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74)
2023(4359)
2022(3568)
2021(3243)
2020(2650)
2019(6342)
2018(6137)
2017(11483)
2016(6152)
2015(6902)
2014(6746)
2013(6848)
2012(6465)
2011(5957)
2010(6092)
2009(5661)
2008(5539)
2007(4966)
2006(4730)
2005(4290)
作者
(20687)
(17196)
(17030)
(16193)
(11456)
(8238)
(7773)
(6975)
(6691)
(6101)
(5993)
(5952)
(5844)
(5546)
(5500)
(5407)
(5200)
(5150)
(5103)
(5025)
(4337)
(4267)
(4149)
(4100)
(3860)
(3846)
(3826)
(3770)
(3615)
(3470)
学科
(26595)
经济(26559)
管理(15499)
(12654)
中国(10667)
(9899)
企业(9899)
方法(9166)
地方(8339)
数学(7918)
数学方法(7815)
(7726)
(7463)
银行(7441)
(6881)
(6805)
城市(6270)
(5325)
业经(5250)
(5031)
制度(5024)
(4672)
城市经济(4497)
(4461)
金融(4461)
业务(4303)
环境(4274)
(3927)
贸易(3921)
银行制(3832)
机构
大学(91522)
学院(89313)
研究(36713)
(34017)
经济(32998)
管理(30937)
中国(29244)
理学(25963)
理学院(25521)
科学(24980)
管理学(24936)
管理学院(24794)
(21448)
(20138)
(19576)
研究所(17948)
中心(16396)
农业(16338)
业大(15525)
(15508)
(15459)
(14998)
(13809)
北京(13535)
(12398)
(12374)
师范(12161)
财经(12017)
科学院(11182)
(10924)
基金
项目(62100)
科学(48560)
基金(45833)
(42326)
国家(42000)
研究(39587)
科学基金(35166)
社会(25555)
自然(25245)
自然科(24685)
自然科学(24673)
基金项目(24458)
自然科学基金(24211)
社会科(24083)
社会科学(24071)
(23862)
(21441)
资助(18765)
教育(17553)
重点(14521)
(13811)
编号(13799)
计划(13355)
(13052)
(12735)
创新(12025)
科研(11961)
科技(11809)
课题(11030)
成果(10865)
期刊
(39726)
经济(39726)
研究(30666)
中国(19949)
学报(19045)
(17553)
科学(17153)
(13702)
金融(13702)
大学(13563)
学学(12900)
管理(12553)
农业(11225)
(10673)
教育(7751)
城市(7031)
问题(6823)
经济研究(6435)
技术(6396)
(6324)
财经(6073)
(5828)
业经(5802)
业大(5273)
(5183)
现代(4924)
(4797)
科技(4512)
农业大学(4382)
资源(4379)
共检索到144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莉君  
兰州是我国西北的交通枢纽、新兴的工业城市和重要的商业中心。重工业产值居西北各城市之首,社会商品零售额仅次于西安,居第二位。兰州在我国战略西移中,是经济技术从东向西推移的“支撑点”和“中继站”。如何发挥兰州中心城市的作用,需要立足于促进商品生产,发展商品流通,搞活内外交通,以商业为“桥梁”和纽带,促进西北经济发展。一兰州位于我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西北地区百万人口大城市之一。从兰州向东沿黄河而下,可直达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沿渭河东行,可达关中平原和华北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向南溯洮河,再沿白龙江而下,可抵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西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金根  
中心城市与外围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极化和扩散。城市对外围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为扩散效应,而对外围的经济发展起制约作用则为极化效应。所谓极化是物质、能量、信息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过程,这种集聚过程既有人才、资金、原材料、能源等流入造成外围地区缺少人力物力财力而降低发展速度的极化效应,又有因城市经济实力增强而促进外围地区经济发展的扩散效应。扩散效应的正影响和极化效应的负影响迭加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斌  张应亚  
以兰州市各街道的低收入人口为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6月进行的兰州市居民调查问卷和棚户区统计数据,借助Arc GIS10.0、SPSS平台,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反距离空间插值、主成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揭示兰州市低收入人口的属性特征、空间分布、聚居类型及社会效应。结果表明:在社会属性方面,低收入人口主要是低龄、低学历、下岗及退休、无职业且家庭结构较复杂人口;在空间分布方面,低收入人口"西高东低"分布不均衡,呈现"多中心"组团结构,"核心—边缘"特点明显;在聚居类型方面,可将其居住空间划分为原住型、流动型和移民型;在社会效应方面,带来空间分异、居住隔离、资源剥夺和公共安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建议通过调整福利政策、倡导混合居住、拓宽就业渠道和加强规划引导等措施加以消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边贸商业中心介绍帝国商业区域中心位于美国洲际公路86号与111号的交汇处,距离边境4英里,旨在依托美、墨边境的黄金地段.借助美国自由贸易保税区的商业契机与美、加、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免税通道,在美国当地政府税收优惠的扶持下,为中小企业打开进入中南美洲市场贸易通道,打造贯通南北美洲经贸往来的绝佳平台。中心占地78英亩(约33.3万平方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超平  马赤宇  李浩  
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无论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从区域资源特色而言,结合重点城市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是促进西部区域复兴和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分析了西部重点城市兰州发展的历史演变,研究了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和区域对兰州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拓展基地和提升中心的双重战略,并从产业和空间两方面提出了支撑战略实施的基本路径。以期对西部同类城市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夏谊  
分析了温州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提出应当培育三大核心功能:第一,构建制造业垂直分工体系,强化生产性服务功能;第二,发展独占性资源产业,提升流通服务功能;第三,培育知识密集型产业,增强流通服务功能。最后,结合温州的发展现状及区位优势,提出了建立区域协调机制,重构产业体系与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等三点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建城  
一)广州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根据中心地理论,一定经济区域的城市群中,必然有高能级的中心城市。在珠江三角洲乃至华南经济区中,广州的中心城市地位,既是历史形成的,也是其自身的实力基础所决定的。历史上看,广州由于区位优越,遥控五岭,近扼三江,腹地相对广阔,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康敏  张虹鸥  王洋  吴旗韬  叶玉瑶  
不同职能类型商业中心识别对研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有重要意义。与传统识别方法相比,大数据的分析更为精确和便捷。本文以广州市核心区59125条城市热点(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核密度分析、统计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等方法识别广州市多类型商业中心的边界,探索其商业空间结构与模式。结果表明:1广州市商业结构呈现明显双核集聚式分布,传统的越秀分区与现代的天河分区构成当前广州市商业空间的双中心;2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分异,其中城市生活与公共服务中心在越秀区,商务与金融中心在天河区,休闲娱乐中心呈现分散集聚式特征;3广州市商业结构的空间模式是"圈层+组团"式分布,其中,生活、公共服务、商务职能集中分布于内圈层,娱乐休闲职能呈组团状镶嵌于各圈层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斌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工业和人口大规模集聚。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作为西部城市,兰州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导致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相对滞后。为了全面评价兰州城市人居环境,本文从组成城市人居环境的自然子系统、建筑子系统、支撑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等方面,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1990~2002年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趋势评价,并得出了一些主要的结论,对政府决策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海霞  黄磊  
兰州作为大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环境、人口、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文章通过分析兰州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通过科学规划、转变模式、优化布局、统筹城乡等措施,为未来兰州的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兰州的中心带动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任赵旦  王登嵘  
新加坡的城市商业中心规划布局体系是在环状城市和新镇建设两个基本城市空间模式指引下塑造而成的,其中:最高级的城市中心区规模不断扩张,已成为聚合多元功能的中央活动区;3个区域中心有效地实施了分散商业中心战略,增强了城市人口郊区迁居的吸引力;次区域中心成为城市中心区外向区域中心过渡地区的服务节点;边缘中心与城市中心区紧密衔接,承担着分解CBD商务办公需求的职能;新镇内分新镇中心、小区中心、邻里中心3个层次,按标准配置社区商业。新加坡丰富的商业中心等级层次更能适应服务需求的平缓过渡,分散设置商业中心与城市中心区规模扩张并举实现了生活性商业设施和高层次商业设施的合理布局,而在单个商业中心的规划布局中又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金杰  张洪  
简要归纳了国内外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布局模式,提出了“向心”和“离心”两种模式,并围绕新昆明建设,重点研究商务中心空间布局,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区,重点建设4个二级商务中心,并探讨了其规划范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兰州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目前,开放大潮席卷全国。沿海开放地区在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沿江、沿边、内陆开放城市争先恐后,新的招数层出不穷;广大非开放地区纷纷自订政策,自费开发,竞争态势咄咄逼人。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把兰州尽快建成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内陆开放城市,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建设内陆开放城市的基本思路兰州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周围矿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苗涛  李丁  徐晓天  
本文根据兰州城市特色,将林奇的5类城市意象要素进行细分,并转换为地点场所意象元素,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照片辨别以及认知地图对兰州市民进行城市意象的调查,得出兰州市的公众意象图:以南北向天水路、皋兰路-金昌路-城关黄河大桥-大桥北路,东西向东岗路-庆阳路-西津路-西固路等道路及黄河为骨架形成的网格状城市空间意象图。功能分区、行政区划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总体城市意象空间结构,黄河、白塔山和五泉山却起到了边缘要素的功能。总的来看兰州市存在着较为清晰的群体意象即"公众意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兴江  王燕飞  
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是突破甘肃发展瓶颈、提升区域经济开发建设成效的战略选择。对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兰州金融中心目前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与主导作用,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加快兰州金融产业聚集区形成和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