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9)
- 2023(10314)
- 2022(9295)
- 2021(8862)
- 2020(7411)
- 2019(17410)
- 2018(17485)
- 2017(34036)
- 2016(18651)
- 2015(21114)
- 2014(21198)
- 2013(21209)
- 2012(19395)
- 2011(17337)
- 2010(17283)
- 2009(15671)
- 2008(15211)
- 2007(13272)
- 2006(11716)
- 2005(10249)
- 学科
- 济(75852)
- 经济(75766)
- 管理(52854)
- 业(52398)
- 企(42945)
- 企业(42945)
- 方法(33869)
- 数学(28899)
- 数学方法(28524)
- 农(21811)
- 中国(18957)
- 财(18039)
- 业经(18012)
- 地方(17825)
- 学(16274)
- 农业(14768)
- 制(13602)
- 贸(13065)
- 贸易(13060)
- 技术(12745)
- 理论(12631)
- 易(12625)
- 和(12378)
- 产业(11896)
- 环境(11637)
- 务(11213)
- 财务(11148)
- 财务管理(11123)
- 企业财务(10515)
- 银(10394)
- 机构
- 大学(262162)
- 学院(261773)
- 管理(107939)
- 济(102286)
- 经济(99945)
- 理学(93441)
- 理学院(92439)
- 管理学(90921)
- 管理学院(90463)
- 研究(86057)
- 中国(62960)
- 京(56268)
- 科学(54128)
- 财(45653)
- 所(43042)
- 农(40496)
- 中心(39147)
- 业大(39089)
- 研究所(39064)
- 江(38229)
- 财经(36701)
- 北京(35887)
- 范(35301)
- 师范(35035)
- 州(34335)
- 经(33163)
- 农业(31392)
- 院(31355)
- 经济学(29313)
- 师范大学(28261)
- 基金
- 项目(180777)
- 科学(141878)
- 研究(134341)
- 基金(129690)
- 家(111829)
- 国家(110862)
- 科学基金(95561)
- 社会(82923)
- 社会科(78499)
- 社会科学(78475)
- 省(71711)
- 基金项目(70090)
- 自然(62398)
- 自然科(60879)
- 自然科学(60867)
- 教育(60665)
- 划(59778)
- 自然科学基金(59737)
- 编号(55833)
- 资助(53356)
- 成果(45385)
- 重点(39849)
- 部(39289)
- 发(39041)
- 课题(38123)
- 创(37691)
- 创新(35003)
- 项目编号(34452)
- 科研(34076)
- 教育部(33670)
- 期刊
- 济(115124)
- 经济(115124)
- 研究(78076)
- 中国(47339)
- 学报(39660)
- 管理(39223)
- 农(37723)
- 科学(37286)
- 财(33297)
- 教育(30041)
- 大学(29798)
- 学学(27833)
- 农业(26460)
- 技术(22887)
- 融(20819)
- 金融(20819)
- 业经(20118)
- 财经(17154)
- 经济研究(16926)
- 图书(15538)
- 问题(15492)
- 经(14573)
- 理论(13939)
- 科技(13498)
- 技术经济(12989)
- 实践(12862)
- 践(12862)
- 业(12786)
- 现代(12355)
- 商业(11463)
共检索到380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李文龙
为使兰州新区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利用SWOT方法详细系统地分析了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内外部环境,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数模型,从产业集聚的视角下对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采用2004—2009年兰州工业数据,对其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定,根据计算结果对兰州各个产业的集聚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兰州新区重点承接产业的选择和承接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
产业转移 SWOT 产业集聚 兰州新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福江 高志刚
产业集聚度是衡量一个区域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区域重点选择承接产业具有指示意义。为使兰州新区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运用产业动态集聚EG指数模型,从产业集聚视阈下对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在阐述产业集聚度对承接产业转移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3年兰州各工业行业的数据,对其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将其结果分为低、中、高集聚度层级,以此层级分类选择兰州新区重点承接产业,并针对性地提出承接产业的对策建议:第一,积极承接中集聚度产业,提高承接产业的集聚优势;第二,自然承接低集聚度产业,培育未来承接产业集聚能力;第三,加强承接主导产业转移,打造精品产业集聚新区。
关键词:
产业集聚度 兰州新区 EG指数 产业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达球
产业转移是一种全球共生的经济现象,有其内在的规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认清形势,借鉴发达地区经验,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成功经验 梯度推进 广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成艾华 赵昭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 能源消耗 污染转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惠调艳 胡新 马莉
承接能力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全国18个省的19个指标,对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软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和投资环境因子、产业规模与增长因子、政府因子、效益因子和市场因子五方面的驱动力。陕西软件产业在因子1和因子5上得分较高,而在因子2上得分较低,综合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从招商引资、本地企业培育、软硬件环境完善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能力 因子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润华 肖晓军
文章分析了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江西应选择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作为重点承接产业,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
江西 承接 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耀献 黎基钦 陈勇新 覃乐敏 黄云贵 孔祥鹏 姚让和 胡德期 吴胜泽 吴永华 甘德富 邓泽耀 陈刚 叶绍清 罗琳 郑志军 莫婷 刘景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优势产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范珍
论述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无水港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西部建设无水港的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西部无水港建设的具体措施,即保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持续性、合理性、科学性的同时,建设服务区域产业、促进对外贸易、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站式通关的西部无水港。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物流设施 无水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小好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土地等生产经营成本的上涨以及产业升级的需要,我国东部地区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借助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广西逐渐成为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新高地。一、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作用200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桂发[2007]18号)指出"承接产业转移是实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韦鸿 陈凡
中国产业布局"东中西"梯度明显,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在承接产业过程中通过规划主导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工业园区调整产业空间布局,用产业集聚升级产业结构;通过承接本地资源优势的相关企业,延伸产业链升级产业结构;还可以利用反梯度理论实施超越发展。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 优化 升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雨明 黄小勇
本文结合永州实际,从区位、资源、成本方面分析了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优势,提出了当前金融支持产业梯度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就金融如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转移 金融支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许丽明
郑州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充分发挥郑州引领区域发展的重心作用、强化郑州的龙头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郑州市承接产业转移还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机制创新,加快郑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示范区 机制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立新 吴必虎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滁州是其中重要"一翼"和"前沿"。在南京都市圈内滁州承接产业转移有地理位置、交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滁州承接南京的产业转移较多,其对滁州市经济发展的软硬件、产业结构和就业、城市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提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创造优质服务环境、提升产业层次和提高对接产业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加快宁滁同城化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省晖
赣州市属典型的中部欠发达地区,近几年,在江西省政府提出江西要在中部崛起,对接长珠闽,把江西建成沿海发达地区的后花园的目标指引下,赣州市提出"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赣州市在对接之地中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但需要金融业的强力支持,金融业应主动融入产业承接。
关键词:
产业转移与承接 金融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