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0)
- 2023(9301)
- 2022(8498)
- 2021(8105)
- 2020(6846)
- 2019(15813)
- 2018(15800)
- 2017(30250)
- 2016(16865)
- 2015(18948)
- 2014(19008)
- 2013(18972)
- 2012(17320)
- 2011(15617)
- 2010(15358)
- 2009(13863)
- 2008(13322)
- 2007(11415)
- 2006(9720)
- 2005(8362)
- 学科
- 济(60913)
- 经济(60844)
- 管理(45476)
- 业(42775)
- 企(36107)
- 企业(36107)
- 方法(30824)
- 数学(26533)
- 数学方法(26195)
- 学(17552)
- 农(16126)
- 中国(14938)
- 财(14439)
- 业经(13500)
- 地方(12418)
- 理论(11471)
- 制(11049)
- 和(10810)
- 农业(10718)
- 贸(10361)
- 贸易(10357)
- 技术(10150)
- 易(10041)
- 环境(9956)
- 教育(9659)
- 务(9507)
- 财务(9448)
- 财务管理(9433)
- 企业财务(8935)
- 划(8741)
- 机构
- 大学(238950)
- 学院(235896)
- 管理(94058)
- 济(84047)
- 理学(82318)
- 经济(81808)
- 理学院(81364)
- 研究(80544)
- 管理学(79742)
- 管理学院(79338)
- 科学(55623)
- 中国(55527)
- 京(51899)
- 农(45669)
- 所(42309)
- 业大(42113)
- 研究所(39214)
- 财(36599)
- 农业(36204)
- 中心(35441)
- 江(33823)
- 北京(32552)
- 范(31109)
- 师范(30723)
- 财经(30159)
- 院(29526)
- 州(27603)
- 经(27434)
- 技术(27273)
- 省(25536)
- 基金
- 项目(171401)
- 科学(132046)
- 基金(122345)
- 研究(120219)
- 家(108828)
- 国家(107931)
- 科学基金(91049)
- 社会(71440)
- 省(68462)
- 社会科(67478)
- 社会科学(67460)
- 基金项目(66035)
- 自然(62823)
- 自然科(61318)
- 自然科学(61297)
- 自然科学基金(60169)
- 划(57853)
- 教育(55141)
- 资助(50862)
- 编号(48915)
- 成果(39484)
- 重点(38505)
- 部(36571)
- 发(35863)
- 创(35509)
- 课题(34149)
- 科研(33730)
- 计划(33455)
- 创新(33091)
- 大学(31398)
共检索到329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香秀 王玥 孙乃岩 刘洋 黄金虎 樊萍 王丽平
[目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是基于溶解度和渗透性测定将药物进行分类的科学框架系统,对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目前兽药领域在BCS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本研究拟建立基于靶动物生理参数的禽用药物溶解度和渗透性测定方法,进而对六种兽医临床常用抗寄生虫药(吡喹酮、阿苯达唑、盐酸左旋咪唑、盐酸氨丙啉、地克珠利、常山酮)进行BCS分类。[方法]实验测定鸡体温、胃肠液体积和pH,通过计算各个药物的剂量数(D_(0))确定其生理溶解度并分类;以高渗透性药物美托洛尔为参考,结合单层细胞模型和鸡小肠原位灌流试验测定药物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和有效渗透系数(P_(eff)),确定药物的渗透性并进行分类。[结果]本试验确定药物溶解度的测定条件为41 ℃及pH 1~8的水性缓冲溶液,高溶解度定义为药物单次给药最高剂量均能完全溶解于21 mL(进食)或7 mL(禁食)水性缓冲溶液中。D_(0)计算结果表明盐酸左旋咪唑、盐酸氨丙啉和常山酮在鸡进食及禁食条件下均为高溶解度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和地克珠利则为低溶解度药物。单层细胞模型法测得吡喹酮、阿苯达唑和盐酸左旋咪唑的P_(app) /(10~(-6 )cm·s~(-1))分别为12.92、15.12和14.64,均高于美托洛尔(6.583),故为高渗透性药物。鸡小肠原位灌流试验结果表明,上述6种药物在鸡体内的P_(eff) /(10~(-4 )cm·s~(-1))分别为0.76、1.35、0.93、0.054、0.66和0.31,其中吡喹酮、阿苯达唑和盐酸左旋咪唑的P_(eff)均高于美托洛尔(0.68),为高渗透性药物,与单层细胞模型测定的结果相一致。综合各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测定结果,对6种药物进行BCS分类,则盐酸左旋咪唑为第I类药物;吡喹酮和阿苯达唑为第II类药物;盐酸氨丙啉和常山酮为第III类药物;地克珠利为第IV类药物。[结论]本文初步确定了鸡常用药物生理溶解度测定条件以及渗透性测定方法,完成了六种常用抗寄生虫药在鸡的BCS分类,该研究为鸡用药物BCS框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加快兽药研发速度,降低兽药研发成本,故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存才 李康 郝智慧
为建立犬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采用直肠测温法和pH原位测量法对犬胃肠道(GI)生理参数进行了测定,并建立溶解度检测条件;应用在体原位肠灌注技术建立药物渗透性检测方法,并对7种模型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进行测定及分类。结果表明:1)药物溶解度的测定条件为最高单剂量药物可完全溶解在38.5℃,pH 3.0~8.0范围内的水性缓冲液中;2)Do计算结果显示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和盐酸洛美沙星被分类为高溶解度药物,阿莫西林、多西环素和地高辛被分类为低溶解度药物;3)美托洛尔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的有效渗透率(Peff)分别为1.45×10~(-4)、1.05×10~(-4)和1.18×10~(-4) cm/s,其吸收分数(Fa)均大于85%且不受pH影响,表明该药物可作为渗透性分类的边界性药物;4)根据溶解度与渗透性测量结果对7种模型药物进行BCS分类,其中美托洛尔被分为1类,多西环素和地高辛被分为2类,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和盐酸洛美沙星被分为3类,阿莫西林被分为4类。综上,本研究初步确定了犬用药物溶解度测定条件及渗透性测定方法,为犬用药物BCS分类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兰庆渝 邓大林 谢成伦 何万兴 赵学谦
利用药剂对植物寄生线虫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铁灭克(法)69kg/ha、克线磷82.5kg/ha或霸杀脒48kg/ha对Tylenchulussemipenetrans、Pratylenchusscri-haeri和P.penetrans的防治效果最佳,国产铁灭克69kg/ha、克线磷42kg/ha和铁灭克(法)34.5kg/ha次之,而呋喃丹和霸杀脒24kg/ha较差;5种药剂对3种线虫持效期测定结果,克线磷、铁灭克(法)和国产铁灭克最长为180天,其次是霸杀脒,为120~180天,呋喃丹最短,仅60天
关键词:
果树,寄生线虫,药剂防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萍 蒋明才 谢冬祥 侯渝嘉
对跗线螨水胺硫磷抗性种群研究表明, 跗线螨对水胺硫磷的抗性可能与乙酰胆碱酯酶 ( Ach E) 敏感性降低、多功能氧化酶 ( M F O) 活性增强有关。生物测定结果, 增效醚 ( P B O)、磷酸三苯酯 ( T P P) 对抗性种群仅有轻微增效作用, 其增效比值分别为202, 124 倍。该种群对几种常用杀虫、杀螨剂的交互抗性研究表明,水胺硫磷与辛硫磷 (1250 倍)、灭扫利 (1151 倍) 有较高的交互抗性, 而与其他供试药剂无交互抗性。
关键词:
跗线螨 水胺硫磷 抗药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友 王成乐
小熊猫(Aliurus fulgens Cuvier)最东亚地区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的特增珍贵动物.小熊猫寄生虫的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已在小熊猫体内、外共发现18种寄生虫,其中吸虫3种、绦虫1种、线虫9种、原虫3种及外寄生虫2种.文中对小熊猫列叶吸虫(Ogmocotyle ailure Price,1954)的虫种有效性作了讨论,并就小熊猫的主要寄生虫病:印度列叶吸虫病、小熊猫弓蛔虫病、肺线虫病等作了综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三科 冯宁 袁伟 蒲鹏 李玉柱 马清义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者于1996年对秦岭山区的洋县华阳林场死亡不久的2只大熊猫进行了寄生虫学研究.共找到3种寄生虫:鹿槽盘吸虫(Ogmocotyle sikae)、西氏蛔虫(Ascris schroederi)和大熊猫血蜱新种(Haemaphysalis ailuropoda sp.nov).2只大熊猫均感染有西氏蛔虫,其中一只的感染强度为161条.鹿槽盘吸虫和大熊猫血蜱只在一只大熊猫肠道和皮毛上发现.大熊猫血蜱(H.ailuropoda sp.nov)形态特征体呈黄褐色,无眼.假头基矩形,基突强大,末端稍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金琛 黄裕峰 王立石 周泉 陈连清 陈有嗣 牛雄雷
柞蚕饰腹寄蝇是一种毁灭性的柞蚕寄生害虫,其防治主要依赖于有机磷杀虫剂乐果,长期使用导致了抗药性问题。为筛选柞蚕饰腹寄蝇防治新药剂,以氟虫腈为母体化合物合成16种氟虫腈酰胺衍生物,采用熔点测试和1H-NMR确认其结构;以四龄春柞蚕为试虫测定衍生物对柞蚕的毒性,在此基础上设置4个浓度梯度,测定寄生于五龄春柞蚕体内的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和药物处理对柞蚕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四龄春柞蚕的半致死浓度(LC_(50))范围为5703998mg·L(-1),其中13个化合物LC_(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玉平 金巴 赵文军 刘志明
我站与碌典县畜牧兽医站合作,选用在目前属杀虫作用强、性能稳定、残效期长、残毒小、效益高的最佳药浴药品——螨净,在碌曲县孕海乡孕秀村对2385只藏羊采取药浴方式用药并与其他驱治体外寄生虫药物进行疗效对比试验(在同一时间、同等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用螨净药浴羊只,由于其杀虫作用强,性能稳定,不受水温限制,残效期长,对羊只的保护期相对较长,而且羊毛色毛质均好.只要彻底按要求药浴,一次即可达到治疗与预防的双重目的.此药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茜 钱路 曹广春 韩召军
以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虫酰肼和阿维菌素高抗品系Teb-R和Aba-R,测定了小菜蛾对几种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发现:小菜蛾对虫酰肼产生高水平抗性后(抗性倍数185.5倍),对阿维菌素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41.0倍),对茚虫威(11.4倍)和溴虫腈(5.3倍)仅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1.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1.4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用阿维菌素筛选Teb-R品系39代后获得阿维菌素高抗品系Aba-R(593.8倍),该品系对茚虫威(12.3倍)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7.9倍)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溴虫腈(2.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三科 冯宁 常秀云 李玉柱 蒲鹏 马清义
扭角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动物资源,它栖息在陕西省秦岭山区内.关于陕西省境内扭角羚牛的寄生虫分布情况的报告甚少,为了进一步了解陕西省野外扭角羚牛寄生虫的种类及危害,为扭角羚牛寄生虫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1996年对秦岭山区的户县崂峪和太白县佛爷岭的5头死亡不久或濒临死亡的扭角羚牛进行了较详细的寄生虫学研究.先仔细检查动物皮毛上的外寄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方舟 舒月
头足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头足类为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的寄生虫广泛存在于海洋食物链的不同营养级之中。由于寄生虫生活史的特殊性,其生命周期会贯穿宿主的整个或部分生活史过程,对宿主的生长和生存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针对寄生于头足类的寄生虫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类组成、生活史过程、感染状况等方面。因此,本文对头足类动物感染寄生虫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感染头足类的寄生虫类群主要有二胚虫、绦虫和线虫等。二胚虫不仅是头足类所特有的寄生虫,同时其终末宿主也均为头足类,其成熟与繁殖都在头足类肾脏中进行。而作为中间宿主,头足类极易被绦虫和线虫的幼体所感染,且感染率相对较高,感染部位主要是胃壁和体腔。线虫是头足类感染寄生虫物种中最丰富和最常见的种类之一,会对宿主产生重要的病理影响。其他种类的寄生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头足类的生理特征。目前针对头足类中的寄生虫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建议加快建立头足类中寄生虫开放数据库,扩充并共享寄生虫的种类信息;深入探究头足类中寄生虫种类的生命过程,进一步了解其在宿主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尝试利用头足类中的寄生虫作为宿主种群划分的生物标记,为头足类的渔业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智 曾伯平 王文彬
为探明寄生虫对黄鳝的危害,对黄鳝消化道内三大类寄生虫棘头虫门、复殖吸虫纲和毛细线虫属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随季节的变化及其与寄生虫感染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虫生态位宽度与其感染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各类寄生虫的生态位宽度大小具有季节性更替现象.寄生虫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也与各类寄生虫的种群密度有关,但只有当各寄生虫种群密度均达到一定阈值,寄生虫间的生态位重叠值才与感染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发现,各类寄生虫在黄鳝消化道内寄生的部位具一定的选择性.
关键词:
黄鳝 寄生虫 生态位 感染强度 相关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 李文祥 赵威山 周伟钿 步夏莲 吴山功 邹红 王桂堂
寄生虫是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类群之一,对鱼类苗种直至成鱼各个阶段的危害都十分严重。我国的鱼病学即是从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发端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从病原生物学、生态学、药物学、免疫学四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淡水鱼类寄生虫自新中国建立初期至今70年间(1953年—2023年)的研究历程和已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进行了展望。本文为从事鱼类寄生虫学以及水产其他相关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鱼类寄生虫研究的历史、现在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动向等较为全面的素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德生
通过对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交界的金平、河口、麻栗坡、勐腊、江城、腾冲、盈江、陇川、畹町、潞西、耿马、景洪等12个县市的实地调查,共剖解动物3032只,市场检查内样1358份,血清检测2197份,粪便检查820份,检出人兽共患寄生虫80种。其中原虫11种、吸虫15种、绦虫与绦虫蚴15种、线虫28种、棘头虫2种、节肢动物9种,隶于41科55属。鼠肉孢子虫(Sarcocystis muris)、巨睾棘口吸虫(Echinostoma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邹青 吕圆 彭栋梁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巨大冲击,改变了以往的课堂传授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升其学习效率。文章针对翻转课堂模式中的教学要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
翻转课堂模式 高校 药剂学教学 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