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1)
2023(15047)
2022(12677)
2021(11803)
2020(9948)
2019(23196)
2018(22899)
2017(44096)
2016(23575)
2015(26679)
2014(26957)
2013(26551)
2012(24753)
2011(22413)
2010(22490)
2009(20811)
2008(20637)
2007(18397)
2006(15843)
2005(14318)
作者
(68859)
(57625)
(57587)
(54419)
(36604)
(27697)
(26397)
(22671)
(21868)
(20592)
(19629)
(19469)
(18261)
(18094)
(17859)
(17739)
(17355)
(17113)
(16591)
(16487)
(14235)
(14180)
(14164)
(13243)
(13026)
(12924)
(12785)
(12780)
(11724)
(11419)
学科
(107754)
经济(107661)
管理(67221)
(66510)
(53595)
企业(53595)
方法(48773)
数学(43246)
数学方法(42627)
中国(29077)
(28775)
地方(25353)
(24428)
业经(23176)
(19472)
(19410)
贸易(19394)
农业(19032)
(18650)
(18318)
(16926)
金融(16923)
(16814)
银行(16784)
(16128)
(15978)
理论(15817)
技术(15541)
(15501)
财务(15437)
机构
学院(342511)
大学(339994)
(142972)
经济(140058)
管理(134139)
理学(115234)
研究(114474)
理学院(113981)
管理学(111776)
管理学院(111140)
中国(87858)
(71820)
科学(69530)
(64661)
(57758)
(57087)
中心(54070)
研究所(52159)
(51644)
财经(51463)
业大(50219)
(46630)
北京(45344)
农业(44721)
(44658)
师范(44190)
经济学(43635)
(41583)
(41018)
经济学院(39320)
基金
项目(227028)
科学(179429)
研究(165286)
基金(164571)
(142822)
国家(141610)
科学基金(122468)
社会(104797)
社会科(99445)
社会科学(99413)
(90063)
基金项目(86666)
自然(79658)
自然科(77879)
自然科学(77855)
教育(77005)
自然科学基金(76430)
(75496)
资助(68403)
编号(67687)
成果(54172)
(52646)
重点(51166)
(50217)
(47593)
课题(46627)
创新(44389)
科研(43836)
教育部(43225)
国家社会(42973)
期刊
(158793)
经济(158793)
研究(98821)
中国(67176)
(51969)
学报(50779)
(50592)
管理(49778)
科学(47686)
大学(38762)
学学(36486)
教育(35947)
农业(35366)
(33529)
金融(33529)
技术(32487)
业经(28201)
经济研究(26260)
财经(25443)
(21813)
问题(20852)
(19018)
统计(18652)
技术经济(18064)
商业(17635)
(17049)
(16497)
理论(16287)
图书(16128)
(15429)
共检索到510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翊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我国聚焦五大发展新理念,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共享思维日渐当道,这种"共享"趋势更是明显地呈现于我国流通市场中。然而,我国当前商贸流通领域文献中对于共享型流通市场成长机制的探究多止于表面,较少从"共享"的本质上探讨共享型流通市场成长内在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共享"理念和经济学发展,对我国共享型流通市场成长的供需发展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翊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我国聚焦五大发展新理念,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共享思维日渐当道,这种"共享"趋势更是明显地呈现于我国流通市场中。然而,我国当前商贸流通领域文献中对于共享型流通市场成长机制的探究多止于表面,较少从"共享"的本质上探讨共享型流通市场成长内在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立足于我国"共享"理念和经济学发展,对我国共享型流通市场成长的供需发展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宏庆  魏冬冬  姚博  
自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共享型流通市场已经成为小微型企业发展和小商品流通的重要通道。文章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共享型流通市场成长的讨论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间共享型流通市场成长绩效的成因差异,研究显示:由于区域市场保护使得外地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对共享型流通市场成长的影响作用没有本地重要;资本技术密集型部门的需求行为对共享型流通市场依赖性不大,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外地供给行为与资源密集型部门的总体供给行为对共享型流通市场成长的影响力要小一些;另外,完善交通设施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共享型流通市场的交易效率;最后稳健性检验表明,共享型流通市场发展进程是一个小微企业不断进入成长和壮大后逐步脱离的过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贺红梅  
从社会工程的视角来探析共享发展理念,是推进共享发展理念创新落实的重要研究进路,社会工程与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在实践性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蓝海燕  刘晓伟  刘旭晔  
长尾理论是在互联网经济下催生的新理论。当商品不再受货架空间与流通地域限制后,无数小众需求即长尾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所有长尾需求的总和足以与畅销品市场相抗衡,形成互联网企业新的竞争优势。从国美"社交+商务+利益共享"的共享零售实践出发,基于长尾理论进行剖析发现,共享零售本质上是共享经济与零售业态的融合,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边界,形成多个消费场景,满足大众化与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依托专业化平台,利用社交网络的小众传播分享,扩展共享零售长尾信息圈层,以此不断增大平台体量。作为新生的互联网经济形式,其发展速度超过公众认知能力,遇到法律缺失、监管不当、信用评价不足等问题,但随着政策环境改善,共享零售乃至共享经济的发展难题会有效解决。当国美战略布局完成之后,共享零售将深刻影响中国零售企业,长尾市场也可能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永君  李春雨  刘海颖  
发展旅游业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三产融合、带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天津市下营镇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实践为例,基于共享发展的理论视角,研究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实践的内在机制和运行逻辑。研究表明,(1)全域旅游是一项关联性极强的综合性产业,以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带动全域范围内一二三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旅游驱动的产业融合是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其产业发展机制是通过全域旅游的引流效应集聚大量消费者并形成在地化市场;基于旅游带动的产业拓展和协同实践,促进设施农业、采摘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旅游服务的兴起;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则为在地化市场提供商品,并通过建立相应的产品展示和体验中心,拓展出旅游服务功能。(3)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构成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土地资金或劳动力入股、劳动务工等方式形成基于地租、股权分红和工资的利益联结;最为重要的是农户还可以通过投资经营民宿或农家院为全域旅游提供配套性服务获取较高的经营性收入。(4)以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有效实现的内在机制,其中在地化市场的形成是前提,三产有效融合发展是关键,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是根本,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目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丁俊峰  
近几年来,以P2P网贷为主流的互联网金融井喷式发展对正规金融构成很大的冲击。由于互联网金融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同时使不少小微企业和个人获得了更多的融资便利,于是催生了"共享金融"的理念和发展取向。但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毕竟是在金融抑制的制度背景下的阶段性表现,因此必须在金融深化条件下倡导"共享金融",才能体现实际市场供求关系。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也必须反思自我作为的偏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政贻  何得桂  
共享单车经历了从原来政府提供的纯公共产品到市场提供的准公共产品的转变。在经过市场化之后,共享单车出现了一系列公共问题:自身发展所带来的负外部效应,资本推动下的扭曲性供给,信息不对称下的交易以及边际成本无法估计。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和市场要各司其职,通过让企业承担外部边际成本,降低维护成本,精准投放以提高使用效率,合理规划停放区,建立诚信体系以及对资本进行引导来实现行业的合理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凡柱  赵莉  
资源供给者的积极参与是共享经济体系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除了经济性和便利性之外,心理方面的社会性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参与欲望。本文通过对439位网络成员的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社会性因素对资源供给者资源共享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女性的共享经济平台参与积极性明显大于男性;具备大学本、专科学历的人群是共享经济参与的主力军;具备一定网络社群经验的年轻人更有可能参与共享经济;社会回馈需求和社会融入需求正向影响资源供给者的参与意愿,并能促使已具备参与意愿的潜在共享者采取共享行动;社会回馈需求对潜在资源供给者参与资源共享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融入需求对之的影响;社会性因素对潜在资源供给者共享经济参与行为既有直接影响,又存在以参与意愿为中介变量的间接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靳开元  张玮艺  孙震  
二手商品交易是共享经济的重要一环,本文考察了社交关系与个人数字信用对在线二手商品交易的作用机制,并利用某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的数据对相关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探究了在线社交与数字信用对共享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通过把社交关系区分为一度好友关系和二度好友关系,并分别运用行为博弈模型和引入第三方惩罚的囚徒困境模型,对比分析了社交关系的直接互惠机制与间接互惠机制;然后,把个人数字信用作为声誉机制融入上述模型,分析了社交关系和个人数字信用两种机制的交互作用。我们运用某二手交易平台的大规模数据对前述作用机制的效果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第一,社交关系和个人数字信用均可促进交易,但社交关系的作用显著高于个人信用;第二,社交关系中直接互惠机制优于间接互惠机制;第三,个人数字信用可以起到强化社交关系对交易的支持作用。上述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交关系和个人数字信用在数字时代人格化交易中的突出作用,从而更好地支持以个体交易为主的共享经济等业态的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华伟  
利用3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 148名学术型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分析知识共享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博士生知识共享水平较高,学习投入有待提升,科研效能感明显不足,发展型科研创新能力略有提高,任务型科研创新能力稍微下降。博士生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学习投入、科研效能感及科研创新能力。博士生学习投入在知识共享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上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而科研效能感在知识共享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上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学习投入及科研效能感在知识共享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上具有链式中介作用。为促进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大学要重视博士生知识共享的价值及作用,疏通知识传播渠道;创设良好培养环境,强化博士生学习投入;增强博士生科研效能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倩倩  綦振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管理理论为集群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章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为目的,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知识管理与集群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知识共享模型。研究表明,集群内企业的知识共享度越大,企业得到的收益也越大,集群内企业愿意更多地共享知识,从而集群知识有了来源,进行流动整合,形成集群的竞争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朱富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朱富强  
共享经济减少了物品的闲置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物品的功效,不仅可以增进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而且也有利于打造新型的低碳环保的经济形态。但同时,共享经济的无序发展也带来了两大严重问题:(1)准公共品性质滋生出大量的搭便车行为,进而使得运营商受损;(2)准公共品性质还滋生出强烈的负外部性,进而使得运营商获利。进而,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有效的治理机制,其中最佳机制是"强互惠"机制,而这依赖于社会网络的建设和文化伦理的培育;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明确的责任界定,其中可行的措施是设立"维安基金",而这有赖于新的制度安排和立法思考。一般地,只有解决上述两大问题,才能全面衡量新兴共享经济的真实经济价值,进而才能更好地引导共享经济的有序发展。很大程度上,共享泡沫的产生和破灭都体现出市场创新的盲目性,从而就需要政府的积极规划和引导。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向东  何明钦  安婷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有望承担起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重任。结合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阐释了流通业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通业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且主要源于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更突出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证明了流通业发展缓解城乡消费差距的两条渠道,其一是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倾向性作用,从需求层面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扩张;其二是流通业发展能够通过优化商品供给条件释放农村消费潜能。异质性检验不仅进一步印证了流通业的积极作用,还显示了,政府围绕交通基础设施的财政支持,以及在欠发达地区的流通业扩张,更有助于激发流通业对城乡消费平等的积极效能。未来,我国应持续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充分依托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在关键领域加强政府“有为”之手,进一步助推共同富裕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