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9)
2023(11974)
2022(9594)
2021(8598)
2020(7096)
2019(15280)
2018(14964)
2017(28145)
2016(14851)
2015(16085)
2014(15084)
2013(14515)
2012(12621)
2011(10891)
2010(11270)
2009(11046)
2008(10903)
2007(9939)
2006(8579)
2005(7888)
作者
(38460)
(32127)
(32087)
(29928)
(20657)
(15258)
(14334)
(12218)
(11872)
(11455)
(10777)
(10685)
(10250)
(9883)
(9821)
(9564)
(9538)
(9356)
(9334)
(9052)
(7871)
(7675)
(7577)
(7399)
(7360)
(7065)
(7019)
(6991)
(6405)
(6130)
学科
(79689)
(75145)
企业(75145)
管理(62803)
(62688)
经济(62602)
业经(27951)
(24000)
方法(23956)
(23557)
(19224)
财务(19212)
财务管理(19199)
技术(18649)
企业财务(18158)
农业(17253)
数学(15958)
数学方法(15815)
中国(15620)
(13979)
(13801)
理论(13538)
(13450)
(12821)
技术管理(12756)
企业经济(12254)
经营(11669)
(11240)
(11013)
贸易(11004)
机构
学院(206718)
大学(197222)
(88613)
经济(87144)
管理(86715)
理学(74256)
理学院(73638)
管理学(72822)
管理学院(72428)
研究(60106)
中国(49038)
(42406)
(39807)
财经(33239)
科学(33179)
(32195)
(30677)
(30092)
(28163)
中心(27840)
业大(26481)
经济学(26136)
商学(25724)
商学院(25487)
(25260)
研究所(24968)
北京(24392)
财经大学(24228)
农业(23782)
经济学院(23529)
基金
项目(132913)
科学(108101)
研究(103676)
基金(97329)
(82976)
国家(81816)
科学基金(73189)
社会(69042)
社会科(65451)
社会科学(65434)
(54345)
基金项目(50983)
教育(46365)
自然(44606)
自然科(43616)
自然科学(43606)
(42939)
自然科学基金(42912)
编号(42265)
资助(37229)
(33886)
(33476)
成果(32679)
创新(30672)
(29622)
重点(29229)
国家社会(28807)
(28622)
(28459)
课题(28273)
期刊
(105761)
经济(105761)
研究(60193)
中国(40142)
管理(38963)
(37980)
(30586)
科学(25355)
学报(23046)
业经(21409)
农业(21359)
教育(20751)
技术(20732)
大学(18898)
(18654)
金融(18654)
学学(18072)
财经(16859)
经济研究(16823)
(14710)
(14159)
技术经济(13004)
问题(12726)
财会(12518)
商业(11582)
现代(11417)
世界(10769)
科技(10727)
会计(10580)
(10428)
共检索到312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晓琼  余来文  
既不是劫富济贫,也不是平均主义。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体现,也是对"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设想的践行,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苏勇  
企业家承担更多责任当前,"共同富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习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重要文章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本来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应有之义。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陆建强  
促进共同富裕要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第三次分配的本质内涵是“财富升维”,是企业家对个人实现社会价值的主动追求。公益金融是财富升维的重要途径,可有效、持续性地参与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创新财富升维机制,可从构建慈善信托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公益资管服务创新以及打造公益金融创新基地等方面着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许永斌  郑智勇  
家族企业ESG投资是一种服务社会、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投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共同富裕通过资源错配,进一步影响家族企业ESG投资行为。文章结合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基于资源错配理论,选取2015—2020年我国2 407家家族企业,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从资本错配与劳动力错配层面,探讨了共同富裕对家族企业ESG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富裕促进了家族企业ESG投资,共同富裕通过改善资本错配与劳动力错配来影响家族企业ESG投资。因此,文章建议从共同富裕、资本错配与劳动力错配三个方面改善家族企业ESG投资,以最终实现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佳慧   周斌   高振岗   林子禛  
文章测度企业数字创新对共同富裕所要求的“财富积累”与“公平惠及”的双重影响,选择制造业行业上市公司2009—2022年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就企业数字创新与共同富裕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创新将促进共同富裕,进一步就其作用路径来看,企业数字创新的积极推进将提高自身劳动收入份额;就“共同”要求来看,企业进行数字创新之初可显著缩小高管与员工间的平均薪酬差,但伴随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持续提升,高管与员工间的平均薪酬差距反而会逐渐扩大,且这一关系主要存在于大规模企业和低科技化程度企业中;从同一行业内企业间劳动收入份额差的变化来看,企业是否进行数字化转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深度与效度将显著影响成员劳动收入,呈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两端集聚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孝成   吕康银   唐志东  
基于2015—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扩大就业规模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数字经济水平较高地区企业、高科技行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样本中,企业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果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新质生产力可以缩小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简冠群  
企业参与实现共同富裕与传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本质区别。本研究对企业参与实现共同富裕进行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溯源,以探寻企业承担各阶段社会责任的原点逻辑和实现框架。理论分析和个案检视表明,企业参与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是关系投资,以发展、共享、持续为宗旨;企业参与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以共同体理论为前提,构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生关系;企业参与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是企业在经营运转中履行各层次社会责任的结果和成效,体现为共同体内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函数,其推进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内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条件,以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互促进。研究结论对于构建企业参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机制、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圆  
实现共同富裕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产业的驱动与创新。为了获得产业集聚的经济与社会效应,民营企业往往集群发展,民营企业成本管理是集群区域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手段或管理工具。结合产业集群区域的发展水平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民营企业成本管理效率与效益的再认识。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无论是在劳动收入份额的初次分配,还是在个人所得税补征等为主的二次分配,抑或是慈善捐赠等社会性质的第三次分配,都需要强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民营企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及其区域的成本管理机制,能够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成本效益比最佳的营商环境,促进社会财富创造的源泉不断涌流。共同富裕视域下的民营企业成本管理通过收益聚焦与文化价值观建设,倡导物质财富与精神生活的平衡与统一,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价值并实现企业价值的持续增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瑞茜  
工会能否借助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动能促进企业共同富裕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选取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收入分配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工会对企业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会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发挥正向作用,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工会促进企业共同富裕。工会通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员工高质量就业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促进企业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会促进企业共同富裕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程度低、创新创业活力小、儒家文化氛围稀薄、最低工资标准低以及高人力资本、国有和低资本密集度的企业中。研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工会助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普惠精准服务、关注政策协同效果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瑞茜  
工会能否借助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动能促进企业共同富裕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选取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收入分配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工会对企业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会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发挥正向作用,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工会促进企业共同富裕。工会通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员工高质量就业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促进企业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会促进企业共同富裕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程度低、创新创业活力小、儒家文化氛围稀薄、最低工资标准低以及高人力资本、国有和低资本密集度的企业中。研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工会助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普惠精准服务、关注政策协同效果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孟科学   孙嘉伟  
以2011—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为样本,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的机制。研究认为,绿色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关系,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表征的企业产能改善对该关系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因城市行政等级、市场化程度和地理区位的差别呈现异质性特征。高行政等级城市的综合发展、绿色金融和共同富裕呈现协调发展格局;城市的市场化程度会放大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企业产能改善的调节作用也更强;东部地区城市经济发达,绿色金融普惠程度高,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创新发展竞争力较弱的城市,产能改善调节作用更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魏益华  周雯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始终为共同富裕巩固并夯实所有制基础、分配基础以及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也要处理好发展与共享的平衡统一问题,改革成效外在表现为国有经济比重和企业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变动。通过对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度,可进一步实证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具体路径,进而为深化改革提供指引。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体现为双方面,既正向作用于发展水平,同时对共享水平具有负向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则主要通过正向作用于共享水平对共同富裕产生影响。国有企业并不简单代表着法权关系,其本质上反映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方式以及相应的分配制度。应正视改革在经济收益和社会责任目标下的双重诉求,推动质与量共荣共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聂长飞   程承坪   陈志  
数字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和主要标识,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路径。从“富裕”“共同”以及“共同与富裕之间的关系”3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011—2019年270个城市共同富裕指数。在此基础上,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政策显著提升了示范城市的共同富裕水平,且激发企业家创新和创业精神是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北方地区城市、低行政级别城市、规模较小城市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城市共同富裕水平的促进效应更大。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而且为新征程科学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共同富裕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简冠群   董小红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战略更加强调企业创造财富与分配财富的主体作用,以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为目标,实现企业连结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分享价值与创造共享价值。文章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甘肃前进牧业进行资料编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在利他性动机和战略性动机推动及党组织、产业体系、商业资源要素支持下,从扩链增效、利益连结及人才培育三方面“做大蛋糕”,致力分配公平、提升民生服务、参与慈善捐赠来“分好蛋糕”,并通过对自身产业链、经济资源的综合调配和优化利用把实现共同富裕嵌入企业商业价值创造体系内,进而创造共享价值,实现强企富民的战略目标。文章可以检验现有理论研究的实践与操作性,对甘肃企业参与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及创造共享价值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小霞  王慧  
共同富裕背景下,探索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提升第三次分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8份社会企业调查问卷数据为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究社会联盟管理控制与社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检验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非正式控制对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均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社会绩效对经济绩效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并在非正式控制和经济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正式控制正向调节非正式控制对社会绩效的影响。文章拓展了社会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明确了社会企业双重绩效的内在联系,为社会企业构建外部组织关系管理控制框架,进而提升第三次分配效率提供可能的路径范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