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9)
- 2023(12569)
- 2022(10821)
- 2021(10085)
- 2020(8294)
- 2019(19422)
- 2018(19165)
- 2017(36230)
- 2016(20042)
- 2015(22551)
- 2014(22667)
- 2013(22378)
- 2012(20442)
- 2011(18311)
- 2010(18093)
- 2009(16390)
- 2008(15913)
- 2007(13926)
- 2006(12306)
- 2005(10168)
- 学科
- 济(78928)
- 经济(78852)
- 管理(59961)
- 业(51799)
- 企(43485)
- 企业(43485)
- 方法(36187)
- 数学(31108)
- 数学方法(30730)
- 中国(23287)
- 农(20650)
- 地方(20142)
- 财(18714)
- 学(17801)
- 业经(17580)
- 环境(17355)
- 农业(13917)
- 和(13863)
- 理论(13799)
- 划(13250)
- 技术(12289)
- 贸(12207)
- 贸易(12197)
- 务(12193)
- 财务(12118)
- 财务管理(12098)
- 制(11886)
- 易(11753)
- 企业财务(11485)
- 教育(11336)
- 机构
- 大学(278802)
- 学院(277402)
- 管理(113740)
- 济(103568)
- 经济(100937)
- 理学(98708)
- 理学院(97596)
- 管理学(95941)
- 管理学院(95459)
- 研究(91415)
- 中国(65675)
- 京(60621)
- 科学(59189)
- 财(46120)
- 所(44895)
- 农(42845)
- 业大(42482)
- 中心(41869)
- 研究所(41175)
- 江(40373)
- 范(38717)
- 师范(38406)
- 北京(38211)
- 财经(37316)
- 州(35851)
- 院(34482)
- 经(33858)
- 农业(33384)
- 师范大学(31172)
- 技术(30098)
- 基金
- 项目(198118)
- 科学(155148)
- 研究(145288)
- 基金(141342)
- 家(122767)
- 国家(121738)
- 科学基金(105097)
- 社会(89963)
- 社会科(85131)
- 社会科学(85104)
- 省(78579)
- 基金项目(76282)
- 自然(69127)
- 自然科(67433)
- 自然科学(67417)
- 教育(66541)
- 自然科学基金(66139)
- 划(65845)
- 编号(60005)
- 资助(57556)
- 成果(47983)
- 重点(44023)
- 部(42649)
- 发(42155)
- 课题(41634)
- 创(40509)
- 创新(37743)
- 科研(37630)
- 项目编号(36586)
- 大学(36463)
- 期刊
- 济(111890)
- 经济(111890)
- 研究(80266)
- 中国(53482)
- 学报(43325)
- 科学(39947)
- 管理(39583)
- 农(37896)
- 教育(35548)
- 财(33729)
- 大学(32472)
- 学学(30019)
- 农业(27083)
- 技术(25600)
- 业经(18780)
- 融(18770)
- 金融(18770)
- 图书(18454)
- 财经(16764)
- 经济研究(16555)
- 问题(15861)
- 资源(14398)
- 科技(14215)
- 经(14081)
- 业(14014)
- 理论(13577)
- 技术经济(13439)
- 实践(12744)
- 践(12744)
- 现代(12734)
共检索到398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斌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工业和人口大规模集聚。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作为西部城市,兰州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导致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相对滞后。为了全面评价兰州城市人居环境,本文从组成城市人居环境的自然子系统、建筑子系统、支撑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等方面,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1990~2002年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趋势评价,并得出了一些主要的结论,对政府决策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兰州 城市人居环境 建设质量 评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娜 夏永久
在提出兰州市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了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发展的持续性及其系统的协调状况,并据此对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仝纪龙 李发荣 袁九毅 王鹏波
本文选取兰州市(涵盖五区三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方法优化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选取其中1986、1995、2000和2007年这四年作为代表年,在GIS和RS平台下利用遥感影像、基础地理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对兰州市二十年来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计算得出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41.589 9-41.732 0之间,表明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为一般,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为一般水平,较适合人类的生存。并系统分析了造成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偏低的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因素。基于以上,本文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兰州市未来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兰州市 原因 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屠锦敏 屈鹏举 董晓峰
近年来,都市圈理论的引入和创新发展,对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区域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强调了都市圈发展模式的特点,接着分析了兰州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兰州都市圈建设目标、原则与时序。
关键词:
都市圈 理论 兰州都市圈 发展战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尚正永 白永平
选择了适合评价兰州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型 ,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个方面对兰州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价 ,并对兰州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指标体系 定量评价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斌 巨继龙 李花
从城市居民视角出发,构建影响城市人居满意度评价的问卷调查,选取设施完善度、出行便捷度、居住安全度、环境健康度、景观优美度和居民归属感6个一级指标和27个分指标,建立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模型。利用ARC/INFO平台,将兰州市主城区划分为83个评价单元,对人居环境空间特征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选取579个商品楼盘,借助地理信息统计软件Surfer8.0,生成房价等高线图,刻画其空间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定量评价人居环境与住宅价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兰州市人居环境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并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从各行政中心向周边逐渐递减,在一些发展热点地区出现"绅士化"与"老街坊"的分化;(2)兰州市住宅价格呈由东向西递减态势,且在各商业中心地带最高,由此向周边递减,在城市边缘地带出现"高档社区"与"城中村"相互毗邻的现象。(3)住宅价格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人居环境满意度高的地方,相应的住宅价格也高,住宅价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公共服务、交通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王鸣,叶信岳,孙于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对城市人居环境概念的剖析入手,制订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通过问卷调查对杭州城市人居环境作了评价,归纳总结了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3点结论和有关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评价指标体系 兰州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录仓 史凯文 梁珍
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综合脆弱性指数不断下降,抗脆弱性能力不断增强。当前城市脆弱性正从生态环境主导型脆弱性向经济主导型脆弱性转变。较低的经济水平制约着交通、人口、资源开发、人居环境等的健康发展,使城市社会发展受到掣肘。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民生,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评价指标体系 兰州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石峰 颉耀文 田文婷 焦继宗
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解决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紧张的人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证研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土地集约趋势的定性分析并结合土地集约度的定量计算对兰州市8个区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中自主开发了土地集约度评价软件,以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指标值的方式,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得到集约度值,采用数轴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集约度值进行分类,确定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集约利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各区县集约利用度差异较大,基本上分为4个等级,其中I级的有城关区,Ⅱ级的有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Ⅲ级的有红古区、榆中县,Ⅳ级的有皋兰县、永登县...
关键词: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多因素综合模型 兰州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秦永东 欧向军 甄峰
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1991-2005年徐州市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代以来,徐州市区人居环境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并据此就徐州市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人居环境的措施和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绍珍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兰州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养老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兰州市在居家养老服务的普及、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以及养老机构结构布局等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养老服务供给的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广大老年群众的现实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从健全和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加大资金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服务手段、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兰州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兰州市 养老服务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杨秀平 贾云婷 翁钢民 李亚兵 牛晶
实现城市旅游环境系统保护与城市旅游发展双赢是我国城市管理面临的重点问题,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途径,旅游环境系统韧性是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之一。本文将韧性理论应用于城市旅游环境系统研究,有助于解决旅游环境系统稳定发展需求与城市旅游不确定性干扰之间的矛盾。首先,本文界定了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的内涵,明确了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其次,从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的构成因素,探讨指标的稳定性、敏感性与适应性特征,构建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指标体系;再次,采用熵值法对指标体系客观赋权重,利用系统动力学的信息反馈性特征,构建了"现状延续型""经济优先型""生态保护型"等多情景下的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的仿真模型;最后,以兰州市为例测度该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对城市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的量化研究为旅游目的地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提升旅游环境系统的恢复与适应能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韧性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
旅游环境系统 韧性 系统动力学 兰州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白永平 闪爱萍
近年来,伴随着各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热潮,步行空间被挤占、步行环境恶化问题不断涌现。本文基于对兰州市四个区域520位出行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城市步行环境存在问题及规划的必要性并提出部分建议,以期对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表明:①现代交通体系中,步行仍是居民的首要出行方式,出行时间与年龄影响出行方式的选择。②收入水平及出行目的决定步行者需求,影响着步行者对步行环境的满意度。③步行环境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④城市步行环境规划必须明确观念、原则、对象,抓落实,勤管理。
关键词:
步行环境 步行者 兰州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程
近年来,兰州市政府针对城市边缘群体的公共服务问题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现存的诸多因素仍然导致针对该群体的公共服务存在问题。文章对兰州市政府向城市边缘群体公共服务提供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目前兰州市政府向城市边缘群体提供的公共服务与该群体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边缘群体 农民工 公共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