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49)
2023(9744)
2022(8556)
2021(8162)
2020(6784)
2019(16027)
2018(16123)
2017(30857)
2016(16912)
2015(19197)
2014(19252)
2013(19121)
2012(17401)
2011(15605)
2010(15384)
2009(13831)
2008(13291)
2007(11569)
2006(10116)
2005(8256)
作者
(47872)
(39525)
(39261)
(37311)
(25318)
(18948)
(17947)
(15614)
(15111)
(14149)
(13829)
(13127)
(12545)
(12342)
(12202)
(11897)
(11814)
(11676)
(11356)
(11097)
(9831)
(9632)
(9495)
(9034)
(8883)
(8837)
(8827)
(8723)
(7905)
(7791)
学科
(64717)
经济(64650)
管理(47467)
(43304)
(36233)
企业(36233)
方法(30329)
数学(25990)
数学方法(25702)
(18006)
中国(17342)
地方(16220)
业经(14965)
(14954)
(14589)
农业(12038)
理论(11649)
(11526)
环境(10821)
(10561)
贸易(10555)
技术(10401)
(10219)
(10183)
教育(10176)
(9488)
财务(9420)
财务管理(9406)
(9152)
企业财务(8894)
机构
大学(231515)
学院(230269)
管理(95283)
(84655)
理学(82817)
经济(82539)
理学院(81895)
管理学(80499)
管理学院(80086)
研究(74711)
中国(53872)
(49919)
科学(48338)
(37796)
(36619)
(35686)
业大(35527)
中心(34345)
研究所(33583)
(33206)
(31917)
师范(31650)
北京(31615)
财经(30535)
(30245)
(27801)
农业(27749)
(27739)
师范大学(25615)
技术(25607)
基金
项目(163999)
科学(127922)
研究(122027)
基金(116700)
(100847)
国家(99966)
科学基金(86071)
社会(73876)
社会科(69750)
社会科学(69730)
(65152)
基金项目(63319)
自然(56863)
教育(56102)
自然科(55474)
自然科学(55462)
(54543)
自然科学基金(54424)
编号(51428)
资助(47639)
成果(41591)
重点(36161)
(35512)
课题(35257)
(34675)
(34029)
项目编号(31608)
创新(31595)
科研(31281)
大学(30754)
期刊
(92913)
经济(92913)
研究(66894)
中国(43954)
学报(36372)
管理(34023)
科学(33339)
(32564)
教育(30791)
大学(27231)
(26819)
学学(25095)
农业(23318)
技术(21365)
(16706)
金融(16706)
图书(16498)
业经(16010)
财经(13675)
经济研究(13620)
理论(12301)
问题(12061)
科技(12031)
实践(11628)
(11628)
(11606)
(11405)
情报(11135)
书馆(10976)
图书馆(10976)
共检索到330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屠锦敏  屈鹏举  董晓峰  
近年来,都市圈理论的引入和创新发展,对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区域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强调了都市圈发展模式的特点,接着分析了兰州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兰州都市圈建设目标、原则与时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强  陈怀录  
兰州自古是黄河上游多民族汇聚的交通要塞,融"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多民族文化"于一体,战略地位、交通位置重要,是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枢纽城市之一。规划、建设兰州都市圈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现甘肃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兰州都市圈的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研究都市圈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都市圈规划建设的总体设想——"培育型"都市圈。最后,就都市圈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宇香  杨永春  
都市圈是区域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中心城市集聚与扩散作用的结果,都市圈的发展一般遵循由雏形期→成长期→发育期→成熟期的自组织演化。文章在一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兰州都市圈的现状发展条件,提出了兰州都市圈目前的发展阶段——雏形期。在此基础上,对兰州都市圈今后培育与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文钊  董晓峰  
以兰州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范围划分和空间组织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了日常都市圈范围划分的依据与兰州都市圈规划范围的确定;接着,对兰州都市圈的结构特点与兰州都市圈的基本范围划分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标准都市圈范围划分的重要性与原则方法,探索了都市圈规划与管理统计中关于范围问题的解决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秀玲  
本文在研究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的目标,并结合都市圈内城镇紧密分工协作,都市圈内基础设施统一布局,都市圈内建设统一市场,都市圈内建设主体功能区等优化思路,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都市圈内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力发展次级中心城市,有效弥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不足;加强各地重点开发区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开发区的集聚带动效应;加快城市等级体系合理化调整步伐,促进都市圈和谐发展等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调控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斌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工业和人口大规模集聚。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作为西部城市,兰州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导致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相对滞后。为了全面评价兰州城市人居环境,本文从组成城市人居环境的自然子系统、建筑子系统、支撑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等方面,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1990~2002年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趋势评价,并得出了一些主要的结论,对政府决策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兴江  王燕飞  
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是突破甘肃发展瓶颈、提升区域经济开发建设成效的战略选择。对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兰州金融中心目前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与主导作用,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加快兰州金融产业聚集区形成和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雒占福  白永平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等扇分析法、形态质心法、扩展强度指标、扩展弹性指标与紧凑度等指标方法,定量分析了建国后兰州市区建设用地的总体扩展过程与内部组团扩展过程,在分析其发展特征及发展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趋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兰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简介兰州大学位于祖国的地理中心——一日肃省省会兰州市,创建于1909年,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被批准为国家教委(原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学校现设22个系,35个研究所(中心、室)Z有实验室84...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建君  
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是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战略的一个标志性成就。兰州新区要抢抓政策转化的有利机遇,着力打造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和"21世纪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兰州新区创办"新丝绸之路国际论坛",构筑面向中亚、西亚、中东以及欧洲的开放平台与渠道;强力推动老企业"出城入园"步伐,加速兰白相关老工业企业向兰州新区配套集聚;按照"园区、社区、生态区"三区布局,打造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坚持生态绿色新区发展思路,通过国家森林公路、湿地公园、城市公园与绿化带建设美化新区;积极探索保税加工与保税物流为主的"综合保税园区"建设,形成兰州新区深度开放的崭新形象;尝试申请将新区打造成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试验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石峰  颉耀文  田文婷  焦继宗  
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解决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紧张的人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证研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土地集约趋势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土地集约度的定量计算对兰州市8个区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中自主开发了土地集约度评价软件,以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指标值的方式,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得到集约度值,采用数轴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集约度值进行分类,确定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各区县集约利用度差异较大,基本上分为4个等级,其中I级的有城关区,Ⅱ级的有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Ⅲ级的有红古区、榆中县,Ⅳ级的有皋兰县、永登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润萍  李红霞  
都市农业是都市区域内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与经济形态,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已走向了产业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而兰州市的都市农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借鉴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提出兰州都市农业发展建议,有利于促进兰州市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尚正永  白永平  
选择了适合评价兰州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型 ,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个方面对兰州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 ,并对兰州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毅  
设立兰州新区,是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向西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兰州新区建设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处在发展动力转换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理性认识兰州新区面临发展基础薄弱、动力蓄积不足,招商引资困难、发展方式落后,管理体制不顺、运营效能不高等现实制约,关乎新区建设能否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经济新常态的情形下,兰州新区要蓄积发展势能,就必须将新区建设规划、功能配置、资源聚集、体制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着眼于产城融合发展,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