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4)
2023(13877)
2022(12060)
2021(11153)
2020(9230)
2019(21118)
2018(20906)
2017(40973)
2016(21881)
2015(24191)
2014(24193)
2013(24177)
2012(22196)
2011(20106)
2010(20096)
2009(18411)
2008(17547)
2007(15372)
2006(13485)
2005(11896)
作者
(63987)
(53542)
(53098)
(50808)
(33989)
(25646)
(24021)
(20932)
(20187)
(18940)
(18269)
(18066)
(17069)
(16931)
(16511)
(16502)
(15810)
(15574)
(15233)
(15193)
(13229)
(13139)
(12756)
(12188)
(12045)
(11811)
(11777)
(11472)
(10827)
(10386)
学科
(107125)
经济(107029)
管理(62069)
(57531)
(47205)
企业(47205)
方法(43750)
数学(38304)
数学方法(37934)
地方(24023)
中国(23858)
(23022)
(22790)
(21999)
业经(20794)
农业(16058)
(15541)
(15268)
贸易(15259)
环境(15161)
地方经济(14777)
(14733)
(14688)
理论(14622)
(13584)
财务(13519)
财务管理(13498)
技术(13493)
(13328)
金融(13326)
机构
大学(317948)
学院(315472)
(134850)
经济(132102)
管理(124662)
研究(109443)
理学(108709)
理学院(107444)
管理学(105619)
管理学院(105050)
中国(78389)
科学(67714)
(66913)
(59071)
(54907)
研究所(50293)
(49285)
财经(48189)
中心(47977)
业大(46699)
(44554)
(43874)
北京(42005)
经济学(41896)
(41031)
师范(40659)
(39833)
农业(38522)
经济学院(37579)
(36061)
基金
项目(219020)
科学(172927)
基金(161042)
研究(157188)
(140950)
国家(139864)
科学基金(120401)
社会(101226)
社会科(96131)
社会科学(96106)
基金项目(86182)
(84368)
自然(78834)
自然科(77026)
自然科学(77010)
自然科学基金(75637)
(71030)
教育(70833)
资助(65995)
编号(62032)
成果(49558)
重点(48678)
(48222)
(46790)
(44989)
课题(42437)
国家社会(42170)
创新(42036)
科研(41850)
教育部(41463)
期刊
(148493)
经济(148493)
研究(96078)
中国(53842)
学报(50904)
科学(47067)
管理(45732)
(44080)
(43747)
大学(38123)
学学(36257)
农业(30770)
教育(28926)
技术(26301)
经济研究(25203)
(25072)
金融(25072)
财经(24134)
业经(21894)
(20707)
问题(19142)
技术经济(16720)
(15279)
理论(15237)
科技(14940)
图书(14817)
现代(14359)
商业(13768)
统计(13688)
实践(13649)
共检索到455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鲁渤  周祥军  宋东平  汪寿阳  
本文将交通通达性作为变量引入D-S模型进行拓展,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范围,从理论方面探究交通通达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并运用随机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对东北地区公路交通通达性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东北地区交通通达水平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影响程度在各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随着东北地区公路交通通达性的提升,交通通达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边际效应逐步递减;同时港口与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不能有效对接,抑制了东北地区港口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东北地区各地方政府需要根据本地区公路交通通达水平审慎地调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且投资的重点由交通基础设施转向交通通达网络的完善和对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苏萍  朱咏  
交通基础设施不仅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撑,也能推动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形成合理布局,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相邻城市"同城效应"。文章通过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来验证铁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2009年为时间断点,检验样本期内是否有结构性变化。实证结果显示:铁路人流密度、公路人流密度、公路物流密度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009年后其贡献度有所提升,而铁路物流密度对经济增长却呈负向作用;相邻城市铁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呈空间正溢出效应;此外,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城市化水平、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程度不一的相关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苏萍  朱咏  
交通基础设施不仅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撑,也能推动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形成合理布局,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相邻城市"同城效应"。文章通过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来验证铁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2009年为时间断点,检验样本期内是否有结构性变化。实证结果显示:铁路人流密度、公路人流密度、公路物流密度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009年后其贡献度有所提升,而铁路物流密度对经济增长却呈负向作用;相邻城市铁路、公路交通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武林  杨文越  曹小曙  
通过集成公路网络密度、城市邻近度和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等指标,测量了2012年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80个县(市、区)的公路交通优势度,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选择拟合程度最优的SEM模型探讨了公路交通优势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80个县(市、区)的公路网络密度、城市邻近度和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的差异较大,公路交通优势度呈现偏右的正态分布;2将公路交通优势度从优到劣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吕梁山区、燕山—太行山区;第二等级为秦巴山区、六盘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第三等级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以及四省藏区;第四等级为西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3SEM模型的拟合优度高于OLS模型和SLM模型,结果显示,公路交通优势度对经济增长具有较明显的推动作用,公路交通优势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对其经济产出的贡献达到0.193%,提高公路网络密度能提升公路交通优势度,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百里  
文章基于2001~2016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不同水平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公路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为双门槛;随着公路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再促进的规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宋丽颖  张伟亮  
由于要素流动和贸易往来的作用,财政支出会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文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财政支出总额和其构成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各省财政支出总额对本地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其他地区有明显的负向溢出效应。对其构成而言,社会文教保障支出和消费支出都可以有效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并且对其他地区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经济建设支出对本地经济增长反而有阻碍作用,并且对其他地区有负向溢出效应。要素流动和贸易往来是溢出效应的重要渠道。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充分考虑溢出效应、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茂  王兆峰  
交通网络的演化给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了基础。依据武陵山区区域交通和旅游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交通通达性模型和旅游经济联系的引力模型,以武陵山区为例,选取2005、2010、2015年等3个时间截点,分析区域交通通达性演化推动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效应,构建交通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定量测度两个系统的内在耦合协调机制。结果表明:(1)交通通达性模型阐述了恩施州交通通达性数值最大达到3.77,张家界以2.94的数值紧随其后,湘西州交通通达性最小且各市州交通通达性差距在逐渐缩小;(2)引力模型研究了怀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朝  朱于珂  覃昌雄  
使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2002—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公路交通能源环境效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误差修正模型测算公路交通长期和短期能源回弹效应。研究表明,公路交通能源环境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和时间差异,以能源服务对能源环境效率的弹性作为能源回弹效应的度量指标,能源回弹效应值较低。长期内,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能源回弹效应分别为9.16%~10.14%与23.44~25.8%;短期内,客运交通能源回弹效应不显著,货运交通能源回弹效应为13.72%。能源环境效率提升所带来的能源节约并未被能源回弹效应大幅度折抵。以能源服务对燃料价格的弹性作为能源回弹效应的度量指标,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短期能源回弹效应分别为68.22%与71.68%。能源回弹效应的空间溢出效应作用显著:长期内,邻省燃料价格每下降1%,本省客运周转量增加0.4365%,货运周转量增加0.68%;短期内,邻省燃料价格每下降1%,本省客运周转量增加0.4119%,货运周转量增加0.6977%。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景刚  王立国  
本文就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机制与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并基于2000—2017年中国31省市数据建立面板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房地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房地产投资要素(这里指与房地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及其人力、资本、技术、产品等)流动形成房地产投资空间溢出效应,房地产投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非  黄薇薇  李大伟  任雅茹  黄艳萍  
交通与经济系统相互影响又互为合作,二者的良性反馈与循环是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切实保证。基于安徽省77个县(市)域研究单元,利用公路交通路网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交通优势度模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考量分析了公路交通和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1)安徽省县域公路交通路网密度北高南低,总体较优;交通可达性呈"单核"圈层分异;区位优势度呈"多核"圈层分异;交通优势度正介于"多核"向"单核"圈层转变的过渡状态。(2)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金字塔型"分化,低发展水平单元基数较大;优势单元多集中于皖江城市带地域;地级市市辖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周边县(市)。(3)全省县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整体良好,但协调度水平总体偏低,绝大多数县(市)公路交通发展超前经济。如何依托既有公路交通支撑,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打造全省公路交通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关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祯琪  欧国立  卯光宇  
文章对公路进行分级,对区域进行新的梯度划分,采用1998~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基于三种不同权重矩阵的市场潜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相关模型对公路交通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快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均会对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且快速公路的作用更为显著;只有在公路路网密度较大的区域内,公路交通才会对经济的溢出效应有显著影响;一省区公路交通发展水平越高,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吸附作用越强,但公路的边际贡献呈逐渐降低趋势;相邻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差距越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越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芳如  吴晋峰  吴潘  李佳丽  杨春华  
提高主要入境旅游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性是延长入境旅游者,特别是入境外国旅游者在华停留时间,进而增加我国入境旅游业收入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距离度量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国家旅游局重点统计的28个入境旅游城市之间的航空通达性和铁路通达性进行对比研究。主要结论为:(1)中国主要入境旅游城市交通通达性整体水平较高,且航空通达性优于铁路通达性,主要入境旅游城市间的航空网络结构和铁路网络结构都呈现围绕少数几个核心城市集聚或发散的特征。(2)与时间通达性和成本通达性相比,便利通达性是度量交通通达性的更好指标。(3)主要入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淑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道路交通方面的运输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公路交通运输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将迎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为了能够更好地确保我国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稳定发展,需要在之前那种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当中进行改变和创新,从而才能够更好地去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公路交通方面的需求。文章对经济新常态下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苏良军  王芸  
本文建立了两套回归模型:无空间相关变量的单向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有空间相关变量的单向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比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有:"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内部的确存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珠三角"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略大于"长三角"区域,但两者在统计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两个地区都存在经济增长的β收敛,但"珠三角"地区呈现出更强的收敛性;对于影响"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些相同和不同点值得关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友才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份1994~2008年面板数据,在检验产权制度和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溢出性的基础上,建立空间滞后杜宾(Spatial Lag Durbin Model)模型,来分析产权制度空间溢出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的结论是:在1994~2008年间,产权制度和经济增长的"邻里模仿效应"和"示范效应"是明显的且稳健的。这表明了地方政府为更好地发展经济,邻里之间相互学习,强化了产权保护制度的空间外部性。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性也符合中国的改革特色,即"先让一部分省份富起来,带动后富,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