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1)
- 2023(9952)
- 2022(8207)
- 2021(7388)
- 2020(6050)
- 2019(13960)
- 2018(13404)
- 2017(25731)
- 2016(13440)
- 2015(14538)
- 2014(14308)
- 2013(14280)
- 2012(13549)
- 2011(12231)
- 2010(12401)
- 2009(11298)
- 2008(11193)
- 2007(9926)
- 2006(9249)
- 2005(8625)
- 学科
- 济(61847)
- 经济(61781)
- 业(40557)
- 管理(38071)
- 企(31149)
- 企业(31149)
- 中国(22459)
- 地方(19451)
- 农(19355)
- 方法(17659)
- 财(16060)
- 业经(15223)
- 数学(14456)
- 数学方法(14281)
- 农业(13844)
- 融(11680)
- 金融(11680)
- 银(11397)
- 银行(11383)
- 制(11280)
- 贸(11121)
- 贸易(11107)
- 行(11100)
- 地方经济(10789)
- 发(10711)
- 易(10670)
- 学(10517)
- 务(10119)
- 财务(10089)
- 财务管理(10071)
- 机构
- 学院(186545)
- 大学(184874)
- 济(82262)
- 经济(80634)
- 管理(69987)
- 研究(68489)
- 理学(58697)
- 理学院(58030)
- 管理学(57188)
- 管理学院(56814)
- 中国(53898)
- 京(40310)
- 财(39180)
- 科学(38303)
- 所(34230)
- 中心(31257)
- 研究所(30299)
- 江(29889)
- 财经(29883)
- 农(29740)
- 经(27101)
- 范(26551)
- 师范(26330)
- 北京(26156)
- 经济学(25538)
- 院(24846)
- 州(24100)
- 业大(24080)
- 经济学院(22824)
- 农业(22432)
- 基金
- 项目(118502)
- 科学(94558)
- 研究(91624)
- 基金(85361)
- 家(73359)
- 国家(72647)
- 科学基金(62633)
- 社会(60153)
- 社会科(57113)
- 社会科学(57100)
- 省(46712)
- 基金项目(44268)
- 教育(40896)
- 划(38894)
- 编号(37301)
- 自然(37120)
- 自然科(36295)
- 自然科学(36284)
- 自然科学基金(35630)
- 资助(34144)
- 发(31699)
- 成果(31144)
- 重点(26850)
- 课题(26451)
- 发展(26234)
- 部(26035)
- 展(25768)
- 国家社会(25229)
- 创(25109)
- 创新(23373)
共检索到307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易淼 赵磊 葛浩阳
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最终落脚点,直面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蓄积的利益失衡问题。作为利益失衡问题的轴心,劳资利益失衡问题在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等方面充分显现,成为当前共享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在改革开放的整体视域下,劳资利益失衡是宏观所有制结构变迁、中观产业结构变迁以及微观企业组织结构变迁的共同结果。结合劳资利益失衡的形成逻辑,当前应通过宏观、中观与微观的三维度结构性调整对劳资利益失衡进行系统纠偏,以之推进共享发展。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利益失衡 创新驱动 经济民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易淼 赵磊 葛浩阳
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最终落脚点,直面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蓄积的利益失衡问题。作为利益失衡问题的轴心,劳资利益失衡问题在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等方面充分显现,成为当前共享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在改革开放的整体视域下,劳资利益失衡是宏观所有制结构变迁、中观产业结构变迁以及微观企业组织结构变迁的共同结果。结合劳资利益失衡的形成逻辑,当前应通过宏观、中观与微观的三维度结构性调整对劳资利益失衡进行系统纠偏,以之推进共享发展。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利益失衡 创新驱动 经济民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淼 赵磊
利益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纠偏当前我国利益失衡的制度前设。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民生改善为导向,以利益均衡为目标的主动干预,是纠偏当前我国利益失衡的路径择定。在此基础上,只有紧密围绕党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层面实现利益协调机制的新供给,才能有效纠偏当前我国利益失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淼 赵磊
利益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纠偏当前我国利益失衡的制度前设。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民生改善为导向,以利益均衡为目标的主动干预,是纠偏当前我国利益失衡的路径择定。在此基础上,只有紧密围绕党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层面实现利益协调机制的新供给,才能有效纠偏当前我国利益失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燕芳 王晓贺 占晓祎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劳动—资本竞争中形成了强资本弱劳动的格局。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的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为代表,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比分析三省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表现发现,三省上市公司创造的增值额总量逐年增长,但增值率的下降趋势说明各省价值创造能力后劲不足。对比分析三省上市公司的价值分配,反映出资本在分配制度中强势地位有所改变,劳资分配公平性都有增强,且广东省和江苏省为企业提供了更有利的融资和税收环境。从产业结构转型视角来看,三省工业制造业劳资分配由"利润侵蚀工资"向"工资侵蚀利润"转变,而服务业仍表现出明显的"强资本弱劳动"倾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建勇
中国城市偏向问题的形成,可以借用西方学者所提出的"发展战略说"和"城市-农村二元利益集团压力说"两种解释模式并加以中国化的解释给出说明。相应地,走出城市偏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赖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和"城市-农村二元利益集团"政治均衡的实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易淼
资本操控技术以实现利益独占,造成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三个关联场域内部利益关系失衡,使得资本主义必然陷入技术创新与利益共享相背离的困境。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马克思划分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阶段,技术创新与共享发展的矛盾仍然客观存在,使得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三个关联场域内部利益关系矛盾显现。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口,应积极借力于新科技革命,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各场域内部利益关系趋于均衡,有效保障基于新技术新产业的利益创造水平和基于制度及体制改革的利益享有水平同步提升,以之实现技术创新与利益共享在更高水平上的统一,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作凤
将组织的知识共享实践理解为员工之间在提供和保留知识的选择中相互博弈最终达到均衡的过程。首先分析知识共享的博弈特征,然后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对知识共享的可能性进行阐述,并得出组织的知识共享行为是可能发生并有效维持下去的结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步雷
本文认为,劳资分配困局的主因在于劳动三权的贫困与相关机制的残缺,对劳动三权进行机制替代已被证伪。确立劳动之权是缓解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的核心机制,应当通过健全立法和加强制度供给、做强行业工会并集约化运作、引入竞争性激励等办法实现创新,排解困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国妍
本文主要是对金融发展与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一些争议性问题展开的文献述评。主要从金融发展的视角探究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原理及相关学说,通过梳理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文献厘清目前一些流行的假说,从而找到金融表象背后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源,并以此解析发达国家提出的解决全球经常账户失衡主张的合理性。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国际收支 经常账户 储蓄过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蔡双立 余弦 卢政营
企业家作为企业网络中一个重要节点,在企业的网络化成长中充当了顶层设计的角色,研究企业家这个最重要的结构洞对于认清企业家角色的转变以及企业内外部嵌入网络的现状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讨论企业家结构洞的优化动因着手,从利益均衡与再生产两方面进行研究。前者通过"分而治之","二手中介者"、"规模与多样性平衡"三种方式,后者通过"补洞说"、"架桥说"、"资源供给说"、"弱联系说"四种方式构造优化企业家结构洞的方法以及优化前后结构洞的变化分析,将企业家个人网络同企业网络成长进行有效结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微波
员工利益表达是一个研究企业劳动关系的新视角。员工利益表达概念的提出主要涉及到如下四个方面的理论问题:对劳动关系本质的认识、"产业关系系统"理论、"退出—呼吁—忠诚"理论以及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融合发展趋势。员工利益表达的模型包含了影响员工利益表达的因素、员工利益表达的行为模式、员工利益表达的机制和员工利益表达的结果。员工利益表达问题的实践价值体现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建立合作型劳动关系。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员工 利益表达 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阮宜扬 李妮
高职学生的创业项目何以可能?以一种社会学路径的微观解释,聚焦于创业项目为什么得以实现的因果机制,解构具体创业项目,以行动者(创业指导教师)的多重角色(技能指导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导师、职业技能赛事教练、创业项目技术及资源支持者)剖析案例院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如教学制度设计、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教师特质等,在此基础上发现,高职院校存在创业教育与常规教学的冲突、院校内部治理水平与创业项目高质量要求的张力,高职学生技术能力与创业综合素质要求之间的矛盾等结构性困境,提出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处理好常规教学管理与专项任务的关系,提升校企合作中的合同管理水平,强化双创部门的统筹作用,促进实训室的创新管理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教师角色 行动者视角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贞发 杨健鹏 梅思雨
国家发展整体性与地方发展积极性是贯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矛盾,市场统一与市场分割的对立是矛盾的突出体现。为了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必须深入研究财政体制对市场一体化的激励性效应。分税制以来,中央通过将主要流动性税种从隶属税转为共享税,在财政利益上扭转了地方激励机制扭曲:“降分成”减少了地方政府来自隶属企业的财政利益,引导打破市场分割“;扩税基”赋予了地方政府通过市场一体化建设做大税基的财政激励,推动形成统一市场。基于2002年所得税分成改革,本文实证检验了财政利益、统一市场与企业效率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市县级政府在中央与省级政府参与分享后的边际所得税损失越高,则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越多,以非隶属企业与民营企业最为明显。改革使市县级政府偏好的政策工具从立足地方保护的财政补贴转向以招商引资为目标的税收优惠,优化了企业进入退出机制,降低了企业非生产性支出,削弱了市场垄断程度。生产率分解结果显示,提升主要源自企业成长效应与退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推进央地间尤其是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即将毕业的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王小姐去年12月就与深圳中兴公司签了约,可前两天她却接到公司通知要解除协约,理由是王小姐有“作风问题”。深感惊诧的王小姐为了证明自己清白,让学校的老师给自己出具了没有任何问题的证明,但却无济于事。(5月26日《新京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