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68)
2023(3488)
2022(2930)
2021(2401)
2019(4294)
2018(4238)
2017(8127)
2016(3972)
2015(4609)
2014(4680)
2013(4839)
2012(4917)
2011(4790)
2010(5025)
2009(4811)
2008(4484)
2007(4048)
2006(3927)
2005(3715)
2004(3330)
作者
(12673)
(10817)
(10774)
(10386)
(7006)
(4960)
(4854)
(4138)
(4114)
(3962)
(3823)
(3628)
(3490)
(3386)
(3365)
(3315)
(3198)
(3086)
(3073)
(2865)
(2651)
(2590)
(2584)
(2561)
(2544)
(2491)
(2225)
(2219)
(2072)
(2066)
学科
(46850)
经济(46832)
地方(14050)
地方经济(11371)
方法(11066)
管理(10965)
数学(10036)
数学方法(10011)
中国(7613)
(6961)
(6861)
业经(6712)
经济学(6014)
(5126)
企业(5126)
环境(5091)
(4893)
(4464)
产业(4451)
(4445)
金融(4445)
(4396)
贸易(4391)
(4221)
(4213)
(4124)
(4005)
资源(3981)
总论(3944)
(3768)
机构
学院(70374)
大学(70182)
(43798)
经济(43171)
研究(28832)
管理(23982)
中国(21541)
理学(19958)
理学院(19721)
管理学(19518)
管理学院(19378)
(17400)
经济学(15421)
(14818)
科学(14242)
(14092)
财经(13782)
经济学院(13485)
研究所(12856)
(12380)
中心(11682)
(10782)
财经大学(9981)
(9857)
北京(9285)
社会(9183)
科学院(9117)
经济研究(9018)
(8500)
师范(8465)
基金
项目(39395)
科学(31366)
研究(29773)
基金(29274)
(24586)
国家(24412)
社会(22016)
社会科(21004)
社会科学(20998)
科学基金(20863)
基金项目(14775)
(14686)
教育(12596)
资助(12324)
(11600)
(11334)
经济(11245)
自然(10994)
自然科(10713)
自然科学(10710)
编号(10560)
自然科学基金(10515)
(10282)
国家社会(9783)
发展(9162)
(9059)
重点(8954)
(8930)
成果(8881)
社科(8088)
期刊
(57924)
经济(57924)
研究(27869)
中国(13445)
(12974)
管理(10908)
经济研究(10861)
财经(8218)
科学(7979)
学报(7711)
(7306)
(7259)
金融(7259)
问题(7177)
(7116)
技术(6726)
业经(6576)
大学(6277)
学学(6127)
(5948)
技术经济(5803)
国际(5360)
世界(5287)
统计(5168)
经济问题(4670)
农业(4642)
经济学(4613)
经济管理(4244)
(4239)
改革(4156)
共检索到120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六朝商人诗含以商人为题者、商人所写者、不以商人为题而实写商人者、借叙事抒情而涉及商人者等四种类型,其传递出的信息是:1.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2.城市商业畸形繁荣;3.封建政权不抑富商巨贾,抑商、贱商主要针对中小商人,这为研究六朝的商人和商业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本厚  
随着人性的觉醒、文学的自觉,六朝进入"游"的自觉时代,"游"历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和自我实现的路径,并推动文人雅士沉潜山水、游心物外。本文分析了六朝山水诗"游"的核心要素、"游"的动态载体、"游"的最高境界、"游"的后世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六朝"游"的自觉与山水诗兴起的社会背景、内在需求与情感归属。研究显示六朝山水诗把审美体验融入诗歌创作中,"游的自觉"体现与山水诗篇创造共同推动了山水诗的兴起和中国山水旅游文化发展。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路  
汉晋诗歌中的送别内容还有些是依附于赠答等诗歌体裁。六朝时期,诗歌中对送别的抒写已不再依附于赠答等题材,而成为真正独立的诗歌门类,以五言新体为主要体裁。建康作为都城是文士集中地,迎来送往频繁,故此地送别诗最为兴盛,对建康送别诗的详细考述可大体了解六朝送别诗的特征。六朝送别诗中送者所作远多于别者,送别诗中往往关合离别地、目的地以及送别双方,这些规律和特点亦为唐代送别诗所继承。对六朝送别诗的探究亦为六朝诗歌、唐代送别诗以及六朝文学地理等研究提供某些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常兴  安鲁  
六朝时期由于民族矛盾纷争和战乱频繁,掀起了中国历史上北人南迁的又一次高潮。大量南迁移民不仅为江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垦辟出大量的土地,并且在南方广泛种植和推广北方的旱地作物,同时铁器牛耕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应用。以江南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基础,其手工业和商业也都蓬勃兴起,大型商业城市纷纷出现。六朝移民不仅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促成了江南经济区的形成,而且为隋唐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求索  [作者] 莫道才  
王国维所说一代文学的"六代之骈语",是六朝时期的各类文体全面骈化的文学现象。"六代之骈语"不仅仅是文的骈化问题,而且是诗歌和赋与文都在同时全面骈化。这反映了文学走向自觉之后的文体互渗与文体融合的问题,是这一时期历史演变的重要趋向,并对后来的文学发展有所影响。晋宋时期在诗赋文同步骈化过程中尤为重要,是这种转变的关键时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文晶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和平  
试论六朝南方城市大量涌现的原因、表现及城市经济的特征朱和平学术界对六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虽多有论述,但是,作为商品经济摇篮和最发达地的城市,却尚无专文论及。本文拟就这一时期城市大量涌现的原因、表现及城市经济的特征作一肤浅探讨,冀希同仁教正!一、南方城市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蒋福亚  
魏晋南北朝时期 ,确实出现过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萎缩的时段和地区 ,主要是北方 ,主要原因是战乱。但若将北魏中期以后的北方、东晋南朝的南方和两汉相比 ,非但差距不大 ,甚至还略有发展。原因在于魏孝文帝改革后 ,北方农业领域又成为小农经济的天下 ;本时期农业生产没有倒退 ,生产力还略有提高 ;地主土地上租佃制仍占主导地位。即便地主庄园 ,也有产品不断流向市场 ,和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笼统地说魏晋南北朝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萎缩与历史实际不相吻合 ,也不确切。重新审视这一定论甚有必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谌东荄  
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管理科学,始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至50年代日本才从美国引进,并与国情相结合,迅速形成了崭新的质量管理科学体系,并向全球辐射,引起世界的瞩目。这决非偶然,因为质量管理的发展,同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商品经济成熟后程度密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士兵  
商品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也有一个逐渐消亡的过程。现代社会商品经济已经发生异化:部分商品已经异化为公有产品;商品交换关系中的"等价交换"法则已经扭曲;追求价值的生产开始异化为追求使用价值的生产;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在某些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商品经济之所以发生这些异化,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直接原因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其必然结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炳瑛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不能归结到私有制上,而在于社会分工中的个别劳动不能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这种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存在。因此,公有制并不排除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同时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当个别劳动完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时,商品经济将会自行消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仲尧  
浙江商品经济以及商贸活动的发展 ,基本上是从六朝时期开始。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 ,起步阶段的浙江商业 ,已形成自己的一定特色。这些特色与特定的地域经济条件有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严耀中  
《六朝财政史》简评严耀中六朝既承继着秦汉的制度,又揉合着江南的地方特色,体现着社会政治形态和财政之间的互相影响与前者对后者的制约。因此这段时期的经济发展和诸朝财政政策的制定往往有着多重色彩。这种色彩在总体上的不易把握使得提及到它的众多论著每每只涉及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德弟  
六朝佣书业兴旺发达,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书籍,促进了教育、学术的发展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培养了大批人才,加速了民族融合。这一商业行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效益。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光远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和邓小平同志南巡时的讲话,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个新的改革浪潮。为顺应历史潮流,促进改革开放。本刊编辑部于3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研讨会。理论界和新闻界的7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的部分会员30多人也出席了会议。理论界和新闻界到会和发言(包括书面发言)的有:吕东、杜润生、徐雪寒、李成瑞、于光远、刘国光、柳随年、高尚全、王梦奎、童大林、吴象、龚育之、吴明瑜、吴树青、周叔莲、方生、厉以宁、卫兴华、肖灼基、董辅礽、张卓元、赵人伟、杨启先、戴园晨、郭书田、林凌、罗肇鸿、何伟、孙效良、贺阳、江春泽、周小川、马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