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16)
- 2023(16302)
- 2022(13961)
- 2021(13046)
- 2020(10676)
- 2019(24144)
- 2018(24070)
- 2017(45272)
- 2016(24534)
- 2015(27186)
- 2014(26997)
- 2013(26316)
- 2012(23892)
- 2011(21753)
- 2010(21961)
- 2009(20235)
- 2008(19093)
- 2007(16720)
- 2006(14744)
- 2005(12754)
- 学科
- 济(108634)
- 经济(108537)
- 管理(73039)
- 业(66854)
- 企(57057)
- 企业(57057)
- 方法(41978)
- 数学(35811)
- 数学方法(35400)
- 中国(27321)
- 农(25430)
- 地方(25005)
- 业经(23831)
- 学(22310)
- 财(22239)
- 技术(20410)
- 理论(18619)
- 农业(17313)
- 制(17231)
- 和(16154)
- 贸(15874)
- 贸易(15860)
- 环境(15591)
- 易(15286)
- 地方经济(15095)
- 银(14553)
- 银行(14509)
- 教育(14371)
- 融(14264)
- 金融(14261)
- 机构
- 学院(342009)
- 大学(339638)
- 济(138532)
- 经济(135498)
- 管理(134288)
- 理学(116238)
- 理学院(114965)
- 研究(114399)
- 管理学(113002)
- 管理学院(112378)
- 中国(82884)
- 京(71304)
- 科学(70494)
- 财(60974)
- 所(56732)
- 研究所(51751)
- 中心(51002)
- 农(50480)
- 江(50393)
- 财经(48998)
- 业大(48657)
- 范(46460)
- 师范(46073)
- 北京(45012)
- 经(44386)
- 院(41822)
- 经济学(41630)
- 州(40937)
- 农业(39193)
- 技术(37820)
- 基金
- 项目(233430)
- 科学(183541)
- 研究(175063)
- 基金(166262)
- 家(143925)
- 国家(142676)
- 科学基金(122818)
- 社会(109674)
- 社会科(103845)
- 社会科学(103816)
- 省(93839)
- 基金项目(88184)
- 教育(81450)
- 自然(78007)
- 划(77740)
- 自然科(76176)
- 自然科学(76160)
- 自然科学基金(74787)
- 编号(72612)
- 资助(67180)
- 成果(58917)
- 重点(52343)
- 创(52071)
- 发(50847)
- 课题(50823)
- 部(50328)
- 创新(47864)
- 项目编号(45013)
- 国家社会(44393)
- 大学(43621)
- 期刊
- 济(157852)
- 经济(157852)
- 研究(102814)
- 中国(67642)
- 管理(51909)
- 学报(51059)
- 科学(47807)
- 农(46490)
- 教育(46108)
- 财(45280)
- 大学(38684)
- 学学(36233)
- 技术(32818)
- 农业(32463)
- 融(27090)
- 金融(27090)
- 经济研究(26051)
- 业经(25665)
- 财经(23852)
- 经(20513)
- 问题(19330)
- 图书(18136)
- 技术经济(18091)
- 科技(17959)
- 业(16809)
- 理论(15878)
- 现代(15526)
- 商业(15344)
- 坛(14692)
- 论坛(14692)
共检索到504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雒国彧
在共享经济、互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行资源有效整合,如何开展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和创新,如何开展共享经济下的通道非遗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非遗保护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共享经济下的通道非遗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共享经济背景下非遗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期为非遗文化传承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
非遗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共享经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平祥 陈晓琳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高等农林院校在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围绕创建特色鲜明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积极探索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颜惠庚 曹叔亮
TRIZ理论是"能使人变得更聪明的理论",在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我院在教学实践、学术讲座、科学研究、网络传播与学术交流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
TRIZ理论 高职院校 创新型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立芬
为探讨大学与中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国内优质大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高中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第五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在文化源远流长的正定古城、在古色古香的正定中学开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共同使命。《中国髙等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飞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高职教育存在定位不清、创新人才层次的区分不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弄清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拓展培养途径,是搞好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
高职创新人才 培养规格 培养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秋菊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途径探讨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适应当代经济、科技及管理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需要解决理念、定位和实施三个层面上的问题,初步分为基于能力导向的理论教学、基于综合技能和创新导向的实践教学、基于素质导向的开放教育。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课程教学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改变以往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途径 定位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芳
拟以上海为视角,通过对职业教育技能型创新人才内涵的界定及基于上海区域特点的需求解读,关注到职业教育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两种可行的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期望能够给予职业教育改革以启示,以期待在下一步的教学实践中有不断实践的可能。
关键词:
技能型 创新人才培养 可行途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昌新 李雪芹 卢玲 刘国瑜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使命,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研究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要求。举办学术论坛,对研究生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营造创新氛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研究生 学术论坛 创新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鹏飞 宗士增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质量还需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势在必行,这对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论述了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阐述了如何加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途径。
关键词:
工程创新人才 实践教学 高等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庆俊 叶泉鹏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教育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综合型和开放型人才。要培养国际型人才,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必须到相关国家去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重要目标,要求学生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学术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实际操作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庆俊 叶泉鹏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教育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综合型和开放型人才。要培养国际型人才,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必须到相关国家去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重要目标,要求学生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学术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实际操作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文兵 刘哲纬 孟庆波 程文锋
针对我国电气电子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缺乏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创新能力培养仅关注产品制作与比赛、培养对象仅注重少数学生等问题,遵循"能力为本,产教融合,注重创新"理念,按照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主要素质内涵——"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创新能力",以"培养方案优化、课程项目化设计、学期项目实施、社团创新活动、技能大赛训练、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校内外、课内外、能力与素质结合,营造学生为主体全员全程参与的氛围,形成"四创"特色的高职电气电子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较好地满足电气电子技术高速发展、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佐彬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对我国未来经济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应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方针,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和方针,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高校 创新能力 培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陆冠臣
文章研究了数字经济背景下财务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发现,培养理念包括培养定位、培养转型、用人制度改良、要开展业财融合等。培养路径包括创新人才知识体系、创新人才技能培育、创新人才观念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师资培养等,随后从上述五个方面出发构建数字经济背景财务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绩效评价体系发现,从2018—2021年某高校的数字经济背景财务创新人才培养逐渐变好。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财务创新人才培养 评价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