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9)
- 2023(11608)
- 2022(9787)
- 2021(8801)
- 2020(7368)
- 2019(16121)
- 2018(15661)
- 2017(29781)
- 2016(15942)
- 2015(17228)
- 2014(16028)
- 2013(15726)
- 2012(14389)
- 2011(12997)
- 2010(12690)
- 2009(11738)
- 2008(11388)
- 2007(9877)
- 2006(8382)
- 2005(7068)
- 学科
- 济(70385)
- 经济(70322)
- 管理(50889)
- 业(50598)
- 企(42513)
- 企业(42513)
- 方法(35305)
- 数学(31856)
- 数学方法(31672)
- 财(17804)
- 技术(17272)
- 中国(17271)
- 农(16397)
- 地方(15924)
- 业经(14951)
- 贸(12884)
- 贸易(12879)
- 技术管理(12769)
- 易(12471)
- 农业(11710)
- 学(11481)
- 务(11449)
- 财务(11436)
- 财务管理(11419)
- 企业财务(10980)
- 制(10920)
- 融(10327)
- 金融(10326)
- 环境(10321)
- 银(10057)
- 机构
- 大学(221771)
- 学院(221657)
- 济(95067)
- 经济(93544)
- 管理(90574)
- 理学(80374)
- 理学院(79523)
- 管理学(78363)
- 管理学院(77949)
- 研究(70445)
- 中国(51910)
- 京(44016)
- 科学(43533)
- 财(41195)
- 农(38530)
- 业大(35122)
- 财经(34274)
- 所(33994)
- 中心(33132)
- 江(31588)
- 经(31532)
- 研究所(31387)
- 农业(30739)
- 经济学(30352)
- 经济学院(27760)
- 范(26563)
- 北京(26466)
- 师范(26177)
- 商学(25967)
- 财经大学(25851)
- 基金
- 项目(162273)
- 科学(130567)
- 基金(121066)
- 研究(113917)
- 家(107368)
- 国家(106511)
- 科学基金(92696)
- 社会(77264)
- 社会科(73714)
- 社会科学(73697)
- 基金项目(65230)
- 省(64549)
- 自然(60476)
- 自然科(59230)
- 自然科学(59210)
- 自然科学基金(58252)
- 划(54111)
- 教育(52650)
- 资助(47531)
- 编号(42654)
- 创(39985)
- 重点(36735)
- 创新(36491)
- 部(35986)
- 发(35107)
- 国家社会(33303)
- 成果(32084)
- 科研(31396)
- 教育部(31225)
- 业(30820)
共检索到304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海洋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8—2015年的相关数据,首先采用MIMIC模型对共享能力指数进行测算,然后运用全局DEA方法对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最后采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共享能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共享能力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东部地区共享能力指数平均值最大,而西部地区共享能力指数增长幅度最大;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明显波动性;共享能力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较强促进效应,但促进效应具有地域差异性,在西部地区,共享能力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更强促进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志祥 龚新蜀
在梳理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2001~2016年省际数据考察社会资本对创新的影响,并运用地区社会信任水平作为社会资本的稳健性检验,考察不同维度社会资本的异质性影响。最后,基于结构方程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社会资本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结果发现:①社会资本是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且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可能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②人力资本的加速积累、市场分割的削弱和政府效率的提升是社会资本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途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人力资本的影响路径作用最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海涛 冉启英
文章通过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以制度质量为门限变量,分别构建了以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为核心解释变量的动态门限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制度质量门限效应:当制度质量未跨过门限值时,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显著为正,但系数较小,且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当制度质量跨越门限值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大,且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明
文章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的两面性,并通过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由四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构成的空间杜宾模型对网络基础设施的两面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确实具有门限效应;在四种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的空间杜宾模型中交通基础设施和电信基础设施均对其他区域的创新能力产生了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鲍鹏程 朱付彪
文章在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就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提升创新活跃度是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原因。门槛模型分析表明,在数字经济发展较成熟、产业数字化较好、创新活跃度较高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更为突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东中部地区城市和大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明显,而西部地区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金华 厉飞芹 刘旭凤
文章以长三角区域26个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为例,通过动态面板回归测度分析,实证探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数字金融各子维度发挥的推动作用具有异质性,其中覆盖广度的推动作用最大,使用深度的推动作用次之,金融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最小。进一步采用GMM方法检验发现,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中,地区信贷资源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且三者的中介效应依次递减。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能力 融资约束 区域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金华 厉飞芹 刘旭凤
文章以长三角区域26个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为例,通过动态面板回归测度分析,实证探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数字金融各子维度发挥的推动作用具有异质性,其中覆盖广度的推动作用最大,使用深度的推动作用次之,金融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最小。进一步采用GMM方法检验发现,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中,地区信贷资源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且三者的中介效应依次递减。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能力 融资约束 区域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薇 李瑞 魏阳阳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2)创新要素配置不仅可以通过数字经济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独立中介渠道来提升区域共同富裕水平,还可以通过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链式中介渠道来发挥作用,其中数字经济的独立中介效应最为突出;(3)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受到数字经济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4)创新要素配置对区域共同富裕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在落后地区更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元海
国际技术扩散是影响本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2003-2008年区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效应和外资研发溢出效应对我国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作用;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反映的模仿效应对我国内资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购买国外技术对我国内资企业各个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小于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天宇 解学芳
在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具体机制和实际效果。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创新成果可以随着要素流动向邻近地区扩散;(2)文化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性集聚均可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影响效果来看,文化产业多样性集聚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跃升的主要动力;(3)由于规范、有序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文化产业竞争性集聚阻碍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却通过价格博弈、企业外迁等条件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4)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文化产业在东部地区的竞争性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中、西部地区则未有体现。对此,建议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与资源共享,破除创新要素流动壁垒。鼓励文化产业特色化与差异化集聚,促进创新要素和发展资源的融合更新,并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吉亮 彭灿
根据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运行模式,初步构造了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论评价模型;利用我国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关数据,运用隶属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鉴别力分析三种定量方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而根据检验结果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最终形成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区域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恩斌 张梅青
文章采用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地理邻接、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时间距离四类空间权重矩阵,以及R&D人员和R&D资本两类空间关联矩阵,从区域创新要素流动视角出发,实证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一结果在不同空间矩阵下均具有稳健性,但需要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创新投入、R&D活动和制度创新等共同发挥作用;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而忽略时间距离和创新要素流动又会低估其区域创新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子湛 汪义兰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创新能力则为此提供推动力。文章从乡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娱乐、规范与整治、卫生医疗五个维度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研究区域创新能力对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能力能够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2)在具体作用机制方面,区域创新能力通过提升乡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娱乐、规划与整治以及卫生医疗水平,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3)区域创新能力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正向驱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在中部地区的驱动作用最强,其次是东部地区,而在西部地区的驱动作用最弱。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莉娜 倪志良
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和门槛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科技人才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并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提高创新技术进步实现的;只有财政分权与民生性公共服务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吸引更多人才,从而产生“集聚效应”。但科技人才集聚具有一个最优区间,使其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艳丽 钟奥
文章以1999~2013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检验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的中介效应,并划分高、中、低耗能产业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高、中、低耗能产业组全要素能源效率均有正的直接效应,但中介效应不同:在高耗能产业组中,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与全要素能源效率关系中起到了负的中介效应作用,在中耗能产业组中,技术创新起到了负的完全中介效应作用,而在低耗能产业组中,技术创新起到了正的中介效应作用。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