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8)
- 2023(6582)
- 2022(5790)
- 2021(5212)
- 2020(4516)
- 2019(10855)
- 2018(10481)
- 2017(20475)
- 2016(11473)
- 2015(12966)
- 2014(13215)
- 2013(13405)
- 2012(12702)
- 2011(11579)
- 2010(11817)
- 2009(11118)
- 2008(11066)
- 2007(10135)
- 2006(8614)
- 2005(7607)
- 学科
- 济(53221)
- 经济(53175)
- 管理(28468)
- 业(26961)
- 方法(25634)
- 数学(23261)
- 数学方法(23051)
- 企(19998)
- 企业(19998)
- 中国(15448)
- 农(13228)
- 地方(13148)
- 学(11472)
- 财(11385)
- 贸(9274)
- 贸易(9270)
- 业经(8928)
- 易(8888)
- 农业(8826)
- 环境(8059)
- 制(7685)
- 和(7499)
- 城市(7307)
- 理论(6709)
- 银(6558)
- 银行(6532)
- 务(6500)
- 融(6489)
- 财务(6486)
- 金融(6486)
- 机构
- 大学(174161)
- 学院(172444)
- 济(70808)
- 经济(69050)
- 管理(63733)
- 研究(60733)
- 理学(55186)
- 理学院(54398)
- 管理学(53342)
- 管理学院(53010)
- 中国(43596)
- 科学(40027)
- 京(37808)
- 农(32898)
- 所(31635)
- 财(30645)
- 研究所(29031)
- 业大(28337)
- 中心(27986)
- 农业(26437)
- 江(26196)
- 财经(24981)
- 范(24023)
- 师范(23765)
- 北京(23350)
- 经济学(22631)
- 经(22577)
- 院(21831)
- 州(20789)
- 经济学院(20693)
- 基金
- 项目(116985)
- 科学(91764)
- 基金(85360)
- 研究(80832)
- 家(75290)
- 国家(74752)
- 科学基金(63548)
- 社会(51358)
- 社会科(48758)
- 社会科学(48739)
- 基金项目(46525)
- 省(45802)
- 自然(42489)
- 自然科(41540)
- 自然科学(41525)
- 自然科学基金(40743)
- 划(39373)
- 教育(36953)
- 资助(34464)
- 编号(32180)
- 重点(26628)
- 发(25755)
- 成果(25621)
- 部(25614)
- 创(23391)
- 科研(22772)
- 计划(22720)
- 课题(22382)
- 创新(22043)
- 教育部(21458)
共检索到244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剑 雒占福
城市群是其所在区域的增长中心,研究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有助于对其所在区域的发展提供决策。以兰白西城市群为例,利用"五普"、"六普"分县人口数据以及各县市GDP数据,使用Arc GIS9.3空间分析功能以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兰白西城市群空间要素的集聚与扩散。研究发现:人口持续向中心城市集聚,兰白西城市群中人口要素集聚明显;城市群中经济增长空间集聚,但是在中心城市西宁城区周边县经济增长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扩散效应。
关键词:
兰白西城市群 集聚与扩散 空间自相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苏华 刘芳
城市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集聚与扩散是其成长发育必经的两个阶段,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测度指标。利用熵测度指数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群从"十一五"时期到"十三五"开局之时的变化趋势,横向比较了各城市群的集聚扩散水平。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市群的熵测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西北地区城市群尚处于集聚阶段,扩散效应并不显著,这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密不可分;各城市群单位面积GDP集聚扩散水平显著高于以城市为单位的集聚扩散水平,跨区域扩散效应越来越显著,说明经济的发展逐渐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逐步实现全方位开放,这与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等息息相关。
关键词:
城市群 协调发展 集聚 扩散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春杨 孟卫东 周靖祥
在阐释高铁建设影响城市群空间演进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5年中国五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实证测度高铁建设对城市群空间演进的异构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建设对城市体系空间格局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促进了人口与经济扩散,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则促进了人口和经济集聚;高铁促进了大城市的经济扩散,带动了沿线中小城市的经济集聚。高铁联网已经催生城市空间体系格局重构的新动力,各地区应因地制宜优化城市群产业分工和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城际快速路网建设以弥合跨大区域空间尺度高铁建设的联动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玉瑶 张虹鸥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①为研究对象,在改进"大都市均匀度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集聚与扩散的量化指标,定量化测度了近10多年来该地区空间集聚的程度与动态趋向,进而分析了该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的表象与特征。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目前正处于以集聚为主导的阶段,空间集聚表现出明显的轴线性、空间指向性(中心指向、道路指向、海洋指向)以及非完全集聚的特征。且珠三角城市群在以集聚为主导的空间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趋向于均质化。具体表象为以中小城市增长为主的城市规模分布动态趋向以及大中城市的郊区化倾向。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集聚 扩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秀晶 宁越敏
大都市区是城市群的增长极核与辐射源,城市群又是其所在区域的增长中心,研究大都市区的溢出效应及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特征有助于为区域发展决策与战略研究提供经验借鉴。以长三角区域为例,在"六普"分县人口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等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以及大都市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口等要素资源向长三角城市群集聚现象显著,但在城市群内部大都市区外围区县形成新的集聚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在影响经济空间格局的各因素中,除要素投入、政策、集聚经济等因素外,区位条件也有重要作用;是否邻接大都市区这一虚拟变量通过了检验,除了说明区位条件具有重要影响力以外,也进一步证实了大都市区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施冬健 张黎
聚集效应是因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而形成的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质上是两种力量的作用:一方面聚集经济作为空间聚集的吸引力推动着城市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聚集不经济则作为排斥力限制着城市的进一步聚集和规模扩大。城市是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组合的空间景观,是经济社会活动空间集聚与扩散的过程与结果,总是处于集聚力与扩散力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
关键词:
城市 集聚 扩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永亮 石磊 党彦龙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选取2003、2007和2013年3个时间截面,运用城市流模型,从劳动力要素流动的视角,以行业从业人员变化为量化指标,通过要素空间集聚与扩散分析,揭示了宏观的空间集聚趋势、中观的产业集聚形态与城市功能秩序形成和微观的劳动力要素流动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功能逐渐增强,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省会城市的集聚能力远高于其他城市,但是辐射带动能力不足;需要从结构视角关注城市流强度,改善城市群内城市经济实力与外向服务功能不协调程度,整体提升城市流强度,更加有效地引导空间集聚与扩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勇 李国武
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市场转型和乡村工业化过程中,中国的原发型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在当时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条件下,乡村企业只能就地办厂,当创新性产业在当地出现后,在模仿机制作用下本地居民不断加入这项产业。由于产业特性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该项产业活动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经由人际交流迅速就近扩散。在同一产业活动就近扩散达到一定规模后,集聚经济得以产生,辅助和关联产业就会出现。集聚经济的形成不仅会进一步诱使产业技术就近扩散,而且吸引外来要素和企业的集聚。技术就近扩散和集聚经济效应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原发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扩展。
关键词:
技术扩散 集聚经济 产业集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钦良 张亚凡 宋彦玲
对兰西城市群规模结构和网络结构特征及变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规模结构的Kernel密度在整体上存在着"东高西低"的特点,东西带状分布明显,区域内部差异较大;城市群"核心-边缘"的结构模式明显,"点-轴-面"的演化进程缓慢,由于辐射能力有限,"双圈"间的经济带联系存在一定程度的"断裂"。网络结构上,2001—2017年城市间的联系有一定的提升,西宁-海东都市圈节点城市的经济联系弱于兰州-白银都市圈的节点城市;城市群经济发展仍表现为向兰州和西宁集聚变动;城市间的联系多要通过兰州和西宁发挥作用,网络结构单一,且城市间的联系有依赖于行政区划分演变的趋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霍露萍 张强
随着"疏散化"趋势的到来,我国大都市地区所呈现的集聚与扩散趋势逐渐明显。以我国128个大都市区为例,对其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集散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莫兰指数表明,2000年至2017年我国大都市区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但是集聚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东中西和东北地区角度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均具有显著的扩散趋势,但是原因不同;中部大都市区的集聚程度具有下降的趋势;而西部大都市区具有显著集聚上升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率、人口规模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均对大都市区的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关系,且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大都市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较强。最后,从顺应大都市区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合理分布人口规模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集聚扩散 大都市区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卓 强文丽 王月菊 李恩龙 陈兴鹏
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17年兰州—西宁城市群工业污染集聚格局及其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工业污染集聚格局具有"中心高边缘低"和"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污染集聚高值区和低值区基本保持稳定,具有"路径依赖"特征。②工业污染集聚格局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工业污染集聚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兰州市和西宁市所辖的工业核心县(区),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主要集中在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和海东市所辖的工业欠发达县(区)。③工业污染集聚存在空间溢出性,工业污染集聚与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工业集聚、产业结构之间呈现正相关性,与技术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性。④工业污染集聚不仅受本县(区)人口密度、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工业集聚、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受其相邻县(区)工业污染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冲击。研究认为,城市群内各县(区)应加强工业项目协调发展,促进污染联防共治,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贾卓 陈兴鹏 袁媛
兰(州)白(银)西(宁)城市群是甘肃省、青海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也是兰西格(格尔木)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研究借鉴国内外学者分析城市间联系程度的方法,对兰白西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首先利用中心职能指数和中心职能强度对兰白西城市群区域的各城市进行中心等级划分;其次,采用交通可达性指数对兰白西城市群区域的各城市的交通可达性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引力模型对兰白西城市群区域的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进行测度。将兰白西城市群与中国其他典型城市群进行对比,发现兰白西城市群的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基于功能升级的视角提出兰白西城市群发展策略:(1)推进兰州和白银的一体化发展,加强一级中心的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冯骁 曾俊伟 钱勇生 广晓平
随着西部城市群城镇化的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部署,我国西部城市群的交通网络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利用K-Means算法和支持向量机,以兰西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内节点城市和城市间联系度进行分类,研究了西部城市群的交通网络结构。在对兰西城市群交通网络结构的研究中发现:兰西城市群内整体经济基础薄弱,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网络内城市联系度不高,兰西城市群内城市分化比较严重。兰西城市群的发展状况在我国西部城市群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兰西城市群特点研究发现西部城市群内交通网络基本成型,但节点城市分化明显且城市联系分布不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冯骁 曾俊伟 钱勇生 广晓平
随着西部城市群城镇化的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部署,我国西部城市群的交通网络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利用K-Means算法和支持向量机,以兰西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内节点城市和城市间联系度进行分类,研究了西部城市群的交通网络结构。在对兰西城市群交通网络结构的研究中发现:兰西城市群内整体经济基础薄弱,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网络内城市联系度不高,兰西城市群内城市分化比较严重。兰西城市群的发展状况在我国西部城市群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兰西城市群特点研究发现西部城市群内交通网络基本成型,但节点城市分化明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柳天恩 吉世虎 赵忆岚
美国制造业中心首先诞生在东北沿海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产业集聚中心依次向中西部地区、西部和南部地区转移,最终形成制造业沿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集聚的"双岸产业带"、沿五大湖地区集聚的"大湖产业带"和沿墨西哥湾集聚的"海湾产业带"。资本和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是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力机制,运输成本和市场一体化与产业集聚关系密切。决定产业集聚与扩散转移的基础是各区域面临的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之间的力量对比。由于产业集聚具有惯性和路径依赖,政府的政策干预可以打破这种路径依赖,促进产业转移,推进新产业集聚中心的形成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产业扩散 产业转移 空间经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