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07)
2023(10333)
2022(9182)
2021(8632)
2020(7139)
2019(16722)
2018(16659)
2017(32332)
2016(17451)
2015(19706)
2014(19441)
2013(19360)
2012(17681)
2011(15850)
2010(15432)
2009(13906)
2008(13205)
2007(11259)
2006(9725)
2005(8187)
作者
(49941)
(41590)
(41194)
(39271)
(26759)
(20008)
(18614)
(16423)
(15842)
(14721)
(14445)
(13845)
(13070)
(13033)
(12850)
(12551)
(12465)
(12323)
(11947)
(11795)
(10289)
(9996)
(9848)
(9449)
(9275)
(9145)
(9141)
(9094)
(8296)
(8253)
学科
(69868)
经济(69798)
管理(49139)
(46317)
(38337)
企业(38337)
方法(33762)
数学(29446)
数学方法(29143)
(18459)
中国(16905)
地方(16670)
(16005)
(15668)
业经(15394)
农业(12560)
环境(11868)
(11704)
贸易(11700)
(11275)
(11230)
理论(11165)
技术(11092)
(10574)
(10151)
财务(10093)
财务管理(10079)
(9879)
企业财务(9557)
教育(8986)
机构
大学(244058)
学院(242207)
管理(101635)
(92901)
经济(90836)
理学(89344)
理学院(88324)
管理学(86833)
管理学院(86404)
研究(78722)
中国(56132)
(51943)
科学(51294)
(40501)
(38564)
(37785)
业大(37630)
中心(36303)
研究所(35717)
(33729)
财经(33627)
(33109)
师范(32834)
北京(32530)
(30676)
(30141)
农业(29596)
(29053)
经济学(27082)
师范大学(26893)
基金
项目(177355)
科学(139961)
基金(129482)
研究(128352)
(112643)
国家(111730)
科学基金(96997)
社会(80287)
社会科(76093)
社会科学(76074)
基金项目(70697)
(69185)
自然(64941)
自然科(63442)
自然科学(63429)
自然科学基金(62268)
(58561)
教育(58185)
资助(52499)
编号(52256)
成果(40834)
重点(39117)
(38710)
(37260)
(36925)
课题(35321)
创新(34364)
科研(34078)
教育部(33096)
大学(32854)
期刊
(97132)
经济(97132)
研究(69075)
中国(41068)
学报(38799)
科学(36418)
管理(35001)
(33524)
大学(28708)
(28146)
学学(27042)
教育(25628)
农业(24059)
技术(20324)
(17502)
金融(17502)
业经(16456)
财经(15143)
经济研究(14973)
图书(13871)
问题(12873)
理论(12871)
科技(12714)
(12707)
资源(12452)
实践(12077)
(12077)
(12046)
技术经济(11478)
现代(11061)
共检索到336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璇琼  李永树  卢正  梁浩  
随着兰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热岛效应也逐渐加剧。以遥感技术为基础来研究兰州市的热岛效应。根据1999和2009两期遥感影像计算研究区的植被盖度、地表比辐射率和亮度温度等数据,利用这些数据通过基于影像的方法反演出研究区的地表温度,进而研究热岛效应。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兰州市西北部和东南部植被覆盖良好的区域地表温度低,热岛效应不明显;中部黄河沿岸主城区温度较高,热岛效应相对明显;西南部沙漠和黄土丘陵覆盖区地表温度高,热岛效应最严重。通过GIS的时空分析研究1999-2009年间兰州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化情况,结果得出这10年间兰州热岛效应的变化与植被盖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植被增加的区域热岛效应降低,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国栋  张俊华  赵自胜  王乃昂  程弘毅  田海峰  
应用城市气候流动观测、定点观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模拟分析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市的冬季热场、湿度场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通过波文比系统观测实验,分析地-气能量交换过程和能量平衡特征,从根源上解释城市热场演变和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能量驱动机制。利用观测数据,结合兰州城区和郊区气象台站1958-2004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冬季热岛强度的日、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兰州市冬季热岛强度夜间强,白昼弱,一日中热岛强度最高的时段主要集中在子夜前后;个别时段的正午前后会出现短暂的城市"冷岛"现象;冬季热岛强度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兰州市近50年热岛强度逐渐增强,线性趋势达到0.46℃/10a。定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杨  江平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快速推进,城市热岛效应日益凸显,成为了当前主要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应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武汉市地表温度进行了定量反演,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市城市热岛效应十分明显,主城区形成岛屿状的高温区域并且界线清晰,与城市边缘的郊区、乡村形成鲜明对比;(2)在研究时段内,城市热岛的范围面积不断扩大,并且与武汉市的城市空间扩张方向较为一致。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热岛面积随之扩大,绿岛面积不断缩小;(3)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热岛强度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沁   张守平   杨清伟  
为探求山地新开发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热岛效应及其热景观指数时空演变规律,以重庆市悦来新城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反演了研究区2013—2020年3个时期的地表温度,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局地和周边的热岛效应,并探讨了其与蒸散发的关系。结果表明:1)悦来新城在2013—2020年热环境空间格局发生显著变化,高温区集中在中部会展城,区域之间的温差呈逐渐缩小趋势。2)2013年悦来新城及其周边区域热岛效应弱热岛效应不明显,无极强等级区域,2013—2020年有18.45%的无热岛效应等级区域转为了热岛等级区域,极强和很强热岛效应面积增加了7.67%,分布呈中部向南、北区域发展的趋势,其中会展城扩展的区域最大,热岛重心与城市建设用地重心转移方向十分接近;2013—2020年较2013—2017年热岛效应稳定区域减小了18.76%,轻微增强区域增多了13.63%。3)悦来新城热岛效应等级以4级为主,4级热岛效应斑块数最多,相对分散,形状更加多样复杂,混合分布指数最大;5、6级热岛效应斑块数相对较少且集中。4)蒸散发主要呈减小趋势,以显著减少为主;无城市热岛效应和强热岛效应区域蒸散发差异明显,在蒸散发显著减少时,城市热岛效应呈轻微增强趋势。5)在影响研究区热岛效应的几个重要内外因中,其相关关系依次为:居民建筑物面积>人口密度>建筑物高度>气象。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城市热环境,及其与蒸散发的关系可为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志斌  杨莹  
文章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兰州市穆斯林人口变动的内在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兰州市穆斯林人口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各区增长差异显著,街区差距不断扩大。空间上呈一主一次"双中心"结构,且向心集聚与向外扩散并存。地缘结构由"围寺而居"向"近寺而居"演变,社会结构则由"高度隔离"向"相对融合"演变。其影响机制主要缘于历史与政治、工业化与城市化、族群认同感与凝聚力和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志斌  师安隆  
以兰州城市开发区为例,在对其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和客观划分的基础上,分别从城市形态、新城建设、人口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分异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所产生的影响,以期对兰州城市开发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及城市的合理规划和有序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利娜  方强  叶欣  崔慧珍  
目前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热岛研究重视不够,且模拟过程中缺乏指标与热岛之间的相关性论证,空间精度和模型复杂度难以平衡。论文以资源型城市双鸭山市为例,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在分析植被指数、建筑指数、夜间稳定灯光值、城市地表沉降速率与地表温度相关性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预测了双鸭山市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空间分布,为双鸭山市转型过程中的城市规划和热生态环境治理提供辅助决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叔文  赵春升  张馨  丁永霞  
能源消费与人民生活和环境质量有紧密的关联。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150个家庭用能资料,基于能源种类和用能结构的分析,揭示了城市家庭用能的特点,并通过替代分析估算用能结构转换的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兰州市户均生活能源消费1598.61kgce/a,人均490.37kgce/a。其中取暖制冷、炊事和照明3项基本生活用能占87.87%,清洁卫生、交通和娱乐等用能占12.13%;在现有的用能结构下,户均年排放CO2、SO2和NOx的量分别为4.35t、25.28kg和2.15kg。以煤为主和以取暖为主要用途的家庭能源消费是影响兰州市大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天然气和太阳能的减排效益明显,减排潜力巨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袁春  王静  乔陆印  
研究目的:分析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熵变情况,剖析该系统的综合发展度与协调发展度,确定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变化情况。研究方法:采用耗散结构理论和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研究结果:(1)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有序性偏低,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熵的影响很大;(2)系统综合发展度在不断提高,并且各要素层之间的协调度水平比较高;(3)对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较大的指标是绿地比例、征用耕地比例、单位建设用地产值;(4)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欧式贴近度在不断增加,表明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研究结论: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与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可以清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缪磊磊  王爱民  
人地系统的调整与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兰州市为例 ,分析了兰州市人地系统存在的问题 ,并对兰州市人地系统的调整与优化作了探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程  
近年来,兰州市政府针对城市边缘群体的公共服务问题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现存的诸多因素仍然导致针对该群体的公共服务存在问题。文章对兰州市政府向城市边缘群体公共服务提供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目前兰州市政府向城市边缘群体提供的公共服务与该群体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交国  杨永春  
通过对兰州旧城区的研究,提出兰州旧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结构形态,指出尽管兰州城市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国家政策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但是按照生态城市的理念对旧城区的人口、产业、交通、空间结构进行整合优化,兰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冉秋霞  祁恒珺  李开明  
中国社会的养老问题再次在"十八大"被解读,最为强调老人的"精神慰藉"。目前,兰州市的床位缺口是1.7万张左右,但现实中,却出现床位空缺的虚象。科学养生型养老好似"天方夜谭","精神慰藉"更是相距甚远。如何解决养老院的诸多现实问题,建设科学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以兰州市养老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基准点,探讨了哪种养老院经营模式适合兰州市,如何有效协调、发展公办与民办等养老机构关系,创建立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体系。为完善甘肃省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养老体系做了一些探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继红  董孔军  任瑞玉  杨天育  
该文对兰州市主要特色农业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明确提出了兰州市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开发重点及其区域开发格局,并从资源开发中要解决的问题、需避免的3个误区、要正确处理6种关系和落实的4项具体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兰州市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战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白永平  闪爱萍  
近年来,伴随着各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热潮,步行空间被挤占、步行环境恶化问题不断涌现。本文基于对兰州市四个区域520位出行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城市步行环境存在问题及规划的必要性并提出部分建议,以期对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表明:①现代交通体系中,步行仍是居民的首要出行方式,出行时间与年龄影响出行方式的选择。②收入水平及出行目的决定步行者需求,影响着步行者对步行环境的满意度。③步行环境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④城市步行环境规划必须明确观念、原则、对象,抓落实,勤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