。系统总结先发地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县镇经济发展,建立起先富带后富的长效机制,并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促进农业多元化、综合化、融合化发展,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赋能,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实现了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不断减小,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的经验表明,未来为进一步加快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坚持顶层设计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激发农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与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