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49)
2023(4777)
2022(3963)
2021(3599)
2020(2916)
2019(6846)
2018(6811)
2017(12064)
2016(7082)
2015(8011)
2014(8067)
2013(7956)
2012(7527)
2011(6859)
2010(7052)
2009(6396)
2008(6352)
2007(6006)
2006(5470)
2005(4511)
作者
(21703)
(18076)
(17894)
(17198)
(11676)
(8936)
(8332)
(7177)
(7047)
(6659)
(6286)
(6272)
(5990)
(5716)
(5626)
(5618)
(5568)
(5350)
(5165)
(5118)
(4613)
(4606)
(4356)
(4227)
(4208)
(4075)
(4067)
(3936)
(3884)
(3800)
学科
(28643)
经济(28628)
管理(17827)
地方(11940)
中国(11935)
(11850)
环境(9887)
方法(8940)
(8879)
(8373)
企业(8373)
数学(7633)
数学方法(7502)
(7185)
城市(6618)
业经(6188)
生态(6185)
农业(5971)
(5763)
资源(5637)
(5629)
(5075)
城市经济(4762)
地方经济(4546)
理论(4530)
(4340)
教育(3806)
(3779)
规划(3643)
发展(3520)
机构
学院(97049)
大学(94978)
研究(38108)
管理(34695)
(32809)
经济(31568)
理学(28558)
理学院(28089)
管理学(27485)
管理学院(27315)
中国(27023)
科学(26487)
(22749)
(19972)
(19142)
研究所(18357)
中心(17839)
(16973)
(16700)
业大(16485)
(16034)
师范(15898)
(14823)
农业(14788)
北京(14556)
(13993)
(13779)
师范大学(12713)
技术(12642)
科学院(11993)
基金
项目(68411)
科学(52430)
研究(50103)
基金(45291)
(40379)
国家(39991)
科学基金(33231)
社会(29638)
(29547)
社会科(27855)
社会科学(27842)
基金项目(24787)
(24762)
教育(22454)
自然(21569)
自然科(20905)
自然科学(20899)
编号(20722)
自然科学基金(20445)
资助(17627)
成果(16643)
(16445)
课题(16413)
重点(16164)
(13628)
计划(13501)
(13420)
(12968)
发展(12903)
科技(12724)
期刊
(42645)
经济(42645)
研究(28284)
中国(24809)
(17011)
学报(16066)
教育(15074)
科学(14835)
农业(12135)
大学(11234)
管理(10948)
学学(10168)
技术(9905)
(9533)
资源(8173)
城市(7559)
业经(7444)
图书(7244)
(7149)
问题(6836)
(6675)
(6616)
金融(6616)
书馆(5319)
图书馆(5319)
科技(5307)
职业(5209)
现代(5056)
(4723)
经济研究(4697)
共检索到153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尚正永  白永平  
选择了适合评价兰州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型 ,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个方面对兰州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 ,并对兰州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斌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工业和人口大规模集聚。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作为西部城市,兰州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导致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相对滞后。为了全面评价兰州城市人居环境,本文从组成城市人居环境的自然子系统、建筑子系统、支撑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等方面,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1990~2002年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趋势评价,并得出了一些主要的结论,对政府决策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梅燕  
"十一五"以来,苏州数字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本文在阐述数字城市、无线城市与智慧城市关系的基础上,针对苏州目前智慧城市技术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稳步、精准、长期推动智慧苏州建设的相关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亚丽  蒋大和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发育最为成熟的城市聚集区,随着城市发展主流趋势——生态城市的日益兴起,区内各城市相继开展了生态城市建设,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不协调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程度难以定量以及片面定量的问题。试从长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和地域情况人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并采用城市生态指数、城市协调度指数和生态城市综合指数来分别衡量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生态化水平、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生态城市建设程度。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15个城市中,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程度较好,而南通则略差;(2)只有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焦士兴  王腊春  
文章以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数为目标层,以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指数为准则层,建立了描述城市生态子系统发展状态的领域层,进一步建立了描述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状态的指标层评价体系,介绍了指标层的标准化处理方法以及领域层、准则层和目标层的计算方法,并对河南省2002~2006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时空计算和分析。研究认为:从时间分布特点来看,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具有稳定性和波动性相结合的特点。稳定性表现在较高水平、一般水平和低水平三个层次,波动性表现在生态城市类型的波动和生态综合指数的变化。从空间分布特点来看,豫中区生态城市发展相对较好,豫北区和豫西区居中,而豫南区、豫东区相对较差。从2006年的生态城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彩玲  高歌  张现文  
基于P-S-R模型,以综合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结合节能减排新形势下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建立郑州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研究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状况,为认识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以及其他城市生态评价提供依据和借鉴。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状况改善明显,资源环境压力对系统压力的影响最大,生态环境状态的变化决定了系统状态波动,污染治理和经济潜力的变化是引起系统响应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屠锦敏  屈鹏举  董晓峰  
近年来,都市圈理论的引入和创新发展,对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区域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强调了都市圈发展模式的特点,接着分析了兰州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兰州都市圈建设目标、原则与时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冉秋霞  祁恒珺  李开明  
中国社会的养老问题再次在"十八大"被解读,最为强调老人的"精神慰藉"。目前,兰州市的床位缺口是1.7万张左右,但现实中,却出现床位空缺的虚象。科学养生型养老好似"天方夜谭","精神慰藉"更是相距甚远。如何解决养老院的诸多现实问题,建设科学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以兰州市养老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基准点,探讨了哪种养老院经营模式适合兰州市,如何有效协调、发展公办与民办等养老机构关系,创建立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体系。为完善甘肃省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养老体系做了一些探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国璋  方向明  
80年代以来,兰州市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影响了兰州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文章认为:工业生产大量用煤、某些企业布局不合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象因素是造成兰州市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兰州市大气污染的治理对策,指出清洁生产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袁建新  张雪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翔  宋相奎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城市的适应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当前此类问题的研究多属定性描述,缺少定量评价。基于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分别对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环境、经济适应、文化和心理4个层面的适应状况进行了研究,从量化的角度对其城市适应水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认知和建议,为促进兰州市乃至西北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构建城市和谐社会提供一定指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世馨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宏观背景之下,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西北内陆城市要把握历史机遇,实现当地开放发展的历史任务,需要改善当地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甘肃省兰州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节点,甘肃(兰州)国际港务区和兰州新区"两口岸一平台"建设是发展口岸经济的抓手和重点。目前,兰州在建设口岸、陆港,发挥通道优势的过程中主要存在3方面的问题:第一,多式联运建设不完善;第二,优势产品例如特色农产品未能规模化地走出去;第三,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与兰州新区陆港存在同质竞争问题。未来要进一步发展口岸经济,首先,加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与兰州新区在电子商务、大数据、多式联运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其次,强化各自的功能侧重,真正实现错位发展;最后,优化企业服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平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纪爱华  石培基  
本文在分析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内容和规划原则的基础上 ,依据生态学与景观规划学相关理论 ,探讨了山地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管理对策 ,并以兰州市为例 ,提出了山地城市景观生态建设规划的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交国  杨永春  
通过对兰州旧城区的研究,提出兰州旧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结构形态,指出尽管兰州城市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国家政策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但是按照生态城市的理念对旧城区的人口、产业、交通、空间结构进行整合优化,兰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惠春  师晓娟  刘鹿  何剑  刘伟  万海滢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加之生态环境脆弱,兰州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现衰退,正确地评价各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对兰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在Costanza等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系统的自身价值与人的主观价值评估,加入支付意愿与生态系统服务稀缺性对其进行了探索性修正。并分别运用修正前后的方法计算了兰州市2005-2009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得出的动态变化情况与成因。运用Costanza等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显示:兰州市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5年内上升了0.24亿元,除林地外,其余各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均呈降低趋势。运用修正后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总服务价值5年内上升了28.73亿元,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