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0)
2023(2216)
2022(1910)
2021(1704)
2020(1511)
2019(3459)
2018(3333)
2017(5948)
2016(3457)
2015(3948)
2014(3753)
2013(3891)
2012(3766)
2011(3513)
2010(3436)
2009(3129)
2008(3114)
2007(2880)
2006(2630)
2005(2412)
作者
(13920)
(11553)
(11496)
(10770)
(7318)
(5680)
(5149)
(4607)
(4497)
(4183)
(4143)
(4051)
(3985)
(3961)
(3780)
(3646)
(3613)
(3536)
(3449)
(3418)
(3166)
(3017)
(2928)
(2734)
(2691)
(2670)
(2658)
(2483)
(2481)
(2469)
学科
(11415)
经济(11395)
管理(7289)
(6896)
(6818)
(5301)
企业(5301)
方法(4917)
数学(4138)
数学方法(4058)
(3409)
中国(3183)
(2767)
(2679)
业经(2493)
(2422)
(2381)
贸易(2380)
(2377)
(2374)
农业(2359)
植物(2327)
(2303)
理论(1972)
及其(1965)
地方(1875)
水产(1866)
(1846)
环境(1813)
生态(1798)
机构
大学(53325)
学院(51513)
研究(25021)
科学(19643)
(19080)
中国(17559)
(16968)
经济(16532)
农业(15500)
(15293)
管理(14501)
研究所(14259)
业大(13592)
(13249)
理学(12102)
理学院(11878)
管理学(11435)
管理学院(11379)
中心(10259)
(9954)
农业大学(9792)
(9661)
(9311)
实验(9194)
(8821)
实验室(8809)
(8807)
北京(8650)
科学院(8553)
重点(8414)
基金
项目(37763)
科学(27598)
(27048)
国家(26864)
基金(26541)
科学基金(20503)
研究(20495)
自然(16549)
自然科(16118)
自然科学(16107)
自然科学基金(15833)
(14738)
(13847)
基金项目(13551)
资助(11940)
社会(10840)
计划(10395)
科技(10246)
社会科(10113)
社会科学(10108)
重点(9636)
教育(9153)
(8287)
科研(8133)
专项(8001)
(7699)
(7536)
(7475)
(7448)
创新(7110)
期刊
(19092)
经济(19092)
学报(18685)
(17114)
科学(14077)
研究(14074)
大学(13017)
中国(12711)
学学(12548)
农业(11687)
(6918)
业大(6249)
管理(6197)
(5295)
林业(5009)
农业大学(4950)
教育(4920)
(4288)
(3838)
金融(3838)
技术(3629)
自然(3599)
中国农业(3510)
科技(3491)
经济研究(3215)
自然科(3084)
自然科学(3084)
财经(2856)
世界(2774)
农林(2714)
共检索到81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祥家  兰思仁  蔡文杰  刘仲健  
基因组学研究证实,现存5个亚科的兰科植物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比较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证据表明,MADS-box基因家族在兰科植物花形态的演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βMADS-box基因的丢失,致使现有兰科植物的种子无胚乳.拟兰亚科丢失了B-AP3和E类旁系同源基因,导致它们的花返祖到原始状态;而树兰亚科丢失了MIKC~*类的P-亚类基因,致花粉凝结成花粉块.此外,AGL12基因的丢失和ANR1基因的收缩使兰科植物能够成功附生在树木或岩石上.花粉块和附生习性的形成都增加了兰科植物的适应性.因此,树兰亚科(约20 000种)比拟兰亚科(17种)进化出更多的物种.基因组学研究为揭示兰科的进化历史及花形态进化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淑贞  程爱兴  
记载了天目山兰科植物24属35种。主要采用简明的外观形态进行分类检索。天目山兰科植物在区系上显示了以温带成分为主的特点,生活型主要是地生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林海伦  李修鹏  章建红  沈波  
描述了发现于浙江省奉化市的兰科Orchidaceae石豆兰属Bulbophyllum植物1新种——宁波石豆兰B.ningboense。该种与城口卷瓣兰B.chrondriophorum相近,区别在于:该种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紧靠或分离着生;叶较短,长仅为12.0~15.0 mm;花葶远长于叶片,花葶中部以下有1个关节,关节上生有1枚舟状膜质鞘;2枚侧萼片较短,长为8.0~9.0 mm,中萼片卵状披针形,具3脉,中萼片与花瓣边缘均无毛;花瓣长约为2.0 mm。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喻勋林  蔡磊  范永强  
报道了湖南兰科4新记录种,分别为采自汝城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的多枝拟兰Apostasia ramifera S.C.Chen et K.Y.Lang、小毛兰Eria sinica(Lindl.)Lindl.、拟白赤箭Gastrodia albidoides Y.H.Tan&T.C.Hsu和采自浏阳大围山的山珊瑚Galeola faberi Roife,其中拟兰属为湖南省新记录属。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标本室(CSFI)。湖南省新发现的4种兰科植物,分布区域跨度均较大,在兰科植物区系研究上,有较大价值。兰科植物是森林中的精华,种类虽多,但很多种居群极小,对生态环境要求高,基本上都生长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志华  臧润国  奇文清  余让才  刘正宇  
金佛山兰 (Tangtsiniananchuanica)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野外个体数量极稀少 ,仅见于重庆南川金佛山及附近的稀疏马尾松林下 ,并且仅与其亲源种金兰 (Cephalantherafalcata)生长在一起。对比研究了生长在温室内的金佛山兰和金兰的多项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 ,金佛山兰与金兰只在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及胞间CO2 浓度方面有显著差异。金佛山兰的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分别为 6.1 6(± 0 .4) μmol·m- 2 s- 1 、0 .47(± 0 .0 4) μmol·m- 2 ...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良  陈新艳  苏享修  兰思仁  陈世品  
报道了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3种,分别为细花虾脊兰Calanthe mannii Hook. f.、褐花羊耳蒜Liparis brunnea Ormerod、乐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ledungense T. Tang et F. T. Wang.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标本馆(FJFC).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文俊  巫苑桢  陈新艳  陈世品  杨成梓  兰思仁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鉴定,确定了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4种,分别为线瓣玉凤花Habenaria fordii Rolfe、阔蕊兰Peristylus goodyeroides(D. Don) Lindl.、密花鸢尾兰Oberonia seidenfadenii(H. J. Su) Ormerod、深裂沼兰Malaxis purpurea(Lindl.) Kuntze.凭证标本现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FJFC).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田怀珍  邢福武  
报道我国5属:坛花兰属Acanthephippium、毛兰属Eria、沼兰属Malaxis、鸢尾兰属Oberonia、长喙兰属Tsaiorchis,5种兰科植物镶囊坛花兰Acanthephippium striatum、马齿毛兰Eria szetschuanica、小沼兰Malaxismicrotatahtha、小叶鸢尾兰Oberonia japonica、长喙兰Tsaiorchis neottianthoides在西藏、江西和湖南的新地理分布点,同时补充叉喙兰和小叶白点兰在贵州和湖南的具体分布点.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标本馆(IBSC)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PE)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和明  蔡文杰  吕复兵  肖文芳  李佐  朱根发  
兰科植物俗称兰花,是最重要的观赏花卉,构建遗传图谱,特别是高密度遗传图谱有助于提高育种水平,本研究主要对兰科植物遗传图谱与重要性状的QTL定位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1)2007年报道出兰科石斛属第一张遗传图谱以来,累计发表了13张兰科植物遗传连锁图谱。2)从图谱类型来看,5张为品种间图谱,8张为种间图谱;从图谱用途来分,7张可以用于QTL定位,3张可用于精细定位或基因克隆,另3张为基础参考图谱。3)从已构建的兰科植物遗传图谱看,总图距越来越高且平均图距越来越小,为图谱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但作图群体较小始终是个问题。4)虽然在蝴蝶兰叶片、花色,石斛兰萼片大小及石斛茎及多糖含量等相关性状上进行了QTL定位,但在花朵大小、花朵数、花香、花型、花斑和植株抗性等方面均未涉及。因此,构建遗传图谱,特别是高密度遗传图谱能够为兰花的生物学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崔静  吴记贵  黄伯高  蒋万杰  范雅倩  程瑾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它保证了每个物种相对稳定的遗传系统,是物种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基础。兰科Orchidaceae作为有花植物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之一,有关其生殖隔离主要机制的研究对探讨物种分化的条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兰科植物的生殖隔离机制包括合子前隔离和合子后隔离。还分析了不同传粉类型的兰科植物的生殖隔离机制,其中性欺骗兰科植物主要是合子前隔离的行为隔离机制,食源性欺骗兰科植物主要是合子前隔离的机械隔离以及合子后隔离机制。同时,对兰花育种领域通过人工杂交等形式打破生殖隔离获得新品种的机理和成果开展了分析和展望,并从兰科植物与真菌区域共生的机制及其在兰科植物生殖隔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田敏  龚茂江  徐小雁  王彩霞  
兰科Orchidaceae植物具有唇瓣、蕊柱等独特花形结构。近年来,关于兰科植物开花调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分离鉴定出一些花发育调控基因,包括花器官特异基因及一些花分生组织特异基因。研究表明:MADS-box等基因在兰花的成花转换及花器官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B类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可能与兰花结构的特异性及多样性有关。表1参33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新春  俞志雄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描述了9种木兰科植物(华木莲Sinomanglietiaglauca,巴东木莲Manglietiapatungensis,白玉兰Magnoliadenudata,望春玉兰Magnoliabiondii,天目木兰Magnoliaamoena,美毛含笑Micheliacaloptila,乐昌含笑Micheliachapensis,深山含笑Micheliamaudiae,宝华玉兰Magnoliazenii)的花粉形态特征。观察结果表明,9种木兰科植物花粉的形状、萌发孔类型基本一致,但大小及外壁纹饰存在差异,甚至同种植物的不同居群亦如此。因此,木兰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有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翟俊文  叶德平  叶谋鑫  刘江枫  兰思仁  
报道了福建省兰科植物一新记录属——毛鞘兰属(Trichotosia),即瓜子毛鞘兰T.dasyphylla(E.C.Parish&H.G.Reichenbach)Kraenzlin和一新纪录种——密花石斛Dendrobium densiflorum Wallich,并提供了照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宝优  吕惠珍  黄雪彦  韦莹  张占江  
为了解广西兰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种类与分布。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学研究与资料查阅整理相结合等方法,并对《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广西中药资源名录》等中草药资源专著收载的兰科药用植物种类、拉丁学名、地理分布进行考订。调查研究整理出广西兰科药用植物新资源36属69种,2种为误载,19种为拉丁异名,确认广西现有兰科药用植物181种。广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建议深入研究其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加快种质保存及繁育技术研究,为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斌  陈世品  董建文  庄莉彬  陈新艳  王敏华  
报道了福建省兰科植物3新记录种——长唇羊耳蒜Liparis pauliana Hand.、台湾吻兰Collabium formosanum Hayata和宽叶线柱兰Zeuxine affinis(Lindl.) Benth. ex Hook.f..凭证标本均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标本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