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8)
- 2023(10742)
- 2022(9612)
- 2021(9216)
- 2020(7592)
- 2019(17735)
- 2018(17558)
- 2017(33504)
- 2016(18422)
- 2015(20799)
- 2014(20643)
- 2013(20539)
- 2012(18727)
- 2011(16829)
- 2010(16569)
- 2009(15001)
- 2008(14301)
- 2007(12325)
- 2006(10808)
- 2005(9277)
- 学科
- 济(70407)
- 经济(70328)
- 管理(50504)
- 业(47544)
- 企(39984)
- 企业(39984)
- 方法(33737)
- 数学(29102)
- 数学方法(28712)
- 农(18438)
- 学(18035)
- 中国(17883)
- 财(16550)
- 业经(15982)
- 地方(15514)
- 理论(12623)
- 农业(12522)
- 和(12028)
- 贸(11914)
- 贸易(11908)
- 制(11816)
- 易(11518)
- 环境(11262)
- 技术(11086)
- 务(10557)
- 财务(10496)
- 财务管理(10477)
- 教育(10150)
- 企业财务(9926)
- 划(9806)
- 机构
- 大学(258441)
- 学院(255685)
- 管理(101940)
- 济(94020)
- 经济(91780)
- 理学(88941)
- 研究(88111)
- 理学院(87878)
- 管理学(86149)
- 管理学院(85716)
- 中国(62832)
- 科学(59227)
- 京(56049)
- 农(46477)
- 所(45432)
- 业大(42667)
- 研究所(41954)
- 财(41503)
- 中心(39286)
- 农业(36915)
- 江(36880)
- 北京(35374)
- 范(34486)
- 师范(34032)
- 财经(33639)
- 州(32995)
- 院(32603)
- 经(30609)
- 技术(29038)
- 师范大学(27630)
- 基金
- 项目(184013)
- 科学(142748)
- 基金(131966)
- 研究(130707)
- 家(117103)
- 国家(116130)
- 科学基金(98354)
- 社会(78885)
- 社会科(74507)
- 社会科学(74483)
- 省(73159)
- 基金项目(70762)
- 自然(67140)
- 自然科(65523)
- 自然科学(65500)
- 自然科学基金(64300)
- 划(62205)
- 教育(59708)
- 资助(54956)
- 编号(53063)
- 成果(42719)
- 重点(41428)
- 部(39456)
- 发(39138)
- 创(38133)
- 课题(37140)
- 科研(35848)
- 创新(35516)
- 计划(35353)
- 大学(33751)
- 期刊
- 济(101409)
- 经济(101409)
- 研究(73304)
- 中国(47849)
- 学报(47086)
- 科学(41764)
- 农(41432)
- 管理(37315)
- 大学(34331)
- 学学(32281)
- 教育(30029)
- 财(29704)
- 农业(29431)
- 技术(22228)
- 融(18372)
- 金融(18372)
- 业经(16607)
- 经济研究(15724)
- 财经(15380)
- 业(15333)
- 图书(15333)
- 科技(13742)
- 问题(13015)
- 理论(12993)
- 经(12898)
- 业大(12656)
- 版(12476)
- 实践(12147)
- 践(12147)
- 技术经济(11933)
共检索到365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冬云 张晓曼 杨楠 张利娟 邵帅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3.25%,染色体相对差异较大。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4m+12st+8t,相对长度为6.11%~12.9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结论】兰州百合的核型类型属于3A型,有斑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以有斑百合核型的进化较高,可见不同居群的百合间核型存在差异。
关键词:
兰州百合 有斑百合 核型分析 染色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婕 高亦珂 张启翔
为使我国野生百合资源用于新品种培育中,将有斑百合与亚洲百合进行杂交,评价其杂交亲和性。以有斑百合和8个亚洲百合品种为试验试材,采用常规柱头授粉,切割花柱授粉和柱头KCl处理3种不同授粉方法进行杂交。1)切割花柱的授粉方法能有效克服有斑百合为父本的组合的杂交障碍,其中‘Navona’×有斑百合、‘Lollypop’×有斑百合、‘Apricot pixels’×有斑百合和‘Pollyanna’×有斑百合的坐果率高达100%,‘Loroto’×有斑百合和‘Prato’×有斑百合的有胚率也分别提高到15.9%和14.8%。2)柱头KCl处理未能克服有斑百合和亚洲百合之间的杂交障碍。3)有斑百合与亚洲百...
关键词:
百合 种间杂交 亲和性 切割花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钰芳 张恩和 张新慧 王惠珍 王琦 刘青林 崔佳佳 胥生荣
[目的]探讨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salisb)连作土壤水浸液对自身幼苗生长的障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设置蒸馏水(CK)及正茬、连作2年、连作4年兰州百合根际土壤水浸液各50,100,200,300 mg/mL,共13个处理,以兰州百合种球为受试对象,测定不同条件下兰州百合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并利用GC-MS技术分析各处理土壤中存在的主要自毒物质。[结果]正茬、连作2年及连作4年兰州百合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兰州百合幼苗的生长均存在“低促高抑”现象,且抑制作用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强。随水浸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兰州百合幼苗CAT和SOD活性逐渐升高,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不断上升趋势,当水浸液质量浓度上升至300 mg/mL时,3个处理中各指标的上升或下降程度与对照相比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钰芳 张恩和 张新慧 王惠珍 王琦 刘青林 荔书楠 陈红刚 崔佳佳
[目的]研究不同连作年限下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salisb)光合参数日变化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筛选出影响兰州百合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分别测定正茬、连作2年和连作4年兰州百合叶片光合特性及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进程;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净光合速率(P_n)和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 07:00—17:30,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空气温度(T_a)均呈单峰曲线,先升高后降低,13:45达到峰值;空气相对湿度(RH)呈“V”形变化,大气CO_2浓度(C_a)变化较小。正茬、连作2年和连作4年兰州百合P_n均呈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G_s)总体呈下降趋势,胞间CO_2浓度(C_i)呈“W”形变化,气孔限制值(L_s)变化趋势与C_i相反;蒸腾速率(T_r)呈倒“V”形变化,水分利用效率(WUE)呈“M”形变化趋势。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兰州百合P_n、G_s、T_r及WUE的日均值呈不断下降趋势,而C_i日均值逐渐上升,与正茬相比,连作4年兰州百合各指标变化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非气孔因素是引起连作兰州百合P_n下降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PAR、T_r和WUE是影响兰州百合P_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结论]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兰州百合光合作用能力不断下降;各生理生态因子对兰州百合不同的光合参数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中PAR、T_r和WUE的影响程度较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锡庆 汪莲娟 曹钦政 贾桂霞
为了建立野生有斑百合多基因型种子离体多倍体诱导方法及快速、准确和高效的多倍体鉴定技术,本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野生有斑百合预培养7 d的无菌萌动种子(2n=2x=24)为材料,用不同含量的秋水仙素溶液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以种子下胚轴明显膨大作为变异植株早期鉴定的标准,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核DNA含量,并结合染色体计数法对诱导后的植株进行倍性鉴定,探讨在相同的种子萌动状态下,不同含量、不同浸泡时间的秋水仙素诱变效果,并初步建立了种子离体多倍体诱导和鉴定技术流程。结果表明:0.10%的秋水仙素溶液可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丹丹 李根有 石柏林 叶喜阳
报道了在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一种百合科Liliaceae浙江分布新记录植物:有斑百合Lilium concolorvar. pulchellum。对其形态特征、生境、用途及伴生植物作了介绍。参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红梅 李天来 李云飞
以兰州百合鳞茎为试材,研究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d内顶芽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并对内源激素与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等物质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过程中ABA含量呈下降趋势,GA3、IAA和ZR含量均有升高过程。ABA和GA3含量均随贮藏温度降低而减少,且贮藏温度越低,ABA含量下降越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GA3和ABA无任何相关性。淀粉酶活性、总可溶性糖含量、PAL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均与ABA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而与GA3含量和ZR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ABA的负效应是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是GA3的正效应,而ZR的贡献率则相对较小。精氨酸含量与AB...
关键词:
兰州百合 休眠 内源激素 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红梅 李天来 李云飞
兰州百合鳞茎分别在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至101d。贮藏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鳞茎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游离苯丙氨酸含量,同时比较了发芽鳞茎与休眠鳞茎中酚类物质含量和PAL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内酚类物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贮藏初期的34d是酚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关键时期。鳞茎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含量呈极显著差异,以鳞茎盘内最高,顶芽次之,鳞片中酚类物质含量较低。顶芽和鳞片的酚类物质含量随贮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与PAL活性和游离苯丙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鳞茎盘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变化与之不同。未发现PPO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飞 孙红梅 李天来
以兰州百合为材料,研究了百合种球经不同贮藏温度处理后,植株生长及鳞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百合各个生育阶段均提前,总生育期缩短,同时百合株高和茎粗的生长加快,叶面积和鳞茎鲜重增加;母鳞茎和新鳞茎淀粉、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蔗糖是百合鳞茎内糖分积累和转运的主要形态,其含量变化与总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淀粉酶活性变化与淀粉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结合鳞茎鲜重的变化可知,在本试验范围内,2℃贮藏百合种球101d有利于鳞茎发育。
关键词:
百合 鳞茎 碳水化合物 可溶性糖 淀粉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令利军 程文婷 蒋坤玲 王圆圆 罗鸿 杨彩云 庞明梅 马稳霞
[目的]利用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1,8-cineole)对兰州百合采后病害进行防治,为延长兰州百合贮存期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鲜兰州百合、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为材料,以病原细菌摩加夫芽孢杆菌(B-6)和病原真菌李氏木霉(F-2)、篮状菌(F-3)和镰刀菌(F-6)为靶标菌,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对兰州百合病原细菌B-6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采用熏蒸法测定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对3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对病原菌细胞壁的影响;分别用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处理含有病原细菌悬浮液和病原真菌孢子悬浮液的兰州百合,筛选最佳的防治浓度;测定兰州百合自由基清除率,褐变度,总酚、类黄酮、可溶性总糖和丙二醛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结果]抑菌结果显示,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对兰州百合病原细菌B-6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病原细菌B-6的MIC值均为1.25 mL/L,MBC值分别为1.25和5.00 mL/L;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对兰州百合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毒力作用,黄花蒿精油和桉叶油醇对F-2、F-3、F-6的EC_(50)分别为0.314,0.336,0.357 mL/L和0.280,0.289,0.420 mL/L。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病原细菌细胞菌体完整,而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处理细菌单个菌体不完整,大量菌体堆积,内容物渗出;对照组病原真菌菌丝为均匀而规则的管状,而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处理菌丝表面出现大量褶皱、断裂及扭曲。黄花蒿精油和桉叶油醇对接种病原菌后的兰州百合最佳防治浓度均为15.38μL/L。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均能抑制兰州百合自身抗氧化活性的下降,降低兰州百合的褐变率,减少MDA积累,增加SOD活性,抑制POD和PPO活性。[结论]黄花蒿精油及其单体桉叶油醇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和抗氧化活性,对兰州百合的最佳防治浓度均为15.38μL/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红梅 李天来 李云飞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d内兰州百合中部鳞片中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以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对解除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延长,淀粉明显降解、ABA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糖、酚类物质、内源GA3、IAA含量急剧增加。低温处理初期的34d是上述物质变化最活跃的时期。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酶和PAL活性升高是分别导致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增加的因素。低温贮藏期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变化最大。根据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初步判定鳞片内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变化主要受内源GA3的调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红梅 陶文玲 王春夏 李天来
以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为试材,研究了GA3和IBA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锯木屑和草炭两种培养基质对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锯木屑埋片处理的繁殖系数最高(2.4),锯木屑扦插处理可获得较大的小鳞茎(Φ=5.24mm),并有利于生根。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的影响效力高于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IBA显著提高了小鳞茎数量,GA3与IBA等体积混合溶液显著促进了小鳞茎生根,但使IBA促进小鳞茎增殖的效应减弱。对IBA的不同浓度而言,培养前期(30d,45d),低浓度(100mg·L-1)处理的繁殖系数较高(3.85,4.06);而培养后期(60d,75d),...
关键词:
兰州百合 鳞片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基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艺萍 王继华 吴丽芳 王祥宁 郭树华 张世梅 周瑜 瞿素萍
采用常规压片法,以东方百合品种"Berlin"和"Parasol"、亚州百合品种"Saniciro"、LA系列百合品种"Royal sunset"、百合野生种"大花卷丹"、湖北百合为材料,获得它们的染色体自然核型图,并参照国内外通用的核型分析标准,确定百合染色体的核型公式和类型.结果表明,供试百合染色体数均为二倍体,2n=2x=24.Berlin的核型公式为:2n=24=4m+18st+2sm;Parasol的核型公式为:2n=24=4m+10sm+8st+2t;Saniciro的核型公式为:2n=24=2m+2sm+10st+10t;Royal sunset的核型公式为:2n=2x=24=8...
关键词:
百合 染色体 核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地周 赵淑玲 郭伟 朱俊义 姜云天
以条叶百合和垂花百合的鳞片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各步骤各主要因子和水平的作用进行了试验探讨.结果表明:条叶百合鳞茎诱导最适宜的培养基为N6+0.05 mg.L-1IAA+0.01 mg.L-1NAA+0.50 mg.L-1KT,诱导率为95.5%,鳞茎萌发为完整植株的最佳培养基为N6+0.01 mg.L-1IAA,萌发率为94%;垂花百合鳞茎诱导最适宜的培养基为N6+0.05 mg.L-1IAA+0.50 mg.L-1KT,诱导率为95%,鳞茎萌发为完整植株的最佳培养基为N6+0.01 mg.L-1IAA+0.001 mg.L-1NAA,萌发率为92.5%.以鳞茎的切片为材料进行快繁的结果...
关键词:
条叶百合 垂花百合 均匀设计 快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雪珍 张克中 贾月慧 范佳林 刘燊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百合21个栽培品种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所试验品种染色体数均为2n=24。染色体呈现多态性,大部分品种都是由近中部(sm)、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粒染色体组成。亚洲百合、东方百合的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动范围分别为5.1%~14.39%和5.11%~13.66%;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分别为2.09~2.61和2.01~2.64;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在78.54%~84.05%和77.04%~86.08%。21个品种核型类型有13个为"3B"型,8个为"4B"型;17个有随体的品种中,仅6个具有中间随体,其余均为端部随体;可以通过不同类型染色体数量以及它们在核型中排...
关键词:
百合 栽培品种 染色体 核型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