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9)
- 2023(8283)
- 2022(6991)
- 2021(6334)
- 2020(5077)
- 2019(11482)
- 2018(10847)
- 2017(20249)
- 2016(11396)
- 2015(12142)
- 2014(11640)
- 2013(11549)
- 2012(10679)
- 2011(9686)
- 2010(9557)
- 2009(8591)
- 2008(8528)
- 2007(7326)
- 2006(6494)
- 2005(5450)
- 学科
- 济(45272)
- 经济(45224)
- 管理(27983)
- 业(27192)
- 企(20086)
- 企业(20086)
- 方法(19836)
- 数学(17870)
- 数学方法(17667)
- 农(13449)
- 学(12298)
- 地方(11420)
- 中国(11249)
- 业经(9953)
- 财(9857)
- 农业(9441)
- 贸(9127)
- 贸易(9126)
- 易(8769)
- 环境(8103)
- 制(6772)
- 技术(6752)
- 融(6167)
- 金融(6165)
- 划(5949)
- 产业(5870)
- 银(5774)
- 银行(5723)
- 务(5613)
- 财务(5608)
- 机构
- 大学(164157)
- 学院(162514)
- 济(62192)
- 经济(61023)
- 研究(60730)
- 管理(58552)
- 理学(52056)
- 理学院(51249)
- 管理学(49989)
- 管理学院(49720)
- 科学(43136)
- 中国(42575)
- 农(39829)
- 京(35533)
- 所(32526)
- 业大(32404)
- 农业(32032)
- 研究所(30619)
- 中心(27242)
- 财(25664)
- 江(24456)
- 范(23146)
- 师范(22760)
- 院(22110)
- 州(21754)
- 农业大学(21621)
- 财经(21515)
- 北京(21449)
- 省(19885)
- 经(19706)
- 基金
- 项目(122460)
- 科学(96107)
- 基金(90807)
- 家(84176)
- 国家(83513)
- 研究(78290)
- 科学基金(69974)
- 社会(51280)
- 基金项目(49549)
- 自然(49244)
- 社会科(48712)
- 社会科学(48695)
- 自然科(48166)
- 自然科学(48144)
- 省(47678)
- 自然科学基金(47294)
- 划(42230)
- 资助(35708)
- 教育(35469)
- 重点(28430)
- 编号(28160)
- 计划(26389)
- 发(26349)
- 部(26058)
- 创(25574)
- 科研(24399)
- 创新(24083)
- 科技(23459)
- 国家社会(22015)
- 业(21525)
共检索到226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花 张志斌 王伟军
以兰州市为例,依据空间区位理论、商圈理论等为指导,借助Arc GIS10.2、Geo Da软件,基于多变量视角综合运用反距离空间插值、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从空间布局、内部差异、集聚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来揭示兰州市大中型超市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兰州市超市总体呈"西疏东密"的不均衡特征;内部差异较大且不同规模超市的分布特征不同;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强;呈明显的商业中心趋向性;与城市地价耦合关系也较为显著。
关键词:
大中型超市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兰州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永平 纪学朋
以兰州牛肉面的发祥地——兰州市为例,运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法,探讨了兰州市牛肉面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其形成发展与空间布局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兰州市牛肉面馆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范围所在的黄河两岸狭长带状河谷之内,空间偏向性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密西疏,南密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城区之间的集聚规模和集聚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兰州市牛肉面馆呈现中心集聚与外围扩散并存的分布态势,"多中心"空间格局明显,且表现出沿城市综合中心、重要商圈分布的特征,并形成了三大集聚片区,分别为城关—七里河集聚区、西固集聚区及安宁集聚区。受限于独特的河谷地形,城市分区之间相对孤立,难以形成连片集聚区。兰州牛肉面,这一独特地理饮食文化现象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必然的、关联的,其形成发展和空间布局均受到兰州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传承、民族构成、人口分布以及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永平 纪学朋
以兰州牛肉面的发祥地——兰州市为例,运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法,探讨了兰州市牛肉面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其形成发展与空间布局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兰州市牛肉面馆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范围所在的黄河两岸狭长带状河谷之内,空间偏向性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密西疏,南密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城区之间的集聚规模和集聚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兰州市牛肉面馆呈现中心集聚与外围扩散并存的分布态势,"多中心"空间格局明显,且表现出沿城市综合中心、重要商圈分布的特征,并形成了三大集聚片区,分别为城关—七里河集聚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斌 公维民 张怀林 王凯佳 赵航
依据兰州市2016年工商企业登记数据,运用基于距离的产业集聚研究方法,分析了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不均衡,自东向西依次为中心高密度地带、过渡地带、扇形低密度地带,呈现出"圈层+扇形"的空间结构特征;从不同行业来看,金融保险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聚趋势更为明显,而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集聚趋势较弱,并且除金融保险业呈现出多中心的集聚特征外,其余行业都是单中心集聚;就不同规模而言,较大规模企业的集聚范围较大但集聚程度较弱,而较小规模企业的集聚范围较小但集聚程度较强,成为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主导力量;城市功能分区、地价租金水平、交通便捷程度、办公空间分布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帅 陈忠暖 黄方方
以广州市华润万家超市与好又多超市为例,结合不同品牌、不同业态分析连锁超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发现:1连锁超市总体上呈现向心圈层分布,并表现沿城市主干道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延伸的态势;2不同品牌连锁超市的空间集聚现象都很明显,呈现从中心城区到外围递减的集聚特征,但不同品牌、不同业态连锁超市的空间集聚程度不一;3人口规模、消费能力、城乡差异、交通通达性及附近有无商圈均对超市区位选择影响呈现正相关,但不同品牌、不同业态类型超市之间区位选择侧重因素不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佳 李赓 王琛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存在着大量建筑被拆除、建筑寿命超短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也引发了城市历史风貌丧失、旧城区社区解体等问题。基于对兰州市城关区154个被拆除建筑单元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各类型建筑被拆除的原因。结果显示:工业类、居住类和商业类被拆除建筑的建筑寿命分别为20. 5年、31. 5年和16. 5年;工业类建筑寿命受自身结构影响较大;离公园远和房价高的居住类建筑更容易被拆除;商业类建筑寿命则主要受所在区域房价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建筑寿命 短命建筑 影响因素 城市更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丽红 石培基 郝方方
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对于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特大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等数量统计模型,对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水平进行分析,并找出造成差异的驱动因素,以期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为兰州市合理配置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空间差异 土地集约利用 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炫蕾 陈兴鹏 庞家幸
通过构建碳排放研究指标体系,测算各县区农业碳排放特征,并分析其演变规律;以碳排放量测算结果为基础,采用LMDI分析方法分析兰州市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近13年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土地翻耕产生的碳排放最大,占比超过40%;2015年兰州市各县农业碳排放差异较大,呈现边缘增长的结构,其中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三县农业碳排放总量占总排放量83.55%;农业经济发展对碳排放量增加呈现正效应,是导致农业碳排放增加的关键因素,而农业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增加有负向影响。本研究建议未来兰州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提倡土地轮作休耕,适当减少农药、化肥等使用量,推广种植绿肥作物;加大推进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兰州农业碳减排工作顺利进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新才 岳立 张钦智
兰州市是我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利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对兰州市城区居民的大气环境支付意愿进行了评估,得出居民对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平均支付意愿是140.97元/户/年,进一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证明只有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显著因素;利用虚拟变量回归模型估计了不同收入群体的平均最大支付意愿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常跟应 李曼 席亚宏 刘书朋
基于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运用路径方法,分析了影响中国公众对限塑令态度的社会心理和社会人口变量。结果表明,社会人口变量中,只有教育与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呈正相关,且社会人口变量只能解释公众对限塑令态度方差的很小一部分。相较而言,社会心理变量能更好解释中国公众对限塑令态度的差异,集体主义价值观和新生态观与限塑令态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新生态观受集体主义价值观、后物质价值取向、一般环境知识和特定环境知识的影响。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购物中自带购物袋的意向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基于西方社会实践发展而来的环境态度—行为理论也适合解释中国以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为目的的个人环境态度和行为。但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世界观、环境观等处在不断变化中,对社会和环境的认知不稳定、不协调,使得模型的解释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需要进一步揭示中国公众环境态度和行为的特殊性,发展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行为解释模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志斌 王凯佳
使用地理爬虫软件收集百度地图的POI数据,拾取商业网点并建立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借助Arc GIS和Crime Stat软件,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和Ripley’s K函数等方法,从不同维度揭示了兰州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商业网点分布不均衡,呈多中心空间结构,区际差异较大,且以城关区最为密集;分业态来看,各类业态网点均表现出在城关区高度聚集的特征,空间结构大体相似但仍有不同;从区位熵测度结果来看,四区均存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业态网点,城关区优势产业居多。除此以外,各业态网点集聚尺度各不相同,区位选择范围也有所差异。
关键词:
POI 商业网点 空间结构 兰州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婷婷 冯长春 杨永春
以兰州市街道内居民点为基本研究单元,借助GIS网络分析技术,通过构建空间分布公平指数模型,探寻兰州市市区教育设施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公平性程度。结果表明:兰州市市区中学设施随地形呈带状多中心分散组团式空间结构,区域供给规模差异大且与人口分布不协调,中学交通可达性普遍较高但合理服务范围不能覆盖到所有居民点。中学空间分布的公平性程度以城关区为高值集聚区,狭长地形的东西两端中学教育设施严重不足,城关区各个居民点处居民享有的中学教育资源较公平,而七里河区不同居民点处的中学教育设施公平性相差较大,为了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区域内部居民"择校"趋向明显。这种空间分布特征是在自然地理条件、历史因素、城市规划和政府...
关键词:
空间分析 公平性指数模型 教育设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新红 陈越依
城市贫困空间分布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已有研究集中于低收入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探讨,鲜有从"贫困住区"这一空间实体视角开展研究。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兰州市区155个贫困住区的空间分布状态及其与基础地理要素的空间关系进行了探析。结果表明,贫困住区在市区尺度上整体呈凝聚型分布,在组团尺度上的不均衡分布也很显著。贫困住区在市区形成了两个高密度区和4个较高密度区,它们或为组团中心,或邻近组团中心,其中棚户区和城中村分布较多。从与城市空间基础地理要素的关系来看,贫困住区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的规律性,即远离黄河,趋近于洪道、山体和铁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爱文 赵雪雁 张文婷
本文利用兰州市居民购物行为调查问卷,从不同类型商品和不同商业中心出发,分析影响居民购物决策的因素。一方面,通过构建购物信息渠道多样化指数、购物决策因子评价指数分析影响居民选购不同类型商品的因素;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商业中心地认知指数、购物因子评价指数,分析了影响居民选择不同购物中心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①购物信息的获取因商品等级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渠道,商品等级越高,购物信息渠道越单一;②影响居民选购不同类型商品的因素不同,各种因子评价指数因商品等级的提高而显示出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性变化;购买不同类型商品的决策因子各不相同,随着商品等级的提高,商品知名度和质量指数也逐渐升高,而可达性因素逐渐降低,心理因素评价指数也随之提高;③居民对不同商业中心的认知水平不同,影响居民选择不同商业中心的决策因素不同,传统的商业中心由于交通、认知等优势,在兰州市居民购物决策活动占据主体地位。
关键词:
兰州市 居民购物行为 决策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段东霞
随着经济与城市商业的发展,商圈在大中型城市经济贡献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以其特有的污染少、直接带动消费、接近消费者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商圈重心在大中型城市的商圈发展过程中显现得比较突出,其核心优势是带动整个商圈的发展。商圈重心移动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对一个商圈的形成、走势、规模及前景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这些都会在商圈的发展轨迹上有所体现,本文以发展较为成熟的广东省广州市天河路商圈为例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商圈重心 移动 天河路商圈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