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06)
2023(13215)
2022(10706)
2021(9696)
2020(7883)
2019(17403)
2018(17141)
2017(32617)
2016(17283)
2015(18667)
2014(18567)
2013(18532)
2012(16649)
2011(14852)
2010(15205)
2009(14769)
2008(14891)
2007(13988)
2006(12527)
2005(11422)
作者
(47197)
(40282)
(39835)
(37570)
(25173)
(19075)
(17775)
(15370)
(15114)
(14198)
(13581)
(13318)
(12800)
(12628)
(12242)
(11884)
(11653)
(11635)
(11438)
(11435)
(9876)
(9778)
(9523)
(9302)
(9132)
(8950)
(8881)
(8842)
(7941)
(7899)
学科
(93231)
(75943)
企业(75943)
(74952)
经济(74819)
管理(69898)
(49401)
农业(33060)
业经(32841)
(28075)
方法(27218)
(21795)
技术(20127)
(20095)
财务(20079)
财务管理(20054)
中国(19712)
数学(19260)
数学方法(19136)
企业财务(19028)
(16683)
(16174)
(14672)
技术管理(13597)
理论(13501)
体制(13395)
(13079)
地方(13015)
(12496)
农业经济(12490)
机构
学院(254223)
大学(244497)
(111031)
经济(108983)
管理(106650)
理学(91591)
理学院(90854)
管理学(89925)
管理学院(89460)
研究(76592)
中国(64141)
(54027)
(52400)
(49054)
科学(41570)
财经(41536)
(40989)
农业(39273)
业大(38259)
(37508)
中心(37015)
(36152)
经济学(32415)
研究所(31748)
(31451)
经济管理(30882)
财经大学(30012)
北京(29867)
商学(29468)
商学院(29222)
基金
项目(162900)
科学(132136)
研究(126962)
基金(119861)
(101237)
国家(100112)
科学基金(89249)
社会(85585)
社会科(80840)
社会科学(80824)
(66413)
基金项目(63885)
教育(55788)
自然(53701)
自然科(52504)
自然科学(52493)
(52267)
编号(51841)
自然科学基金(51654)
资助(45310)
成果(40920)
(40683)
(39056)
(38409)
创新(36943)
(36650)
(36192)
国家社会(35634)
重点(35275)
课题(34518)
期刊
(137616)
经济(137616)
研究(74455)
(58028)
中国(55324)
(45581)
管理(43433)
农业(38993)
科学(33712)
学报(31148)
业经(30076)
(28020)
金融(28020)
大学(26567)
学学(25596)
技术(23636)
教育(21879)
财经(20980)
(19889)
经济研究(18704)
(18068)
问题(18061)
技术经济(15335)
农村(15253)
(15253)
农业经济(15044)
世界(13881)
(13795)
现代(13369)
科技(13363)
共检索到390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玲  
构建良好的农村创业生态环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农民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力推进,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调整,我国农村地区迎来创新创业发展的良好契机,但是由于目前农村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创业主体综合素质与能力低,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等原因,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乡村地区可针对创业难点给予政策支持与引导,完善金融服务,培育乡村创新人才,夯实产业基础,培育新型产业业态,提升农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志平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民农村实现富裕就要摆脱贫困、促进乡村振兴,让富裕有增长基础;农民农村实现富裕就要缩小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富裕有分配、社会流动支撑。基本公共服务能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在于基本公共服务能有效解决农村相对贫困、促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基本公共服务通过人力资本、均等化、赋权赋能“三大”机制,有效发挥其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社会流动效应,使之成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动力机制。因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须从价值理念、制度设计、供给能力三大方面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发挥好基本公共服务的增长、分配、流动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博  王亚华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导向逐渐全面和政策实施更加精准的社会治理格局,解决繁杂细微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需要将治理重心下沉至县域单元。本文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城乡融合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内循环形成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切入,分析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结构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势能释放和农民生活幸福渴望角度分析县域层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机制,从做大县域财富和分好县域财富两个方面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举措,以期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操作决策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千文  杜志雄  
破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瓶颈,关键是解决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导致的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问题。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特殊性使其创新体系分为创新生产、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的根源是三个环节衔接不畅,不同主体逻辑分化导致的部分环节“自我循环”、创新链条短化,叠加小农户创新需求难以表达、创新服务供给成本高,使创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如果不建立创新供给与需求的内在联系,强调创新供给的资源投入,可能造成更多的资源沉淀和投入浪费。农业农村创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大量具有创新内生需求的主体和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有助于打开创新“自我循环”,畅通创新要素循环流动通道,促进农业农村创新均衡发展。从完善创新体系的需求出发,以联动创业与创新为探索方向,以高质量创业补齐创新体系短板,是增强农业农村创新动能的有效机制。要把创新导向和创新价值的创业纳入农业农村创新体系,统筹生计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建立创新型创业的孵化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营商和发展环境,推动农业农村创业与创新的融合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千文  杜志雄  
破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瓶颈,关键是解决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导致的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问题。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特殊性使其创新体系分为创新生产、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的根源是三个环节衔接不畅,不同主体逻辑分化导致的部分环节“自我循环”、创新链条短化,叠加小农户创新需求难以表达、创新服务供给成本高,使创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如果不建立创新供给与需求的内在联系,强调创新供给的资源投入,可能造成更多的资源沉淀和投入浪费。农业农村创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大量具有创新内生需求的主体和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有助于打开创新“自我循环”,畅通创新要素循环流动通道,促进农业农村创新均衡发展。从完善创新体系的需求出发,以联动创业与创新为探索方向,以高质量创业补齐创新体系短板,是增强农业农村创新动能的有效机制。要把创新导向和创新价值的创业纳入农业农村创新体系,统筹生计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建立创新型创业的孵化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营商和发展环境,推动农业农村创业与创新的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云青   闫子兴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以乡村治理为抓手助推农村共同富裕是未来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和关键内容,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制度逻辑的有机统一。未来要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助推共同富裕伟大工程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方向引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乡村治理软环境,营造“助善治、促共富”的社会氛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汪为   万广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开启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乡村建设对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必要从乡村建设的视角分析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关系和支持政策。本文在厘清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内涵和关联的基础上,从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分析了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并提出了乡村建设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政策保障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龙  张新文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与核心载体。基于“组织统筹、制度驱动、市场经营”的三维分析框架,对战旗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共同富裕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组织统筹维度,基层党组织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组织轴心,承担着政治引领与利益协调的角色,有利于促进实质意义上的分配正义;在制度驱动维度,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股份合作赋予了村社集体与村社成员边界明晰、权责明确的财产权利,有利于促进集体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并从制度和程序上保障资源的分配正义;在市场经营维度,利用管理赋能和产业融合的方式拓展了市场需求,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共同富裕创设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因此,要通过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等方面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以驱动乡村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玉辉  
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应坚持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经济逻辑、制度逻辑和文化逻辑相统一。历史逻辑是“总逻辑”,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即:从“党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政治经验;从“新中国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制度经验;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经济经验;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文化经验。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深入探究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其他四重“子逻辑”,即政治逻辑、经济逻辑、制度逻辑和文化逻辑。牢牢坚持以上逻辑的一体化推进,方能推动新时代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走深走实。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良雨  
共同富裕的推进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涉及国家的各个层面与诸多领域的协调发展。其中,教育与共同富裕之间也存在较强的共同演进关系。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在教育领域的诉求,在相对贫困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科技创新驱动上,与共同富裕存在明显的交汇点,并构成二者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但现实中,职业教育资源供给的有效性缺乏、效率优先主导下公共价值的现实偏离、普及性科学教育推进的滞后性等问题,成为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驱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有效发挥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政策工具组合、公共价值整合、创新环境优化等机制建设来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哲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进而助力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本文在阐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也剖析了其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逻辑进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靳娇娇   张丽丽  
推动共同富裕的难点在农村,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逻辑关联,因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源动力。不过,囿于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因此,面对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三变”改革和积极推进混改。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磊  徐世盛  刘长庚  
“资本大鳄”行为威胁高质量发展,适时节制资本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节制资本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观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导向,新时代节制资本包括防止资本过度集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双重内涵。节制资本可通过遏制资本及收入不平等、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等渠道促进生产增长和成果共享,推动共同富裕;主要政策工具是节制资本税收框架和平台经济反垄断。我国节制资本仍面临管控阻力较大、资本外逃、税制不健全、扩张边界模糊、互联网领域舞弊高发、配套改革不完善等现实难点。中国节制资本的制度设计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实际,排除国际资本税收竞争的认识干扰,更好发挥有为政府和举国体制的作用,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应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降低管控阻力,审慎开放资本账户防止资本外逃,加快构建多种类、累进制的资本税制体系,健全资本扩张负面清单和强化反垄断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服务,从而更好地统筹处理资本行为作用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建雨   吴燕   张友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0~202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和驱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有效提升共同富裕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通过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间接推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发现,子维度、区域和时间段的差异会使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积极效应在不同样本中表现不一致,即农村现代化与东北地区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果相对更强,并且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积极影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渐增强。基于此,我国各地区可以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挖掘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潜力,以此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功翔  洪阳  
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反复证明,私有制是实现不了共同富裕的。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为按劳分配提供了制度基础。按劳分配制度通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初次分配的公平,劳动成果的社会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自觉践行按劳分配制度,让社会共享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公有制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初次分配中兼顾公平,对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