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53)
- 2023(5348)
- 2022(4508)
- 2021(4418)
- 2020(3575)
- 2019(8198)
- 2018(7969)
- 2017(15824)
- 2016(8702)
- 2015(9623)
- 2014(9652)
- 2013(9962)
- 2012(9458)
- 2011(8733)
- 2010(9132)
- 2009(8538)
- 2008(8595)
- 2007(8125)
- 2006(7628)
- 2005(7036)
- 学科
- 农(48925)
- 济(42865)
- 经济(42821)
- 农业(32613)
- 业(30847)
- 管理(16757)
- 业经(15395)
- 农业经济(12416)
- 土地(11762)
- 地方(11685)
- 中国(10986)
- 发(10678)
- 制(10183)
- 方法(9877)
- 村(9648)
- 企(9639)
- 企业(9639)
- 农村(9626)
- 数学(8759)
- 学(8715)
- 发展(8661)
- 展(8644)
- 数学方法(8606)
- 财(7554)
- 建设(7427)
- 体(7242)
- 收入(7203)
- 劳(7140)
- 劳动(7137)
- 策(7017)
- 机构
- 学院(127982)
- 大学(122190)
- 济(53770)
- 经济(52523)
- 农(48306)
- 管理(47640)
- 研究(47414)
- 中国(40522)
- 理学(39974)
- 理学院(39534)
- 管理学(38810)
- 管理学院(38600)
- 农业(36410)
- 科学(29338)
- 业大(28365)
- 京(27674)
- 所(25314)
- 中心(24175)
- 财(23218)
- 江(22747)
- 农业大学(22420)
- 研究所(22348)
- 省(20324)
- 范(17785)
- 州(17769)
- 师范(17684)
- 北京(17375)
- 业(17291)
- 财经(17097)
- 经济管理(16349)
- 基金
- 项目(80128)
- 科学(62139)
- 研究(61174)
- 基金(56626)
- 家(49447)
- 国家(48848)
- 科学基金(40756)
- 社会(38739)
- 社会科(36046)
- 社会科学(36032)
- 省(32980)
- 基金项目(30577)
- 农(28385)
- 编号(27072)
- 划(26718)
- 教育(25243)
- 自然(24856)
- 自然科(24163)
- 自然科学(24158)
- 自然科学基金(23672)
- 资助(22002)
- 成果(21427)
- 发(19432)
- 课题(18034)
- 部(17834)
- 重点(17541)
- 发展(16034)
- 性(15978)
- 制(15974)
- 创(15951)
共检索到214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云彬 王雲 陈静媛 孙若萱
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土地利用形态与功能的转型,而这一转变在山区尤为明显。同时景观格局的变化是土地利用转型的突出标志,探究两者的关系对于山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处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为研究对象,选取1999年、2009年和2019年3期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对金寨县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金寨县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研究结果显示:(1)1999―2019年,金寨县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为生产用地向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转换,建设用地转换率最高,持续增长,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降低趋势,林地和水域持续稳定增长;土地利用类型上,主要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之间的转换;土地利用空间上,1999―2009年金寨县土地利用转换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2010―2019年主要集中在东北部;(2)金寨县景观格局整体上破碎度增大,景观异质性、均匀度降低,不规则斑块增多,2010―2019年各景观类型间断分布,景观连通性下降;(3)金寨县的经济发展、产业水平、人口情况、生活水平和治理环境五个维度的驱动力综合作用导致了土地利用的转型与景观格局的变化。其中,社会经济发展为金寨县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人口与产业发展是次要驱动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柏齐
农村土地经营如何实现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配置方式取代行政命令为主的配置方式,当前至少应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土地经营权在现有基础上稳定下来。传统的计划体制对承包地实行按人或人劳比例平均细分,并且进行几年一次旨在人口增长与土地均衡的统一调整,或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凤秀
农村土地是资源 ,也是资产。针对目前农村土地产权不明 ,质量不清 ,有“市”无“场”的状况 ,笔者认为 ,明晰产权 ,建立科学的土地分等定级制度 ,加强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建设是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中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葛丽芳
土地流转实践中遇到了诸如缺乏可操作的法律规范、在法律上缺乏支持力度、农民的利益缺乏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相关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克任
研究目的:澄清土地流转问题上存在的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性质、农业的特点、私有化等重大理论问题上的认识误区。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1)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一种具有公私相互融合性质和特点的所有制类型,是一种特殊的混合所有制模式;(2)农业经济已经具有了现代农业的许多特点,不完全是小农经济;(3)私有化有一般与特殊两种含义,包括土地流转在内的土地制度变革不存在所有权意义上的私有化,但从经营权看是私有化过程。研究结论: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以土地流转为核心的制度创新的前提是对农村土地的社会性质、农业经济的特点、私有化等重大问题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倪绍祥
近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理论和研究方法有很大发展。其主要趋向是,重视从动态过程角度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分类;强调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区分为自然驱动力和社会经济驱动力,后者则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大的重视;强调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模型必须有相应理论的支持,而且所建模型应能动态地模拟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竞争;此外,强调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分类、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研究及影响分析中,要重视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祝敏
六安市举办土地管理函授大专班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土地市场建设,加强土地资源资产管理,六安市土地管理局、六安市委党校委托安徽农业大学举办的土地管理大专函授班已于近日开学。据悉,由土地管理部门、党校和高等学校联合办学,培养土地管理专业人材,这在全省尚属首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在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韦仕鹏
农村土地进入市场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韦仕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在农村,如何加快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把握好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既是一种自然资源,又是一种资产,它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国强
新一轮修编面临着国家粮食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城镇化、工业化对耕地需求更加旺盛,不正确的“政绩观”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的严峻局面。因此,规划修编工作任重道远。为此提出如下建议:(1)耕地需求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数量以国家预测为主,然后按行政区逐级分解,上下级协调确定;(2)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以市、县预测为主,上下结合确定;(3)建议成立国家、省、市、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这两个规划编制与协调委员会,负责两个规划的协调;(4)加强规划方法研究,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建立土地规划师执业认证制度,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与变更,加强乡级规划的领导,以确保规划修编的质量。
关键词:
土地 规划 修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钟效光
一、问题1.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户生产效益低。我国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真正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千家万户的生产积极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这种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良 张云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 ,是人类获取基本农产品的基础条件之一 ,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 ,近些年来 ,我国农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 ,是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质量越来越差 ;另一方面 ,耕地浪费严重 ,土地资源污染问题突出 ,农村土地产权界限模糊不清 ,农村非农建设用地问题不少。针对这些情况 ,作者认为 :应建立耕地保护法和自然资源保护法 ;依靠科技进步 ,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 ;加强农村土地整理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
关键词:
农村 土地利用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万青
结合安徽省的实际,从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结构、现代化、成长性及生态等6个方面,选择了26个指标对安徽省六安市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出提升六安市农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竞争力 综合评价 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