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4)
- 2023(8763)
- 2022(7180)
- 2021(6759)
- 2020(5371)
- 2019(12329)
- 2018(12060)
- 2017(22142)
- 2016(11879)
- 2015(13576)
- 2014(13389)
- 2013(13000)
- 2012(12071)
- 2011(11232)
- 2010(11089)
- 2009(10274)
- 2008(10157)
- 2007(8602)
- 2006(7715)
- 2005(7050)
- 学科
- 济(52164)
- 经济(52102)
- 管理(31572)
- 业(25023)
- 中国(20899)
- 方法(19470)
- 企(19261)
- 企业(19261)
- 数学(17514)
- 数学方法(17390)
- 农(12729)
- 制(11655)
- 贸(11337)
- 贸易(11332)
- 地方(11147)
- 易(11076)
- 财(10666)
- 学(10122)
- 体(9991)
- 业经(9538)
- 环境(9017)
- 银(8535)
- 银行(8515)
- 行(8329)
- 融(8219)
- 金融(8212)
- 发(8024)
- 农业(7615)
- 和(7102)
- 体制(6995)
- 机构
- 大学(171777)
- 学院(168940)
- 济(76162)
- 经济(74680)
- 研究(67671)
- 管理(61155)
- 理学(52156)
- 理学院(51482)
- 中国(51221)
- 管理学(50782)
- 管理学院(50447)
- 科学(38804)
- 京(38342)
- 所(33539)
- 财(33348)
- 研究所(30641)
- 中心(29041)
- 农(27261)
- 财经(26691)
- 院(25102)
- 经济学(24984)
- 经(24642)
- 北京(24549)
- 江(23766)
- 范(23240)
- 师范(23006)
- 业大(22801)
- 经济学院(22408)
- 农业(21417)
- 科学院(19994)
- 基金
- 项目(116186)
- 科学(92516)
- 基金(86633)
- 研究(85365)
- 家(76854)
- 国家(76306)
- 科学基金(64505)
- 社会(57511)
- 社会科(54566)
- 社会科学(54554)
- 基金项目(44857)
- 省(41724)
- 自然(39249)
- 教育(38511)
- 自然科(38419)
- 自然科学(38400)
- 自然科学基金(37714)
- 划(36941)
- 资助(35155)
- 编号(32144)
- 成果(27200)
- 部(26927)
- 重点(26722)
- 发(25639)
- 国家社会(25636)
- 中国(24307)
- 课题(23892)
- 创(23598)
- 教育部(23184)
- 创新(22428)
共检索到260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玉海 宋逸群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长极"正在发生着"由点到面"的深刻跃变,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以城市群为主导的时期。在城市群布局规划完成之后,城市群的区域治理问题便十分突出。当今城市群的形成是相邻地方政府"主动联合"的结果,城市群的区域治理不同于中国既有的中央集权行政纵向协调的体制机制,也要超越西方所谓的分散式分权制下以市场化契约为主的横向协调模式,而是要探索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以资源共享为平台的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合作共治。其治理框架体系主要包括参与主体行为界定、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经济支撑载体三个方面
关键词:
城市群 区域治理 治理架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鹏 魏旭 段至诚
城市群作为一个跨行政区划概念的空间载体,如何在城市群的角度下探讨环境污染的协同治理问题,这是近年来区域发展及人地关系研究的焦点话题。首先根据城市生态学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以及空间正义理论,提出了“城市群的食物链原理”,并基于此构建了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的概念模型。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法、改进协同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引力模型分析了城市群污染治理水平的基本格局,并对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的演进过程、空间联系结构以及整体发展态势进行了探究,最终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不同城市群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群各城市污染治理格局呈现出中间宽两头窄的分布情况;(2)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水平大体由国家级城市群向区域级、地区级城市群依次递减;(3)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空间联系强度主要受地理临近性与省际边界效应影响;(4)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主要受污染治理压力与污染治理响应两个子系统的影响,不同城市群受子系统的影响存在差异。最终基于差异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群提出了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优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楠
城市共享单车是互联网与共享经济共同催生的产物,符合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出的创新、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文章基于协同学理论视角,按照"要素—子系统—复杂系统"的逻辑思路,探究构建城市共享单车全方位协同治理体系。在分析城市共享单车生成逻辑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政府、企业与公众子系统两两之间协同不力是共享单车面临的治理困境。为破解治理困局,应从优化核心子系统与健全辅助子系统两方面入手以激发复杂大系统协同治理整体效应。
关键词:
协同学 共享单车 协同治理 序参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华脉 刘满凤 张承
文章论述了环境协同治理的必要性,梳理了当前我国环境协同治理的内在逻辑,厘清了环境协同治理的实施机理;通过计算原始数据的灰色关联系数,定量筛选指标,构建了环境协同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我国30个省份划分成八大区域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运用复杂系统协同程度模型对各子系统环境协同治理的协同度进行了度量。结果显示:我国环境协同治理的协同度总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京津冀所在的北部沿海、长三角所在的东部沿海经济区的协同度最高且增长速度最快;东北、西南经济区协同度波动的幅度相对较大;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协同度较差。中央政府应做好顶层制度设计,鼓励地方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区域协同治理的资源共享机制,构建区域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创造区域性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焕峰 谭一帆 孙小哲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价值,破解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治理的难题。立足于资源配置方式决定城市群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揭示城市群问题的产生根源,为破解城市群治理难题提供思路。遵循认同治理,跨境治理和智慧治理的理念,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的形成机制出发,结合时代背景的深刻变化,构建了一个包括产业体系、空间格局、生态体系和治理效能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同时从整体性和智慧化的角度提出治理效能的评价标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覃成林
协调发展与共享发展是指导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新理念。运用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分析中原城市群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由于现有制度的缺陷或缺失,导致城市群内部存在人口迁移受阻、经济非理性竞争、公共资源不可共享、空间一体化梗阻、一体化秩序混沌、忽视协调和共享发展等问题。因此,中原城市群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保障人口自由迁移制度、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合作发展制度、有限的公共服务共享制度、发展规划的协调制度、协调与共享发展的组织制度,体现一体化贡献的政府政绩考核制度。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制度创新 协调发展 共享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春 陈红喜 陈晓歌 关聪
有效的协同治理是社会共治共享格局的理论蕴意,也是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践行标尺。通过将贝叶斯网络方法引入共享单车治理三方协同,开发治理协同度影响因素三维体系,构建治理协同度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了协同度差异的诱因以及各变量间的因果和结构关系,识别出关键因子,提出优化协同治理有效性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政府部门、共享单车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对治理协同度贡献程度存在差异性,其中共享单车企业子系统对整个治理系统协同度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步提高共享单车企业子系统与政府部门子系统治理协同度,对整个系统治理协同产生显著贡献。从坚持协同是治理的关键,政府部门是治理的主导和共享单车企业是治理的主体三方面,可有效改善共享单车协同治理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
共享单车 治理 协同度 贝叶斯网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栾楚婷
共享经济的发展导致一系列共享产业的出现,共享单车也是其中之一。共享单车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式。但在共享单车发展期间也出现了类似于乱停乱放、监管不力等治理问题。文章从协同治理的视角出发对共享单车的治理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出共享单车治理的有效方式,以此推动共享单车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
协同治理 共享单车 治理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翊亮 郭文波
协同治理模式与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逻辑一致性,梳理信用体系建设在政府部门间协同治理,政府与市场主体、政府与社会组织、中央与地方协同治理等模式下的实践探索,可以得出结论,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应强化牵头部门推进协同治理的主导地位,加强制度供给与制度创新,加强信息共享与信息共用,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等。
关键词:
协同治理 信用体系建设 信息共享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庄琦
儿童健康是国家健康的起点与基础,是提升劳动力素质与人口质量的关键环节,而开展儿童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健康的必要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从健康资本、健康均等受益维度出发,构建与完善协同发展的儿童健康教育体系,加大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融合协调的参与力度,充分发挥针对儿童的健康教育机制作用,对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实现健康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我国儿童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概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我国儿童健康教育体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相应提出了我国儿童健康教育体系协同治理及发展的政策建议:(1)将大健康的儿童健康教育理念渗入到儿童健康教育长远规划中去;(2)建立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协同治理的机制,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健康教育协同发展体系;(3)优化儿童健康教育的协同治理路径,完善一体化儿童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协同治理工具;(4)科学的识别机制,细分儿童健康教育服务需求;(5)完善儿童健康保障相关的法律规范,建立儿童健康教育体系的监督反馈评估机制;(6)提升儿童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尤其关注儿童心理及社会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儿童健康教育服务递送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传明 Gabor Horvath
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2013~2018年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数据,利用非格兰杰因果检验、复杂网络等方法,从时空交互视角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雾霾污染动态关联网络特征。结果发现:样本考察期长三角城市群总体雾霾污染指数及天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冬季、春季及对应月份雾霾污染相对较重;长三角城市群雾霾污染空间网络相对稳定,各城市间都存在关联关系,整网关系紧密度逐年提升,但空间影响等级结构则渐趋松散;基于考察期污染指数均值及空间网络核心度的二维时空标准,可将长三角城市群细分为四种区别性治理类型。最后,提出长三角乃至全国城市群雾霾污染协同治理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欣 肖豪立 黄宸 王艺霏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遵循“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框架构建生态网络、基于政府间政策文件构建社会网络的基础上,通过隶属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系统的“社会—生态”网络并探究其协同治理机制。结果表明:(1)生态网络形态上大体呈现“三横两纵”的形态分布,核心集中在湘赣边界山区,宜春、岳阳、九江、吉安和抚州市是网络中核心城市。生态网络结构较复杂,抗干扰能力较强;社会网络中,环境保护是区域合作的主要主题,武汉、长沙、南昌市是网络核心城市。(2)城市群“社会—生态”网络结构较紧密,但整体凝聚性较弱。网络核心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地理格局依然是影响区域间合作的重要因素。(3)通过社会、生态网络中的核心城市匹配关系发现城市群社会治理与生态联系存在空间上“错配”关系,吉安、抚州等市存在“政府管理缺位”现象。(4)“司法+机制”网络矩阵和地理距离生态联系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城市群内部整体处于机制不完善、司法保障不健全的协同模式,单一主题的政策网络难以发挥成效。打破地域上的行政边界,强化合作机制和司法联系能够为区域协同治理提供有效机制保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艳楠 孙蕾 张宏梅 孙娜
以分权式环境规制为背景,针对聚合式发展的城市群出现的环境激化问题,引入地方政府的治理成本、机会成本、治理收益等合作性参数,及中央政府的经济激励、经济补贴等政策性参数,构建一种新的城市群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路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同时分别对不同主体进行策略选择研究,分析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确定系统均衡稳定策略及其存在的条件。通过对不同策略组合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探究分权式环境规制下城市群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路径,提出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联防联控机制、区域一体化协同机制发展建议。研究表明:对于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与其他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中央政府选择"严格督查"的概率呈正相关;中央政府选择"严格督查"的概率与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呈负相关。对于系统稳定策略,主体策略的演化速度会受到自身及其他主体策略选择比例的影响,但无论比例取值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群体的最终策略决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明 罗能生
从协同治理长江中游城市群雾霾污染的角度出发,选取1998—201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雾霾污染的面板数据,基于莫兰指数、Getis-Ord指数G、STIRPAT和空间滞后SAR模型对雾霾污染的污染路径、时空演变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研究发现:1998—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雾霾污染总体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其地理梯度分布大致为"江淮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总体平均>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雾霾污染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以武汉市和合肥市为中心表现为"热点"聚集区域,以南昌市和萍乡市为中心表现为"冷点"聚集区域;雾霾污染表现出显著的时间依赖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和城镇化是显著加剧雾霾污染的重要原因,而经济聚集和人口集聚则显著降低了雾霾污染。最后,政府和企业应当从调整研发投入比例,加快建立跨区域协同治理雾霾污染的体制机制等途径降低雾霾污染带来的不良影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冰 闫智勇 潘海生
多元协同的质量治理体系尚未成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结构性因素。为此,必须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使命、目标定位和质量治理依据,界定其质量治理主体的多元性、质量生成的协同性和质量表征的应用型等本质属性,通过"三个转变"构建质量治理的顶层设计,建设"五位一体"的质量治理体系架构,建立"系统共治"的质量治理运行机制,从而形成多元协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