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81)
- 2023(18916)
- 2022(16228)
- 2021(14926)
- 2020(12508)
- 2019(28526)
- 2018(28149)
- 2017(53289)
- 2016(29535)
- 2015(32896)
- 2014(32704)
- 2013(32327)
- 2012(30013)
- 2011(27422)
- 2010(27473)
- 2009(25440)
- 2008(25149)
- 2007(22231)
- 2006(19873)
- 2005(17852)
- 学科
- 济(118141)
- 经济(117986)
- 管理(86534)
- 业(81739)
- 企(66879)
- 企业(66879)
- 方法(48921)
- 数学(41700)
- 数学方法(41212)
- 中国(34360)
- 农(33311)
- 财(31495)
- 业经(28168)
- 地方(27795)
- 学(27287)
- 制(25709)
- 农业(22446)
- 贸(21734)
- 贸易(21719)
- 易(21028)
- 银(20209)
- 银行(20129)
- 环境(19719)
- 务(19311)
- 理论(19311)
- 融(19291)
- 金融(19287)
- 行(19266)
- 财务(19230)
- 技术(19214)
- 机构
- 大学(425413)
- 学院(422669)
- 济(165936)
- 经济(162292)
- 管理(161061)
- 研究(149420)
- 理学(138624)
- 理学院(136959)
- 管理学(134517)
- 管理学院(133758)
- 中国(110220)
- 科学(95046)
- 京(92304)
- 农(78855)
- 财(78270)
- 所(77360)
- 研究所(70507)
- 业大(67998)
- 中心(66408)
- 江(64281)
- 农业(62042)
- 财经(61559)
- 北京(58482)
- 范(57294)
- 师范(56610)
- 经(55832)
- 院(53977)
- 州(51448)
- 经济学(49602)
- 省(46693)
- 基金
- 项目(287530)
- 科学(224691)
- 基金(206938)
- 研究(205768)
- 家(183380)
- 国家(181839)
- 科学基金(153939)
- 社会(128914)
- 社会科(122095)
- 社会科学(122064)
- 省(113473)
- 基金项目(109880)
- 自然(101363)
- 自然科(98954)
- 自然科学(98923)
- 自然科学基金(97147)
- 划(96361)
- 教育(94622)
- 资助(84679)
- 编号(82844)
- 成果(67973)
- 重点(65420)
- 发(63900)
- 部(62653)
- 创(59788)
- 课题(58459)
- 创新(55896)
- 科研(54967)
- 计划(53531)
- 教育部(52953)
- 期刊
- 济(187402)
- 经济(187402)
- 研究(126515)
- 中国(87673)
- 学报(75491)
- 农(72210)
- 科学(66643)
- 管理(60052)
- 财(59398)
- 大学(56090)
- 学学(52771)
- 教育(50257)
- 农业(49322)
- 融(38268)
- 金融(38268)
- 技术(35237)
- 业经(31460)
- 财经(30286)
- 经济研究(29470)
- 经(25909)
- 业(25498)
- 问题(24514)
- 图书(21961)
- 科技(21640)
- 版(21380)
- 业大(19845)
- 技术经济(19798)
- 理论(19458)
- 现代(18539)
- 商业(18429)
共检索到634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俊龙 宋心悦
要促进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有必要科学测度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效率并揭示其影响因素。以我国共享制造行业37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共享制造高质量效率评价体系。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四分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视角测算2016—2020年共享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并运用混合效应面板Tobit模型检验共享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效率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但是效率值并未达到生产前沿面。纯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化的无效是制约效率值提升的重要瓶颈。企业数字化水平、企业规模、城市经济状况、政府补助对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此,建议适度扩大共享制造企业规模,促进共享制造企业技术水平与数字信息水平提升,为共享制造发展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俊龙 唐秋
共享制造是优化制造资源配置的新业态新模式,是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共享共赢的中国共享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效率指标体系,利用2018~2020年我国39家共享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并通过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效率进行动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2018~2020年我国共享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897、0.919、0.883,纯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979、0.975、0.983,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916、0.942、0.898;2018~2020年我国共享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上升0.4%,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下降1.3%,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上升1.8%,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上升0.2%,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下降1.5%。2018~2019年我国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效率呈上升趋势,2020年有所下降,规模效率对我国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效率制约明显。基于此,从技术创新和规模调整两方面,提出促进中国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芳 石鑫
以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为研究对象,从绿色发展效率和出口技术结构两个方面综合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从内部要素供给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样本期内年均提升3.17%。从影响因素来看,前期积累的发展质量存在良性循环和示范作用,继而形成持续不断的“高质量提升效应”,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及要素禀赋结构等内部要素供给质量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均存在促进作用,外部环境因素中只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促进作用。从产业维度拓展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范畴,为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玉妃 左丽 刘平平
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选取中国2017—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以及相关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衡量制造业数字化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数字化发展程度、科技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活力、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水平四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选取域名数、IPV4地址数、互联网普及率等13个二级指标构建主成分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这13个指标体系在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创新方面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为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创新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数字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汶荣
要素市场扭曲是制约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立足于制造业发展质量,以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为焦点,利用中国制造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影响中国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降低了制造企业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基于生产率、所有制以及要素密集度的拓展性分析表明,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不会由于生产率不同而削弱对于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劳动要素更倾向于流向非民营企业,而资本要素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大;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影响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旨在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小甜 文宗瑜
文章基于2015—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值,并计算两者耦合度,分别检验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耦合度均有助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采用更换变量、缩减样本以及工具变量法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增加创新投入和提升人均创利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不存在财务困境的企业及新产品开发经费较高的省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关系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伍中信 陈放
制造业是国之重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以2009~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公司治理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证明:公司治理能促进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并通过提升研发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市场化水平高的区域、缺乏竞争的行业、东部与西部地区,公司治理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小甜 文宗瑜
文章基于2015—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值,并计算两者耦合度,分别检验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耦合度均有助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采用更换变量、缩减样本以及工具变量法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增加创新投入和提升人均创利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不存在财务困境的企业及新产品开发经费较高的省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关系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九斤 张爽 邓小凡
我国制造业企业依托数字技术转型升级可以抢占技术革命的主导优势。文章基于2016—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发展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中介效应上看,营运成本、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化水平和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从调节效应上看,提升服务化水平在数字化水平和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对促进国有制造业企业、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大规模制造业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肖远飞 刘杰
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已成为促进中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的关键。基于“投入—过程—产出”逻辑,本文从要素投入等八个方面构建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运用2014—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存在中介效应,尤其是对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更强。研究结论对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定与调整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鑫鑫 惠宁
基于2006~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全面探讨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线性效应、非线性效应和约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却不明显;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动态影响,两者之间呈现正向边际效率递增规律,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会受到对外开放、产业结构、R&D投入和环境规制因素的约束。因此,应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采取差异化策略加强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同时应关注外部环境对数字经济溢出效应的约束。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约束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青 王宇璐
本文利用我国2011~2020年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从3个维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变化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从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差异性来看,应用程度较低的行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呈现负向线性关系,而应用程度较高的行业两者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从技术水平差异性来看,低技术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U型特征。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中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阻碍高技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博雅
总结我国创新型制造业四点特征事实,剖析技术水平提升、技术效率变化、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在其中的驱动作用,考察要素市场对创新型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提出支持创新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由技术水平提升的单轮驱动转换到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提升的双轮驱动、加快完善各地区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体系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玲凛
文章基于2011—2018年西部制造业的面板数据,采用ESDA-GIS、DEA-Malmquist等分析方法,从产出、分布和效率三个方面着手,研究西部制造业的发展动态,进而筛选总量、结构和效率三个维度的指标,测算西部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以评价西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探讨新时期西部制造业提质升级的发展路径。结果表明:西部制造业总量增长、结构趋良、生产质量趋好,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其总体发展水平仍旧较低;西部大部分省份的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呈现上升态势,但省际发展均衡度较低,成渝地区发展优势明显,但存在投资和劳动力冗余等问题;西部各个省份制造业的总体技术效率不高,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推动西部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瑞慧
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增长质量指数的研究,本文从经济增长基本面、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衡量发展质量,构建了1980—2017年间的一组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标。该指标显示出上升的趋势性和短期的波动性,并于2015年后显著提升,从数量上支持了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论断。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政府治理、改革开放(中国融入全球化的程度)、金融发展、财政支出等因素对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