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6)
- 2023(1902)
- 2022(1788)
- 2021(1700)
- 2020(1472)
- 2019(3744)
- 2018(3694)
- 2017(7083)
- 2016(4118)
- 2015(4542)
- 2014(4682)
- 2013(4827)
- 2012(4604)
- 2011(4156)
- 2010(4149)
- 2009(3848)
- 2008(3630)
- 2007(3208)
- 2006(2882)
- 2005(2592)
- 学科
- 济(19779)
- 经济(19770)
- 管理(8673)
- 土地(8356)
- 业(7899)
- 方法(7326)
- 数学(6810)
- 地方(6791)
- 数学方法(6697)
- 学(5990)
- 农(5765)
- 企(5447)
- 企业(5447)
- 农业(3976)
- 经济学(3912)
- 中国(3584)
- 环境(3396)
- 问题(3351)
- 资源(3193)
- 城市(3053)
- 业经(3033)
- 财(2866)
- 地方经济(2652)
- 和(2594)
- 发(2568)
- 生态(2434)
- 制(2392)
- 城市经济(2041)
- 划(1909)
- 技术(1793)
- 机构
- 学院(55265)
- 大学(55165)
- 管理(21984)
- 研究(21222)
- 济(18758)
- 理学(18290)
- 经济(18201)
- 理学院(18019)
- 管理学(17616)
- 管理学院(17528)
- 中国(16447)
- 科学(15405)
- 京(14038)
- 农(13702)
- 所(11404)
- 业大(11360)
- 中心(10906)
- 农业(10877)
- 州(10612)
- 研究所(10540)
- 江(9957)
- 省(9060)
- 北京(8817)
- 范(8596)
- 师范(8520)
- 院(8276)
- 资源(8271)
- 市(8169)
- 财(7774)
- 农业大学(7238)
- 基金
- 项目(40162)
- 科学(30687)
- 基金(27437)
- 研究(27182)
- 家(24616)
- 国家(24408)
- 科学基金(20352)
- 省(16656)
- 社会(16110)
- 社会科(15168)
- 社会科学(15156)
- 基金项目(15105)
- 划(14601)
- 自然(14299)
- 自然科(13898)
- 自然科学(13893)
- 自然科学基金(13589)
- 教育(11814)
- 资助(11318)
- 编号(11098)
- 重点(9163)
- 发(8998)
- 计划(8720)
- 课题(8514)
- 科技(8454)
- 部(8433)
- 成果(8348)
- 科研(7717)
- 创(7611)
- 创新(7253)
共检索到87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袁春 王静 乔陆印
研究目的:分析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熵变情况,剖析该系统的综合发展度与协调发展度,确定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变化情况。研究方法:采用耗散结构理论和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研究结果:(1)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有序性偏低,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熵的影响很大;(2)系统综合发展度在不断提高,并且各要素层之间的协调度水平比较高;(3)对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较大的指标是绿地比例、征用耕地比例、单位建设用地产值;(4)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欧式贴近度在不断增加,表明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研究结论: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与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可以清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石峰 颉耀文 田文婷 焦继宗
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解决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紧张的人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证研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土地集约趋势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土地集约度的定量计算对兰州市8个区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中自主开发了土地集约度评价软件,以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指标值的方式,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得到集约度值,采用数轴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集约度值进行分类,确定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各区县集约利用度差异较大,基本上分为4个等级,其中I级的有城关区,Ⅱ级的有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Ⅲ级的有红古区、榆中县,Ⅳ级的有皋兰县、永登县...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多因素综合模型 兰州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丽红 石培基 郝方方
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对于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特大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等数量统计模型,对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水平进行分析,并找出造成差异的驱动因素,以期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为兰州市合理配置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空间差异 土地集约利用 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海猛 石培基 王录仓 王祖静
研究目的:以兰州市为案例探讨低碳目标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途径。研究方法:模糊线性规划,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证分析,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从碳源和碳汇两方面构建模型显示碳蓄积最大化优化解与碳排放最小化优化解基本吻合。对兰州市2005年以及规划目标年的碳蓄积量和碳排放量进行估算,与原规划方案相比,优化方案到2020年兰州市年均碳蓄积量可增加14.7万t,年均碳排放量可减少18.69万t。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设用地和林地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碳排放量约占97%,林地、耕地、牧草地是主要碳汇,碳蓄积量约占84%。研究结论:低碳目标导向的优化方案对于增汇减源的效果明...
关键词:
土地规划 低碳 模糊线性规划 兰州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杰 吴斌 欧名豪 刘琼 欧维新
研究目的:在区域范围内将土地利用系统作为整体进行综合规划,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构建层次分明、关系明确的土地利用系统优化目标体系,并将其量化为多目标系统优化数学模型,以兰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解释结构模型和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1)优化方案满足了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多目标对土地的需求;(2)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研究结论: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辅助构建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系统优化,可望兼顾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多目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
土地利用系统 优化 解释结构模型 多目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婧 郑新奇
在当前国家推行节约型社会、严格土地集约利用及管理的宏观环境下,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对存量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进行测算和挖掘,是城镇发展规划建设的重要问题。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潜力测算,并进一步考虑潜力的空间释放方案。研究结合智能模拟方法,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对多套方案进行了演化模拟,最后从形态紧凑的角度进行了方案评价与优选。结果显示,该方法体系可操作性强,研究结果在数量和空间方面可视化程度高,模拟方案可作为规划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志娟 陈宇晟
本文运用熵值法和离散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测算出包含经济、资源、生态三个子系统的综合人口承载力模型,并且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通过与兰州市实际承载人口的对比,得出兰州市人口承载力的状况。
关键词:
离散系数 熵值法 人口承载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璐 谢俊奇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效益作为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有效度量标准,其分析对于提高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分析水平可以通过改进计算模型的方法来实现。本文探讨将小波神经网络这一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土地利用效益分析中进行研究。以兰州市为研究区,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建立了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兰州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并与熵值法、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的效率性与精确性更高,效果更好,具有较好的适用价值。这为土地利用效益的方法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路;同时,也为兰州市土地资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爱民,刘加林,缪磊磊,高翔
土地利用作为人地关系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地关系的最直接的反映。本文以兰州市为例,对其土地利用的特征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反映该地区人地关系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人地关系,土地利用,特征指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博文
通过构建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16年兰州市和全国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6年,兰州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逐年提高,但2009—2016年兰州市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对2016年西部9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进行排序,兰州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排名处于最低水平。
关键词:
兰州市 基础设施 承载力 评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评价指标体系 兰州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综合脆弱性指数不断下降,抗脆弱性能力不断增强。当前城市脆弱性正从生态环境主导型脆弱性向经济主导型脆弱性转变。较低的经济水平制约着交通、人口、资源开发、人居环境等的健康发展,使城市社会发展受到掣肘。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民生,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评价指标体系 兰州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仝纪龙 李发荣 袁九毅 王鹏波
本文选取兰州市(涵盖五区三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方法优化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选取其中1986、1995、2000和2007年这四年作为代表年,在GIS和RS平台下利用遥感影像、基础地理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对兰州市二十年来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计算得出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41.589 9-41.732 0之间,表明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为一般,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为一般水平,较适合人类的生存。并系统分析了造成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偏低的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因素。基于以上,本文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兰州市未来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兰州市 原因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建珍 卢李朋 赵锐锋 姚玉龙
以位于西北的河谷型城市兰州市市区为例,引入流分析和土地利用活跃度分析,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测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研究区未利用土地资源较少,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林地、草地、水域比例较低,存在较大生态风险;②建设用地与耕地、草地、林地之间的转移关系是土地利用转移的关键关系,决定着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③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阶段性,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土地系统熵值增加,稳定性降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永春 杨晓娟
讨论了从计划经济到转型期中国河谷盆地型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利用发展趋势及理论设想,并以兰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在GIS技术支持下,以不同年份兰州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04年卫星遥感图为基础,在总结城市空间扩张特征、用地结构转变等整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弹性指数、转移矩阵和动态模型等若干方法,分析了1949~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扩张、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得出了城市新增用地扩展经济弹性指数由4.29上升到5.02,1976~2001年道路广场开发度高达19.30%,耗减度仅为1.37%,2001~2004年建成区内公共设施用地开发度跃至19.39%,农业用地耗减度高达13.66%,用地扩展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