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9)
2023(10843)
2022(9679)
2021(9213)
2020(7723)
2019(18083)
2018(18118)
2017(35203)
2016(19338)
2015(21548)
2014(21621)
2013(21542)
2012(19726)
2011(17723)
2010(17352)
2009(15650)
2008(15118)
2007(13076)
2006(11188)
2005(9689)
作者
(55585)
(46131)
(45668)
(43679)
(29678)
(22246)
(20858)
(18157)
(17561)
(16518)
(15940)
(15469)
(14735)
(14500)
(14286)
(14171)
(13998)
(13650)
(13247)
(13195)
(11452)
(11178)
(11028)
(10544)
(10363)
(10314)
(10224)
(10138)
(9357)
(9184)
学科
(74480)
经济(74398)
管理(53364)
(50846)
(42256)
企业(42256)
方法(36312)
数学(31591)
数学方法(31237)
(20325)
(18022)
(17903)
中国(17882)
地方(16409)
业经(15896)
农业(13011)
理论(12513)
(12450)
贸易(12446)
(12443)
(12033)
(11965)
财务(11906)
(11901)
财务管理(11887)
技术(11711)
环境(11387)
企业财务(11322)
(10285)
银行(10248)
机构
大学(267265)
学院(265265)
管理(107987)
(100328)
经济(97991)
理学(94444)
理学院(93345)
管理学(91664)
管理学院(91178)
研究(88224)
中国(63698)
科学(57592)
(57333)
(45348)
(45055)
(44364)
业大(42707)
研究所(40888)
中心(40729)
(37957)
财经(36923)
北京(35988)
农业(35792)
(35430)
师范(35071)
(33677)
(33381)
(32304)
经济学(29152)
师范大学(28482)
基金
项目(190252)
科学(148913)
基金(138119)
研究(136337)
(120969)
国家(119978)
科学基金(102950)
社会(84048)
社会科(79579)
社会科学(79557)
基金项目(74624)
(74261)
自然(69430)
自然科(67812)
自然科学(67792)
自然科学基金(66551)
(63220)
教育(62109)
资助(56999)
编号(55520)
成果(44378)
重点(42124)
(41574)
(39735)
(39310)
课题(37734)
科研(36827)
创新(36624)
教育部(35250)
计划(35235)
期刊
(105582)
经济(105582)
研究(75223)
中国(47397)
学报(45288)
科学(41287)
(40317)
管理(37440)
大学(33355)
(32493)
学学(31491)
教育(28664)
农业(28458)
技术(21858)
(20695)
金融(20695)
业经(17493)
财经(17087)
经济研究(16380)
理论(15717)
实践(14823)
(14823)
图书(14666)
(14493)
(14341)
问题(13990)
科技(13606)
(12515)
技术经济(12271)
资源(12180)
共检索到375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洋  张志斌  达福文  陈志杰  
本文以兰州市主城区2008年至2013年新建楼盘和同期所有公交站点及线路为研究数据,以统一半径缓冲区中乘客所能选择的公交线路的数量作为楼盘公交便捷性优劣的评判依据,运用相关分析法计算出楼盘房价与公交便捷性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1)兰州市新建住宅价格与公交便捷性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兰州市新建楼盘房价与公交便捷性间的相关性表现出四种类型,即以高房价-高便捷性(H-H)与低房价-低便捷性(L-L)类型为主,零星分布高房价-低便捷性(H-L)与低房价-高便捷性(L-H)类型楼盘;其中,H-H型楼盘向各自辖区的中心城区集聚分布特征明显,L-L型楼盘表现出向城市中心区外围扩散的边缘化分布;(3...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斌  巨继龙  李花  
从城市居民视角出发,构建影响城市人居满意度评价的问卷调查,选取设施完善度、出行便捷度、居住安全度、环境健康度、景观优美度和居民归属感6个一级指标和27个分指标,建立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模型。利用ARC/INFO平台,将兰州市主城区划分为83个评价单元,对人居环境空间特征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选取579个商品楼盘,借助地理信息统计软件Surfer8.0,生成房价等高线图,刻画其空间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定量评价人居环境与住宅价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兰州市人居环境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并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从各行政中心向周边逐渐递减,在一些发展热点地区出现"绅士化"与"老街坊"的分化;(2)兰州市住宅价格呈由东向西递减态势,且在各商业中心地带最高,由此向周边递减,在城市边缘地带出现"高档社区"与"城中村"相互毗邻的现象。(3)住宅价格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人居环境满意度高的地方,相应的住宅价格也高,住宅价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公共服务、交通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建超  吴群  钱畅  
研究目的:研究地质灾害对城镇住宅地价的影响及城镇住宅基准地价的地质灾害因素修正系数编制。研究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网格地价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基于兰州市1621个住宅地价调查样点数据的分析显示,地质灾害隐患可导致土地价值的降低,但作用程度在不同土地级别、不同空间位置存在差异,地质灾害对地价产生负作用的极值易出现在各类洪道、沟坡地带;运用兰州市公开出让住宅用地数据进行验算,将网格地价模型和GWR模型法得出的修正系数应用于兰州市基准地价修正法评估,验算结果基本符合兰州市地价实际情况,网格地价模型的验算结果较GWR模型更为平稳。研究结论:地质灾害因素修正系数的空间量化,有助于提高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综合脆弱性指数不断下降,抗脆弱性能力不断增强。当前城市脆弱性正从生态环境主导型脆弱性向经济主导型脆弱性转变。较低的经济水平制约着交通、人口、资源开发、人居环境等的健康发展,使城市社会发展受到掣肘。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民生,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翔  程慧波  鱼腾飞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流动穆斯林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能否适应城市生活,尽快融入城市,已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文章在对兰州市流动穆斯林主要分布地区调研、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萨默斯dy系数分析、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等对兰州市流动穆斯林在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宗教文化、日常生活方式)、心理等方面的适应程度进行系列评判,并提出了相应的结论与认知,为更好地服务和管理好这个群体提供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斌  公维民  张怀林  王凯佳  赵航  
依据兰州市2016年工商企业登记数据,运用基于距离的产业集聚研究方法,分析了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不均衡,自东向西依次为中心高密度地带、过渡地带、扇形低密度地带,呈现出"圈层+扇形"的空间结构特征;从不同行业来看,金融保险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聚趋势更为明显,而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集聚趋势较弱,并且除金融保险业呈现出多中心的集聚特征外,其余行业都是单中心集聚;就不同规模而言,较大规模企业的集聚范围较大但集聚程度较弱,而较小规模企业的集聚范围较小但集聚程度较强,成为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主导力量;城市功能分区、地价租金水平、交通便捷程度、办公空间分布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重要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济民  李秉文  
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与城市总体相匹配、完善轨道交通线网等六个方面来看,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具有现实必要性。通过对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2010版线网规划的适应性分析,认为该布局规划与现有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不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和城市品质的提升要求,应当在现有规划网络的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和完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彤玥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形、降水、街道单元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空间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评价分析结论的针对性及规划应对的可操作性,基于街道空间单元的研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识别的精度,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弹性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案例城市兰州城市脆弱性在三个组分上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可以降低暴露性、降低敏感性和提高适应能力为原则,针对呈现出不同脆弱性特征的城市空间单元施加相应的弹性规划干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彤玥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形、降水、街道单元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空间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评价分析结论的针对性及规划应对的可操作性,基于街道空间单元的研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识别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婷婷  冯长春  杨永春  
以兰州市街道内居民点为基本研究单元,借助GIS网络分析技术,通过构建空间分布公平指数模型,探寻兰州市市区教育设施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公平性程度。结果表明:兰州市市区中学设施随地形呈带状多中心分散组团式空间结构,区域供给规模差异大且与人口分布不协调,中学交通可达性普遍较高但合理服务范围不能覆盖到所有居民点。中学空间分布的公平性程度以城关区为高值集聚区,狭长地形的东西两端中学教育设施严重不足,城关区各个居民点处居民享有的中学教育资源较公平,而七里河区不同居民点处的中学教育设施公平性相差较大,为了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区域内部居民"择校"趋向明显。这种空间分布特征是在自然地理条件、历史因素、城市规划和政府...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杨秀平  贾云婷  翁钢民  李亚兵  牛晶  
实现城市旅游环境系统保护与城市旅游发展双赢是我国城市管理面临的重点问题,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途径,旅游环境系统韧性是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之一。本文将韧性理论应用于城市旅游环境系统研究,有助于解决旅游环境系统稳定发展需求与城市旅游不确定性干扰之间的矛盾。首先,本文界定了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的内涵,明确了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其次,从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的构成因素,探讨指标的稳定性、敏感性与适应性特征,构建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指标体系;再次,采用熵值法对指标体系客观赋权重,利用系统动力学的信息反馈性特征,构建了"现状延续型""经济优先型""生态保护型"等多情景下的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的仿真模型;最后,以兰州市为例测度该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对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的量化研究为旅游目的地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提升旅游环境系统的恢复与适应能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韧性旅游目的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袁春  王静  乔陆印  
研究目的:分析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熵变情况,剖析该系统的综合发展度与协调发展度,确定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变化情况。研究方法:采用耗散结构理论和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研究结果:(1)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有序性偏低,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熵的影响很大;(2)系统综合发展度在不断提高,并且各要素层之间的协调度水平比较高;(3)对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较大的指标是绿地比例、征用耕地比例、单位建设用地产值;(4)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欧式贴近度在不断增加,表明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研究结论: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与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可以清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缪磊磊  王爱民  
人地系统的调整与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兰州市为例 ,分析了兰州市人地系统存在的问题 ,并对兰州市人地系统的调整与优化作了探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璇琼  李永树  卢正  梁浩  
随着兰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热岛效应也逐渐加剧。以遥感技术为基础来研究兰州市的热岛效应。根据1999和2009两期遥感影像计算研究区的植被盖度、地表比辐射率和亮度温度等数据,利用这些数据通过基于影像的方法反演出研究区的地表温度,进而研究热岛效应。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兰州市西北部和东南部植被覆盖良好的区域地表温度低,热岛效应不明显;中部黄河沿岸主城区温度较高,热岛效应相对明显;西南部沙漠和黄土丘陵覆盖区地表温度高,热岛效应最严重。通过GIS的时空分析研究1999-2009年间兰州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化情况,结果得出这10年间兰州热岛效应的变化与植被盖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植被增加的区域热岛效应降低,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