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25)
2023(2861)
2022(2506)
2021(2459)
2020(2064)
2019(5009)
2018(5027)
2017(9835)
2016(5226)
2015(6112)
2014(5965)
2013(5982)
2012(5585)
2011(4935)
2010(4709)
2009(4328)
2008(4079)
2007(3616)
2006(3365)
2005(3049)
作者
(13612)
(11428)
(10951)
(10613)
(7376)
(5555)
(5315)
(4588)
(4189)
(4111)
(4078)
(3880)
(3681)
(3480)
(3453)
(3448)
(3425)
(3215)
(3182)
(3173)
(2817)
(2774)
(2641)
(2592)
(2582)
(2570)
(2552)
(2518)
(2389)
(2249)
学科
(17276)
经济(17262)
(14146)
银行(14001)
(12782)
(11245)
管理(9656)
(9054)
业务(8769)
(8277)
制度(8275)
地方(7938)
银行制(7618)
(7270)
金融(7268)
(6432)
企业(6432)
方法(5978)
(5738)
数学(5419)
数学方法(5366)
中国(5075)
农业(4120)
业经(3853)
(3536)
(3148)
(2997)
地方经济(2963)
体制(2934)
理论(2609)
机构
大学(61858)
学院(61598)
中国(23735)
管理(22609)
(22119)
经济(21378)
研究(20766)
理学(18244)
理学院(17965)
管理学(17706)
管理学院(17575)
(17014)
银行(16321)
(15133)
(14018)
(12475)
科学(12429)
中心(12111)
(11935)
(11661)
(11387)
(9763)
(9333)
师范(9259)
农业(9191)
财经(9059)
研究所(8830)
北京(8671)
业大(8548)
(8190)
基金
项目(40582)
科学(31179)
研究(31016)
基金(28270)
(23763)
国家(23526)
科学基金(20375)
社会(18370)
社会科(17261)
社会科学(17256)
(16634)
基金项目(15864)
教育(13816)
(13717)
自然(13344)
编号(13287)
自然科(12974)
自然科学(12970)
自然科学基金(12721)
资助(11327)
成果(10799)
课题(9279)
(9128)
重点(8728)
(8406)
(8317)
(7988)
创新(7761)
大学(7759)
(7711)
期刊
(26800)
经济(26800)
研究(22600)
(22213)
金融(22213)
中国(15399)
(10567)
(9395)
学报(8255)
科学(8147)
管理(7162)
教育(6884)
大学(6155)
农业(5637)
学学(5554)
技术(5230)
(4583)
资源(4399)
图书(4329)
农村(4322)
(4322)
财经(4290)
业经(4251)
理论(4018)
(3825)
论坛(3825)
实践(3803)
(3803)
问题(3735)
(3515)
共检索到109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能俊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路  
汉晋诗歌中的送别内容还有些是依附于赠答等诗歌体裁。六朝时期,诗歌中对送别的抒写已不再依附于赠答等题材,而成为真正独立的诗歌门类,以五言新体为主要体裁。建康作为都城是文士集中地,迎来送往频繁,故此地送别诗最为兴盛,对建康送别诗的详细考述可大体了解六朝送别诗的特征。六朝送别诗中送者所作远多于别者,送别诗中往往关合离别地、目的地以及送别双方,这些规律和特点亦为唐代送别诗所继承。对六朝送别诗的探究亦为六朝诗歌、唐代送别诗以及六朝文学地理等研究提供某些基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玲  
魏晋六朝的社会战乱为湖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会,为满足战争之需,城市、农业、手工业发展起来,由此带动了湖北地区商业的发展。湖北地区商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江陵、襄阳、夏口三大商业中心的出现,同时还有三大特点:其一,出现了各类大大小小的交易市场;其二,货币的流通与使用;其三,产生了大的商业资本。湖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往来的频繁,促使了湖北地区以江陵、襄阳、夏口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网络的初步形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军  
人鬼婚恋是魏晋六朝志怪中常见的题材。这类故事的产生和流传有悠久的鬼魂崇拜和生殖崇拜的遗迹,古老的冥婚习俗也为其提供直接来源。人鬼婚恋故事是男性话语权下文人内心痛苦的表白与消解,更是他们对男性个体人格与伦理道德的完善和实现的渴求,而鬼魅的人化为女性追求理想爱情和人性的自由解放提供了展现空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冯小红  刘书增  
临沂银雀山汉简《吴问》篇反映的是春秋末年晋国六卿的田制和税制改革。其田制改革是改藉田制为授田制,并改100方步一亩的周亩制为160方步到240方步一亩的大亩制。五口之家(两个劳动力)的受田数是中地100大亩,实行耕一畹,休一畹的休耕制。其税制改革是实行按户征收赋税的制度,范氏等五卿有赋有税,惟赵氏在某些领地有赋无税。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仲尧  
浙江商品经济以及商贸活动的发展 ,基本上是从六朝时期开始。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 ,起步阶段的浙江商业 ,已形成自己的一定特色。这些特色与特定的地域经济条件有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严耀中  
《六朝财政史》简评严耀中六朝既承继着秦汉的制度,又揉合着江南的地方特色,体现着社会政治形态和财政之间的互相影响与前者对后者的制约。因此这段时期的经济发展和诸朝财政政策的制定往往有着多重色彩。这种色彩在总体上的不易把握使得提及到它的众多论著每每只涉及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德弟  
六朝佣书业兴旺发达,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书籍,促进了教育、学术的发展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培养了大批人才,加速了民族融合。这一商业行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效益。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本厚  
随着人性的觉醒、文学的自觉,六朝进入"游"的自觉时代,"游"历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和自我实现的路径,并推动文人雅士沉潜山水、游心物外。本文分析了六朝山水诗"游"的核心要素、"游"的动态载体、"游"的最高境界、"游"的后世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六朝"游"的自觉与山水诗兴起的社会背景、内在需求与情感归属。研究显示六朝山水诗把审美体验融入诗歌创作中,"游的自觉"体现与山水诗篇创造共同推动了山水诗的兴起和中国山水旅游文化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良荣,曹运才,李钢强  
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同其他医院改革一样,改到深处是产权。湖南省在对宜章、桂阳2个县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中,通过提取固定资产有偿使用金明晰债权;通过流动资产全额融资即资本联合明晰股权;通过实行工作岗位全员聘用即劳动联合明晰劳动权;通过薪酬分配绩效为主明晰人力资本权,切实明晰了产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又文  
汉魏六朝是文学理论最发达的时代之一,这一时期不仅文论、书论和画论等文艺理论都呈现出空前的盛况。汉魏六朝的文论和书论,无论是从对艺术问题的根本理解,还是从文学批评与书法批评的角度上来看都有着相同之处"。骨"在汉魏六朝的文论与书论中是个重要的品评术语,风骨、骨气等词语广泛的使用,使其成为六朝文选研究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骨"从最早的生理性词汇,至后来演变成人物品藻并成为美学词汇,继而成为书法批评和文学批评的重要范畴。但"骨"的演变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当时的时代、历史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看中人品、德行的汉朝延续着先秦时的"骨"意,以骨相来审视时人的名节、操行。东汉中后期的"骨"则完全由生理意义上转化为一个美学范畴,成为品评人物风貌、骨气神采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一直延续到六朝时期,六朝时期的"骨"在文学理论与书法理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论中多用风骨、骨气和骨髓等词来形容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刚劲有力的基本风貌,而书论中多用骨气、骨势和多骨等词来表达书法中点画线条所表现出来的笔力雄健的美学风貌。汉魏六朝时期文论与书论的差异性与相似性,两者之间的联系与融会更客观地展现这一时期文论与书论的整体风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静  
汉魏六朝时期,政治形势急剧变革,经济发展形态不一,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民俗习惯极大地影响了文学的创作与发展。该因素影响下,文化发展水平与学术思想的建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学质性风貌与起伏兴衰。立足于地域文化视野对汉魏六朝小说进行研究,能够深化理解各地区文化交流对文学发展的动态影响,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阳清  刘静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汉地僧侣前往佛国求经巡礼者不乏其人,行记类文献应运而生。支僧载《外国事》、释法显《佛国记》、竺法维《佛国记》、释智猛《游行外国传》、昙无竭《外国传》、释法盛《历国传》、释昙景《外国传》以及记载慧生等人西行求法的《慧生行传》《宋云家记》《道荣传》等著作十种,都曾先后别行于世,其学术价值不菲。除释法显《佛国记》保存较为完整,《慧生行传》幸赖《洛阳伽蓝记》卷五之节录、拼补而存其崖略,其它佛教行记大多亡佚不存。兹对六朝佛教行记文献进行叙录,给予后学以西域研究和佛教文化研究之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范骁  
六朝建康是南京史上首次以都城建置而大规模建设的开端,作为国都达360年,始自公元229年至589年止。作为古都之一,虽有悠久历史,但关于其建城状况、空间形态的共识鲜见,本文以空间研究为目的,以尺度研究为切入点,以文献资料、现实地理、考古发现以及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六朝建康都城的空间形制作出一种探索,并探讨其规划意义上的合理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高峰  
六朝时期是南方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与六朝政府关系密切的少数民族主要有东南地区的山越、长江中游的蛮族、西南地区的僚族、岭南地区的俚族等,其人口总数超过300万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