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4)
2023(7248)
2022(6028)
2021(5265)
2020(4000)
2019(9286)
2018(9146)
2017(16920)
2016(9138)
2015(10120)
2014(10131)
2013(10202)
2012(9924)
2011(9229)
2010(9467)
2009(8629)
2008(8499)
2007(7510)
2006(7024)
2005(6672)
作者
(27369)
(22705)
(22587)
(21131)
(14881)
(10899)
(10238)
(8837)
(8791)
(8265)
(7848)
(7663)
(7528)
(7217)
(7126)
(7044)
(6747)
(6633)
(6601)
(6552)
(5802)
(5607)
(5545)
(5307)
(5189)
(5112)
(5064)
(5017)
(4607)
(4494)
学科
(47993)
经济(47951)
管理(22343)
(21299)
地方(20706)
中国(19922)
(14398)
企业(14398)
(13497)
业经(11318)
地方经济(10887)
方法(10742)
(10437)
农业(9551)
数学(8997)
数学方法(8923)
环境(8710)
(8680)
金融(8680)
(8289)
银行(8281)
(8185)
(7783)
(7603)
贸易(7593)
(7423)
发展(7359)
(7337)
(7174)
城市(7067)
机构
学院(131969)
大学(128752)
(55154)
经济(53745)
研究(52847)
管理(46951)
中国(39775)
理学(38657)
理学院(38076)
管理学(37511)
管理学院(37239)
科学(31844)
(29522)
(26861)
(24244)
研究所(23995)
中心(23550)
(22267)
(21990)
(21263)
(20936)
师范(20763)
(19568)
北京(19299)
财经(18179)
业大(17598)
(17234)
农业(16731)
师范大学(16713)
经济学(16504)
基金
项目(84176)
科学(66721)
研究(63613)
基金(58720)
(50648)
国家(50160)
科学基金(43027)
社会(41070)
社会科(38967)
社会科学(38959)
(34882)
基金项目(31141)
(28935)
教育(27748)
自然(25897)
编号(25739)
(25455)
自然科(25290)
自然科学(25286)
自然科学基金(24782)
资助(22842)
成果(20980)
发展(20875)
(20513)
课题(19714)
重点(19303)
(17597)
(17264)
国家社会(16644)
创新(16540)
期刊
(73040)
经济(73040)
研究(46307)
中国(34371)
(22017)
管理(18808)
科学(18278)
教育(17602)
学报(17378)
(16112)
(15601)
金融(15601)
农业(15183)
业经(13511)
大学(13118)
学学(12160)
技术(12132)
经济研究(11256)
问题(11023)
(8995)
财经(8424)
(7966)
城市(7804)
(7322)
资源(7305)
现代(7287)
商业(7079)
图书(6733)
世界(6732)
(6686)
共检索到222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斌  张新红  
1990年代以来,整合与协同成为城市相互关系的主流。兰州和西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相距最近的省会城市,相对完整的地域经济单元,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日益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为其整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城市群发展的客观要求,区域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及城市空间拓展的相向延伸,为其整合发展提供了必要动力;而建立跨区协调机构、建设高效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区域城镇体系,是其实现整合发展的有效途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焦世泰  石培基  王世金  
通过研究国内外城市区域以及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发展现状,认为行政区经济、产业结构趋同、交通通达度不高是制约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战略构想。具体包括构建"两心、三轴"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城市区域优势产业分布新格局,以点轴开发模式构建城镇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最后,提出了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战略措施,包括实施空间与产业双重整合;构建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确立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战略意识;促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新才  殷颂葵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应用SBM超效率模型测度了兰州—西宁城市群的经济效率,并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了其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县域经济效率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但具有梯次性特征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和东西方向、南北方向上的"倒U型"趋势愈加明显;县域经济效率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且在局部区域趋于集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县域经济效率有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与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文瑞  叶宜好  王亚慧  
旅游作为城市功能的一部分,城市发展与城市旅游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城市发展与城市旅游相互协调日益被学者们关注,但城市旅游和城市发展协调性水平是否与城市经济水平有着必然的关系是个有待论证的问题。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兰州和南京两市为案例地,运用Topsis法,构建指标体系,对2002、2004、2006、2008和2010年的城市发展与城市旅游的协调性水平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两市的协调性水平均处于上升之中,但兰州市的协调性水平大于南京市,年上升幅度兰州微大于南京,即经济发达城市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水平不一定高于其相对不发达城市。旅游发展规模、旅游发展模式和旅游发展历史是产生两市这种空间分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卓  强文丽  王月菊  李恩龙  陈兴鹏  
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17年兰州—西宁城市群工业污染集聚格局及其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工业污染集聚格局具有"中心高边缘低"和"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污染集聚高值区和低值区基本保持稳定,具有"路径依赖"特征。②工业污染集聚格局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工业污染集聚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兰州市和西宁市所辖的工业核心县(区),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主要集中在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和海东市所辖的工业欠发达县(区)。③工业污染集聚存在空间溢出性,工业污染集聚与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工业集聚、产业结构之间呈现正相关性,与技术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性。④工业污染集聚不仅受本县(区)人口密度、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工业集聚、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受其相邻县(区)工业污染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冲击。研究认为,城市群内各县(区)应加强工业项目协调发展,促进污染联防共治,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贾海发  邵磊  刘成奎  薛霁雯  
在房地产持续过热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与耦合协调性,有利于深刻认识房地产经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二者的协调状况,为政府调控房地产投资和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以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为例,分析了2000-2015年西宁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发展概况及房地产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构建房地产投资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物理学耦合模型,分析了2000-2015年西宁市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西宁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房地产投资过热现象,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类型经历了从基本不协调到基本协调再到高级协调的演变过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海霞  黄磊  
兰州作为大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环境、人口、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文章通过分析兰州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通过科学规划、转变模式、优化布局、统筹城乡等措施,为未来兰州的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兰州的中心带动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聂华林  杨敬宇  
推进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是未来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为顺应国家经济重心战略调整与大城市区域化发展趋势,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从兰青—青藏纵深经济带的未来发展出发,提出了促进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联动发展的战略构想,并从区域市场、产业整合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四市联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海飞  
从持续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背景出发,立足于兰州—西宁经济区面临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地缘条件、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并通过分析经济区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经济区联动发展的战略构架,即夯实双核、产业联动、空间联动、市场联动、生态联动和行政联动。这些战略和思路的提出,对继续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政府区域发展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志斌  曹琦  师安隆  
开发区作为城市特殊组成部分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以兰州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从地域空间、产业经济和制度文化的角度来透视开发区与城市进行整合发展的基础,并以产业集群理论、精明增长策略作为理论依据,分别对开发区与城市在用地、基础设施、产业、制度四个方面的整合发展以及开发区内部的整合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对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小虎  张志斌  
在总结和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集聚—碎化的空间研究方法对西部大开发以来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态势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表明: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均匀化趋势;但受经济基础、发展条件、产业结构和国家政策影响,城镇密集区内部各地区的集聚—碎化程度及发展态势又有所差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兴业  甘晖  郑晓静  
回顾并分析了兰州大学恢复研究生招生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30年发展历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鲁芳  葛宏晨  夏浩  
从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城市休闲与创意城市耦合协调机理并以杭州市为例,构建城市休闲与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5—2013年,杭州创意城市及城市休闲子系统中,环境因素仍为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杭州创意城市与城市休闲发展水平稳定同步提升,呈螺旋式上升发展态势;受金融危机以及世界休闲博览会召开等多方因素影响,杭州创意城市与城市休闲两大系统耦合度波动较大,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及政策红利是两者耦合度由降转升的重要推手;创意城市系统与城市休闲系统耦合协调度稳定增长,重大事件、大型节庆及会展产生的效应能迅速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鲁芳  葛宏晨  夏浩  
从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城市休闲与创意城市耦合协调机理并以杭州市为例,构建城市休闲与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5—2013年,杭州创意城市及城市休闲子系统中,环境因素仍为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杭州创意城市与城市休闲发展水平稳定同步提升,呈螺旋式上升发展态势;受金融危机以及世界休闲博览会召开等多方因素影响,杭州创意城市与城市休闲两大系统耦合度波动较大,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及政策红利是两者耦合度由降转升的重要推手;创意城市系统与城市休闲系统耦合协调度稳定增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猛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劳动分工的产物现代城市的迅猛发展是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及私人机动车的普及而引发的。分析城市的"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城市土地为这些活动提供了实现的物理空间,而交通则既是城市的一项基本活动同时又是其他活动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因此,"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课题的缘起在于两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内容核心是在物理层面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硬件"基础。在简述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互动理论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才能达到该目标作一些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