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7)
2023(11934)
2022(10411)
2021(9510)
2020(8112)
2019(18571)
2018(18483)
2017(35853)
2016(19201)
2015(21781)
2014(21433)
2013(21105)
2012(19648)
2011(17912)
2010(17975)
2009(16951)
2008(16283)
2007(14619)
2006(12853)
2005(11469)
作者
(54506)
(45944)
(45652)
(43467)
(28957)
(21980)
(20893)
(17885)
(17112)
(16262)
(15534)
(15228)
(14519)
(14263)
(14135)
(14016)
(13898)
(13409)
(13248)
(13152)
(11329)
(11272)
(10987)
(10565)
(10441)
(10154)
(10045)
(9887)
(9158)
(8947)
学科
(97680)
经济(97608)
管理(51591)
(47773)
方法(37877)
(37376)
企业(37376)
数学(33572)
数学方法(33297)
(23723)
地方(23484)
中国(22261)
(19001)
业经(18458)
(18038)
农业(16112)
(16060)
贸易(16051)
(15428)
(14445)
地方经济(14294)
(13150)
环境(12519)
理论(12465)
(11671)
金融(11669)
(11448)
银行(11418)
(11229)
财务(11201)
机构
学院(275414)
大学(273402)
(120323)
经济(117830)
管理(102822)
研究(93389)
理学(88507)
理学院(87456)
管理学(85875)
管理学院(85360)
中国(70085)
(56637)
科学(56531)
(52248)
(47438)
(44448)
中心(43145)
研究所(42968)
财经(41924)
(41734)
业大(39225)
经济学(38095)
(37762)
(36777)
师范(36450)
北京(35280)
农业(34951)
经济学院(34088)
(33317)
(33041)
基金
项目(179105)
科学(140320)
研究(132393)
基金(128340)
(110603)
国家(109672)
科学基金(93857)
社会(84407)
社会科(79861)
社会科学(79839)
(71244)
基金项目(68397)
教育(61188)
自然(59269)
(59002)
自然科(57882)
自然科学(57863)
自然科学基金(56797)
编号(55069)
资助(52375)
成果(44533)
重点(40310)
(39791)
(39334)
课题(37588)
(36855)
创新(34418)
科研(34325)
国家社会(34297)
大学(34128)
期刊
(139469)
经济(139469)
研究(80736)
中国(52347)
(41429)
(40672)
学报(39979)
科学(37536)
管理(36874)
大学(29900)
学学(28178)
农业(27378)
教育(27094)
技术(24893)
(23312)
金融(23312)
经济研究(23295)
业经(22127)
财经(21154)
(18342)
问题(18054)
技术经济(14872)
(14459)
(14010)
统计(13773)
商业(13538)
图书(12933)
理论(12644)
世界(12635)
(12552)
共检索到410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任洲鸿  王月霞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服务的广泛应用,依托互联网平台产生的共享经济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营模式。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不仅使传统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多新变化,改变了人们对劳动关系的传统认识,而且使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面临困境。目前,"滴滴打车"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形式,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发现,共享经济不仅没有改变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反而使资本对劳动剥削的手段更加隐蔽化、过程更加碎片化,并由此导致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更加深化、更加广化。我国有必要加快《劳动法》的修订日程,以适应这一新变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雅宜  
通过对比关于平台交易的两个反向案例,发现目前国内法"三标准"说在构成劳动关系上的不足。参考美国加州Uber案,补充采取"要素评定"标准,其灵活性和实用性更加适应当前的需要。根据该标准,明确平台的主体地位应当从平台对交易达成、交易价格、交易履行和违约责任的掌控程度来认定。另外,在劳动法中设立"类劳动者"的概念,直接规定类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也是一种可行的认定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苏方国  赵曙明  高慧如  罗旖颀  
我国共享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未来前景广阔,但是劳动关系问题突出。共享经济是一种优化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配置实现协同效应与共创价值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类型可以分为传统的雇主雇员关系、完全不存在雇佣关系的独立资源提供者与劳动关系不确定的企业与资源提供者个人之间关系三个大类。我们提出了利益共享与责任共担的治理原则。既然资源提供者、资源消费者和平台企业三方共创价值与利益,那么三方就应当共享共创的价值。如果资源提供者的社会保障成本需要付出,三方也应当共同分担。文章建议,公共管理机构治理共享经济中劳动关系应当促进共享经济的繁荣、平衡多方的利益与建立健全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中国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瑞琳  
本文围绕着劳动时间这一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变量,使用数理推导和数据模拟的方法,仅利用异质劳动者、生存需求和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这三个假设便推导出主流经济学在主观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复杂的边际分析才得出的向后弯曲的倒C型劳动供给曲线,同时还模拟出了只在关于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的最新研究中才发现的倒S型劳动力供给曲线,实现了对经典劳动理论的拓展。这个过程说明分析微观经济决策时,客观约束比主观偏好的影响更直接。总体劳动供给函数的得到并不依赖于"效用最大化"这一理性假设。在总体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微观层面的结果可能完全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瑞琳  
本文围绕着劳动时间这一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变量,使用数理推导和数据模拟的方法,仅利用异质劳动者、生存需求和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这三个假设便推导出主流经济学在主观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复杂的边际分析才得出的向后弯曲的倒C型劳动供给曲线,同时还模拟出了只在关于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的最新研究中才发现的倒S型劳动力供给曲线,实现了对经典劳动理论的拓展。这个过程说明分析微观经济决策时,客观约束比主观偏好的影响更直接。总体劳动供给函数的得到并不依赖于"效用最大化"这一理性假设。在总体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微观层面的结果可能完全与宏观现象相反,横向加总可能会产生突变性质。只有通过进一步加深对总体突变性的理解,人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宏观趋势。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彭倩文  曹大友  
分享经济下Uber、滴滴等网约租车平台作为新经济模式发展迅速,但2015年Uber在美国加州遭到司机集体诉讼要求雇员待遇、中国滴滴司机接单服务中造成交通事故,受害人却无处追责等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平台驾驶员与平台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的问题非常值得学术界关注。这一判定答案也是解决这类现存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将从现有的热点争议事件引出讨论问题,然后以滴滴出行为例解析现有的网约租车平台运营模式及其雇佣关系性质。虽然现有交通部意见征求稿和美国加州劳动仲裁裁决认为两者之间为劳动关系,但本文通过对中国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法律界定标准分析,结合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的需求,认为两者之间认定为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策划  
对数字劳动的辨析需要研究代表生产力物质基础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搭建的虚拟空间塑造了"前生产阶段",改变了劳动原料和组织方式,形成了非物质化的数字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前生产阶段"的数字劳动生产出数据商品,并通过物化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互联网时代,数据商品化成为资本积累的新方式,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利用知识产权对"前生产阶段"进行垄断。互联网时代,数字劳动没有改变劳资矛盾,而是通过模糊工作日界限,极化劳动技能,提高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加剧劳动剥削。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水莲  李志刚  杜莹莹  
平台在共享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学术界对共享经济平台的研究关注有限。共享经济平台是整合过剩产能,匹配供需,承载人人参与的复杂系统。共享平台价值创造过程有三个环节,依次是资源整合、供需匹配和共创驱动。资源整合包括平台组织资源、供需资源和第三方资源三个层面的整合。共享经济平台供需匹配有多种方式和机制,选择哪种匹配方式取决于用户行为的信息化程度。共创驱动是平台驱动用户参与行为和公民行为为平台及其他用户创造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平台整合资源的能力,并创造创新价值,带动行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格源  张成刚  
近年来,共享经济平台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便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多数传统企业所面对的单边市场不同,平台企业所面对的用户是双边的,这决定了平台企业运营中要同时对双边用户进行管理。本文以滴滴出行作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整理了滴滴平台运营中出现的司机和乘客权益冲突的事实案例,阐述了平台企业在平衡双边用户信用评价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比了滴滴和淘宝网用户信用评价机制。为进一步保护司机和乘客权益提供了改善建议,也为其他平台企业完善双边用户管理机制设计给出了借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建宁   冯喜良   詹婧  
<正>随着平台经济垄断化趋向愈加明显,平台经济中的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与隐蔽性等特征,特别是随着消费者等新主体的加入,平台经济中的劳动关系形成了多边、多行为主体的交互博弈格局。诸多理论与实践表明,平台企业、劳动者与消费者三个行为主体的交互博弈过程并非是“共享均利”的和谐共生状态,反而是在平台企业的垄断操控下演变成了平台企业单方的“垄断套利”非均衡状态,集中表现为平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隐蔽操控—弱势从属”,消费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协同监控—被动服务”,以及平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精准套利—粘性依存”等特征。本文认为,应从国家规制、工会维权以及舆论引导等多个方面协同发力,多措并举推动平台劳动关系回归至“共享均利”状态,促进各行为主体间和谐共生、协同共赢,才是今后平台经济反垄断的治理方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文新  
智能—基因科技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全面深刻的一次科技革命,其意义极为深远,其中最核心的影响在于对人的劳动方式进而是人的存在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智联网使人的存在"泛网络化",将催生一个"产消型数字劳动者"阶层,人的"泛劳动化"存在方式将成现实,资本逻辑下劳动者将彻底被奴役或异化。智能革命下人的劳动方式的历史性质将发生全方位的变革,比如:相对于抽象劳动独立化,劳动的具体性将被消融于智能化机器体系的自然物质运动之中;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中,生产劳动的私人性日益融入社会性之中;智联网使得剩余劳动泛在化,雇员和非雇员的剩余劳动极大增强了资本增殖的力量;不变资本由于超越平台公司产权边界而泛在于社会大众之中从而具有无限性;资本逻辑中的劳作将无孔不入无时不在,从而倒逼休闲劳作化;依托于虚拟物理信息的生产和实体生产的时空分离将成为常态,这使物质生产虚拟化:资本逻辑中难以摆脱物质生产的困窘,并导致收入、城乡、发达与发展国之间以及数字精英与"无用阶级"之间的阶级分立绝对化。由此产生一种基本趋势,即人工智能机器运动取代必要劳动使得商品经济的"价值"基础趋于坍塌,剩余劳动的泛在化使得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基础趋于崩溃,而为了人类的正常生存和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善于建设一个并非基于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平台公有制的新世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莹  钟远鸣  
数字平台中数字劳动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提供数字信息通信技术;一类生产数据和信息;一类提供服务。研究数字平台中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要把握好马克思考察生产劳动三个视角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提供数字信息通信技术的数字劳动而言,这类劳动由资本所雇佣,技术成为了商品,因而属于马克思视角下的生产劳动。对于生产数据和信息的数字劳动而言,这类劳动唯有被资本所雇佣,并把数据和信息加工成数字商品进行售卖才属于马克思视角下的生产劳动。对于提供服务的数字劳动而言,其中由资本所雇佣并生产可视化的数字服务商品的数字劳动属于马克思视角下的生产劳动,另一种直接提供服务的数字劳动则不属于马克思视角下的生产劳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闫新燕  姜怡乐  
随着共享经济时代的来临,依赖网络平台的新型用工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带动了一大批就业者,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网络用工平台通过不与网约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来降低用工成本。同时网约工的劳动权益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维权也较为困难。本文将重点探讨共享经济模式下的网约车司机劳动权益保障,并分别向国家、用人单位、工会提出建议,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另外,打铁还需自身硬,劳动者自身也应提高劳动权益自我保护意识。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博文  卢杨铃  徐俊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预示着人民共享共富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的重要任务,数字经济与数字化劳动问题自然成为推进共享共富的重点领域。当前,劳动概念因数字化特征而被延伸,但其本质上并未超越马克思所讨论的劳动范畴。数字化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催生数字经济发展新业态,同时也带来结构性失业锐化、确权与共享共富界限虚化、冲击实体经济等现实问题。为此,必须建构贯通城乡的数字化就业格局,打造一、二、三次分配协调的数字化劳动共享特色,完善数字化劳动共享的产权制度保障,统筹数字化经济与实体经济共生的产业形态等,实现劳动全过程共享,破解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何勤  杨宜勇  程雅馨  杨泽坤  
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对共享经济下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者就业选择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依据劳务分享平台"微工网"收集的数据,将劳动者分为有正式工作的兼职劳动者和完全兼职劳动者两类,在理论推演的基础上提出影响两类人群选择平台型灵活就业的推拉模型假设,通过分析得出两类劳动者在劳动选择中的推力与拉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推力方面主要体现在经历与现实匹配的认知度和经济负担之间的主客观差异,拉力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兼职平台工作时间灵活与可获得更多经济回报对两类劳动者的拉力作用程度强弱差异。研究还发现,较之传统灵活就业,劳动者主观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