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6)
2023(6969)
2022(5796)
2021(5059)
2020(3828)
2019(8880)
2018(8733)
2017(16122)
2016(8811)
2015(9697)
2014(9709)
2013(9874)
2012(9594)
2011(8987)
2010(9276)
2009(8416)
2008(8183)
2007(7361)
2006(6863)
2005(6483)
作者
(26780)
(22404)
(22227)
(20880)
(14608)
(10670)
(10008)
(8726)
(8613)
(8063)
(7750)
(7534)
(7376)
(7107)
(6968)
(6928)
(6599)
(6487)
(6453)
(6418)
(5673)
(5508)
(5407)
(5216)
(5098)
(5066)
(4957)
(4941)
(4595)
(4418)
学科
(46904)
经济(46863)
地方(20590)
管理(19730)
中国(19686)
(19356)
(13239)
(12332)
企业(12332)
业经(10997)
地方经济(10841)
方法(10337)
(10312)
农业(9439)
数学(8618)
数学方法(8549)
(8481)
金融(8481)
环境(8420)
(8060)
(7949)
银行(7939)
(7856)
发展(7303)
(7282)
城市(7022)
(6816)
贸易(6805)
(6717)
技术(6389)
机构
学院(128208)
大学(125047)
(53749)
研究(52533)
经济(52371)
管理(44346)
中国(39015)
理学(36457)
理学院(35863)
管理学(35292)
管理学院(35020)
科学(32156)
(29031)
(26946)
研究所(24170)
(23336)
中心(23203)
(22515)
(21669)
(20739)
(20728)
师范(20545)
(19426)
北京(18916)
业大(17778)
财经(17523)
(17234)
农业(17206)
师范大学(16514)
经济学(16362)
基金
项目(81829)
科学(64765)
研究(61007)
基金(57054)
(49606)
国家(49123)
科学基金(41877)
社会(39446)
社会科(37402)
社会科学(37395)
(33965)
基金项目(30459)
(28144)
教育(26437)
自然(25395)
(25210)
自然科(24778)
自然科学(24774)
编号(24482)
自然科学基金(24269)
资助(22200)
发展(20601)
(20250)
成果(19983)
重点(18868)
课题(18802)
(16749)
(16703)
国家社会(16124)
创新(15722)
期刊
(71501)
经济(71501)
研究(45023)
中国(32501)
(22520)
科学(18618)
学报(18075)
管理(17617)
教育(16588)
农业(15532)
(15411)
(15110)
金融(15110)
大学(13583)
业经(13201)
学学(12682)
技术(11446)
经济研究(10980)
问题(10856)
(8890)
财经(8275)
(8030)
城市(7904)
资源(7242)
(7215)
现代(7157)
商业(6856)
世界(6571)
科技(6288)
(6225)
共检索到215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鲜肖威  
兰州是最接近我国版图几何中心的一大城市,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历史上又是中原汉族和西北各族接触、融合的地方;其所在的兰州河谷盆地土质肥沃,灌溉便利,具备了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但直到解放前夕,兰州仍是一个落后的消费性城市,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远未得到充分利用。只是在解放后,兰州才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海霞  黄磊  
兰州作为大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环境、人口、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文章通过分析兰州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通过科学规划、转变模式、优化布局、统筹城乡等措施,为未来兰州的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兰州的中心带动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娜  夏永久  
在提出兰州市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了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发展的持续性及其系统的协调状况,并据此对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建杰,叶智宣  
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延和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兰州市现下辖榆中、永登、皋兰三县和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周区、安宁区以及红古五区.兰州市城市地域结构经过漫长的演化,在狭长的黄河河谷盆地上,逐渐形成了现在以政治、商业、科教为主导职能的城关区,以轻工业、机械、铁路交通枢纽为主的七里河区,以石油、化工为主的综合工业区——西固区,以电子仪表、高教为主的安宁区(图1).研究兰州城市地域结构对促进其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连华  
通过对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历程的槲里,发现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发展中存在:城市绿地率低、公共绿地较少、城市绿地在布局上缺乏系统性,城市绿地分布不均衡,防护绿地不足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及兰州域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实际相脱离,没有很好地体现兰州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步促进兰州河谷型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超平  马赤宇  李浩  
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无论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从区域资源特色而言,结合重点城市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是促进西部区域复兴和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分析了西部重点城市兰州发展的历史演变,研究了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和区域对兰州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拓展基地和提升中心的双重战略,并从产业和空间两方面提出了支撑战略实施的基本路径。以期对西部同类城市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斌  张新红  
1990年代以来,整合与协同成为城市相互关系的主流。兰州和西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相距最近的省会城市,相对完整的地域经济单元,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日益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为其整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城市群发展的客观要求,区域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及城市空间拓展的相向延伸,为其整合发展提供了必要动力;而建立跨区协调机构、建设高效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区域城镇体系,是其实现整合发展的有效途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文瑞  叶宜好  王亚慧  
旅游作为城市功能的一部分,城市发展与城市旅游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城市发展与城市旅游相互协调日益被学者们关注,但城市旅游和城市发展协调性水平是否与城市经济水平有着必然的关系是个有待论证的问题。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兰州和南京两市为案例地,运用Topsis法,构建指标体系,对2002、2004、2006、2008和2010年的城市发展与城市旅游的协调性水平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两市的协调性水平均处于上升之中,但兰州市的协调性水平大于南京市,年上升幅度兰州微大于南京,即经济发达城市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水平不一定高于其相对不发达城市。旅游发展规模、旅游发展模式和旅游发展历史是产生两市这种空间分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志斌  曹琦  师安隆  
开发区作为城市特殊组成部分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以兰州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从地域空间、产业经济和制度文化的角度来透视开发区与城市进行整合发展的基础,并以产业集群理论、精明增长策略作为理论依据,分别对开发区与城市在用地、基础设施、产业、制度四个方面的整合发展以及开发区内部的整合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对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文鑫  杨永春  马交国   毛利伟  
由于人口和产业向城区的快速聚集所引致的用地紧缺、地价过高和人居环境恶化等因素,中国部分城市已逐步进入了人口和产业的扩散过程,甚至还出现了居住用地的郊区化过程,推动了我国部分城市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兰州市中心城区地处黄河河谷盆地,目前也出现了地价过高、后备用地有限、人居环境欠佳、城市人口和产业聚集快等问题;提出了在榆中盆地建设新城(区)的设想,以兰州榆中新城(区)的规划为例,分析了我国新城(区)建设的相关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德强  江海萍  
兰州城市经济功能特点及其发展战略分析张德强,江海萍一、兰州市城南经济功能问题分析(一)城市功能结节点分析。城市地域中对人口流动和物资能量交换产生聚焦作用和聚散功能的地段在城市地理中算为结节点和地域。兰州市的功能结节点和结节地域特点有;1.结节点规模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杨慧敏  
中国快速城镇化引起乡村聚落的巨大变化。中国过去乡村聚落的变化轨迹以及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后乡村聚落的格局为中国乡村聚落未来发展提供参照,但现代化过程中乡村资源经济利用的人口承载力奠定了乡村聚落发展大势的基础。在国内外聚落比较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乡村聚落形成条件及变化,提出城镇化发展中聚落发展的四种主要型式:规模粮作村,专业化农业村,旅游专业村和居住型村落。此外,还会有不同形式的混合村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静  段汉明  
兰州地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对城市发展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城市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上聚集发展,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均衡性特征。随着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用地也在不断的扩张,但兰州城市由于其周围特殊的地域环境,不能无限制的"外溢"式发展,而必须选择一种适合于不连续城市用地的空间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就是在现有的城市建设区以外开辟与老城平行,并能容纳新产生的城市职能的新城区。通过对兰州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兰州城市空间跳跃式发展的必然性和跳跃的方向。为西北地区城市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缪磊磊  王爱民  
人地系统的调整与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兰州市为例 ,分析了兰州市人地系统存在的问题 ,并对兰州市人地系统的调整与优化作了探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秀丽  
在工业4.0战略提出的背景下,结合兰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物流发展现状,从智能制造、智能运输、智能配送和智能仓储四个方面提出了兰州市智能物流的发展对策,为兰州市的智慧智能物流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