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8)
2023(11093)
2022(9449)
2021(8408)
2020(7553)
2019(17091)
2018(16638)
2017(32379)
2016(17215)
2015(19987)
2014(20147)
2013(20260)
2012(19221)
2011(17558)
2010(17505)
2009(16321)
2008(16382)
2007(14877)
2006(12761)
2005(11454)
作者
(53770)
(45355)
(45323)
(43078)
(28721)
(21711)
(20509)
(17634)
(16934)
(16177)
(15287)
(15064)
(14376)
(14337)
(14293)
(14122)
(13793)
(13322)
(13131)
(13012)
(11278)
(11231)
(11158)
(10302)
(10192)
(10091)
(10088)
(9891)
(9161)
(9078)
学科
(84791)
经济(84679)
(53206)
管理(52782)
(42868)
企业(42868)
方法(41665)
数学(37274)
数学方法(37002)
(21762)
(20479)
中国(19008)
地方(18023)
业经(17275)
技术(16905)
(16121)
(15348)
贸易(15343)
(15172)
(14848)
农业(14593)
(12384)
财务(12356)
财务管理(12321)
产业(12314)
企业财务(11778)
(11762)
金融(11759)
环境(11547)
(11276)
机构
大学(268531)
学院(267258)
(115794)
经济(113609)
管理(103420)
理学(89805)
研究(89396)
理学院(88832)
管理学(87392)
管理学院(86878)
中国(65806)
(55396)
科学(55285)
(51701)
(47087)
(45572)
中心(41999)
财经(41971)
研究所(41448)
业大(41276)
(39744)
(38097)
农业(37295)
经济学(37284)
北京(34681)
经济学院(34206)
(33270)
师范(32781)
(32053)
(31409)
基金
项目(181994)
科学(143132)
基金(133298)
研究(129473)
(117144)
国家(116286)
科学基金(99235)
社会(83722)
社会科(79694)
社会科学(79673)
基金项目(71037)
(70876)
自然(64361)
自然科(62844)
自然科学(62825)
自然科学基金(61755)
(59749)
教育(59455)
资助(54790)
编号(50028)
重点(41444)
(41098)
(39884)
成果(39741)
(38181)
创新(35884)
国家社会(35521)
教育部(35216)
科研(34963)
课题(34931)
期刊
(121717)
经济(121717)
研究(74530)
中国(47923)
学报(43103)
(41627)
(39923)
科学(39708)
管理(37480)
大学(32261)
学学(30801)
农业(28072)
技术(26134)
(22579)
金融(22579)
教育(22009)
财经(21666)
经济研究(19936)
业经(19798)
(18706)
问题(17152)
(15654)
技术经济(15574)
(13690)
统计(13673)
科技(12985)
(12864)
商业(12738)
(12471)
理论(12000)
共检索到382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亦龙  何爱红  
[目的]通过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的研究,论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聚产生的显著的集聚效应,及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方法]文章主要通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聚度的测度,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熵值从2006年起,出现大幅度上升且逐年递增,在2009年超过了2,说明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竞争力较强、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产业集群,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自2006年开始形成,总体效应趋势稳中有升,但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集群成长阶段,产业集群的各单项效应还未充分显现。[结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理论运用于兰白实验区发展政策的制定,结合"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合理布局兰白实验区的产业,优化配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的各种资源;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兰白实验区各个维度的支持和政策引导,为培育和发展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和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綦良群  李楠  
近年来集群化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区位特征,对其形成机理及集聚效应的研究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构建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一般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以及其产生的集聚效应,在对比一般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集聚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其内在联系及区别,旨在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敏  许红  
集聚是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区位特征。本文首先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产业集中指数,对1994-200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六大类行业的集聚水平以及变动趋势进了精确测度,结果发现,集聚水平的提高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魏世红  谭开明  
本文从系统协同效应的视角,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理论根源,构建了资源协同、制度协同、集聚协同和竞争与协作协同共同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效应体系,设计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机制模型框架,提出了实现协同效应的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史欢  李洪波  
近年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知识外部性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驱动因素,其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溢出效应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以91个城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知识外部性的Mar效应和Jac效应进行测度,并给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外部性的辐射范围,定量计算知识外部性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效应。结果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过程中产业内知识溢出效应更大,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Jac外部性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更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同时兼论了Mar效应和Jac效应,将样本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论更具有区域针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健  张艳然  苑清敏  
文章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省域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和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依赖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即短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本地生态效率呈"U"型关系,与邻近地区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长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整体上对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未形成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梁俊启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但是五个行业的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和政府干预三个方面分析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因素,研究表明这三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都具有显著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倪卫红  董敏  胡汉辉  
本文在对"集聚"和"产业集聚"进行科学的重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规范概念,进而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特点,最后提出了评价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体系,以填补这方面理论研究的空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佳莹  揭筱纹  
文章以国家和地方高新技术开发区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群高新技术创新现状以及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认为产业集群软资源获取和潜在能力是影响产业集群技术高新技术创新的核心,并从产业集群软资源、政府职能及潜在能力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谭前进  聂鸿鹏  于涛  
使用2009-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静态空间杜宾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韧性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长短期效应差别以及市场化水平作用。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韧性之间具有显著“U”型影响关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经济韧性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当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尚处于初期阶段,其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效应为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市场化水平的交互项并不显著。对此,应推动区域集中布局,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错位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善跨区域负向空间溢出格局;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降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燕  孙超  
基于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在联系以及两类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采用动态面板GMM模型,验证了2003-2016年我国各省级地区两类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促进产业分工精细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及互补性产业共同成长,进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通过要素耦合效应和产业间共生经济效应,显著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在技术知识溢出效应和负产出增加的双重影响下,对产业结构清洁化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且上述影响在地区上呈现出东部优于中、西部的态势。从产业配对分析上看,进入壁垒高、产品研发到应用周期长的高新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程度更高,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琴   刘戒骄  
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内部构成有所差异,但两者互为支撑、互为影响,存在很强的内在逻辑关联。在高质量发展战略引导下,探究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内在关联、耦合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机理出发,从国家高新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驱动机理、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反馈机理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构建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并测算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从不同视角分析其特征。实证结果表明:(1)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相比于全国整体走势而言是上升的,但不同时间区间耦合协调度的等级不同。2009—2011年,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与低度耦合等级之间,2012年达中级耦合水平,2018年起处于高度耦合类型。(2)分年度看,2009—2010年耦合协调度类型为勉强协调,2012—2013年为低度协调,2014—2019年为中度协调,2020年达到高度协调。(3)分区域看,近年来东部、中部、西部耦合协调度值高于东北地区,但各区域整体表现为波动中呈上升趋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健  刘铮  
以高新区企业为研究对象,非高新区高新企业为对照组,采用2007~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分析高新区政策是否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和企业生产率的提升。结果表明,高新区政策是有效的,但显著性逐年减小,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新区政策为产业集聚和生产率提升带来正的效应,中西部地区无显著关系,我国的核心—边缘问题已逐渐形成。同时,高新区政策在人才开发和技术收入方面存在负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和东  陈雷  
建立互利共生、偏利共生以及竞争共生三种演化模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的主体集聚演化机理;建立熵变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整体演化机理;依据生命周期理论,揭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各阶段演化动力与机理。发现:(1)互利共生条件下,高新技术供给群落与需求企业群落共生后的产出大于共生前的产出。(2)偏利共生条件下,配套企业的产出水平会大于企业独立运作时的产出水平。(3)适度竞争有利于维持创新生态系统主体的竞争共生。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新  王敏晰  
结合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运用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对我国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中2001~2005年数据重新整合,测算了直接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等一系列经济参数,定量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间的关联效应,并对其关联效应进行归类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与相关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以及波及程度的比例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