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5)
2023(9998)
2022(8586)
2021(7701)
2020(6692)
2019(15395)
2018(15027)
2017(28550)
2016(16086)
2015(17785)
2014(17648)
2013(17689)
2012(16470)
2011(14923)
2010(14807)
2009(13722)
2008(13699)
2007(12420)
2006(10643)
2005(9271)
作者
(50357)
(42516)
(42444)
(40163)
(26946)
(20747)
(19346)
(16773)
(15935)
(14957)
(14364)
(14228)
(13720)
(13538)
(13248)
(13190)
(13133)
(12541)
(12336)
(12213)
(10859)
(10376)
(10205)
(9711)
(9572)
(9486)
(9317)
(9301)
(8709)
(8669)
学科
(65596)
经济(65526)
管理(43409)
(42129)
(32370)
企业(32370)
方法(32305)
数学(29170)
数学方法(28933)
(19239)
(17337)
中国(15628)
(15452)
地方(14246)
(14223)
贸易(14223)
(13763)
业经(13474)
农业(12997)
(11871)
环境(11272)
(10417)
财务(10404)
财务管理(10377)
企业财务(9815)
(9667)
银行(9604)
技术(9370)
(9129)
(9075)
机构
大学(233709)
学院(232498)
(93100)
经济(91246)
管理(87203)
研究(80521)
理学(76294)
理学院(75352)
管理学(73960)
管理学院(73543)
中国(58774)
科学(54458)
(53041)
(49211)
业大(43478)
(42900)
农业(42655)
(40474)
研究所(39726)
中心(38107)
(35179)
财经(33030)
北京(30080)
(30024)
(29908)
(29597)
师范(29123)
经济学(28873)
农业大学(28565)
(28452)
基金
项目(163797)
科学(126983)
基金(118823)
研究(109880)
(107437)
国家(106542)
科学基金(89261)
社会(69798)
社会科(66154)
社会科学(66126)
(65097)
基金项目(64324)
自然(61089)
自然科(59684)
自然科学(59657)
自然科学基金(58625)
(55931)
教育(50336)
资助(47970)
编号(42549)
重点(37399)
(35609)
(35299)
(34100)
计划(33819)
成果(33076)
科研(32833)
创新(32023)
科技(30158)
课题(29690)
期刊
(95866)
经济(95866)
研究(60485)
学报(48106)
(46683)
中国(42318)
科学(40153)
大学(34112)
学学(32756)
(31356)
农业(31284)
管理(27344)
(19031)
金融(19031)
教育(18813)
技术(17666)
(17187)
业经(16258)
财经(16049)
经济研究(15832)
(13660)
问题(13592)
(13582)
业大(13032)
科技(11728)
技术经济(11619)
资源(11538)
商业(11151)
农业大学(11132)
(10865)
共检索到327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新才  岳立  张钦智  
兰州市是我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利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对兰州市城区居民的大气环境支付意愿进行了评估,得出居民对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平均支付意愿是140.97元/户/年,进一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证明只有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显著因素;利用虚拟变量回归模型估计了不同收入群体的平均最大支付意愿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浩  李世平  
基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市居民的调查数据,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对兰州市居民参与以房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支出方向、岗位职业、养老体系满意度、家庭工作人数、是否为"421"结构家庭、子女埋怨风险和信用风险对居民参与以房养老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有无配偶、家庭支出水平、对以房养老的了解程度对居民参与以房养老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制定多元化的以房养老模式、以中低收入群体为突破口、加强以房养老模式宣传、构建健全的以房养老信用体系、政府提供相应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春玲  付雨鑫  
公共性、外部性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城市大气环境保护中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从而对地方政府提出了制度要求。但现实情况表明,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弱化了地方政府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能力。因此,建立政府为主体、市场补充、社会参与的多中心制度供给,破解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瓶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汤惠君  田亚平  
根据广州市近 2 0年来的气象资料和环境监测资料 ,分析了广州市气象因素与城市大气污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探讨了城市大气污染的扩散和变化规律。分析表明 :广州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广州地处低纬度、高温、多雨、湿度大、热岛效应强、静风频率高、逆温频率高且以近地逆温为主的气象特征密切相关 ;认为要寻求有效防治大气污染的途径 ,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措施改善广州市的小气候环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国璋  方向明  
80年代以来,兰州市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影响了兰州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文章认为:工业生产大量用煤、某些企业布局不合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象因素是造成兰州市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兰州市大气污染的治理对策,指出清洁生产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炫蕾  陈兴鹏  庞家幸  
通过构建碳排放研究指标体系,测算各县区农业碳排放特征,并分析其演变规律;以碳排放量测算结果为基础,采用LMDI分析方法分析兰州市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近13年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土地翻耕产生的碳排放最大,占比超过40%;2015年兰州市各县农业碳排放差异较大,呈现边缘增长的结构,其中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三县农业碳排放总量占总排放量83.55%;农业经济发展对碳排放量增加呈现正效应,是导致农业碳排放增加的关键因素,而农业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增加有负向影响。本研究建议未来兰州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提倡土地轮作休耕,适当减少农药、化肥等使用量,推广种植绿肥作物;加大推进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兰州农业碳减排工作顺利进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邓少福  杨太保  
通过对近十年来兰州市噪声监测资料的系统分析研究,得出了近十年来兰州市噪声源构成、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功能区噪声和城区各区噪声的污染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原因。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监管、城市规划、技术、声环境网络化建设和宣传教育等方面探讨了针对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一虹  周畅  
我国政府环境履责审计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体系,大部分研究停留于理论层面,结合实际环境治理问题、采用适当的环境审计方法对政府环境履责审计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在目前的会计、审计框架下,采用环境重置成本法对环境治理的价值进行计量,进而评价政府环境治理投入的绩效,是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根据环境重置成本法的计量模型和方法,得出兰州市2013年至2015年规划的大气治理的环境价值为2 123.5亿元。根据2014年兰州市实际发生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本与环境价值比较,取得兰州市2014年大气三项主要污染物治理审计绩效分析:SO2实际治理效果高于应有效果;NO2治理并未达到应有效果;PM10治理达到应有效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莹  白墨  张巍  杨开忠  王学军  
本文旨在用统计的方法 ,分析影响北京市居民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而付费的支付意愿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对被调查者支付意愿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家庭收入 ,其次是年龄、家庭人口数和教育水平。其中 ,收入和教育水平对支付意愿的影响为正 ,年龄和家庭人口数的影响为负。对调查范围内八个行政区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均值比较显示 ,这八个区居民的支付意愿没有显著性差异。本文的结论是 ,提高收入水平和环境意识水平 ,是提高公众为改善环境质量而付费的支付意愿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艳  杨小凤  刘盼  王泰炳  杜雅丽  
[目的]在当前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是增加农户农业收入的必要举措,深入剖析农户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及影响因素,对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兰州市榆中、永登、皋兰3县种植户为调研对象,探究影响农户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意愿的因素。[方法]基于638户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从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经济特征、耕地经营特征3方面拟选14个自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自变量的Sig.和Exp(B)值判别影响3县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研究区大多数被调查户(榆中75.00%、永登68.18%、皋兰72.82%)都愿意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收入贡献、耕地面积、土壤质量、道路宽度对3县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有效劳动力数量、非农业收入比重、耕地块数对3县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学历结构对榆中县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收入对榆中和皋兰2县农户适度规模经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家庭有效劳动力数量、非农业收入比重、农业收入贡献、耕地面积、土壤质量、道路宽度对各县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具有相对较大的影响。提出以下建议:完善农村“留才”“引才”机制,吸引高学历人才返乡从事规模化经营;促进土地流转;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多元化融合发展新业态,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莉叶  陈兴鹏  庞家幸  段建军  
论文将工业部门基于产值分为高、中、低产值行业,测算了兰州市2007—2016年9种主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运用LMDI法(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将碳排放增量分解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能源强度4种效应。结果表明,2007—2016年碳排放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累积效应为负,经济增长和能源结构的累积效应为正,能源结构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通过情景设置,发现综合减排模式效果显著,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斌  公维民  张怀林  王凯佳  赵航  
依据兰州市2016年工商企业登记数据,运用基于距离的产业集聚研究方法,分析了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不均衡,自东向西依次为中心高密度地带、过渡地带、扇形低密度地带,呈现出"圈层+扇形"的空间结构特征;从不同行业来看,金融保险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聚趋势更为明显,而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集聚趋势较弱,并且除金融保险业呈现出多中心的集聚特征外,其余行业都是单中心集聚;就不同规模而言,较大规模企业的集聚范围较大但集聚程度较弱,而较小规模企业的集聚范围较小但集聚程度较强,成为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主导力量;城市功能分区、地价租金水平、交通便捷程度、办公空间分布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花  张志斌  王伟军  
以兰州市为例,依据空间区位理论、商圈理论等为指导,借助Arc GIS10.2、Geo Da软件,基于多变量视角综合运用反距离空间插值、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从空间布局、内部差异、集聚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来揭示兰州市大中型超市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兰州市超市总体呈"西疏东密"的不均衡特征;内部差异较大且不同规模超市的分布特征不同;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强;呈明显的商业中心趋向性;与城市地价耦合关系也较为显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常跟应  李曼  席亚宏  刘书朋  
基于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运用路径方法,分析了影响中国公众对限塑令态度的社会心理和社会人口变量。结果表明,社会人口变量中,只有教育与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呈正相关,且社会人口变量只能解释公众对限塑令态度方差的很小一部分。相较而言,社会心理变量能更好解释中国公众对限塑令态度的差异,集体主义价值观和新生态观与限塑令态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新生态观受集体主义价值观、后物质价值取向、一般环境知识和特定环境知识的影响。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购物中自带购物袋的意向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基于西方社会实践发展而来的环境态度—行为理论也适合解释中国以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为目的的个人环境态度和行为。但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世界观、环境观等处在不断变化中,对社会和环境的认知不稳定、不协调,使得模型的解释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需要进一步揭示中国公众环境态度和行为的特殊性,发展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行为解释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丽红  石培基  郝方方  
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对于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特大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等数量统计模型,对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水平进行分析,并找出造成差异的驱动因素,以期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为兰州市合理配置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