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4)
- 2023(10314)
- 2022(9186)
- 2021(8725)
- 2020(7217)
- 2019(17018)
- 2018(16966)
- 2017(32771)
- 2016(18078)
- 2015(20276)
- 2014(20267)
- 2013(20213)
- 2012(18392)
- 2011(16522)
- 2010(16384)
- 2009(14761)
- 2008(14189)
- 2007(12040)
- 2006(10628)
- 2005(8969)
- 学科
- 济(71373)
- 经济(71297)
- 管理(51337)
- 业(45357)
- 企(37191)
- 企业(37191)
- 方法(32522)
- 数学(28220)
- 数学方法(27887)
- 中国(20015)
- 农(18768)
- 地方(18618)
- 学(16943)
- 财(15745)
- 环境(15293)
- 业经(15134)
- 农业(12701)
- 和(12262)
- 理论(11776)
- 划(11154)
- 贸(10785)
- 贸易(10780)
- 制(10632)
- 技术(10432)
- 易(10341)
- 务(10071)
- 财务(10013)
- 财务管理(9999)
- 企业财务(9480)
- 教育(9341)
- 机构
- 大学(249292)
- 学院(247899)
- 管理(102363)
- 济(92554)
- 经济(90188)
- 理学(89202)
- 理学院(88118)
- 管理学(86592)
- 管理学院(86142)
- 研究(82973)
- 中国(59274)
- 京(54930)
- 科学(54404)
- 所(40910)
- 财(40139)
- 农(38805)
- 业大(38729)
- 中心(37832)
- 研究所(37718)
- 江(35280)
- 北京(34880)
- 范(34716)
- 师范(34450)
- 财经(32950)
- 州(31532)
- 院(31150)
- 农业(30200)
- 经(29937)
- 师范大学(28158)
- 经济学(26379)
- 基金
- 项目(179066)
- 科学(140488)
- 研究(129742)
- 基金(129167)
- 家(112314)
- 国家(111397)
- 科学基金(96293)
- 社会(80381)
- 社会科(76040)
- 社会科学(76018)
- 基金项目(70553)
- 省(69773)
- 自然(64323)
- 自然科(62723)
- 自然科学(62709)
- 自然科学基金(61523)
- 划(59573)
- 教育(58430)
- 编号(53204)
- 资助(52449)
- 成果(41961)
- 重点(39471)
- 部(38436)
- 发(38009)
- 创(36551)
- 课题(36294)
- 创新(34034)
- 科研(33977)
- 大学(32859)
- 教育部(32592)
共检索到351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交国 杨永春
通过对兰州旧城区的研究,提出兰州旧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结构形态,指出尽管兰州城市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国家政策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但是按照生态城市的理念对旧城区的人口、产业、交通、空间结构进行整合优化,兰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关键词:
兰州 旧城区 生态城市 城市规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梓洋 石培基 石晶 张学斌 刘玥
【目的】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效应是贯穿城市化过程的关键的人地关系问题,而河谷城市由于扩展空间受限,其生态效应更加复杂,因此多角度探讨典型河谷城市空间扩展所引起的生态效应尤为重要,同时可为相关学者提供较新的视角、思路和方法。【方法】本文以典型河谷城市兰州市主城区为例,通过计算1995、2005、2015和2020年城市空间扩展规模、强度和景观格局指数,以反映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将研究区分为12184个网格,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大气辐射传输方程法以及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模型,从多角度分析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风险、热岛和生态系统服务效应,探讨了自然环境条件对河谷城市空间扩展生态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结果】(1)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城市扩展规模和强度呈增长趋势,城市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城市扩展方向以西部和北部为主,城市扩展模式由组团水平扩展向跳跃式扩展转变。(2)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整体生态风险效应和热岛效应存在减弱趋势,但河谷谷地却有上升趋势,研究期末总体格局呈谷地高、四周低的特征。(3)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存在微弱提升,主要表现为河谷周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提升,且建成区部分区域由生态系统服务低值区向中值区转变。(4)城市扩展会对区域自然基底产生一定影响,而自然基底也影响着城市扩展的规模、方向与模式,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结论】从多角度出发构建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效应研究框架,发现在网格尺度上城市空间扩展对生态风险、热岛和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影响较为显著,并对定量可视化研究城市演变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可为城市智慧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济民 李秉文
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与城市总体相匹配、完善轨道交通线网等六个方面来看,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具有现实必要性。通过对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2010版线网规划的适应性分析,认为该布局规划与现有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不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和城市品质的提升要求,应当在现有规划网络的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和完善。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兰州市 线网规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蔡为民 唐仲箎
通过对兰州市园林绿地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在城市规划中,必须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充分考虑城市园林绿地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对城市园林绿地进行合理布局,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结合兰州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园林绿地 兰州市 城市规划 生态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昭兵 杨永春
运用GIS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四类用地实施效果发现:(1)在多组团城市中,城市规划如果对该城市的某一组团在做城市规划方案时有很明确的城市职能定位,那么该类职能的城市规划用地实施效果比其他承担综合职能组团的城市规划实施效果要好;(2)从选取的四类用地来看,不管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用地的实施效果最好,而居住用地和仓储用地的实施效果都比较差;(3)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物质空间安排的实施效果并不比改革开放以来的实施效果要好。
关键词:
组团 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实施 兰州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娟 罗静 余斌 吴郁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旧城区进行了若干次大规模的旧城更新活动,以武汉市汉正街为实证对象,将其更新活动分为3个阶段展开研究,总结分析各阶段国家权力结构调整、土地有偿制度深化和住房制度改革等社会制度环境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社会制度发展在解决旧城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制度环境的变迁使旧城更新成为制度容易缺失的领域;制度目标的更迭使旧城更新渐成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利益争夺舞台;旧城更新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公权力与私权利交织的结果。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制度 旧城更新 汉正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程
近年来,兰州市政府针对城市边缘群体的公共服务问题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现存的诸多因素仍然导致针对该群体的公共服务存在问题。文章对兰州市政府向城市边缘群体公共服务提供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目前兰州市政府向城市边缘群体提供的公共服务与该群体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边缘群体 农民工 公共服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程文仕 曹春 陈英 张仁陟 张军 蔡立群
研究目的:确定能否将意愿调查法应用于城市规划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评估。研究方法:实例验证法、对比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1)意愿调查法能够兼顾农民、用地单位和政府三方对征地补偿标准的受偿意愿、支付意愿和决策意愿,测算结果更具可执行性。(2)意愿调查法测算出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略高于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符合“适当提高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和有利于提高农民现有生活水平[1]”的原则。研究结论:意愿调查法是进行城市规划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评估的较好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俊浙 黄幼朴 黄勤
半城市化地区属城乡过渡型社区类型,具有政府与社区"共治"和"共建"的特征,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半城市化地区向城市化地区顺利转变。以温州柳市旧城为例,从社区治理视角提出半城市化地区更新规划思路,一是规划理念上要从空间管控到促进多元共治转变,二是规划建设方式上要从政府主建到多元主体共建转变,以形成城市规划与社会管理相统一、政府和社区相协同的更新规划新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俊浙 黄幼朴 黄勤
半城市化地区属城乡过渡型社区类型,具有政府与社区"共治"和"共建"的特征,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半城市化地区向城市化地区顺利转变。以温州柳市旧城为例,从社区治理视角提出半城市化地区更新规划思路,一是规划理念上要从空间管控到促进多元共治转变,二是规划建设方式上要从政府主建到多元主体共建转变,以形成城市规划与社会管理相统一、政府和社区相协同的更新规划新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鸿飞
城市中的水域空间是城市设计中最具特色的景观表现载体,其滨水独特性和地域色彩文化正是构成城市景观印象的主要部分。文章以兰州市河谷滨水生态空间为研究对象,在依托黄河地域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域实体基础色彩进行全方位调研分析,总结出适合兰州市地域特色的基调色彩,并结合区域内不同功能主体特色,构建具有文化内涵的滨河景观空间分区色彩体系,提出山水城市滨水生态空间营建与色脉传承发展的优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段晋苑 冯邦彦
城市再生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概念,它不同以往的"旧城上建旧城"的实践内容令其很难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显著一面,但是城市再生作为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过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能够焕发出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文概括了城市再生的一般内涵和适合中国大城市旧城区再生的主题内容,着重分析我国大城市旧城区再生的经济意义,并得出结论——旧城区再生是我国走上内涵式、质量型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小敏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速推进,旧城更新日益成为城市规划所要注目的焦点。立足于社区本位的公众参与,将有利于弥补大规模拆迁与房地产商开发或会造成的缺陷。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旧城更新 社区 公众参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付迎春 郭碧云 王敏 覃小玲
旧城区绿地作为关键的社会—生态系统载体,是城市高质量发展与转型治理亟需关注的问题。构建广州旧城区绿地服务基本单元,引入适应性循环理论的潜力—连通度—恢复力三维框架,构建表征生态、社会与经济服务的绿地景观指标体系,综合评估2000—2018年广州旧城区绿地的空间恢复力水平及适应性转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旧城区绿地的恢复力演化具有明显的核心区与外围区的时空分异,在拆除重建阶段呈现快速开发—快速释放—重组的转化,在微更新阶段主要呈现开发—保护的提升,并具有提升型、稳定型和更替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服务适应性。由此说明,城市更新具有调节社会—生态系统服务治理的效果。其中,绿地形状指数、5 min可达绿地率以及土地利用混合度对核心区绿地恢复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外围区治理提供参考。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更新政策与城市绿地空间恢复力演化的关系,为促进旧城区绿地空间更新治理提供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理论与实证案例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仝纪龙 李发荣 袁九毅 王鹏波
本文选取兰州市(涵盖五区三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方法优化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选取其中1986、1995、2000和2007年这四年作为代表年,在GIS和RS平台下利用遥感影像、基础地理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对兰州市二十年来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计算得出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41.589 9-41.732 0之间,表明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为一般,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为一般水平,较适合人类的生存。并系统分析了造成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偏低的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因素。基于以上,本文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兰州市未来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兰州市 原因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