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5)
2023(9593)
2022(7925)
2021(7152)
2020(5596)
2019(12852)
2018(12576)
2017(23789)
2016(13202)
2015(14303)
2014(14281)
2013(14378)
2012(14154)
2011(13166)
2010(13585)
2009(12301)
2008(12224)
2007(10945)
2006(10111)
2005(9485)
作者
(40692)
(33836)
(33790)
(31681)
(22047)
(16217)
(15209)
(13105)
(13079)
(12225)
(11913)
(11623)
(11197)
(10964)
(10718)
(10605)
(10051)
(9929)
(9829)
(9782)
(8826)
(8449)
(8250)
(7894)
(7622)
(7614)
(7556)
(7440)
(6930)
(6791)
学科
(67004)
经济(66949)
管理(30678)
(29043)
地方(25688)
中国(24086)
(20210)
企业(20210)
方法(18930)
(18045)
数学(16234)
数学方法(16057)
业经(14513)
地方经济(14307)
(14098)
农业(12678)
(12168)
环境(11629)
(11525)
金融(11523)
(11064)
(10744)
银行(10719)
(10706)
(10520)
(9776)
贸易(9766)
产业(9641)
(9249)
(8876)
机构
学院(194416)
大学(193040)
(80209)
研究(78604)
经济(78296)
管理(67123)
中国(57548)
理学(56326)
理学院(55378)
管理学(54293)
管理学院(53904)
科学(49760)
(43958)
(41293)
研究所(37574)
(35289)
(35234)
中心(34051)
(32144)
(31280)
师范(30961)
(28967)
(28326)
北京(28272)
业大(28091)
农业(27314)
财经(27294)
师范大学(25175)
经济学(25004)
(24581)
基金
项目(127732)
科学(101191)
研究(93035)
基金(90923)
(80340)
国家(79661)
科学基金(67083)
社会(59777)
社会科(56696)
社会科学(56681)
(51403)
基金项目(48194)
(43907)
自然(42012)
教育(41362)
自然科(40979)
自然科学(40966)
自然科学基金(40193)
编号(36718)
资助(35961)
(35235)
成果(30438)
重点(30282)
发展(28301)
(27846)
课题(27836)
(27224)
(25955)
国家社会(24732)
创新(24509)
期刊
(100382)
经济(100382)
研究(64107)
中国(44264)
(33469)
学报(31484)
科学(30900)
管理(25283)
教育(24041)
(23907)
大学(23080)
农业(22959)
学学(21690)
(20512)
金融(20512)
业经(17164)
技术(16446)
经济研究(15644)
问题(14658)
财经(13295)
(11777)
资源(11664)
(11580)
(11138)
现代(9749)
商业(9603)
世界(9512)
科技(9428)
技术经济(9374)
(9350)
共检索到311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建杰,叶智宣  
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延和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兰州市现下辖榆中、永登、皋兰三县和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周区、安宁区以及红古五区.兰州市城市地域结构经过漫长的演化,在狭长的黄河河谷盆地上,逐渐形成了现在以政治、商业、科教为主导职能的城关区,以轻工业、机械、铁路交通枢纽为主的七里河区,以石油、化工为主的综合工业区——西固区,以电子仪表、高教为主的安宁区(图1).研究兰州城市地域结构对促进其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德强  江海萍  
兰州城市经济功能特点及其发展战略分析张德强,江海萍一、兰州市城南经济功能问题分析(一)城市功能结节点分析。城市地域中对人口流动和物资能量交换产生聚焦作用和聚散功能的地段在城市地理中算为结节点和地域。兰州市的功能结节点和结节地域特点有;1.结节点规模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海霞  黄磊  
兰州作为大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环境、人口、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文章通过分析兰州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通过科学规划、转变模式、优化布局、统筹城乡等措施,为未来兰州的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兰州的中心带动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娜  夏永久  
在提出兰州市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了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发展的持续性及其系统的协调状况,并据此对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连华  
通过对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历程的槲里,发现兰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发展中存在:城市绿地率低、公共绿地较少、城市绿地在布局上缺乏系统性,城市绿地分布不均衡,防护绿地不足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及兰州域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实际相脱离,没有很好地体现兰州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步促进兰州河谷型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超平  马赤宇  李浩  
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无论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从区域资源特色而言,结合重点城市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是促进西部区域复兴和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分析了西部重点城市兰州发展的历史演变,研究了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和区域对兰州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拓展基地和提升中心的双重战略,并从产业和空间两方面提出了支撑战略实施的基本路径。以期对西部同类城市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斌  张新红  
1990年代以来,整合与协同成为城市相互关系的主流。兰州和西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相距最近的省会城市,相对完整的地域经济单元,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日益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为其整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城市群发展的客观要求,区域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及城市空间拓展的相向延伸,为其整合发展提供了必要动力;而建立跨区协调机构、建设高效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区域城镇体系,是其实现整合发展的有效途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鲜肖威  
兰州是最接近我国版图几何中心的一大城市,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历史上又是中原汉族和西北各族接触、融合的地方;其所在的兰州河谷盆地土质肥沃,灌溉便利,具备了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但直到解放前夕,兰州仍是一个落后的消费性城市,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远未得到充分利用。只是在解放后,兰州才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文瑞  叶宜好  王亚慧  
旅游作为城市功能的一部分,城市发展与城市旅游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城市发展与城市旅游相互协调日益被学者们关注,但城市旅游和城市发展协调性水平是否与城市经济水平有着必然的关系是个有待论证的问题。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兰州和南京两市为案例地,运用Topsis法,构建指标体系,对2002、2004、2006、2008和2010年的城市发展与城市旅游的协调性水平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两市的协调性水平均处于上升之中,但兰州市的协调性水平大于南京市,年上升幅度兰州微大于南京,即经济发达城市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水平不一定高于其相对不发达城市。旅游发展规模、旅游发展模式和旅游发展历史是产生两市这种空间分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士谋,张福保  
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南京城市的历史距今已有2,455年(从周元王四年即公元前472年筑城时起),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与我国的西安、洛阳、北京同称为四大古都。在南京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历代在此建立城郭都以江南盆地(秦淮河入长江处)为基础;随着历史政治、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解放后主要由于工业的集聚以及其它建设事业的扩大,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范围不断增长,南京市就逐步形成和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格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志斌  曹琦  师安隆  
开发区作为城市特殊组成部分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以兰州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从地域空间、产业经济和制度文化的角度来透视开发区与城市进行整合发展的基础,并以产业集群理论、精明增长策略作为理论依据,分别对开发区与城市在用地、基础设施、产业、制度四个方面的整合发展以及开发区内部的整合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对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文鑫  杨永春  马交国   毛利伟  
由于人口和产业向城区的快速聚集所引致的用地紧缺、地价过高和人居环境恶化等因素,中国部分城市已逐步进入了人口和产业的扩散过程,甚至还出现了居住用地的郊区化过程,推动了我国部分城市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兰州市中心城区地处黄河河谷盆地,目前也出现了地价过高、后备用地有限、人居环境欠佳、城市人口和产业聚集快等问题;提出了在榆中盆地建设新城(区)的设想,以兰州榆中新城(区)的规划为例,分析了我国新城(区)建设的相关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健生  李萍  张玉清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有效的评价指标之一。本研究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按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05年深圳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赤字构成并给出生态足迹矩阵,以使政策建议更有针对性;修正了Ulanowicz的发展能力模型,将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因子引入计算公式中,对深圳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深圳人均生态赤字为3.16 hm2/人,生态足迹是其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的57倍;1986年~2005年深圳生态赤字扩大10倍,20年间系统稳定性逐渐下降,近年有向良性化方向好转的趋势,2003...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静芳  王婧婷  
甘肃省物流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物流发展规模、物流服务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匹配性差,社会物流总成本在GDP中的比重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甘肃省区域经济的发展。物流活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兰州地处西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物流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用、物流管理手段等方面亟待加强。本文通过分析兰州市域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总结出了阻碍兰州市域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就兰州市域物流的发展前景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志斌  师安隆  
以兰州城市开发区为例,在对其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和客观划分的基础上,分别从城市形态、新城建设、人口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分异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所产生的影响,以期对兰州城市开发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及城市的合理规划和有序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